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止)如来说得福德多。
【论】无著曰。此下第三为福自在具足故。经言若有人等。于中亦安立第一义。故言若福德有实等。
颂曰。
○天亲释曰。此何故依福德重说譬喻。为示心住虽颠倒。福德非颠倒故。言佛智慧根本。如经说若福德有实等。意明有漏福德聚是其颠倒。所以不说福德聚。又福德聚者。对非福德。若非福德聚。如来则不说为智慧根本。是故福德即福德聚。
○唐译大同。
○功德施曰。聚者蕴义。假名不实。实即非蕴。于何说聚。以第一义无积聚故。俗谛中有言说故(断疑十五)。
【经】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文见魏译)。
【论】无著曰。此下第六心具足。于中复有六种净。一念处净。乃至六行住净。念处净者。如经云云。此于众生中显示如世尊念处故。彼非众生非不众生者。显示二谛故。亦应云。是人即为希有第一。显示第一义不共及相应故。
颂曰。
○天亲释曰。谓若信此经。彼人非众生。非不众生。非众生者非凡夫众生。非无圣体故。非不是圣体众生。以有圣体故。故言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唐译曰。非众生者。非余众生。不与圣性相应故。非非众生者。由与圣性相应故。亦是望凡夫性故非是众生。由望圣人性故非非众生。
○功德施曰。复欲显示所说信受者难故。云何非众生。即蕴异蕴推求其体不可得故。非不众生者。以俗谛依于五蕴业果相应施设故(若加此段自为一疑则当十八。今依秦本亦且从畧)。
【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止)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无著曰。此下第四为摄取法身故。于中初偈显示如所不应见。以不可见故。是人行邪道者。亦曰邪静。以得禅者名寂静故。禅名思惟修。思者意所摄。修者识所摄。觉识所摄故不能见。又诸见皆世谛故。次偈曰。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即示如彼不应见及不应因缘。于中初二句谓应以法见。佛法者真如义。由其以法为身。以如为缘。故出生诸佛法身。故不可见。次二句言不应因缘。以彼法真如相故。非如言说所知。唯应自证。见实能知。故言法体不可见等。虽不应以相见。应以为因得菩提邪。故经言如来可以相成就等云云。为离此著故。则又曰莫作是念等。此明相非菩提。亦不以为因相是色性故。
颂曰。
○天亲释曰。此下为断疑故。谓若有人言福德能成相果。则是以相能得菩提者。如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故知不可以相得见佛身也。言非相好果报等。此明相果非依福德成就。而得法身方便异相故。谓法身者是智相身。非彼福德异相身故。若唯见色闻声。是人不知真如法身。非是识境界故。故云见色闻声是行邪道。则曰彼如来妙体等。
○唐译大同。
○功德施曰。以诸众生于佛法身多生取著。故说色身无性。又欲令于色身见法身义。故说颂言云云。谓有见光明相好。及听受经法文字而言见佛者。为除此见故曰是行邪道。以色声性非真实故。然则云何见邪。故偈言如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非所见。彼亦不能知。法性者所谓空性无自性无生性等。此即诸佛第一义身。若见此者名为见佛。又余经说。无取著见是名见佛。今缘法性将非取著。以净智心。了知法性。故法性非所见。既非所见故智不能知。如有经说。一切法性犹如虗空等。与众物为所依止。而其体性非有物非无物。寂然无知。名为了知名为知者随俗言说(断疑二十一)。
【经】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止得)(故阿耨菩提)(○是故说不受福德)(○无著以此段连上云云天亲以此文属下)。
【论】无著曰。此下第五为不住生死涅槃。故言于法不说断灭者。谓如所住法通达不断一切生死影象。而于涅槃自在行利益众生事。此遮一向寂静。故显示不住涅槃。若不住涅槃应受生死。为离此著。显示不住流转。故经言以七宝行施等。于中言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者。谓于有为法得自在故。无彼生死之我。又非业惑力所生。故名无我得忍。所生福德胜多于彼。言菩萨不取福德者。正显示不住生死。若住生死即受福德。又言不取福德者。佛于余处说应受福德故。复以方便说故。受而不取。受者说有而已。取者修彼道故。如福聚及果中皆不应著。
颂曰。
○天亲释曰。此下为断疑故。谓虽不依福德得真菩提。而不失福德及被果报。以能福智二严故。言得胜忍不失者。谓若有人作是念。菩萨以得无生。失彼福德者。为遮此故示现不失。更得胜报。故言示胜福德相等。如经于法不说断灭相。言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忍者。谓二种无我。得二种不生相故。是福德无报者。无彼有漏报也。如是受不取者。谓得有漏报故亦受。以有漏可诃故不取。
○唐译曰。若言福不证菩提。则菩萨福果应断。为释此故。颂曰其福不失亡等。余文大同。
○功德施曰。若智亦不能知法性者。云何佛以具足相而证菩提。为遣此疑。经曰云云。以显示法界相义故。若相成就是真实者。相灭即名为断。无有菩萨见法断故。有生故有断。若一切法无生性。则远离断常是法界相。于此能信解者。多于施福。如有颂曰。若人持正法。及发菩提心。不如解于空。十六分之一。或念一切法。无生者云何。有福德生故。经言不应取福德。谓非第一义中有福可取故。虽不可取。福应圆满。不出二谛故(云云断疑二十二)。
【疑】天亲曰。向说舍身是苦身果报。故彼福是劣。若依此法门。说诸菩萨行于苦行。云何不成苦果。为断此疑。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