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无 | 眼 | 又无 | 耳 | 难猫难𦘕 |
鼻 | 舌 | 万般音声 | ||
身 | 意 | 难量难测 |
不是 | 佛 | 不是 | 人 | 非是众生 |
男 | 女 | 不是凡圣 | ||
古 | 今 | 非相非空 |
无无明者。万缘不生也。无明是黑暗不停之念。一切众生尽有无明。因有无明。起多种差别。百般烦恼。皆是暗昧之心。故令如是。道云。暗昧心不止。地狱畜生本。释云。无明不见菩提路。不觉将身落火坑。儒云。寸心不昧。万法皆明。又广成子云。木去火则不灰。人去情则不死。太颠云。心处六情。如鸟投网。造罪恶业。如蛾赴灯。出壳入壳。转转不觉流浪经劫。皆因无明而起。因有无明有行。因行有识。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因六入有触。因触有受。因受有爱。因爱有取。因取有有。因有有生。因生有老死忧悲苦恼。皆因无明为始。于此亲见无明。降伏令死。死中更死。诸漏自尽。烦恼永断。三毒自灭。恶根自除。直截根源。莫顾枝梢。根若截断。枝叶自枯。不见有身。身尽无明尽。尘垢亦尽。万劫尘沙数罪。一时顿息。轮回生死。一时消灭。
无无明 | 心豁亮 | 才知下落 |
兼落归根 | ||
才知端的 | ||
道理分明 | ||
不图修福 | ||
不求皇宫 | ||
不求来世 | ||
不图转生 | ||
有身有苦 | ||
不求人身 | ||
不图有相 | ||
清净法身 | ||
无无明 | 认的他 | 西方大路 |
无相家风 | ||
爱的是 | 极乐世界 | |
立命安身 |
亦无无明尽者。洁白之意。道理精通。迷则颠倒妄想。是无明业心。悟则转凡成圣。是圆明觉性。都是一般心地。只争明与不明。太上云。同出而异名。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执幻身是我。即有无明。有无明。即生三毒。起三恶业。三业昏暗。六根内盲。因此不觉不知。背觉合尘。堕三恶道。如有智慧之人。能转悭贪心。为喜舍心。转嗔怒心。为欢喜心。转愚痴执著心。为圆融脱洒心。更改六贼为六神通。于此一二转得改得。自然转凡成圣。凡夫即是圣人。若转不过改不得。圣人即是凡夫。如何凡人被物转。圣人能转物。百姓日用而不知。终日忙忙。被物所引。日久月深。离家渐远。不得还乡。迷真失本也。若是会万物归于自己。岂得迷失真本也。川老云。终日忙忙。那事无妨。不求解脱。不乐天堂。但能一念归无念。高步毗卢顶上行。道云。居尘不染尘。在欲而无欲。身心如如。内外无余。须是打成一片。与空劫齐。形影不存。反观己身。我身不实。余者皆空。我身尚假。有甚无明。
乃至无老死者。修行之人。须要妄形忘体。我身既无。有何无明。无明既无。生死亦断。太上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三者既无。四相皆空。有何无明老死。万法自空。即是仙佛。只这仙佛两字。也是多了。亦乃强名。且众生颠倒。被目前幻境所惑。习性所牵。形影变动。不能作主。随物流转。因执有我。妄心不灭。人我不除。执著声色。堕落生死。若是见性之人。目前无法。亦无众生。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平等真法界。一体同观。万法归一。且怎的同观为一。仙真云。虽则枝分稍异。根本无殊。派别流差。百川还海。且太极未判。混然一气。岂有二耶。天地既分。而有高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皆一气所化。天也是道。地也是道。人也是道。有情无情。皆受道气所生。观稍末则万彚不等。知根本则一概无殊。仙真云。平等不二者。是全真之丈夫。若识破这个道理。生则从他生。老则从他老。病则从他病。死则从他死。生老病死。不曾干碍著我。沤生沤灭。