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师子座。告大众言。吾知十六诸国王等。咸作是念。世尊大慈。普皆利乐。我等诸王。云何护国。
是时大众。波斯匿王等。闻佛语已。咸共赞言。善哉善哉。
即散无量诸妙宝华。于虗空中。变成宝盖。覆诸大众。靡不周徧。
时波斯匿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长跪。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护佛果。云何护十地行。
佛告波斯匿王。言护佛果者。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住。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若菩萨众生性无二者。菩萨以何相。而化众生耶。
大王若著名相。分别诸法六趣四生三乘行果。即是不见诸法实性。
波斯匿王白佛言。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智云何照。
善男子。若菩萨住于法相。有我相人相有情知见。为住世间。即非菩萨。
圣智现前。最初一念。具足八万四千波罗蜜多。名欢喜地。
何以故。于十地中。地地皆有始生住生及以终生此三十生。悉皆是空。
大王。若菩萨见境见智见说见受。即非圣见。是愚夫见。
非施非悭。非戒非犯。非忍非恚。非进非怠。非定非乱。非智非愚。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力无畏等。恒沙功德。诸不共法。悉皆如是。
夫仁之为德。有能仁焉。有至仁焉。至仁罚不仁。兴利除害也。能仁以济众。兼爱无私也。以斯来于生民。故曰。王者天下之所归往也。护者加卫也。国者疆域也。然护之为义。亦有二焉。心安于道。行发于教。内护也。城壍三宝。泽及万邦。外护也。是故经明百座之敷演诸王之奉持。斯皆内外护之明効耳。梵语般若。此方云智慧。因果合辨也。在因为三慧。所谓闻思修也。在果成三德。所谓智恩断也。由是五方菩萨说呪以加持。即秘密般若也。十方诸佛发言而拥护。即显了般若也。波罗蜜多。此译到彼岸。谓离生死涂炭此岸。到涅槃富寿彼岸。故经文有离七难之苦。到五忍之乐焉。经者。以贯以摄训法训。常谓贯穿义。华摄化群品。诸佛演之而无穷。百王奉之而不易。然则尊崇护国之典。莫若于华梵。故下文云。置经宝案。若王行时。常导其前。岂非诸佛演之而无穷。百王奉之而不易乎。或谓。智者解题。折五重玄义。贤首释经。辟十门玅旨。今述斯文。但略注经题。而不开悬谈者。何耶。答夫达节善变。弘之由人。至如孤山注四十二章。岂有玄义。碧海笺净名奥典。亦无悬谈。然心经略疏。虽有五门。总列一处。今疏三章。散在诸品。故曰弘之由人。良有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