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四印佛身无相。非但佛身无相。但是一切凡圣依正有为之相。尽是虗妄。
【记】非但者。不独也。
○凡即六道众生。圣即三乘贤圣。依有净秽。正即凡圣。为对依报。故重牒之。诸法虽多。不出此四。虽举四法。该一切也。
○此释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虗忘。恐人闻说身相非相。将谓唯独佛身。今言凡所。以遮局见。
△二出意。
【疏】以从忘念所变现故。妄念本空。所变何实。
【记】以从下。释所以。
○凡圣染净。胜劣虽殊。皆从念生。无不虗妄。
○念无自相。不离觉性。念尚无性。况所现相而实有耶。以念是所依。相是能依。所依尚虗。能依何有。其犹皮既不存。毛将安附。
△二引证二。初顺显。二反显。
【记】起信下。二引证。于中顺显反显。详而悉之。
△初顺显。
【疏】故起信云。一切境界。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二反显。
【疏】若离心念。即无一切境界之相。
△二释后二句二。初正释。二引论释。初正释二。初释相字。二释诸字。
初释相字。
【疏】若见诸相等者。遮离色观空也。恐闻相是虗妄。又别求无相佛身。故云。相即非相。便是如来。
【记】若见下。二释后二句。二。初正释。
○遮离等者。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离色求空。斯为大失。故此遮矣。
△二释诸字。
【疏】不唯佛化身相是如来。所见一切相。相皆无相。即如来也。
【记】不唯等者。又恐闻相即非相是如来。将谓只约佛身相说。除佛身外。相非如来。故云一切相皆无也。此释经中诸字也。
○譬如镜中。现一人像。兼现余物。不唯人像空处是镜。余物空处亦皆是镜。合法可知。
○如是了者。则知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
△二引论释四。初引起信。二引肇注。三引本论。四依无著。初引起信二。初证诸相皆无义。二证相无皆佛义。
初证诸相皆无义。
【疏】故起信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
【记】故起下。二引论释。四。初引起信。此有二意。一证诸相皆无相义。
○以相依念生。觉体尚离于念。何况于相耶。
△二证相无皆佛义。
【疏】离念相者。等虗空界。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记】二证诸相无处皆如来义。
○离念之相。名为法身。法身既等虗空。虗空何曾有相。无相平等。摄一切相。即是法身。下文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又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故云不唯等也。
△二引肇注。
【疏】肇云。行合解通。则为见佛。
【记】肇云下。二引肇注。
○此即明见法身佛之行相。恐人闻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便希无相之佛。昭然目前。若如是者。何殊彼相。故云行合等。
○智与理冥。心与神会。故云行合。
○解通者。如前解了一切相非相也。前是真见。此是似见。
○故起信云。法身无有彼此色相迭相见故。
△三引本论。
【疏】偈云离彼是如来者。离彼三相。是法身如来也。
【记】偈云下。三引本论。
○即前残偈。
○此依天亲论释。
△四引无著。
【疏】无著则于色身。但离徧计。不执色相。即真色身。故彼论云。此为显示如来色身。又此当第三欲得色身住处。
【记】无著下。四引无著。
