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575-A
略移
移者乃权宜捷要。催行拶步。快登彼岸也。
佛生西域。光明普照。传留心经一本。徧于一方。人皆诵念。不知里义。所有大颠无垢二祖注解及前后注者尤多。幸而大明正统年间。吾祖出现于世。显化功德。检教此经。都得明心。是以门人姜公重请诸佛祖。续固余言开分之说。替佛祖弘教。施行诸方便览。众成胜事。又表金陵遇经道人程情授之辨。固当应众知间。少板无印。缺于慈念。所以化资重刊书帙。印济流通。
金刚科仪作证。有求有苦。八风五欲交煎。无著无贪。三明六通自在。便恁么去。水边林下。月冷风清。不恁么去。桥断路穷。别通消息。还委悉么。
摩诃。二字。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大。且大者。莫过虗空大道也。广无边际之谓也。广大无边者。莫过虗空大道也。川老云。虗空境界莫思量。大道清幽理更长。又云。十方无壁落。八面亦无门。大道无边际。虗空难度量。道云。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儒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诸贤圣皆如此称扬广大也。日月虽明。难比其光。乾坤虽大。难包其体。能生万有。而不见其形。遍周沙界。而不覩其踪。虽是如此广大玄妙。谁知更有一物过于此者。且道是何物。还识这个○么。宽则包藏法界。窄则不立纤毫。显则八荒九夷无所不至。隐则纤芥微尘无所不入。今者不避罪愆。分明漏泄。乃人之本源也。仙师有云。为甚此心关大道。只因元向道中来。世人不能返本者。盖因错认色身为己。被六根所瞒。七情遮蔽。自失本真。以致流浪生死也。要见本真么。寻不见。覔不见。十二时中遍身转。
大摩诃 | 是真空 | 无极妙体 |
是为玄 | 无相法身 | |
是真常 | 无穷道理 | |
是妙意 | 无为深根 | |
变阴阳 | 治下日月 | |
变五形 | 春夏秋冬 | |
变四相 | 一切凡圣 | |
是真空 | 万圣之根 | |
是玄妙 | 神通广大 | |
难测量 | 无相家风 | |
坚固身 | 不生不灭 | |
坚固体 | 不减不增 | |
坚固体 | 不垢不净 | |
坚固体 | 那个知闻 | |
参透了 | 大摩诃 | 无有辖管 |
自在纵横 |
般若。二字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智慧。且智慧者。正知正解。审察之谓也。修行之人。须用智慧之力。降伏身心。不令放肆。以习静定。道云。能以智慧之力。摄伏诸魔精。儒云。智能破邪。慧能破暗。且无智慧之人。作事麤恶。不肯三思。惟务广学多闻。念在夸谈讲论。不究自家生死。好覔他人是非。不亲真实道人。爱近虗头禅客。空谈圣人经典。心地全不用功。图名贪利。我慢贡高。只顾眼下时光。不想脑后之事。如此之人。乃聪明外道也。古德永嘉禅师有云。外道聪明无智慧。仙师云。口说心不行。非是精细汉。儒云。先治身心。后治家国。且有智慧之人。作事安详。不肯造次。识因果。顾罪福。亲近知识。参问至人。穷性命之根元。究生死之大事。制伏身心。收敛神气。念念在道。息息归真。一日功成行满。叻地一声。透出三界。与虗空混为一体。若到此地。造化不能移易。阴阳不能陶铸。四时不能迁。五行不能役。神鬼不能拘。劫火不能坏。作个逍遥自在物外闲人。要见物外闲人么。六座门头常出入。虽然相近不相亲。开著眼休教蹉过。省的么。
波罗。二字。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彼岸。此岸者。生死之际也。彼岸者。出生死之岸也。迷者此岸。悟者彼岸。世人若迷本性。即愚痴颠倒。认四大六根为己。争名竞利。谋千年活计。积万劫之冤愆。背觉合尘。迷真逐妄。忙忙而不知休息。念念而心境不除。忽朝大限到来。临行手无所措。这里脱下湿布衫。那里穿土虱虱袄。去去来来。改头换面。似蚁循环。何日是了。生死苦海几时得渡。如是之者。只在此岸。若有人猛然自悟。从前所为所作。尽是虗假。弃假修真。穷根究本。常近至人。常亲知识。求过岸之舟。覔方便之篙。度过爱河苦海而登彼岸。得脱生死洪波。更不拖泥带水。作个脚干手燥清净自在闲人也。且道如何得达彼岸。他人难用力。自渡自家身。
