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云此是身心二相更有苦厄也空身即法身何二相亦是重明五阴之法舍者是色利子是心受想行识此是五蕴又舍者人利子者亦是法人法二相多义不可具宣以要言之此都是万法之根本今欲明万法不离身心故名舍利子也。
楷云佛唤舍利子如金刚经称须菩提。
深云舍利二字是母名子之一字是尊者乃舍利女之子其母因怀因怀尊者自然聪辨无敌故立名连母之称。
忠云凡夫背心取法将谓心外有空不知空因心生但悟自心无空可得空色不异故云空不异色。
深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者幻有之色故不异空空本随缘故不异色凡夫迷此色空之理所以见空为断空见色为实色今欲明一切诸法与真空之理其体本同遂先举色之一法为首余四蕴可以例诸。
忠云此名六根凡夫确执妄系为实种种恶业因兹而生故名为根一一根中积业润生恒沙罪障无有休息此六知根以心为本心若休伏根境俱空自然明彻故云无眼耳鼻舌身意也。
楷云无六根。
深云凡夫不了自心心外求法遂成流浪若能一根已反源六用成休复然后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嚊香在舌知味在身觉触在意攀缘又岂在闭智塞聪然后为无者哉。
忠云推照诸法了无所得名之为智诸法本空何假推照故云无智自性清灵实无一法可得故云亦无得也。
楷云无菩萨法。
深云智之一字是诸佛知空之智非但空中无凡夫五蕴十八界缘觉十二因缘声闻四谛之道以至诸佛知空之智亦忘智已忘得亦安在。
忠云悟诸心不可得故是菩提了诸法不可得故名为萨埵心法一如并无所得故名菩提萨埵。
楷曰以无所得故者无佛法。
深云以无所得故者以者由也再明无所得义或云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诸法皆空所照之智亦忘莫成断灭否毕竟有何所证答曰无得之得无证之证是名真得也金刚经云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故云以无所得故。
忠云此是梵语经题具释只众生智慧清净亦无清净可得反照自心离诸尘故云依般若波罗蜜多微有小法即有罣碍心境自空谁念谁著逈然无事有何罣碍也。
楷云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六凡四圣一齐皆空无可分别圆觉经云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深云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者此句明所证之人也故者连前起后之辞梵语菩提萨埵此云觉有情觉者所求果情者所度之境也心无罣碍者涅槃经云无罣碍处名为虗空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一切法无有罣碍。
忠云心外求法为颠心内观空名之为倒无中计有名之为梦心之所缘名之为想忽悟心源了无所得故云远离一切颠倒梦想。
楷云心无罣碍乃至远离一切颠倒梦想者此皆凡夫十八界事判此诸圣且无何况凡夫也。
深云颠倒梦想者皆虗妄之法也凡夫因迷此心认无作有如痴猿捉月似狂犬吠雷圣人已证妙慧皆能远离也。
忠云一切诸佛依此呪心独超三界不受轮回故云能除一切苦直指本心决定是佛不假修证故云真实心无变体离诸狂惑坦然常住故云不虗矣。
楷云故知般若波罗蜜多乃至能除一切苦者呪者不可言说言语道断诸苦诸乐一时解脱三祖云一心不生万法无咎真实不虗唯此一事实。
深云能除一切苦者不了自心向外驰求皆名为苦谓此呪心悉能除之真实不虗者佛语真实决无虗妄。
忠云将释经题都有五句以明众生本心第一摩诃是梵语此翻为大为破凡夫妄执尘境心著世间故为隔碍名之为小欲令众生摄诸妄念不染世间悟心境空洞然含受十方世界故名摩诃也第二般若是梵语此名智慧为破凡夫背心取境坚执我见堕在愚痴欲令众生背境观心本来无我故名般若第三波罗是梵语此云清净为破凡夫不悟自心认六根觉唯览六尘随尘杂乱堕于不净欲令众生背境合觉觉本清净故名波罗也第四蜜多是梵语亦名和多此云诸法为破凡夫妄心求法执著名相差别不同欲令反照自心本含万法和合无二本来具足为所欠少故名蜜多也第五心经是梵语此名大道为破凡夫不识本心唯觉多闻分别名相心随境转轮回六道堕于邪见欲令众生反照心源本来空寂实无少法可得无所分别即皈大道故名为心经已上经题本意只令自悟心源广大智慧清净和合无二本来具足无所分别也。
深云梵语摩诃此云广大梵语波罗蜜多此云到彼岸况般若者乃智空之妙慧波罗蜜多是出世之真修包含万像而无体众生日用而不知虽欲真修而不可得也真修非渐修也欲令一切众生悟真空妙慧不从人得言下成佛皆由般若而得度也大般若经总六百卷文多义广撮枢要于此经故曰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