顶法师 撰
天台沙门湛然再治
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之三(卷第三十三)
北凉 天竺三藏 昙无谶 译
晋 沙门 慧严 慧观 谢灵运 重治
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若知是人贪欲多者即应为说不净观法瞋恚多者为说慈悲思觉多者教令数息著我多者当为分析十八界等是人闻已至心受持心受持已如法修行。
何以故如佛所说三法和合名为众生一寿二煗三识若从是义一切众生应先有煗云何如来说言煗法因善友生。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问有煗法者一切众生至一阐提皆悉有之如我今者所说煗法要因方便然后乃得本无今有以是义故非诸众生一切先有是故汝今不应难言一切众生皆有煗法。
善男子如是煗法是色界法非欲界有若言一切众生有者欲界众生亦皆应有欲界无故当知一切不必悉有。
善男子色界虽有非一切有何以故我弟子有外道则无以是义故一切众生不必悉有善男子一切外道唯观六行我诸弟子具足十六是十六行一切众生不必悉有。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所言煗法云何名煗。
为自性煗为他故煗。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来先说马师满宿无有煗法何以故于三宝所无信心故是故无煗当知信心即是煗法。
善男子信非煗法何以故因于信心后得煗故善男子夫煗法者即是智慧何以故观四谛故是故名之为十六行行即是智。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因缘故名为煗者善男子夫煗法者即是八圣道之火相故名为煗。
善男子譬如钻火先有煗气次有火生后则烟出。
是无漏道亦复如是煗者即是十六行也火者即是须陀洹果烟者即是修道断结。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煗法亦是有法亦是有为是法报得色界五阴是故名有是因缘故复名有为。
善男子如是煗法虽是有为有法还能破坏有为有法是故能为无漏道相。
善男子如人乘马亦爱亦䇿。
煗心亦尔爱故受生厌故观行是故虽复有法有为而能与彼正道作相。
得煗法人七十三种欲界十种是人具足一切烦恼从断一分至于九分如欲界初禅乃至无所有处亦复如是是名七十三种。
如是等人得煗法已则不复能断于善根作五逆罪犯四重禁。
是人二种一遇善友二遇恶友遇恶友者暂出还没遇善友者徧观四方。
观四方者即是顶法是法虽复性是五阴亦缘四谛是故得名徧观四方得顶法已次得忍法是忍亦尔性亦五阴亦缘四谛是人次得世第一法是法虽复性是五阴亦缘四谛是人次第得苦法忍忍性是慧缘于一谛如是忍法缘一谛已乃至见断烦恼得须陀洹果是名第四徧观四方四方者即是四谛。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说须陀洹人所断烦恼犹如广纵四十里水其余在者如一毛渧此中云何说断三结名须陀洹一者我见二者非因见因三者疑网。
世尊何因缘故名须陀洹徧观四方。
复何因缘名须陀洹。
复何因缘说须陀洹喻以䱜鱼。
善男子譬如大王出游巡时虽有四兵世人但言王来王去何以故世间重故。
是三烦恼亦复如是。
善男子有诸众生闻须陀洹能断如是无量烦恼则生退心便作是言众生云何能断如是无量烦恼是故如来方便说三。
善男子须陀洹人观于四谛获得四事一者住坚固道二者能徧观察三者能如实见四者能坏大怨坚固道者是须陀洹所有五根无能动者是故名为住坚固道能徧观者悉能诃责内外烦恼如实见者即是忍智坏大怨者谓四颠倒。
善男子复有须者名流流有二种一者顺流二者逆流以逆流故名须陀洹。
迦叶菩萨言世尊若从是义何因缘故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不得名为须陀洹耶。
善男子从须陀洹乃至诸佛亦得名为须陀洹若斯陀含乃至诸佛无须陀洹云何得名斯陀含乃至佛一切众生名有二种一者旧二者客凡夫之时有世名字既得道已更为立名名须陀洹以先得故名须陀洹以后得故名斯陀含是人亦名须陀洹亦名斯陀含乃至佛亦复如是。
善男子流有二种一者解脱二者涅槃一切圣人皆有是二亦可得名须陀洹亦名斯陀含乃至佛亦复如是。
善男子须陀洹者亦名菩萨何以故菩萨者即是尽智无生智须陀洹人亦复求索如是二智是故当知须陀洹人得名菩萨。
须陀洹人亦得名觉何以故正觉见道断烦恼故正觉因果故正觉共道及不共道故斯陀含乃至阿罗汉亦复如是。
钝根之人人天七反是钝根人复有五种或有六反五四三二。