○波翻浪滚水本常然。太颠云。到家底人。不见有生死。亦无生灭。天堂地狱。六道四生。一切幻化。于彻底的人。总无交涉。自然全身放下。古云。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亦无老死尽者。既无老死。常劫如然。岂有穷尽。有尽是色身。无老死是真空法相。既不著有。亦不滞空。活泼泼的。转辘辘的。圆陀陀的。光烁烁的。岂有尽耶。修行人先要打当干净。才有相应处。太上云。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大颠云。学道之人。如剥芭蕉一般。去一层又去一层。直至去尽无下手处。自然返本还元。得五蕴空。如未生相似。烧了一般。到空不空处。脱体全忘。不存踪迹。要通身手眼。不立纤尘名字。何况他十二因缘。六度万行头陀苦行一时顿脱。如枯木死灰。如百无一会的人。古云。不是洗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若更说生说死。说因说果。说心说性。则被法缚也。永嘉云。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涅槃城。
无苦集灭道者。既忘其形。即得生死断绝。更无穷尽。有甚苦集灭道。先师云。因有身心招众苦。能忘身心苦何生。释云。身是众苦之本。心是恶业之根。若能放下身心。便登菩提彼岸。大颠云。小乘之人。日夜精进。六度万行。心外求法。免此四谛。出世界。免轮回。无有是处。诸佛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不以小乘法济度于众生。大乘之者。学无为法。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存于间处收摄其心。端坐不动。观一切法。皆无所有。反观四大有身非觉体。无相乃明真。自知空寂。顿观净尽无功之功。长劫不坏。无为之为而不为。如如不动。湛然常寂。莲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定慧力庄严。无迷无悟。无苦无乐。无寂无灭。无道无得。无慧无失。本来无一物。明镜亦非台。到这里。修证即无。染污不得。一超直入如来地。要见如来么。如来。似来不来。似去不去。送之即不得。留之亦不住。
不求 | 人身 | 生死断 | 不求 | 成佛 | 脱凡笼 |
神仙 | 菩萨 | ||||
罗汉 | 果位 |
无智亦无得者。自身尚假。岂有得乎。道云。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释云。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水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又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大颠云。到这般田地。如贼人空室。无物得偷。道经云。离种种边。名为妙道。释云。自性清净。实无一法可当情。本来付有法。付了然无法。个个心自悟。悟了无无法。无得无失。无进无修。胸次才有丝毫。有得有失。我能我会。我悟我答。我聪明我智慧。尽是增上慢。人我不除。皆堕生死。若是真实道人。总不如是。自有出身之路。且道如何是出身之路。打教四边净。自好向前行。本来这个没纤尘。只怕时人错认真。放下了然无一物。何处不是旧家风武陵春。
