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能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金者喻心之真体也。人之心体如百炼之真金。金经百炼而金体不消。成众噐而金色不变。人之心体亦然。杂诸缘而心神不昧。溷众类而心体常灵。故心同虗空永固。金随今古常精。故心以金喻之。刚者喻心之真智也。人之心智如刚利锋刀。刀断万物而刀体常刚。经千磨而刀锋愈利。心智亦然。智鉴诸尘而智眼常明。了诸法而智心永寂。故智有裁决之能。如刀有断截之义。是智以刚刀喻也。般若者。梵语。此云智慧。智慧者。心之真慧也。慧光如镜。诸形临镜而妍媸自现镜鉴。诸形而纤洪莫隐。心慧亦然。至隐能烛至微能知。无尘不显。无物不彰。慧有先见之明。镜有洞明之体。故慧以镜喻之。
波罗蜜者。梵语。此云到彼岸也。岸者。土也。分于彼此。故有此岸彼岸。此岸者。心之妄也。遇缘即动。见境即生。凡遇境缘生诸妄法。诸有业缘。轮转此岸也。此只众生业识感报之土也。众生业尽。此岸即消矣。彼岸者。心之果也。灵虗独露。寂净湛然。尘不能染。法不能缘果人之土也。心常圆明湛寂。此即彼岸矣。
经者。心之路也。若人依此金刚般若而行。则直到无为之岸也。以此观之。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者。即是人之自己一个真心也。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今修行人知此自心智。此自性知真无妄。以智慧灯照破尘缘。了此妄法。立万行而不著于心。遇诸缘而心常湛寂。如此修行疾登彼岸矣。偈云。金刚般若义含多。有筏方能可渡河。心镜未明休懈怠。更须经上切磋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