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472
(无著菩萨颂 唐法师义净译)
天亲菩萨颂 魏菩提流支译
明菩萨戒弟子南岳山长曾凤仪释
偈曰。
(胜利益应知。于身并属者。得未得不退。谓最胜付嘱)。
巧护义应知。加彼身同行。不退得未得。是名善付嘱。
(于心广最胜。至极无颠倒。利益意乐处。此乘功德满)。
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利益深心住。此乘功德满。
(六度皆名施。由财无畏法。此中一二三。名修行不住)。
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
(为自身报恩。果报皆不著。为离于不起。及离为余行)。
自身及报恩。果报斯不著。护存己不施。防求于异事。
(摄伏在三轮。于相心除遣。后后诸疑惑。随生皆悉除)。
调伏彼事中。远离取相心。及断种种疑。亦防生成心。
(若将为集造。妙相非胜相。三相迁异故。无此谓如来)。
分别有为体。防彼成就得。三相异体故。离彼即如来。
(因与果甚深。于彼恶时说。此非无利益。由三菩萨殊)。
说因果深义。于彼恶世时。不空以有实。菩萨三德备。
(由于先佛所。奉持于戒学。并植善根故。名具戒具德)。
修戒于过去。及种诸善根。戒具于诸佛。亦说功德满。
(能断于我想。及以法想故。此名为具慧。二四殊成八)。
彼寿者及法。远离于取相。亦说知彼相。依八八义别。
(别体相续起。至寿尽而住。更求于余趣。我想有四种)。
差别相续体。不断至命住。复趣于异道。是我相四种。
(皆无故非有。有故不可说。是言说因故。法想有四种)。
一切空无物。实有不可说。依言词而说。是法相四种。
(由彼信解力。信故生实想。不如言取故。取为正说故)。
彼人依信心。恭敬生实相。闻声不正取。正说如是取。
(佛了果非比。由愿智故知。为求利敬者。遮其自说故)。
佛不见果知。愿智力现见。求供养恭敬。彼人不能说。
(证不住于法。为是随顺故。犹如舍其筏。是密意应知)。
彼不住随顺。于法中证智。如人舍船栰。法中义亦然。
(化体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说法非二取。所说离言诠)。
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说法不二取。无说离言相。
(自受为他说。非无益集福。福不持菩提。彼二能持故)。
受持法及说。不空于福德。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
(得自性因故。此余者是生。唯是佛法故。能成最胜福)。
于实名了因。亦为余生因。唯独诸佛法。福成第一体。
(不取自果故。非可取可说。解脱二障故。说妙生无诤)。
不可取及说。自果不取故。依彼善吉者。说离二种障。
(在然灯佛所。言不取证法。由斯证法成。非所取所说)。
佛于然灯语。不取理实智。以是真实义。成彼无取说。
(智流唯识性。国土非所执。无形故胜故。非严许严性)。
智习唯识通。如是取净土。非形第一体。非严庄严意。
(譬如妙高山。于受用无取。非有漏性故。亦非是因造)。
如山王无取。受报亦复然。远离于诸漏。及有为法故。
(为显多差别。及以成殊胜。前后福不同。更陈其喻说)。
说多义差别。亦成胜较量。后福过于前。故重说胜喻。
(两成尊重故。由等流殊胜。烦恼因性故。由劣亦胜故)。
尊重于二处。因习证大体。彼习烦恼因。此降伏染福。
(彼果胜苦故。难逢胜事故。境岸非知故。于余不共故)。
苦身胜于彼。希有及上义。彼智岸难量。亦不同余法。
(是甚深性故。胜余略诠故。胄族高胜故。望福福珠胜)。
坚实解深义。胜余修多罗。大因及清净。福中胜福德。
(彼行堪忍时。虽苦行善故。彼德难量故。由斯名胜事)。
能忍于苦行。以苦行有善。彼福不可量。如是最胜义。
(由无恚怒情。不名为苦性。有安乐大悲。行时非苦果)。
离我及恚相。实无于苦恼。共乐有慈悲。如是苦行果。
(生心因不舍。是故应坚求。谓是得忍边。及此心方便)。
为不舍心起。修行及坚固。为忍波罗蜜。习彼能学心。
(应知正行者。是利生因故。于有情事相。应知徧除遣)。
修行利众生。如是因当识。众生及事相。远离亦应知。
(彼事谓名聚。最胜除其想。诸世尊无此。由真见相应)。
假名及阴事。如来离彼相。诸佛无彼二。以见实法故。
(果不住因位。是得彼果因。世尊实语故。应知有四种)。
果虽不住道。而道能为因。以诸佛实语。彼智有四种。
(立要说下乘。及说大乘义。由诸授记事。皆无有差舛)。
实智及小乘。说摩诃衍法。及一切受记。以不虗说故。
(不得彼顺故。是非实非妄。如言而执者。对彼故宣说)。
随顺彼实智。说不实不虗。如闻声取证。对治如是说。
(当时诸处有。于真性不获。由无知有住。智无住得真)。
时及处实有。而不得真如。无智以住法。余者有智得。
(无智由如暗。当暗智若明。能对及所治。得失现前故)。
暗如愚无智。明者如有智。对法及对治。得灭法如是。
(由如是正行。获如是福量。于法正行者。业用今当说)。
于何法修行。得何等福德。复成就何业。如是说修行。
(于文有三种。受持读演说。义得由从他。及己闻思故)。
名字三种法。受持闻广说。修从他及内。得闻是修智。
(此谓熟内己。余成他有情)。
此为自湻熟。余者化众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偈释上(宗通卷八)
此释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二种义也。护念为摄受根已熟者。如来善巧神力加被于彼。于彼身中。令其佛法成就。于彼属同行者。令其教化利益。自利利他。与佛无异。付嘱为哀彼根未熟者。已得不退位者。令之不舍大乘。未得不退位者。令于大乘更趣殊胜。以胜付嘱而相付嘱。欲其转化无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