○离徧计者。不执虗相为实。故唯识云。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真色身者。有两意。一则以虗妄为虗妄。但如其事。不必取不生不灭以为真也。如以水月为水月。虽似而非真矣。故华严云。于实见真实。不实见不实。如是解法相。是则名为佛。二谓相即无相。同法身故。摄末归本。名真色身。即真善妙色也。故涅槃云。吾今此身。即是常身法身金刚不坏之身。
○问。前则泯相。此乃存相。何相违耶。答。前显法身。故云相即非相。今明色身。故言无相即相。葢以果佛必具二身。二身相即。如波与水。两论之中。各显一义。言似相反。意实相符。菩萨巧便。妙在于此。
○故彼下两文。皆证显色身义耳。
【记】然此一段疑中。从微至著。明真应二身。总有六重。一明佛相非相。二明佛相非即如来。三明一切相皆非相。四明一切相非相皆如来。五明唯证相应。无佛可见。六明无相之相。是真色身。
○然此六重。前前则浅。后后转深。文不累书。理即顿现。达者所见。必须一时无前后耳。
△二断因果俱深无信疑(疏)二。初标章叙疑。二依经断疑。初标章叙疑三。初标章。二指疑起处。三结成疑。
初标章。
【疏】二。断因果俱深无信疑。
【记】第二疏。初标章。
△二指疑起处。
【疏】论云。无住行施。因深也。无相见佛。果深也。
【记】论云下。指疑起处。
○无住等者。此指正答住修降问也。
○无相见佛。即前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三结成疑。
【疏】未来恶世。必不生信。空说何益。
【记】未来下。结成疑也。
○意云。因果既皆无相。即因果俱深。如我亲承。方能领悟。末世钝根。云何信受。既不信受。空说何益耶。
△二依经断疑(经)四。初约无信以呈疑。二呵疑词以显信。三明能信之所以。四示中道之玄门。
初约无信以呈疑。
【疏】后释。二。一无我执。执取自体为我。计我展转趣于余趣为人。计我盛衰苦乐种种变异相续为众生。计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为寿者。
【记】释中我者。谓执自五蕴总相为我。
○人者。计我死已生天。天死为畜等。故梵语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即是人也。
○众生者。计我众生之法相续生故。
○寿者。亦云寿命。计我一生寿命不断绝故。
○然我是总主。人等为别。摄别归总。故言我执。由是三中皆言计我等也。
○然上四相。虽是经中所无。不可不了耳。
△二无法执。
【疏】二无法执。论云。无法相者。能取所取一切法无。亦无非法相者。无我真空实有。
【记】能取等者。心境俱亡也。以万法虽多。统唯心境。心境各有无量差别。故云一切也。
○真空等者。虽即诸法皆空。非谓一向非相。但以离执。真空不断故。故云亦无非法相。
△二商较经旨。
【疏】然离二执。正是得佛知见成就净信之本。善根福德。即是相兼。
【记】然离下。二商较经旨。此明得佛知见之兼正也。
【疏】故论云。有智慧便足。何故复说持戒功德。为示现生实相差别义故。亦有持戒功德。依信心恭敬能生实相故。不但说般若。
【记】故论下。引证。中有征释。详而示之。
○实相差别者。实相即无差别。但是能生实相方便。有差别耳。
○持戒功德。即指后段。
○信心等者。下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弥勒颂云。彼人依信心。恭敬生实相。
○不但等者。意谓能生实相。有多方便。不必独说智慧。
○前云离执。此言般若者。由是般若能除执故。前约所断。此约能断。能所虽异。而意不异。
△二因显未除细执(经)二。初总明二相。二别明二相。初总明二相。
【疏】后引说以证。筏喻者。假言显义。不应如言执义。不执即为不取。非全弃也。
【记】假言显义者。谓所言非法。是显法体离于性计。若无非法之言。罔知彼义。余皆例此。当知义不自显。必假于言。故净名云。无离文字。说解脱也。
○不应等者。谓虽闻非法。不得如言便执空义。此遮一向执言者也。
○不执等者。谓若全弃非法之言。则安解诸法空义。将知但除其病。不除其法。此遮一向离言者也。
○是则全执全弃。二皆不可。故华严疏云。夫法无言象非离言象。无言象而倒惑。执言象而迷真。