以无所得故者。得无所得一体空虗。修行人到这里。入大乘之位。众生因甚轮转。不能休息。因不曾见性。尠无智慧。不能广悟无量空义。执著自己胸次学解。悮却本心。大颠云。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仙真云。学他心内言。终是别人语。众生被干慧学解广览。积习在心。遂成我慢。古云。若有丝毫便是尘。尘若不消。只知传说事。尘若消尽。诸境亲见。诸事亲知。如明眼人登高山。无所不见。修行人须是究竟到空劫齐。不落第二见。归根得旨。方有相应。若是执著人我。便生轻易。善心比丘讲得维摩经。增上慢。人我不除。生陷地狱。云光法师讲得天华乱堕。贪嗔不改。堕落堰牛。若要超佛越祖。须是念念空寂。世间幻化。一切客尘。惟太虗之体。声色不存。纤尘不立。如虗空相似。便是了事清净安乐道人。
菩提萨埵者。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人空法空。大颠云。了得人空名曰菩提。了得法空名曰萨埵。人法俱空名曰妙觉。若四果小乘著相修行。精进苦行。及至修无漏。断尘沙惑。果行圆满。得四果阿罗汉。如獐独跳。神通狭劣。堕在声闻辟支佛里。不能接物利生。若不见性。不得到圆顿之位。须是见性。若得见性。反掌之间转凡成圣。自然机缘悟佛三昧。知大道根源。虽无师智。自然智多。种种方便。度诸迷悟。同登彼岸。更不受生。教外别传。入圆顿无碍法门。且道如何是无碍法门。缅平一等七通八达。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此中间六个字。依前种种解说。修行得大智慧。既有智慧。必登彼岸。而复太虗最尊最胜。悟性般若。天上天下无有及之。道云。十日有为。不如一日无为。又云。一年学教。不如一日通道。古德云。千日学法。不如一日学般若。大颠云。般若通透大光明藏。如人入海转入转深。闻佛知见。悟佛知见。有大神通变化多般。方便应现种种相。随机利物。不落第二。一体同观。平等真法界。无众生可度。亦无佛可做。理会得么。水流异派。到海同源。
心无罣碍者。即悟真空妙理。廓彻太虗。清净本然。常得自在。仙真云。心若太虗。不染一物。释云。心同虗空界。尔等虗空法。证得虗空时。无是无非法。既然与虗空混为一体。有何差别。是与不是。内外清净。内空外空。当体即空。未有天地先有此空。太上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五目不都其踪。二听绝闻其响。川老云。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个个圆成。只因差一念。现出万般形。六祖云。我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无人识得。若亲见一面。超过诸佛祖。出三界。不堕轮回。为人自肯自信。得无碍法。决定无碍。会得么。扯碎幔天网。去了当道石。以是无遮挡。今日才出期。
我今 | 得了无极道 | 多亏明师送过关 |
得了安身处 | ||
得见无生母 | ||
认得娘生面 |
无罣碍故者。内外清净。诸缘脱洒也。如丽天杲日。光满大千。无所不照。一切虗妄境界。总无罣碍。东去无穷。西去无极。纵横自在。幻境不能所拘。本源自性天真长劫不坏之体。无去无来。无变无异。雾开日自现。尘尽镜自明。故之一字。是圆满之义。极则亦是真常之理。不可言说。因说不得。故曰故。金刚经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儒云。道本无言。开口失理。仙师云。道本难说。须当自悟。一撞金钟响。高楼送鼓声惊醒梦中人。本来空没碍。著相自家迷。若人回得转。仙佛一般齐。
不思 | 今 | 不思 | 古 | 心无罣碍 |
人 | 佛 | 昼夜安宁 | ||
凡 | 圣 | 心 | ||
法 | 相 | 昼 | ||
善 | 恶 | 心 | ||
修 | 证 | 昼 | ||
成 | 坏 | 心 | ||
好 | 反 | 昼 | ||
戒 | 律 | 心 | ||
有 | 无 | 昼 |
无有恐怖者。既心无罣碍。真常自然圆满。更有甚么恐怖之心。若到此地。悟得性空。东西不辨。南北不分。不被明暗所瞒。不被坊隅所当。不被阴阳所拘。不被造化所役。似此有甚忧苦可怕。有甚生死可怖。不与万法为伴。常自独行独步。上天仰之无穷。入地去之无极。山河石壁。地水火风。于此往来。总无罣碍。侧掌行千里。回程转似飞。天地莫能拘。神鬼莫能测。唤作大觉金仙。何者是。不须覔火把灯寻。渴饮饥飡常对面。