善男子䱜鱼有四事一者骨细故轻二者有翅故轻三者乐见光明四者䘖物坚持。
须陀洹人亦有四事骨细者喻烦恼微有翅者喻奢摩他毗婆舍那乐见光明喻于见道䘖物坚持喻闻如来说无常苦无我不净坚持不舍犹如魔王化作佛像首罗长者见已心惊魔见长者其心动已即语长者我先所说四真谛者是说不真今当为汝更说五谛六阴十三入十九界长者闻已寻观法相都无此理是故坚持其心不动。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是须陀洹先得道故名须陀洹以初果故名须陀洹。
若先得道名须陀洹者得苦法忍时何故不得名须陀洹乃名为向。
若以初果名须陀洹外道之人先断烦恼至无所有处修无漏道得阿那含果何故不名为须陀洹。
如汝所问外道之人先断烦恼至无所有处修无漏道得阿那含何故不名须陀洹者。
善男子以初果故名须陀洹是人尔是具足八智及十六行。
迦叶言世尊得阿那含亦复如是亦得八智具十六行何故不得名须陀洹。
善男子有漏十六行有二种一者共二者不共无漏十六行亦有二种一者向果二者得果八智亦二一者向果二者得果须陀洹人舍共十六行得不共十六行舍向果八智得得果八智阿那含人则不如是是故初果名须陀洹。
善男子须陀洹人缘于四谛阿那含人唯缘一谛是故初果名须陀洹以是因缘喻以䱜鱼。
行已复住喻阿那含得食已住是阿那含凡有二种一者现在得阿那含进修即得阿罗汉果二贪著色界无色界中寂静三昧是人不受欲界身故名阿那含。
是阿那含复有五种一者中般涅槃二者受身般涅槃三者行般涅槃四者无行般涅槃五者上流般涅槃。
复有六种五如上六现在般涅槃。
复有七种六如上七无色界般涅槃。
行般涅槃复有二种或受二身或受四身若受二身是名利根若受四身是名钝根。
复有二种一者精进无自在定二者懈怠有自在定复有二种一者具精进定二者不具。
善男子欲色众生有二种业一者作业二者受生业中涅槃者唯有作业无受生业是故于中而般涅槃。
是中涅槃阿那含人有四种心一者非学非无学二者学三者无学四者非学非无学入于涅槃云何得名中般涅槃善男子是阿那含四种心中二是涅槃二非涅槃是故名为中般涅槃。
受身涅槃复有二种一者作业二者生业是人舍欲界身受色界身精勤修道尽其寿命入于涅槃。
迦叶言世尊若言尽命入涅槃者云何而言受身涅槃。
佛言善男子是人受身然后乃断三界烦恼是故名为受身涅槃。
行般涅槃者常修行道有为三昧力故能断烦恼入于涅槃是名行般涅槃。
无行涅槃者是人定知当得涅槃是故懈怠亦以有为三昧力故寿尽则得入于涅槃是名无行般涅槃。
上流般涅槃者若有人得第四禅已是人生于初禅爱心以是因缘退生初禅是有二流一烦恼流二者道流以道流故是人寿尽生二禅爱以爱因缘生于二禅至第四禅亦复如是。
是四禅中复有二种一入无色界二入五净居如是二人一乐三昧二乐智慧乐智慧者入五净居乐三昧者入无色界如是二人一修第四禅有五阶差二者不修云何为五下中上上中上上修上上者处无小天修上中者处善见天修上品者处善可见天修中品者处无热天修下品者处小广天如是二人一乐论义二乐寂静乐寂静者入无色界乐论义者处五净居复有二种一者修熏禅二者不修熏禅修熏禅者入五净居不修熏禅者生无色界尽其寿命而般涅槃是名上流般涅槃若欲入于无色界者则不能修四禅五差若修五差则能诃责无色界定。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中涅槃者则是利根若利根者何不现在入涅槃耶。
虽有比丘四大康健无有房舍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众缘不具是故不得现在涅槃善男子我昔一时在舍卫国阿那邠坻精舍有一比丘来至我所作如是言世尊我常修道而不能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我时即告阿难言汝今当为是比丘具诸所须尔时。
阿难将是比丘至祇陀林与好房舍是时比丘语阿难言大德唯愿为我庄严房舍净洁修治七宝严丽悬缯旛盖阿难言世间贫者乃名沙门我当云何能办是事是比丘言大德若能为我作者善若不能者我当还往至世尊所尔时阿难即往佛所作如是言世尊向者比丘从我求索种种庄严七宝旛盖不审是事当云何耶我于尔时复告阿难汝今还去随比丘意所须之物为办具之尔时阿难即还房中为是比丘事事具办比丘得已系念修道不久即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善男子无量众生应入涅槃以所乏故妨乱其心是故不得。
善男子复有众生多喜教化其心恖务不能得定是故不得现在涅槃。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因缘故舍欲界身有中涅槃色界无者善男子是人观于欲界烦恼因缘有二一者内二者外色界中无外因缘欲界复有二种爱心一者欲爱二者食爱观是二爱至心诃责既诃责已得入涅槃是欲界中能得诃责诸麤烦恼所谓悭贪瞋妒无惭无愧以是因缘能得涅槃。
