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明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僊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虗。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无量无边功德。
子真说 金刚一经。是如来说。真空无相之旨。首言如是。终说如如不动。前后相应。
云峰说 如则是。不如则不是。如如则并无所是。不可竟作开讲语。如是则我得而闻之。不如是则虽有说法。不可得为我闻矣。一时佛在者。见佛之在此一时。欲闻法而不见佛在。则此心未坚。今佛已在而我所闻。不已确乎。此二句。是记者欲以所闻所见证如来现身说法意。
子真说 舍卫国在西域天竺之东。时佛偶到其国。而非常住。祇树祇陀太子所种。因以为名。是文家写景意。给孤独园者。乃昔迦尼给散孤独之处。时佛在其园中。与比丘众同居。比丘。弟子之称。比丘言大者。以其通达道理。犹高座弟子也。时有千二百五十人。同住于此。
云峰说 此一段言佛在此地。而从之者众。见其信而从之也。与之俱。则必与之闻矣。三句是说佛之能化诸弟子处。
子真说 尔时世尊。非佛之外另有世尊。以圣人之称谓。佛以人之尊。佛而谓世尊。总一佛也。著衣著褊袒衣。有云。柔和之衣。持钵是持优龙钵。有云。天王所献之钵。入此舍卫国城中而乞食者。未说法前。先以乞食。而动诸众之见闻也。次第乞已。便是无住相图𦘕。不必论其多寡有无。乞过则已竝不留一毫未已之想。还至还到给孤独园中也。于无住相中。而仍有一住处。故曰本也。饭食讫而收衣钵。便完一段乞食供案。洗足已不过清净意。
云峰说 饭食讫三句。可作一串说。
子真说 敷座者。独设高座于千二百五十人之上。时已坐而世尊将欲说法也。
云峰说 乞食而已完。洗足而已过。俱是佛之得心处。故敷座而绝无倚著。人常静坐一刻。万缘皆起非是不足。便求有余。则跃然而起。世尊于此已忘却乞食事。是无我相张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