无有恐怖 | 心豁亮 | 无有恐怖 | 物不占 |
杂法灭 | 不受瞒 | ||
波浪尽 | 离颠倒 | ||
出苦海 | 彼岸边 | ||
无有恐怖 | 明大义 | 无有恐怖 | 到安养 |
心中喜 | 得自然 | ||
逍遥乐 | 受用常 | ||
安身命 | 不落偏 | ||
可满意 | 谢苍天 |
远离颠倒梦想者。若罣碍无恐怖绝。自然远离颠倒梦想。仙师云。日间无想念。夜后少梦寐。释云。梦因想生。想因梦生。世人只知合眼有梦。不识开眼也有梦。如何是开眼有梦。仙师云。假若金银过北斗。大限来时一梦中。岂不是开眼也做梦。若要梦觉。直待无常。方省生前所作所为所贪所爱。一切万缘。尽是一场春梦。只自己一身也顾管不得。到此省时晚矣。若是有智之人。忽然自省自觉。无常到来。此贪欲爱乐。尽是轮回之种。地狱之因。远离颠倒。悟本性空。即知此身必无。古云。圣人无意无固。无必无我。无依无倚。无晦无明。无相无名。无强无弱。无秽无净。无止无作。无任无灭。无默无言。绝思绝虑。一切语言道断。心行处灭。大上曰。实无所得为化众生。释云。道妙幽微。不可得见。大颠云。死了烧了。无饥无渴。无寒无热。无起无倒。无坐无眠。无六根。无九窍。无四百四病。无八万四千虫。永无颠倒。若不如是悟去。清净界中才一念。阎浮早通八千年。会得刹那间。不会尘沙劫。死死生生。展转不觉。睡长梦而不醒。万劫颠倒而无止。颠颠倒倒。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梦醒又梦。睡觉又睡。迷中更迷。终无了期。若有人打得彻透得过。永免颠倒也。
远离颠倒 | 莫顾稍 | 守定自性根基牢 |
不作恶 | 罪山业海一齐消 | |
凡情退 | 一切业缘不能缚 | |
妄心无 | 自然魔境终须少 | |
恩爱断 | 枷鎻解脱乐淘淘 | |
心明朗 | 闪开浮云光烁烁 | |
不随相 | 破邪显证智量高 | |
无执法 | 微尘世界碍不著 |
究竟涅槃者。反自穷究己身。尽是虗假。一日无常。尽皆败坏。难以留恋。如是究竟则可矣。本来无此四大。因世人皆执有身。迷己逐物。弃亲向疎。认贼为子。妄将四大六根。为实。作种种业。受种种苦。轮回万劫。不觉不知。不能解脱。默然自省。如此日夜不离当念。自觉自照。细细参究。此六根五蕴。从尘劫已来。本自无有名相。皆不可得。亦无成仙作佛。亦无六道四生。种种皆不可得。竟者尽也。到这里。一槩平等。尽底掀翻。万缘顿息。内外无余。川老云。如斩一握丝。一斩一齐断。又云。一拳打破化城关。一脚趯翻玄妙塞。南北东西任往来。休覔大悲观自在。大颠云。离四句。绝百非。知见无见斯到涅盘。且涅盘无者非死也。乃是寂灭无生无死之谓也。太上云。湛然常寂。佛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寂者。寂然不动。灭者。诸法不生。实无生死也。且道无生无死。怎生模样。莫听声不是相。识得虗空还一样。
三世诸佛者。过去庄严劫一千佛。未来星宿劫一千佛。现在贤圣劫一千佛。三世三千佛。更有穷劫佛不可说。不可说。数量不可尽。此诸佛皆从修证所得。川老云。种瓜得瓜。种菓得菓。又云。一佛二佛千万佛。各各眼横兼鼻直。昔年曾种善根来。今日依前得渠力。道经云。种兰得香。种粟得粮。为善降祥。为恶降殃。且三世诸佛。不修不得成。人身中亦有如此诸佛。变化不一。因习气所昧。境物所障。自家迷了。却不认得。若于心无心。便是过去佛。寂然不动。便是未来佛。随机接人。便是现在佛。清净无染。便是离垢佛。出入无碍。便是神通佛。到处优游。便是自在佛。一心不昧。便是光明佛。道念坚固。便是不坏佛。各各诸佛自身俱有。说亦不能尽。变化多般。惟一真耳。过去未来现在。皆同一体。如虗空。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观其寂灭。永不断灭。若人如此顿悟。直下承当。迢迢空劫。尽在如今。放光动地。人法俱忘。不见有过去未来现在。究竟到尽无尽地。即是空。空我无我。我我尚不可得。空色亦无。三世自空。非识不灭。识性自空。前际后际中际亦空。休落空见。要见三世诸佛么。咄。沿河休害渴。把饼莫言饥。