蜜多二字。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无极。又蜜者和也。多者众法也。且无极者。至高至大难极之谓也。释云无极。道云太极。儒云皇极。皆谓○此也。今分明说开蜜之一字。亦比于大道虗空。多者。谓万彚也。譬道能包含万类。有情无情尽在太道之中。人之真性一同。亦能包藏万法。万法尽在一性之中。太虗之内。有八万四千异类种性。说不可尽。皆在人之一性之内。一性譬如蜜。种性喻于多。修行之人。以一性均和种性。合而为一。故曰蜜多。道云。识得一万事毕。释曰。万法归一。儒云。吾道一以贯之。且道如何是一。还识这个○么。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虽然说破。不行难到。直须去尽尘垢。方见省么。
心。者一字。人之本源也。一切万法。尽在一心之内。有八万四千等。动则无穷无尽。定则不变不移。释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道云。心死则性月朗明。心生则欲尘遮蔽。儒云。制之一心则止。谋于多事则乱。是以古圣教学人。收摄其心归于一处。唤作万法归一。又名一字法门。因人不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多种方便。指示世人。见自本性。岂不见古云。三点如星象。横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他。上天入地。皆在自心所为。非他处所得。因识心者少。乱性者多。故失真道矣。为甚不识其心。只因多惑其性。皆缘识神昏昧。逐境迷心。六根内盲。著物乱性。不生智慧。愚暗之故也。若肯修心。穷性命究生死。亲近明师。参求法药。疗治心病。念兹在兹。步步行行。坐卧不忘。语默动静。不离这个○。忽然眉毛竖起。眼睛露出。便见本来面目。且道本来面目。如何形状。川老有云。火不能烧。水不能溺。风不能飘。刀不能割。软似似兜罗。硬似鉄壁。天上人间。古今不识。知道么。终朝常对面。不识是何人。
这个心 | 是人人 | 无为大义 |
是人人 | 无为神通 | |
是人人 | 无为大理 | |
是人人 | 无为光明 | |
要学好 | 行门广大 | |
要学反 | 是不成人 | |
要行善 | 龙天保祐 | |
这个心 | 要行恶 | 祸害随身 |
习道理 | 天堂大路 | |
不行善 | 地狱之根 | |
行公道 | 祥光出现 | |
不公道 | 求吉成凶 | |
提起来 | 千言万语 | |
放下时 | 神鬼难明 |
经。者一字直也。是世人修行之径路也。学人得此不疑。休要悮了工程。蓦直便行。须有到家时节。只怕头路不真。差行错认。且道向甚么处去是。予今明说。向寸草不生处。纤尘不立处。无泥水。无坑坎。净躶躶。赤洒洒。平平稳稳处去。猛然逢著一颗○圆陀陀。光烁烁。亘古不坏如意光明宝珠。亲手拈来得大利用。不受困苦。释云。摩尼宝珠。道云。黍米玄珠。儒云。九曲明珠。要见此珠么。一心象外覔。休向世间求。
观自在菩萨。一句真直言。自在菩萨。人人皆有。只因六根诸境遮障。不能观看。情欲万缘所牵。不得自在。若有智慧之人。信得及。放得下。但于幽静闲处。打并身心坐令极静。静中更静。无纤毫异念。一心清净。守至静极。猛然一动。有一真人。在自己灵宫。往往来来。纵横无得。这里方见自己菩萨。优游自在。一刹那间。遍周沙界。尽是活菩萨。光明普照。诸人若要见此菩萨。观之不用其目。听之不用其耳。去耳目之用。才识自在菩萨。道云。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儒云。视不用目。听不用耳。去耳目之用。自然得性。如是之者。方知一切处。此真仙菩萨。未尝不在。同坐同行。同欢同笑。寸步不曾相离只是自家昧了。要见此菩萨么。虽然出入无踪迹。烁烁光明见也么。