又欲界道其性勇健何以故得向果故是故欲界有中涅槃色界中无。
善男子中涅槃者凡有三种谓上中下上者舍身未离欲界便得涅槃中者始离欲界未至色界便得涅槃下者离欲界已至色界边乃得涅槃。
喻以䱜鱼得食已住是人亦尔云何名住处在色界及无色界得受身故是故名住不受欲界人天地狱畜生饿鬼是故名住已断无量诸烦恼结余少在故是故名住复何因缘名之为住终不造作共凡夫事是故名住自无所畏不令他畏是故名住远离二爱悭贪瞋恚是故名住。
善男子到彼岸者喻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犹如神龟水陆俱行何因缘故喻之以龟善藏五故是阿罗汉乃至诸佛亦复如是善覆五根是故喻龟水陆者水喻世间陆喻出世是诸圣等亦复如是能观一切恶烦恼故到于彼岸是故喻以水陆俱行。
善男子如恒河中七种众生虽有龟鱼之名不离于水。
如是微妙大涅槃中从一阐提上至诸佛虽有异名然亦不离于佛性水。
善男子是七众生若善法若不善法若方便道若解脱道若次第道若因若果悉是佛性是名如来随自意语。
迦叶菩萨言世尊若有因则有果若无因则无果涅槃名果常故无因若无因者云何名果。
善男子一切世间有七种果一者方便果二者报恩果三者亲近果四者余残果五者平等果六者果报果七者远离果方便果者如世间人秋多收谷咸相谓言得方便果方便果者名业行果如是果者有二种因一者近因二者远因近因者所谓种子远因者谓水粪人功是名方便果报恩果者如世间人供养父母父母咸言我今已得恩养之果子能报恩名之为果如是果者因亦二种一者近因二者远因近者即是父母过去纯善之业远者即是所生孝子是名报恩果亲近果者譬如有人亲近善友或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是人唱言我今已得亲近果报如是果者因有二种一者近因二者远因近者信心远者善友是名亲近果余残果者如因不杀得第三身延秊益寿是名残果如是果者有二种因一者近因二者远因近者即是身口意净远者即是延秊益寿是名残果平等果者谓世界器如是果者亦二种因一者近因二者远因近因者所谓众生修十善业远因者所谓三灾是名平等果果报果者如人获得清净身已修身口意清净之业是人即说我得报果如是果者因有二种一者近因二者远因近因者所谓现在身口意净远因者所谓过去身口意净是名果报果远离果者即是涅槃离诸烦恼一切善业是涅槃因复有二种一者近因二者远因近因者即是三解脱门远因者即无量世所修善法。
善男子如世间法或说生因或说了因出世之法亦复如是亦说生因亦说了因善男子三解脱门三十七品能为一切烦恼作不生生因亦为涅槃而作了因善男子远离烦恼则得了了见于涅槃是故涅槃唯有了因无有生因。
善男子如汝所问云何沙门云何沙门果者善男子沙门那者即八正道沙门果者从道毕竟永断一切贪瞋痴等是名沙门沙门果。
迦叶菩萨言世尊何因缘故八正道者名沙门那善男子世言沙门名乏那者名道如是道者断一切乏断一切道以是义故名八正道为沙门那从是道中获得果故名沙门果善男子又沙门那者如世间人有乐静者亦名沙门如是道者亦复如是能令行者离身口意恶邪命等得乐寂静是故名之为沙门那善男子如世下人能作上人是名沙门如是道者亦复如是能令下人作上人故是故得名为沙门那。
善男子阿罗汉人修是道者得沙门果是故得名到于彼岸阿罗汉果者即是无学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因是五分得到彼岸是故名为到于彼岸到彼岸故而自说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善男子是阿罗汉永断三世生因缘故是故自说我生已尽亦断三界五阴身故是故复言我生已尽所修梵行已毕竟故是故唱言梵行已立又舍学道亦名已立如本所求今日已得是故唱言所作已办修道得果亦言已办获得尽智无生智故唱言我已尽诸有结以是义故名阿罗汉得到彼岸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
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蜜名到彼岸是佛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名为具足六波罗蜜何以故得六波罗蜜果故以得果故名为具足。
善男子是七众生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不能修习如是四事则能造作五逆重罪能断善根犯四重禁谤佛法僧是故得名常沉没。
善男子是七人中有能亲近善知识者至心听受如来正法内善思惟如法而住精勤修习身戒心慧是故得名度生死河到于彼岸。