人人都有如来意 | 众生迷闷不得知 |
无极化身千百亿 | |
圆满报身无善恶 | |
清净法身广无边 |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修行人须要智慧百种方便。去无始劫来习性。调和成一真之性。而登彼岸。若不见性。卒难成就。此句是三世诸佛之母十方诸佛依此修行。果行圆满成等觉。若离此句修行。虽经多劫。久守勤苦。望成大道者。鲜矣。属小乘法。堕在声闻缘觉辟支佛。鬼仙人仙地仙有为之法。终不成就一切圣果。须当精进。存有能所依般若波罗蜜多法。得无上正真之道。唯此一事。若别修行。过此法者。无有是处。此是教外别传。此法亲见自性方乃传授。千圣不传。自悟自信。不容授记。圆顿之位。独孤标法。参善知识。求问至人。凭师指示。有缘契悟。圆顿教没人情。若有私心传授。是外道法。有分付。有传授。有得即有失。有教有授。尽是外道邪见。生死根本。仙师云。法有三千六百门。直须知有个玄微处。不在三千六百门。仙佛祖师自修自证。本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若有一法授记。不名释迦。不唤道人。道本无言。只是教人自修自悟。说著不真。若被人教坏。急须吐去。大凡为人。须从自己流出无量大义。用之无尽。上根之人。一闻千悟。具大总持。中下之机。多闻多不信。太上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此乃难信之法。希有之事。
信心就是 | 安养国 | 信心 | 就是真净土 | |
极乐天 | 善神谨 | 拥护 | ||
安身处 | 无极谨 | |||
背祖忘恩不依教 | 现在诸佛不 | |||
破邪显证不顺情 | 感动诸佛不 |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西天梵语也。阿耨言无。多罗言上。三藐言甚。三菩提言深。东土翻为无上甚深。又云成等正觉。此四个字。须是亲见。古云。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一大藏经。说此四字不能尽。诸佛亦说不尽。三教圣贤皆修此四个字。尽归圣道。成等正觉。今人若能依此般若波罗蜜多。三藐三菩提法修行。廓然顿悟。亲见无上甚深。自知当作仙佛。直超圣果。妙道虗空是祖宗。分真应化亦无穷。若人肯悟真常道。识得从前旧主公。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者。因修行。得见无上甚深之道。知般若波罗蜜多之神力也。且过去诸佛慈悲怜悯众生。百种智慧方便之力化人。使泥土木雕黄卷赤轴。说因说果。但以假名引导有情。将善恶报应之事。天堂地狱之说。使人改恶从善。离假归真。声闻缘觉十圣三贤诸佛地位。次第接引。仙师云。千里程途。逐步而进。释云。千仞宝台。非一圾而上。忽然自悟自见本性。超过诸佛位次。一超直入如来地。若不见性。向外驰求。终不成就。道云。千日学道。悟在一时。只这一时。便得轻快。诸上善人同归一处。若是学解。就古人唾津。尽是外道邪见。生死各路。随业受报。不可共语。岂不闻须菩提尘劫以前修行。直至释迦会下解空第一智慧。请问四句偈。廓然顿悟。涕泪悲泣。自叹云。前所得慧眼。未闻此经。三世诸佛皆从此经流出。如何是此经。虽然无一字。昼夜放光明。
是大神呪者。人人具有。不修难明。神呪亦是众生心地法门。有大神道。通云。心有主宰。万邪难侵。儒云。心正可以辟邪。度人经云。万邪不干。神明护门。能驱邪立正。变死人作活人。改魔境为仙境。头头示现。物物全彰。信手拈来。百无妨碍。此大神呪。举心动念。鬼精灭爽。返本还源。外道魂惊。精灵伏匿。此密呪也。神通并妙用。何处不相随。有大威神力。仗劒邪魔息。不离方寸地。同居人不识。