观自在 | 见菩萨 | 常现妙用 |
发出神通 | ||
不离左右 | ||
昼夜慇懃 | ||
行住坐卧 | ||
处处现身 | ||
参禅打坐 | ||
数佛念经 | ||
不怕生死 | ||
贪利图名 | ||
人人皆有 | ||
舍父投亲 | ||
观自在 | 活菩萨 | 难描难𦘕 |
非相非空 | ||
无遮无挡 | ||
不坏金身 |
行。者一字。修行也。路径崎岖。不修难行。且修是修心向道。行是行善归真。如人修路相似去碍路荆棘。除当道顽石。高者断之。低者填之。打扫洁净。便坦然平稳。人之心地。亦要如是下功。去一切损人利己之心。如去碍路荆棘相似。得登途路稳步。除一切杂念障道因缘。如除当道顽石一同。得进也。屏垢心。绝染污。打并清净。此乃修行初入门户之方便也。非在口说。亦非足行。全凭心地下功。仙真云。心地下功全抛世事。释云。心地法门非在舌辩。儒云。说不如行。行不如到。又要看这一步从何而起。若知起处便知根源。昔日刘海月参白云师父。拜而问曰。弟子念虑降伏不住如何。师问云。是谁念虑。云是弟子。师又云。是谁降伏。海月似省不省。沉吟微笑。师云。来去都由你们好没主宰。若是敌他不过即便放下。更要知他放下的是谁。若识得自有主宰。便不被他瞒过。海月遂省。礼谢而已。又石霜和尚问石头和尚。举念不停时如何。石头云。是谁举念。石霜于此大悟。但只如此体究。念念不离。于当处举意思虑。语言知觉细细审观。从何而出。古云。欲知佛去处。只这语言是。道云。要知本性根由。不离言语动静。宝公云。未了之人听一言。秪这如今谁动口。然虽如是说开。向上更有妙处。不修不行不能自到。若果到家乡。则罢问程矣。且家乡远近。迷则千山万水隔。悟则回头便是家。理会得么。
深。者一字。幽微玄妙。彻骨彻髓处也。若要到此田地。须是打并轻快方可。道云。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释云。放下又放下。自然身心轻快。儒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如此者。须去静坐。日夜打扫。直至扫无可扫。寸糸不挂。如父母未生前烧了一般。古云。贴体汗衫都脱却。反求诸己廓然无。自然到家。且道不得还家者何也。日晚程途远。身困担头沉。十万游磨遍。无始到至今。
甚深处 | 玄妙理 | 无人通晓 |
难开口 | 不敢应承 | |
是无为 | 难量难测 | |
不可说 | 即是真空 | |
人难惺 | 十分奥妙 | |
实难参 | 几个知因 | |
难下手 | 本无一物 | |
甚深处 | 无底没 | 寸步难行 |
解不开 | 难信之法 | |
若得了 | 甚深处 | 昼夜欢忻 |
脚踏实地 | ||
立命安身 | ||
再不轮转 | ||
无相家风 | ||
常生不灭 | ||
不坏金身 | ||
无边圣境 | ||
受用无穷 |
般若。二字。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智慧。大凡为人须要自生智慧。若无智慧。真是愚人。空过一生。甘伏死门。有一等无智之人。以聪明谓之智慧。大错矣。且聪明之人。卖弄精炁。役使心神。出言如飞龙俊鹞。行持如跛鼈瘤龟。贪利图名。纽粗作细。看世财如骨如髓。弃性命若粪若土。只知明日后日。今年后年。不知老之将至。死限临头。可惜空过时光。虗劳一世似此所为。生死轮回。如何脱得。且有智慧之人。外行愚卤。内默安详。识有生有死。悟无得而无失。常自谛观。生从何来。死从何往。发此一念。亲近知识。参问至人。求出世之法。迯生死之路。避过恶如避锥刀。顾性命如顾宝贝。动则安人利物。亦不被境瞒。静则入定观空。更不滞莾荡。如是之者。一旦果完。摆手还家。得大自在。先师云。一日得还乡。不作飘蓬客。释云。撒手到家人不识。更无一物献尊堂。川老云。孤舟到岸。远客还乡。且道如何是乡。远后十万八千。近后不离当处。会得么。