【疏】偈云。彼不住随顺。于法中证智。
【记】偈云等者。余两句云。如人舍船筏。法中义亦然。
【疏】论释云。不住者。得证智舍教。如到彼岸。随顺者。随顺彼证智之教法。如未到岸。
【记】论云下。转释偈文。
○得证智等者。以言诠智。得智忘言。忘言即不住也。如乘筏渡河。至岸舍筏。
○随顺等者。未得证智。不可都忘其言。未达彼岸。不应舍筏。
【疏】无著云。法尚应舍者。实相生故。何况非法者。理不应故。
【记】实相生者。实相名法。得实相智。无相无得。故云应舍。以实相无相故。唯识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
○理不应者。此实相法。尚不可得。况离实相外一切法耶。除诸法实相余皆魔事故。故云非法。不与理合。故不相应。以是例非。故云何况。
△三断无相云何得说疑(疏)二。初标章叙疑。二依经断疑。初标章叙疑三。初标章。二指疑起处。三结成疑。
初标章。
【疏】三。断无相云何得说疑。
【记】第三中疏。初标章。
△二指疑起处。
【疏】论云。向说不可以相见佛。佛非有为。
【记】向说下。指疑起处。此从第一中来。以彼文云。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佛非有为者。此指偈云。分别有为体。防彼成就得。三相异体故。离彼是如来。故云非有为。
○亦是案定立其理也。
△三结成疑。
【疏】云何释迦得阿耨菩提。云何说法。
【记】云何下。结成疑。
○既若佛非有为。即不合有得有说。因何释迦于菩提树下得菩提。前后诸会说法。既有得有说。即堕有为。云何前言不以相见作无为耶。
△二依经断疑(经)二。初问答断疑。二较量显胜。初问答断疑四。初举疑因以问。二顺实理以酬。三释无定法之言。四释无取说之所以。
初举疑因以问。
△二蹑迹断疑(疏)二。初约论分文。二依论科释初约论分文。
【疏】二蹑迹断疑。论云。自此已下。示现断生疑心。于中文分二十七断。
【记】疏二蹑迹下。文二。初约论分文。
○蹑迹断疑者。谓蹑前语迹。断彼疑情。经中虽不显有疑辞。而伏在文内。故但言断。而不言起。弥勒颂中。亦同于此。故偈云。调伏彼事中。远离取相心。及断种种疑。亦防生成心。
○示现者二意。一则空生假说云为。二则指示显现故。
△二依论科释(疏分)二十七。初断求佛行施住相疑。二断因果俱深无信疑。三断无相云何得说疑。四断声闻得果是取疑。五断释迦然灯取说疑。六断严土违于不取疑。七断受得报身有取疑。八断持说未脱苦果疑。九断能证无体非因疑。十断如遍有得无得疑。十一断住修降伏是我疑。十二断佛因是有菩萨疑。十三断无因则无佛法疑。十四断无人度生严土疑。十五断诸佛不见诸法疑。十六断福德例心颠倒疑。十七断无为何有相好疑。十八断无身何以说法疑。十九断无法如何修证疑。二十断所说无记非因疑。二十一断平等云何度生疑。二十二断以相比知真佛疑。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二十四断化身出现受福疑。二十五断法身化身一异疑。二十六断化身说法无福疑。二十七断入寂如何说法疑。
初断求佛行施住相疑(疏)二。初标章叙疑。二依经断疑。初标章叙疑三。初标章。二指疑起处。三纵难。
初标章。
【疏】一。断求佛行施住相疑。
【记】第一疏。初标章。
△二指疑起处。
【疏】疑云。为求佛果行施。即是住所求佛相。云何无住。
【记】为求下。指疑起处也。此从不住相布施中来。为闻前不住三世空有等相。方名真施。遂疑云。凡所行施。葢为求佛。既有所求。云何无住。
△三纵难。
【疏】又不住相为因。岂感色相之果。因果不类故。
【记】又不住等者。此纵难也。设使因成无住。此亦非理。故次云因果不类故。
○夫为因果。必须相类。有即俱有。空即俱空。染净皆尔。既若色相是果。云何以无住为因。则因空果有。理恐不然。今将果騐因。因合有住。佛说无住。是诳我耶。
△二依经断疑(经)四。初举疑因以问。二防相得以酬。三释体异有为。四印佛身无相。
初举疑因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