是大明呪者。一点灵光。自然晁耀。照彻十方。射透三界。山河大地无有隔碍。过于日月。无处不照。吕祖云。一点心灯焰焰生。不劳挑剔朗然明。得来照破人间暗。独放寒光满太清。木性弥陀一段光。扬眉竖目亮堂堂。昼夜常明无间断。时时不昧现西方。巍巍一朵紫金莲。垂光万道照大千。悟知极乐刹刹现。了达净土在目前。
是大明呪 | 现金光 | 是大明呪 | 照十方 |
心发朗 | 亮堂堂 | ||
川山海 | 无遮拦 | ||
通天眼 | 耀空苍 | ||
光一体 | 在天端 | ||
周围照 | 不落偏 |
是无上呪者。得见自己光明。照见从前黑暗。无有能极者。此神呪最上。无过于此。是为第一。一切诸法。皆不出于心呪也。光明洞耀。普照十方。包含法界。独古乾坤。将别神呪。要过此呪。终不能及。是无上呪者。道云。心是众之王。释云。心是法中王。只这一件王不动。万姓自安。心若不乱。诸邪不起。
是无上呪 | 一段空 | 是无上呪 | 未曾分 |
无南北 | 无西东 | ||
无上下 | 内外同 | ||
无日月 | 无暗明 | ||
无凡圣 | 无人伦 | ||
无今古 | 无始终 | ||
先天母 | 独为尊 | ||
无极道 | 大极身 |
是无等等呪者。此呪无有等齐也。不可说不可比。无有边际。此呪世间少时说著难信。须是亲见明彻。识此呪也。这呪放开包裹太虗空。收来难立纤毫物。此呪最玄最妙。最尊最贵。最大最深。是自己心呪也。无缝塔前分明举。不透玄关错过多。明明一句包凡圣。中间自有古弥陀。前生不修今不知。万丈玄门过客希。有人但能归向者。定证圆明与佛齐。
包天裹地陀罗泥 | |||
神离鬼爽不敢欺 | |||
有人持诵灵验呪 | 推碎 | 魑魅 | 化为灰 |
魍魉 | |||
妖魔 | |||
精恠 | |||
化狱消灾脱轮回 |
能除一切苦者。佛祖出现于世。设种种方便。救度群迷。同出火院。若有智慧之人。谛听大道之言。只究心地。莫去傍求。初则打扫洁净。去累劫之习性。大颠云。开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修行人先要心地清净。自然道生。儒云。以礼制心。释云。在于闲处。收摄其心。道云。降心绝念。三教圣人只教众生心间清虗。心若无染。自然见性。若得见性。永免轮回。更不受生。得不死不生之道。且从上诸佛诸圣。久受勤苦。方得见性。心心念念处处逢渠。且道末后向甚么处去。不省处处迷归路。悟来时时在本乡。
能除一切苦便无 | 超出三界免三涂 |
为法忘躯离五欲 | |
五浊炼彻真金体 | |
五戒不犯难辖管 | |
无福无罪非五刑 | |
五蕴空处无凡圣 | |
五常不缺为大德 |
真实不虗者。是真实法语。非虗华之言。一切诸佛说此呪。度脱有情。不是异语。不是谦言。永嘉云。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毗业。凡所有相。皆是虗妄。惟此无相之相。是真实之相。大千俱坏。此相不坏。因甚不坏。道有云。有形终是假。无相是真人。又云百骸俱消散。一物镇长灵。道经度人经云。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佛经云。我有无价宝珠。系在衣里。日夜推究。忽然见牟尼宝珠。又云。牟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然虽如是。见道易。守道难。要见此珠么。圆陀陀。光烁烁。转辘辘。活泼泼。常对面。不可捉。
空空还有不空处 | 真空元是 | 旧家风 |
不坏身 | ||