波罗。二字。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彼岸。且迷者有生死。堕轮回。只在此岸也。悟者超生死。脱轮回。到彼岸也。若要到彼岸。须是自生智慧。过此生死苦海。如人过水。水深难过。须用船桥。或用木牌竹筏。多种方便。盛载过此苦海而到彼岸。既达彼岸。前者船桥木牌等物。尽皆无用。见性悟道者。亦复如是。大颠云。如盲人求医。远路不能自行。须假人牵。兼手中有杖。方可。无此二物。不能得到。既到医家。医师与他点眼。大见光明。其杖与牵人。都无用处。顿悟涅槃正道。亦复如是。且道甚是牵人柱杖。予今说破。信者便行。然后须办取内功。求见性之法。了生死大事。一日功圆。得见本来面目。便是柱杖也。更要参访明眼师。真大德。便是医人也。从前多种方便。尽皆无用。惟柱杖不可弃了。道云。得鱼忘筌。得兔忘蹄。释云。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儒云。得意忘言。得米忘田。旦道都教忘却。因甚只不教弃了柱杖。求到水穷山尽处。且存作伴过时光。理会也未。这根柱杖本无相。元与虗空无两样。若人提起透三天。徧界邪魔不敢望。
蜜多。二字。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无极。且无极者。无极而太极也○乃虗空妙道也。古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分二仪。二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因有五行。渐渐滋生万类。万类尽在妙道之中包含也。今以蜜之一字。喻于虗空妙道。多者。比于诸品众类。有情无情。皆属道之含摄。且如蜂采百华。酝造成蜜。未成之时。有醎酸甘苦辛之众味。青黄赤白之众色。其味不等。其色不一。一日功成蜜就。种种之味。酿成一味。般般之色。混同一色。馨香美味。一无差别。到此则蜂得养生。人得受用。修行之人。亦复如是。且如修行之人。调伏身心。朝磨暮炼。功行未成之际。有悭贪心。利名心。嫉妬心。狼毒心。计较心。胜负心。贡高心。我慢心。杀害心。三毒心。怕怖心。邪匿心。妄想心。无明心。愚浊心。不善心。哄人心。暴恶性。麤躁性。风火性。见趣性。乖劣性。虗诈性。好閧性。撅强性。颠诳性。浮华性。謟曲性。分别性。贪嗔性。恩爱性。返复性。自无始以来。一切习性贪心八万四千有余也。说不能尽。智慧之人。一刀两断。立志防身。穷根究本。功圆行满。顽心自尽。邪性以灭。显出圣心真性。并无差别。独露真常。得大自在。古德云。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道云。百川流有尽。一海纳无穷。仙师云。千思万虑终成妄。独守一真道自亲。且道如何得见一真。
时。者一字。当时也。为人在世。多有不惺。一时觉悟。明彻心地。识破万缘是假。了知世事空华。直下回光。便得清净。清净自然合道。古德云。清风飒飒透心怀。此时快乐人难识。玄之又玄。妙之又妙。无东西南北。无四维上下。无过去未来现在。与虗空平等。与大道无二。共归一时。并无二处。川老云。时时。清风明月镇相随。挑红李白蔷薇紫。问著东君总不知。且道东君在何处安身。○见么。打不离。割不死。在桃红李白。在蔷薇紫。呵呵。