若有说言一阐提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名染著若言不得是名虗妄。
善男子若人心口异想异说言一阐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知是人谤佛法僧若人心口异想异说言一阐提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谤佛法僧。
善男子若有说言八圣道分凡夫所得是人亦名谤佛法僧若有说言八圣道分非凡夫得是人亦名谤佛法僧。
善男子若有说言一切众生定有佛性定无佛性是人亦名谤佛法僧。
善男子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有二种人谤佛法僧一者不信瞋恚心故二者虽信不解义故。
善男子若人信心无有智慧是人则能增长无明若有智慧无有信心是人则能增长邪见。
善男子不信之人瞋恚心故说言无有佛法僧宝信者无慧颠倒解义令闻法者谤佛法僧。
善男子是故我说不信之人瞋恚心故有信之人无智慧故是人能谤佛法僧宝。
善男子若有说言一阐提等未生善法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谤佛法僧若复有言一阐提人舍一阐提于异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谤佛法僧若复说言一阐提人能生善根生善根已相续不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言一阐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是人不谤三宝。
善男子若有人言一切众生定有佛性常乐我净不作不生烦恼因缘故不可见当知是人谤佛法僧若有说言一切众生都无佛性犹如兔角从方便生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当知是人谤佛法僧若有说言众生佛性非有如虗空非无如兔角何以故虗空常故兔角无故是故得言亦有亦无有故破兔角无故破虗空如是说者不谤三宝。
善男子夫佛性者不名一法不名十法不名百法不名千法不名万法。
是名如来随自意语随意语故名为如来随意语故名阿罗诃随意语故名三藐三佛陀。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众生佛性犹如虗空云何名为如虗空耶。
善男子虗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亦尔。
善男子虗空非过去何以故无现在故法若现在可说过去以无现在故无过去亦无现在何以故无未来故法若未来可说现在以无未来故无现在亦无未来何以故无现在过去故若有现在过去则有未来以无过去现在故则无未来以是义故虗空之性非三世摄善男子以虗空无故无有三世不以有故无三世也如虗空华非是有故无有三世虗空亦尔非是有故无有三世善男子无物者即是虗空佛性亦尔善男子虗空无故非三世摄佛性常故非三世摄善男子如来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无变易以是义故无有三世犹如虗空。
善男子虗空无故非内非外佛性常故非内非外故说佛性犹如虗空。
善男子如世间中无罣阂处名为虗空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于一切佛法无有罣阂故言佛性犹如虗空以是因缘我说佛性犹如虗空。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佛性涅槃非三世摄而名为有虗空亦非三世所摄何故不得名为有耶。
佛言善男子为非涅槃名为涅槃为非如来名为如来为非佛性名为佛性。
云何名为非涅槃耶所谓一切烦恼有为之法为破如是有为烦恼是名涅槃非如来者谓一阐提至辟支佛为破如是一阐提等至辟支佛是名如来非佛性者所谓一切壁墙瓦石无情之物离如是等无情之物是名佛性。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世间亦无非四大对而犹得名四大是有虗空无对何故不得名之为有。
何以故涅槃是有可见可证是色足迹章句是有是相是缘是归依处寂静光明安隐彼岸是故得名非三世摄虗空之性无如是法是故名无。
若有离于如是等法更有法者应三世摄虗空若同是有法者不得非是三世所摄。
善男子如世人说虗空名为无色无对不可覩见若无色无对不可见者即心数法。
复次善男子诸外道言夫虗空者即是光明。