万圣根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呪者。因修行到此。知般若之功。最能最胜最大。此句结前种种方便。具大总持。同归一心。古云。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仙真云。善恶存亡总在心。大颠云。迷者为含藏识。死后作毒蛇。悟者为秘密神呪。得无生法。如来有密语。迦叶不隐藏。此神呪。若人专心受持。功行圆满。常持此呪。鬼神远离。诸天寂听常懽喜。
般若 | 宽 | 智慧 | 阔 | 神通广大 |
海 | 深 | 变化无穷 | ||
玄 | 妙 | 难量难测 | ||
清 | 静 | 无点微尘 | ||
波罗 | 得 | 彼岸 | 到 | 守真志满 |
实 | 在 | 得见无生 | ||
平 | 稳 | 巍巍不动 | ||
安 | 然 | 得了深根 |
有一个 | 阴阳 | 谁 |
三界 | 那 | |
世界 | 谁 | |
天地 | 那 | |
大千根 | 谁 | |
万物 | 那 | |
日月 | 谁 | |
男女 | 那 | |
五谷 | 谁人知道 | |
无当母 | 那个知闻 | |
三教母 | 谁 | |
诸佛母 | 那 | |
藏经母 | 谁 | |
诸字母 | 那 | |
活弥陀 | 谁 | |
活菩萨 | 那 | |
活神仙 | 谁 | |
诸佛祖 | 那 |
即说呪曰者。是起根立天地之祖。诸佛之母。穷天地无更改。万劫镇常存。故曰。名为四呪。用心持诵。不离左右。顺念逆念。世间一切所求。无不随应。十二时中不可忘却。休教错认了。诸呪不能比也。万圣千贤在己身。休教昧了本来真。因何苦劝重重举。一翻提起一翻新。
阴阳二气 | 空里现 | 真空元是法中王 |
天地乾坤 | ||
日月星辰 | ||
山河天地 | ||
草木丛林 | ||
古圣先贤 | ||
地水火风 | ||
四时八节 | ||
五谷田苗 | ||
绫罗布绢 | 空里现 | 真空元是法中王 |
金银财宝 | ||
珍馐百味 |
揭谛揭谛者。人空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也。道云。身心不动之后。复有无极真机。洞山云。人牛不见杳无踪。月色光含万象空。且人空者。只是教人忘形忘体。法空者。只是教人忘情忘念。万法俱损。善恶俱败。不执己身。不著于相。忽然外不知有己身。内不知有己心。远不知有诸物。到这里。脱体全忘。自然有个受用处。皆是自然之理也。
真空无踪形有相 | 告白知因体顺情 |
个里本无元字脚 | |
本来面目难猫𦘕 |
诸佛 | 慈心发弘愿 | 狐疑不信背了思 |
菩萨 | ||
祖师 |
护善遮恶 | 难酬报 | 谬诵此经堕沉沦 |
弃恩背德 | ||
粉骨碎身 |
波罗揭谛者。到空无所空是也。仙师云。既无所空彻底净。虎眼禅师云。不识亦空著所空。若是既无所空。得到彼岸。若到彼岸。其彼岸。亦须离而再进。古云。百尺竿头进一步。诸佛菩萨现全身。且道是个甚么物。○认得么。他也转。你也转。对著面寻不见。若得见成一片。
十方照彻 | 华藏世界 | ||
百草头边 | 翠竹黄华 | 我现身 | |
多宝佛塔 | 无缝宝塔 | ||
净土就是 | 本来面 | 西方就是 | 本来人 |
极乐就是 | 家乡就是 | ||
安身就是 | 立命就是 | ||
不生不灭 | 本来面 | 不垢不净 | 本来人 |
不增不减 | 无量寿佛 |
金刚宝劒 | 本来面 | 能扫万法 | 本来人 |
真经就是 | 无字就是 | ||
本来面目无名号 | 无名就是 | ||
还见四句亲切处 | 四句原是 |
波罗僧揭谛者。是诸佛清净境界也。五欲尘劳染污不得。如仙佛慈愍众生。随机应化。救度群迷。在异类中。真假不辨。凡圣同居。逆行顺行。不能测量。如月在水。应现千江。本是一月普摄。岂有二也。故经云。合光尘不染。三界独为尊。清净境界没思量。不染纤尘是道场。试观十五三更月。影现千江百不妨。
波罗僧揭 | 尽解脱 | 今日学好 | 业消磨 |
广行方便 | 多积阴隲 | ||
公道平等 | 常怀仁义 | ||