照见五蕴皆空者。说四大不实。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此五等因积而不散。妄认色身是我。故长劫轮回。若人猛省。借此幻身。依教修行。常自返照。照见五蕴净尽。且道如何是色受想行识。怎生得此五蕴皆空。予今直说分明。若有解语之者。休生疑惑。信受奉行。必有契道之日。且色者。窒碍之义。若见境逢物。不著不染。是无窒碍也。色蕴自空也。受者。领纳之义。若遇一切声色境界。心不领纳。得受蕴空也。想者。妄想思虑之义。若过去不思。未来无想。现在自如。得想蕴空也。行者。心念不停。迁流之义。若十二时中。心不外游。念不烦乱。不被物转。不被境留。一念不离当处。得行蕴空也。识者。别辩亲疎之义。亦乃著物之理。若见一切境物。一无分别辩认。一槩平等。见如不见。识如不识。无亲无疎。来则应之。去则不思。得识蕴空也。既得到此田地。自然照见五蕴皆空。六窓明净。净躶躶。赤洒洒。没可把。又有甚四大五蕴名字。亦不可得。道云。惟见于空。释云。虗空独露。昔歌利王道猎。遇一仙人。问语不答。先卸左䏝。次卸右膊。节节支解。仙人面无恐惧。并不改颜。又罽宾国王问狮子尊者曰。在此做什么。尊者答曰。在此蕴空。王问得蕴空否。尊者曰。已得蕴空法。王曰。求师头得否。尊者曰。身非我有。何况头乎。又肇法师云。四大元无我。五蕴悉皆空。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又舍利弗见天女。问云。何不变却女身去。天女答曰。我十二年覔女身。了不可得。教我变个什么。又镜清和尚住院三年。本院土地。要见师颜不能也。又太古郝真人。在赵州桥下办道。忽一夜闻众鬼于河边共语云。明日有一戴铁帽人来替我。言讫。杳无言耗。至次日。将暮大雨忽作。见一人头顶一铁锅遮雨。至桥下。浴洗脚过桥。太古一见喝不可洗。听真人之言。扶栏上桥而去。至夜众鬼皆至。一鬼言。三年等得一个替头。被这先生破了。众鬼欲害真人。来往寻覔不见。不知真人在于何处。嗟叹而去。真人只在桥下。鬼不能得见。又弘觉和尚住庵。天厨送供。后参洞山和尚。又来归庵。天人三日送供不见庵主。庵主只在庵中。为何不见。这些上人。皆得圆顿之法。隐身之诀。神鬼俱不能得见。四大不实。色身非久。五蕴尽空。甚是本来面目。这一句从那里得来。照见五蕴空底可是谁。
度一切苦厄者。佛悯众生。开权显实。超生越死。得免轮回苦。太上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释云。身是众苦之本。儒云。有身有患。无执无忧。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是有智之人。返照自己。悟得自身皆虗幻。非为真实。何况他物。一日无常。尽皆抛撒。百无一用。念念如此。心境自除。杂念自少。更要参访知识。亲近智人。求出身之路。了生死大事。忽朝㘞地一声。脱下漆桶底。便见本来面。要见本来面目么○古今无改变。人自认不真。明师说破了。元来这个心。
坚心学道似如来 | 度出一切苦厄灾 |
常斋到头似如来 | |
不惜身命似如来 | |
慈悲方便似如来 | |
孝顺父母似如来 | |
行门广大似如来 | |
不择贫富似如来 | |
调御丈夫似如来 | |
教人安心似如来 | |
现成得道似如来 |
舍利子者。辩真假二仪也。舍者。屋舍也。比四大色身是也。利子者。舍中本来一灵真性。主杖坚固体也。如客店主人暂住。主若离舍。屋即倒塌。利子常在。只是换了房舍居住。道云。身是气之宅。心是神之舍。久而神气散。又是移屋住。释云。无始以来赁屋住。至今谁识主人公。药山又云。皮肤脱落尽。惟有一真实。要见真实底么。还识这个○也未。又云。来来往往几千遭。只是世人摸不著。
色不异空者。更无分别也。道性非二。真空一等。只在目前。应物现形。人皆不识。长者长空。短者短空。方者方空。圆者圆空。白者白空。赤者赤空。小者小空。大者大空。远者远空。近者近空。道云。人人本有。个个不无。释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儒云。一切含灵各具一太极。古德又云。尘尘是道。尘尘是佛。仙真云。何物不禀道生。何物不禀道化。随处现形。随所自在。道不远人。人自远之。返观自身是色。色中须有真空觉性。应现种种相。种种相即是真空觉性所现。永嘉云。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仙师云。有形假相。内包无相真形。宝公云。有相身中无相身。无相终日放光明。理会得么。