若是光明即是色法虗空若尔是色法者即是无常是无常故三世所摄云何外道说非三世若三世摄则非虗空亦可说言虗空是常。
善男子复有人言虗空者即是住处。
若有住处即是色法而一切处皆是无常三世所摄虗空亦常非三世摄。
若说处者知无虗空。
复有说言虗空者即是次第。
若是次第即是数法若是可数即三世摄若三世摄云何言常。
善男子若复说言夫虗空者不离三法一者空二者实三者空实。
若言空是当知虗空是无常法何以故实处无故若言实是当知虗空亦是无常何以故空处无故若空实是当知虗空亦是无常何以故二处无故是故虗空名之为无。
善男子如说虗空是可作法如说去树去舍而作虗空平作虗空覆于虗空上于虗空画虗空色如大海水是故虗空是可作法。
若具足有当知余处则无虗空若分有者则是彼此可数之法若是可数当知无常。
善男子若有人说虗空无阂与有竝合又复说言虗空在物如器中果。
若言异业共合异则有二一是物业二虗空业若空业合物空则无常若物业合空物则不徧如其不徧是亦无常。
若言虗空是常其性不动与动物合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虗空若常物亦应常物若无常空亦无常。
何以故虗空名徧若与业合业亦应徧若是徧者应一切徧若一切徧应一切合不应说有合与不合。
何以故先无有合后方合故先无后有是无常法是故不得说言虗空已合共合。
如世间法先无后有是物无常。
虗空若尔亦应无常。
善男子若有说言指住之处名为虗空。
当知虗空是无常法何以故指有四方若有四方当知虗空亦有四方一切常法都无方所以有方故虗空无常若是无常不离五阴要离五阴是无所有。
善男子有法若从因缘住者当知是法名为无常善男子譬如一切众生树木因地而住地无常故因地之物次第无常善男子如地因水水无常故地亦无常如水因风风无常故水亦无常风依虗空虗空无常故风亦无常若无常者云何说言虗空是常徧一切处。
善男子我终不与世间共诤何以故世智说有我亦说有世智说无我亦说无。
迦叶菩萨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霑污。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霑污。
何等为十一者信心二者有戒三者亲近善友四者内善思惟五者具足精进六者具足正念七者具足智慧八者具足正语九者乐于正法十者怜悯众生。
善男子菩萨具足如是十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霑污如优钵罗华。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世智说有我亦说有世智说无我亦说无何等名为世智有无。
佛言善男子世智若说色是无常苦空无我乃至识亦如是善男子是名世智说有亦我说有。
善男子世智说色无有常乐我净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善男子是名世智说无我亦说无。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间智者即是菩萨一切圣人若诸圣人色是无常苦空无我云何如来说佛色身常恒无变世间智者所说无法云何如来说言是有如来世尊作如是说云何复言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霑污。
如来已离三种颠倒所谓想倒心倒见倒应说佛色实是无常今乃说常云何得名远离颠倒不与世诤。
佛言善男子凡夫之色从烦恼生是故智说色是无常苦空无我如来色者远离烦恼是故说是常恒无变。
善男子烦恼三种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
智者应当观是三漏所有罪过所以者何知罪过已则能远离譬如医师先诊病脉知病所在然后授药。
善男子如人将盲至棘林中舍之而还盲人于后甚难得出设得出者身体坏尽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不能知见三漏过患则随逐行如其见者则能远离知非过已虽受果报果报轻微。
善男子有四种人一作业时重受报时轻二作业时轻受报时重三作业时重受报亦重四作业时轻受报亦轻。
善男子有智之人作如是念我应远离如是等漏又复不应作如是等鄙恶之事何以故我今未得脱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报故我若修道当因是力破坏诸苦是人观已贪欲瞋恚愚痴微弱既见贪欲瞋痴轻已其心欢喜。
复作是念我今如是皆由修道因缘力故令我得离不善之法亲近善法是故现在得见正道应当勤加而修习之是人因是勤修道力远离无量诸恶烦恼及离地狱饿鬼畜生人天果报。
