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须菩提于此感悟。复叹后五百岁。有信解受持般若者。决不为四相所缠。既离诸相。即名为佛。佛云不惟信解。但闻此般若。不生惊怖。已自希有。复引因中以持般若故。得离诸相。虽遭割截。了无嗔恨。复引不生心。不住法。及入暗处明之喻。此分名离相寂灭。旨哉。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此经。释迦文佛所说。阿难迦叶述之以垂世者。金为万物之宝。其性最刚。遇火不变。喻人真性历劫不坏。般若。智慧也。波罗。彼岸也。智慧明了之心。能断一切执著。便是金刚不坏之身。非精力如金之刚。即无此智慧。故曰金刚般若。心迷则此岸。心悟则彼岸。众生流浪生死。不离此岸。若能勤修般若。离生死此岸。便到涅槃彼岸矣。无住般若。即为涅槃彼岸。非般若外更有彼岸也。蜜训和。以一性和合众性也。经训径。佛以言教明心之径路。是超生死之捷径。夫具善根者。始诵经。终悟理。得坚固力。金刚是也。具大智慧。般若是也。度生死海。登菩提岸。波罗蜜是也。全经俱诠般若妙义。故如来号为般若波罗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