空不异色者。枝分稍异。根本无别。色空元一种。世人自分别。道云。大方无隅。混然一体。释云。总三千界成一世界。儒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撤去藩蓠何彼何此。古云。贤圣常行平等智。不生分别相。三教贤圣亦是空。四生六道亦是空。上至仙佛。下至蠢动草木。个个元来是空。且大朴未散。阴阳未判。二仪未分。三才未立。有甚你我。元来皆是一个道理。因大朴散。天地合。三才成立。万生滋生。直至如今不能返本为何。只因众生执著。不知元来是空。迷己逐物。心生倒见。随物流转。不能归一。机见不同。著色著空。色空二见。若人于此。廓然悟空平等。身心内外无余。不见空色。不被物使。不被境瞒。一槩平等。有何二也。便得归一。只这一。也是多了。重阳祖师云。抱元守一是工夫。地久天长一也无。古云。万法归一一何归。一归之处要君知。且道一归何处狗㖭热油铛。
色即是空者。辩个邪正之理也。空在色中世人难见。眼是色。不能见物。只是真空妙性能见。耳是色。不能听声。只是真空妙性能听声。鼻是色。不能知香臭。只是真空妙性能知香臭。舌是色。不能言语。只是真空妙性能言语。身是色。不能觉触。只是真空妙性能觉触。脚是色。不能行走。只是真空妙性能行走。手是色。不能拈掇。只是真空妙性能拈掇。且夫真空妙性。无眼能见。无耳能听。无鼻能嗅。无舌能言。无脚能行。无手能掇。意根有名无形。分为八万四千见闻觉知。总归六根。徧身互用。神通妙用。古云。通身是徧身是。道云。不须他处远搜寻。十二时中遶徧身。色空不异妙理全彰。色可色非真色。空可空非真空。总归大道不是空。且道此理如何。川老有云。有相有求皆是妄。无形无影堕偏枯。堂堂密密何曾间。一道寒光烁太虗。道云。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予今不免饶舌说破。若见一切有相境物。休教染著。若到情忘念绝之处。休教迷真。著相则著有。迷真则落空。不著有。方是了事底人。
空即是色者。重重细说也。色在空外人被境瞒。仙师云。道无万彚。则不能显。万无道彚则不能生。释云。见色便见空。无色空不见。是以三教圣贤不见有色有空。色空双泯。内外无分别。如如常自然。光明洞耀。周徧。沙界。世人则不然也。分内分外。论彼论此。著相分别。见种种相。随声逐色。迷真不觉。出壳入壳。展转不知。改头换面。无有了期。非干他事。是自寻得底。何不及早回头自救。且道怎生救得。放下从前恶水鑵。拣著痛处使金针。
受想行识者。贪心不了之意。因眼见。故受色。因受色。心有思想。因思想。念行。因念行。有识解。有六根。因。六根。生六尘。一识便有四大五蕴。有此五蕴色身。便著相分别。随声逐色。憎爱忧恐。从兹而起。以致流浪生死。而无停息。若要生死断。轮回止。但从起处一根照破。令四大五蕴净尽。廓然无无我。当下空寂。直下承当。空劫已前自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太上云。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又云。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释云。人亦空。法亦空。二相本来同。且道人法二空。毕竟何处住。○诸境万缘留不住。混然隐在太虗空。
亦复如是者。是还元义。既无我则万法皆无。复归于空。便得返本还元也。佛家唤作万法归一。道家唤作复命归根。儒家唤作复还元初天理。到这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若动念即乖张。安排即不是。所以川老云。退后退后。看看顽石动地。理会得么。休得胡走。动著三十棒。
亦复如是 | 心发眼 | 还得 | 结果 | 见如来 |
知下落 | 理义 | |||
归根命 | 清洁 | |||
得现成 | 真空 | |||
入大门 | 无为 | |||
无极道 | 天真 |
