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576-A 观音大士降笔法语
南海老衲。致语善信。吾会有愿。普度世人。因有心经。流传甚久。口诵者既多茫昧。强解者流入野狐。将吾一片人天胥度之心。而为果报小乘之义。深可悯恻蒙道 祖吕师逐字解。痛扫支离。归于明显。吾道心灯。赖以不灭。善哉善哉。世人若能信心奉持。身有光明。吉神拥护。不堕轮回。不落苦趣。万千罪蘖。一概消除。幸速付梓。普成善果。
大悲呪偈
白莲馥郁。紫竹青葱。七情破蔽慧痴蒙。五蕴悟真空四果融通。海日拥 慈容。
此偈。系于道光辛丑年。七月二十九日。蒙大士降笔曰。老衲特示此大悲呪偈。可庄严于大悲呪。多心经之首。凡善信诚诵此偈者。大有感应。可广传讽。功德收皈等论。兹特敬录补刊。普望善信。虔诚补诵。广布流通。福德无量。
多心经
孚佑帝君 注解
金邑培真道人 校正重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般若。智慧也。波罗蜜。到彼岸也。多。定也。经径也。言此经。乃定心之径路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音志)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音式)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音孕)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音卦)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无上呪。是无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实不成。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呪。即说呪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注】观自在者。变化从心。达观自得也。菩。觉也。萨。情也。义理先具。能觉一切有情之义。蕴藏也。色受想行识。谓之五蕴。全经重此一句。度一切苦厄。兼自度度他而言。舍利子人名。因色而有受。因受而有想。因想而有行。行之不得则识于心而不忘。五者相因。诸法空相者。谓真性。有而非有。无而非无。是诸法之空相也。真性累劫不毁。故不生不灭。真性本来无染。故不垢不净。真性不著一物。故不增不减。眼耳鼻舌身意。谓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谓之六尘。一切诸法皆缘意起。故法属意。或谓法与发同。即发动也。亦通目之所见为眼界。心之所之。为意识界。无无明者。无昏昧之处也。无老死者。常存不坏也。苦。烦恼也。集。积也。犹云积万过于愆于一身也。二者谓之苦果苦因。灭。涅槃也。道。路也。犹云修行得路也。二者谓之乐果乐因。梵语。菩提萨埵。华言菩萨。涅不生。槃不死。阿。无也。耨多罗。上也。三。正也。藐。等也。三菩提。正觉也。揭谛揭谛。揭妙谛以度人也。重言之。自度度他也。僧。众也。萨婆诃。疾速也。谓疾速成就一切众生也。
【讲】阿难说。吾教有观自在菩萨者。功行最深。具大智慧。造到彼岸之时。照见自己之五蕴。与众生之五蕴。皆属空虗。于己则修无上菩提。于人则多方接引。俾一切苦恼之厄。尽归解脱。弟子舍利子。正是欲离苦厄者。菩萨呼其名而告之曰。舍利子。尔知世间有形者。为色。无形者。为空。不知色乃梦幻泡影。不异夫空也。空乃一真显露。不异夫色也。色不即是空。空不即是色乎。夫因色而有受。因受而有想。因想而有行。行之不得。则识于心而不忘。此五者相因而见者也。今色即是空。则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矣。由是真性常清常净。毫无法相可名。不诚为诸法中之空相乎。言乎其妙。则常存不蔽。不生不灭也。湛然清虗。不垢不净也。自然恰好。不增不减也。是故真空之中。既无色受想行识。则六根俱净无眼耳鼻舌身意也。六尘不扰。无色声香味触法也。六根之累。以眼为先。今眼界既空。则万缘悉泯。而意识胥忘。将见由定而静。由静而慧。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也。由久而固。由固而贞。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也。烦恼之苦果。作业之苦因。涅槃之乐果。修持之乐因。一时俱尽。则真空中。本无智慧可名。即到彼岸。亦属虗假。而又何所得哉。然无智无得。从乎既得菩提以后而言也。若未得之先。岂可无法哉。所以菩提萨埵。以般若波罗蜜多。为修行之法。守其六根。绝其六尘。故心无牵罣滞碍。远离夫神魂之颠倒。梦寐之妄想。至于不生不死而后已。不但菩萨为然也。即三世诸佛。欲得无上菩提。亦无有不依般若波罗蜜多者。是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变化不测之密语。是神光普照之密语。是至极无如之密语。是独绝无伦之密语。阿难所云。能除一切苦。斯言诚真实而不虗。更有密呪。汝时时诵之。可以生智慧。可以到彼岸矣。呪曰。揭谛揭谛。揭出妙谛以度人也。重言之。自度度他也。波罗揭谛。欲到彼岸。必须赖此妙谛也。僧。众也。萨婆诃。疾速也。谓疾速成就一切众生也。总之密呪。虽修行之径路。而径路。不外于此心。人能空其五蕴。则主翁常定。而客感自清。岂有不得无上菩提者哉。
