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胜义谛中。有世俗谛不若言无者。智不应二。若言有者。智不应一。一二之义。其事云何。
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王佛法中。已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即名为一义二义。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及有情。一而无二。何以故。有情菩提。此二皆空。以有情空。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得置有情空。
以一切法空空故空。何以故。般若无相。二谛皆空。谓从无明。至一切智。无自相。无他相。于第一义。见无所见。若有修行。亦不取著。若不修行。亦不取著。非行非不行。亦不取著。于一切法。皆不取著。
菩萨未成佛。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于第一义。而无二故。诸佛如来。与一切法。悉皆如故。
波斯匿王白佛言。十方诸佛。一切菩萨。云何不离文字。而行实相。
佛言。大王。文字者。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论议。所有宣说。音声语言。文字章句。一切皆如。无非实相。若取文字相者。即非实相。
大王。修实相者。如文字修实相。即是诸佛智母。一切有情根本智母。此即名为一切智体。诸佛未成佛。与当佛为智母。诸佛已成佛。即为一切智。未得为性。已得为智。
三乘般若。不生不灭。自性常住。一切有情。此为觉性。若菩萨不著文字。不离文字。无文字相。非无文字。能如是修。不见修相。是则名为修文字者。而能得于般若真性。是为般若波罗蜜多。
大王。菩萨摩诃萨。护佛果。护十地行。护化有情。为若此也。
波斯匿王白佛言。真性是一。有情品类根行无量。法门为一。为无量耶。
何以故。由诸有情色法心法。五取蕴相我人知见。种种根行品类无边。法门随根。亦有无量。此诸法性。非相非无相。而非无量。
若菩萨随诸有情。见一见二。是即不见一二之义。了知一二。非一非二。即胜义谛。取著一二。若有若无。即世俗谛。
大王。一切诸佛。说般若波罗蜜多。我今说般若波罗蜜多。无二无别。
大王。此般若波罗蜜多功德无量。若有恒河沙不可说诸佛。是一一佛。教化无量不可说有情。是一一有情。皆得成佛。是诸佛等。复教化无量不可说有情。亦皆成佛。
是诸佛等。所说般若波罗蜜多。有无量不可说那庾多亿偈。说不可尽。
于诸偈中。而取一偈。分为千分。复于千分。而说一分。句义功德。尚无穷尽。何况如是无量句义。所有功德。
若有人能于此经中。起一念净信。是人即超百劫千劫。百千万劫。生死苦难。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所得功德。
即与十方一切诸佛。等无有异。当知此人。诸佛护念。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是法时。有十亿人。得三空忍。百万亿人。得大空忍。无量菩萨。得生十地。
△二颂信忍。二。初正颂信忍。三。初颂初地忍。二。初颂寄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