舍利子者。是本性。当面不识。火不能烧。水不能溺。箭不能伤。刀不能割。风不能飘。日不能炙。雨不能洒。描𦘕不出。毒药不能害。恶虫不能螫。只因行走路头差。所以失却波罗蜜。见舍利子么。亘古到今。不曾改变。只是来往赁屋居住。或时朱楼𦘕阁。或时草舍茅堂。或时金钉朱户。或时破庙窰龛。省得么。川老云。云起南山雨北山。马名驴字几多般。诸看浩渺无情水。几处随方几处圆。若要不来不去。须得请漏已尽。以归寂灭。如此者。永出三界外。天地不能拘。作个物外闲人○会么。向前不如退步。
舍利子 | 法中王 | 千变万化 |
常放毫光 | ||
永劫不坏 | ||
真空无边 | ||
舍利子 | 法中王 | 无来无去 |
就是西方 | ||
无极大道 |
是诸法空相者。破邪显正。诸法皆空。本非实际。仙真云。法本无法。形本非形。有形终是假。无相是真人。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又云。一切有相皆是虗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从上祖师一味谈空者。只为众生直下是空。担负不行。起种种假名。引导有情无情皆归空寂。得返本源。若信未及。但去静坐返照。照见五蕴实无所有。自然忘形忘体。得其人空。既得人空。如病安去药。其法亦空。人法俱空。自然休去歇去。经云。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既得忘形忘体。有甚念虑可牵。到这地面。自然放下。无仙佛可做。无生死可断。无修无证。若更有丝毫可修可证。则堕生死界。永劫受沉沦。若能彻底脱洒。无所依倚。不落有无二边。如虗空独立。直下承当。空劫已前○圆陀陀。光烁烁底。有何不可。会么。乾坤两朵海中莲。一切众生虗出没。
不生不灭者。理性也。此直言直说众生具足法身。真空妙性。亘古今不曾生。不曾灭。不变不移。无来无去。无旧无新。巍巍如是。太上云。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又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四大五蕴恁他虗生虗没。于自己法身。总无交涉。且道。既无交涉。如何步步不离。古德云。和光尘不染。三界独为尊。川老又云。得优游处且优游。云自高飞水自流。只见黑风翻大浪。未闻沉却钓鱼舟。如是者。且道有交涉也无交涉。若得五蕴皆空。有甚离与不离。会得么。水流常不住。青山镇日闲。真空一段理。无为得自然。
不生不灭好欢喜 | 上得岸来 | 唱啰哩 |
逍遥路上 | ||
出了苦海 | ||
西方路上 | ||
天堂路上 | ||
安义大路 | ||
无极大道 | ||
极乐家乡 | ||
诸佛国里 | ||
圣贤地上 |
不垢不净者。亦说众生本来清净法身。佛人凡圣古今僧俗男女。生死垢净。增减成败。邪正善恶。来去好歹。明暗有无。东西南北。上下里外。这些都不住。无名无相。无痕无瑕。无染无污。不长不短。不方不圆。坏不得。烧不得。如虗空。似莲华不著水。也不垢秽。亦不净洁。常劫如然。如水中月。要见么。随处放光明。几人能得见。若肯信心者。昼夜常出现。
不增不减者。谓混沌虗空之体。迢迢空劫之身。如何增得。如何减得。道云。在圣而不余。在凡而不欠。释云。如如自然。无欠无余。又云。经历劫而不坏。至亘古而不迁。永嘉云。体似虗空没涯岸。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恠。且道因何如是。呵呵。自家绳子短。倒怨井水深。灵山会上曾相识。今日因何不认人。正是自家昧了。不知不觉。
不增不减无修证 | 知因 | 信心得现成 |
方便 | ||
不增不减无修证 | 学好 | 信心得现成 |
大德 | ||
行行 | ||
孝顺 | ||
进忠 | ||
贤良 | ||
公平 | ||
富贵 | ||
贫贱 | ||
僧俗 | ||
男女 | ||
老少 | ||
军人 | ||
闲忙 | ||