听其天命 | 回头访贤 | ||
修心养性 | 悟入玄门 | ||
敬奉朝延 | 遵守法度 | ||
孝顺爷娘 | 和陆乡亲 | ||
存心忍耐 | 凡事尽让 | ||
弟兄和美 | 安分守己 | ||
守真志满 | 不杀生灵 | ||
齐戒久远 | 不退道心 |
菩提萨婆诃者。菩提为初。萨婆诃是末。且修行人起初先须发菩提心。勇猛精进。日夜为道。古云。道念若还比杂念。成仙作佛已多时。只是学人不肯蓦直便行。三心二意故不能到。仙师云。数他堠子却不行。口念长安心不彻。若是有志底人。一刀两段修道学佛。更无退转。久守不怠。忽然悟道达本性空。即得菩提。超出三界。了无所了。得无所得。荡然清净。则到极乐之所。受用无尽。故曰萨婆诃。且道行到甚地面。是彻头处。水穷山处尽。寸草不生时。省得么。先发菩提一片心。次教万虑不相侵。直教钻透虗空髓。拔出从前治病针。
诸佛 | 行行先结果 | 归家入会赴龙华 |
菩萨 | ||
祖师 | ||
圣贤 | ||
上人 | ||
报恩 | ||
知因 | ||
僧尼 | ||
男女 | ||
恶人 | ||
善人 | ||
学好行行 | 先结果 | 归家入会赴龙华 |
经商行行 | ||
念佛行行 | ||
诵经行行 | ||
知根达本 | ||
参透无法 |
心经注解。三教言谈。妙义无物安。拨开万法。直指单传。明心见性。返本还源。不离方寸。法身广无边。
注经已毕更留一篇。请晚学同志。详览研穷。
祖师心性诀。证盟功德云。一切罪业根。即是由心造。学道不修性。万年无究竟。通看世上人。几个分邪正。口即说无为。心里怀诅侫。不信真空法。执著修持行。欲成圣贤身。先去贪嗔病。说心不识心。说性不识性。假使共商量。举意要争竞。为劝善缘人。坚心须谛听。念却五车书。不如修心性。性是真空心。心是妙觉性。妙性与空心。本性元清净。清净无人我。人我岂识性。思量四大色身。几个得知来去。从根至本思量。实即令人思虑。来即随缘而来。去即随缘而去。死即四大分张。生即依前积聚。积聚地水火风。轮回生来死去。修心渐近真空。平等名为甘露。若能回换身心。便是修行门户。思量上古先贤。尽是从迷入悟。依随道德为师。瞻仰虔诚父母。痴心若入轮回。永无生天道路。真智微妙真空。更不回头譬喻。心中自有真佛。寻覔何须远去。其间言语是谁。行步是谁行步。耳内谁听音声。眼内是谁观觑。鼻内谁嗅谁香。口里谁分甜苦。是谁爱衣羡食。阿谁嫌贫恋富。行住坐卧由谁。灵性温柔四句。色身即是舍房。五眼厅堂门户。若能不坏不崩。我即中间且住。安乐无害无灾。是我神明防护。有我早道偻㑩。无我便无凭据。闻得如是强徤。劝汝早须省悟。思量四大色身。实为不能坚固。须是自己勤修。道即从师而悟。佛即不度众生。究竟众生自度。人生向死便死。死后知归何处。四大当下分张。骨肉化为泥土。闻我未去中间。便好修心觉悟。觉取真空妙道。更莫轮回受苦。若能得知本源。性是西方佛祖。
又曰心经者。是诸佛之骨髓。菩萨之命脉。祖师之大义。三教之道理。修行之门户。万物之根基。一切法中之王。藏经之母。人能虔诚念此心经。胜看一览大藏。解其义者。超生越死。兔地狱。脱轮回。皈本源。入无为。譬喻天平真假相对。不错毫厘。明心见性。真实不虗。
老君曰。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心动无静。不动了真。心为祸本。心为道宗。不动不静。无想无存。无心无动。有动从心。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无所住。住无所心。了无执住。无执转真。空无空处。空处了真。五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虗无。有何所得。为诸众生。强名得道。吾观众生。不了其心。徒劳浩劫。虗役其神。于心无了。永劫沉沦。依吾经教。逍遥抱真。
䦚通显道甚深功德宝卷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