是故我于契经中说当观一切有漏烦恼及有漏因何以故有智之人若但有观漏不观漏因则不能断诸烦恼也何以故智者观漏从是因生我今断因漏则不生。
善男子如彼医师先断病因病则不生。
智者先断烦恼因者亦复如是。
有智之人先当观因次观果报知从善因生于善果知从恶因生于恶果观果报已远离恶因。
观果报已复当次观烦恼轻重观轻重已先离重者既离重已轻者自去。
善男子智者若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是人尔时精勤修道不息不悔亲近善友至心听法为灭如是诸烦恼故。
善男子譬如病者自知病轻必可除差虽得苦药服之不悔。
有智之人亦复如是勤修圣道欢喜不愁不息不悔。
善男子若人能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为除烦恼故勤修道是人不从烦恼生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若不能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不勤修习是人则从烦恼生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善男子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为断烦恼修行道者即是如来以是因缘如来色常乃至识常。
善男子不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不能修道即是凡夫是故凡夫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悉是无常。
善男子世间智者一切圣人菩萨诸佛说是二义我亦如是说是二义是故我说不与世间智者共诤不为世法之所霑污。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三有漏者云何名为欲漏有漏无明漏耶。
是故我昔在王舍城告阿难言阿难汝今受此女人所说偈颂是偈乃是过去诸佛之所宣说。
善男子无明即一切诸漏根本。
何以故一切众生无明因缘于阴入界忆想作相名为众生是名想倒心倒见倒以是因缘生一切漏。
是故我于十二部经说无明者即是贪因瞋因痴因。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来昔于十二部经说言不善思惟因缘生于贪欲瞋痴今何因缘乃说无明。
善男子其能生长诸烦恼者皆悉名为烦恼因缘亲近如是烦恼因缘名为无明不善思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
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生诸漏者是内外因。
若说无明漏是名内倒不识无常苦空无我。
若说一切烦恼因缘是名不知外我我所。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有智之人知于漏因云何名为知于漏因。
善男子智者当观何因缘故生是烦恼造作何行生此烦恼于何时中生此烦恼共谁住时生此烦恼何处止住生此烦恼观何事已生于烦恼受谁房舍卧具饮食衣服汤药而生烦恼。
菩萨摩诃萨作是观时则得远离生漏因缘如是观时未生烦恼遮令不生已生烦恼便得除灭。
善男子智者当观诸漏因缘能生地狱饿鬼畜生是漏因缘得人天身即是无常苦空无我是身器中得三种苦三种无常。
是漏因缘能令众生作五逆罪受诸恶报能断善根犯四重禁诽谤三宝智者当观我既受得如是之身不应生起如是烦恼受诸恶果。
如世间人说泥即缾缕即是衣是名因中说果果中说因者牛即是水草人即是食。
我亦如是因中说果先于经中作是说言我从心身〔因心运身故故心身〕至梵天边是名因中说果果中说因此六入者名过去业是名果中说因。
一切圣人下第二明无漏无果。
善男子一切圣人真实无有无漏果报一切圣人修道果报更不生漏是故名为无漏果报。
圣道者即空无相愿修是道已能灭一切烦恼果报。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三
日东 天台沙门本纯 分会
南本大般涅槃经会疏卷第三十三
迦叶品之三
起卷是第四辨行法又五一修行二通别三名体四人数五结住初文又四一不净观二念处观三因缘观四煗法观然得住人但具二方便何用四耶不净因缘是念煗前方便开则列四合只是念煗初又二先明缘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