病人 | ||
罪人 |
是故空中者。说妙道真空。不生不灭。无垢无净。增不得。减不得。清净本然。古今不改。万劫常存。刀割不断。箭射不穿。绳系不住。火烧不燃。雨洒不湿。日炙不热。推拥不偏。击之不痛。捉之难拈。因何如是。物不碍虗空。虗空不碍物也。仙真云。真空不挂物。大道不沾尘。川老云。虗空不阂丝毫念。所以彰名大觉仙。
是故空中性禀天 | 圣人有道 | 得道归本元 |
老君 | ||
释迦 | ||
菩萨德道 | ||
祖师 | ||
智慧 | ||
知因 | ||
有缘 | ||
有福 | ||
罗汉 | ||
参透 | ||
久远 | ||
明心 | ||
见性 |
无色无受想行识者。表说前因也。既是空中有甚五蕴积习。虗空之体。安色不受色。安声不受声。安受不受受。安想不受想。安行不受行。安识不受识。六道四生一切假相。都无纳受。清虗妙道纤尘不立。毕竟无形。行如鸟道。坐若太虗。且道如何谓之鸟道太虗。鸟道虽行而不见迹。真空虽露而不见相。会么。
无眼耳鼻舌身意者。说本性无形相也。且道无眼耳鼻舌身意。是个甚么。休得看蹉过了。予今明说。有此六根是色身。无此六识名法相。如此之者。只是教修行人。眼虽看。不要著在色上。耳虽听。不要著在声上。鼻虽嗅。不要著在香臭上。舌虽尝。不要著在味上。虽有身体。休要著在相上。须要忘形忘体。意虽应事。不要著在境物上。要常应常静。道云。眼不观色。耳不听声。舌不贪味。鼻不嗅香。身不妄动。意不狂乱。儒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便是无眼耳鼻口身意也。亦是六根清净。便是六尘不染。又是六识皆空。总而言之。十八界静也。又名六耗消亡六贼死。一真不动六门关。总而言之。十八狱空也。断也。若此则天堂近也。便见本来法身。要见本来法身么。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谈论。在手拈掇。在足运奔。全体起用。全体法身。非是六根四大见闻知觉。休认四大六根为己。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虗妄。道云。悟者忘念归真。迷者著相失本。尽是假名引导。众生不可知得便了。须要亲见法身。若得亲见转凡成圣。若听人言说。或文字上知解。如𦘕饼充饥。似说酒止渴。终不济事。虗实云。华药栏莫颟顸。星在秤不在盘。重阳祖师云。休教错认定盘星。且道此句如何说。谓盘只可等物。知轻别重者。皆在星上。祖师又恐人错认定盘星。讨准定盘星。定盘星也是死物。不知轻重。是以休教错认定盘星。一般都是星。有用得著底。有用不著底。此皆喻法。精细审察。休执著一边。且道此理如何。真性与识性。真神与识神。一般同住止。一假一成真。
抬手动足 | 全凭道 | 闲忙动静 | 道现前 |
眼观万境 | 耳听声色 | ||
鼻闻香臭 | 开言吐语 | ||
吃饭穿衣 | 千变万化 | ||
存心忍耐 | 改恶向善 | ||
买卖营运 | 看前顾后 |
无色声香味触法者。本无六尘也。皆从一根上起。若识的从根本生起处是妄。且休认苗。仙真云。扬汤点沸。不如釜底抽薪。释云。要伐其树。先去其根。枝稍自坠。既识根本。弃假归真。识得我身非有。我身尚无。万法皆空自然清净。观身无身。观法无法。都归空寂。无色声香味触法也。我心本空。罪福无主。何者是罪。何者是福。经云。谛观心本来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且道忏个甚么。悔个甚么。忏其前愆。悔其后过。既得诸根断。何处可生苗。
眼不爱色 | 为洁净 | 从根涌出现心华 |
耳不受声 | ||
鼻不嗅香 | ||
舌不贪味 | ||
身不触相 | ||
意不住法 |
守真志满。立定根基。还元无那移。穷理尽性。寂灭第一。无相家风。谁敢受持。真空圣境。无缘到不得。
䦚通显道甚深功德宝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