梅按心经。分六段读则明显。自观自在菩萨。至度一切苦厄。为一段。舍利子。至无智亦无得。为一段。以无所得。至究竟涅槃。为一段。三世诸佛。至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段。故知般若波罗蜜多。至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呪。为一段。即说呪曰。至菩提萨婆诃。为一段。经文本一气呵成。分此六段者。犹流水面上见微波。而初读易于领会也。末段。即字下宜著一又字解之。本经重在一多字。不多不能成功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毕)
No. 576-B 䟦
金刚经大旨总是欲人守六根。绝六尘。而六根六尘之不净者。以五蕴未空也。观自在菩萨。特为拈出。示后学以会归之路。文仅二百六十八字。而言简意该。可包金刚经三十二分之全。读金刚经而不读心经。是涉博而不知反约也。乌乎可。
纯阳子敬䟦
No. 576-C 附吕祖师降三十二次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节录
吕祖师三品经释教原委一段。以阐是经真法宝效。释教清微肇于浩劫。观空以空。虗无寂灭。昔有至人。名曰燃灯。立于中古。转大法轮。教化度脱。无量众生。佛传始盛。次有佛出。号释迦文。自种民天。降神赡部。是时周昭。月寅之岁。西印度国。有迦维卫。其国王者。名曰净梵。四月八日。太子斯诞。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夙愿故。舍国修道。雪山六载。精思苦行。鹊巢于顶。藤穿膝胫。腊月八日。覩明星出。豁然起悟。具六通识。负龙象力。开来继往。阐教西域。初于鹿苑。继祗陀林。黄金布地。佛教崇兴。四十九年。应化不一。是时比邱。暨比邱尼。并优婆塞。与优婆夷。凡数千人。俱同听法。无不得度。有舍利弗。智慧第一。佛尝因之。宣说法要。有大弟子。名大迦叶。得佛心印。传佛正宗。佛亲授记。是为初祖。又有弟子。名阿难陀。多闻第一。于佛灭后传佛教典。流怖人间。今之佛藏。皆所宣传。延及达摩。以大神通。一夕收摄。三十六处。邪魔外道。设洪誓愿。自西印度。历恒沙河。至南赡部。说法演教。宗门大展。授秘密旨。从超悟得。明心见性。佛法无多。一切扫除。片言只字。参悟本来。凡诸聪明。闻见知识。杜绌不事。浑浑默默。倾倾宗旨。悟谛因缘。无无所无。空无所空。内观此心。如虗空际。如千江月。如镜如泡。如华中香。如是空空。以无无空。故无所执。一字之妙。通达无碍。前无无前。后无无后。匪由闻见。玄览超忽。任诸见闻。颓然自丧。以因缘故。得无因缘。禅宗乃炽。又有历代。诸大法师。通经律论。取大法藏。阐译文字。搜剔妙蕴。传诸三千大千一切阎浮提界。广为众生。说无量因。解诸烦恼热化清凉境。拔诸苦恼。离火宅厄。济诸幽魂。脱地狱趣。化诸六道。获天人乐。利赖无穷。象教以昌。流传既久。厥旨无闻。凡彼缁流。罔得真传。东西剽窃。言语为宗。机锋相对。口舌争雄。所谓禅者。阐演密典。认本来面。无用浮饰。若究厥弊。贻害后人。迷失真宗。累主人翁。出居故舍。入无何有。渺茫漂泊。随野狐禅。迷罔狂悖。呵佛骂祖。俨大知识。抑又甚者。谬妄罔悟。以譌传譌。譌以譌承。我佛如来。法法何法。为究本根。故空诸法。文字不立。非去文字。恐后学流。求文字中。昧失本根。故去文字。岂知文字。正难尽去。去文字者。会何沿流。但执文字。作文字观。佛从文字。究佛经旨。离失真宗。是文字障。斯害道矣。更可仁者。罔知是经。是佛心印。传流人问。为彼为生。广为说法。俾有解悟。即彼下等。愚暗不明。资经忏悔。原令此辈。生恭敬心。朝夕讽诵。久或生明。了生死念。力诸善行。脱轮回趣。或悟耨数。超诸上乘。非第口诵。无悔悟心。便可宥罪。即假口诵。亦获利益。是彼诵时。生大欢喜。高吟朗咏。令诸幽明。一切众生。邪魔异类。幽魂余孽。得闻是经。普沾胜利。咸蒙济度。非说是经但假口诵。无持受心。无恭敬心。无诚信心。无踊跃心。无均利心。无无私心。乃为诵经。乃获功德。自流日下。日下日坏。一切佛典。指为衣食。诵经之家。以虗文求。诵经之人。以虗文应。一切众生。以虗文故。故轻是经。而诸佛法。罔有存者。要知是经。具大解脱。如广陵散。化诸烦燥。如摩尼珠。化诸烦恼。如般若船。度诸溺者。如波罗蜜。生诸津液。如漆室灯。烛诸幽暗。具此种种。无量利益。但作文字。草草有过。便如糟相曾无所赖。以故禅宗。知此等故。扫除一切。冥心内观。空内外相。寂坐玄默。领一参头。究极旨趣。有扫于空。空无所空。以无空故。乃明斯旨。若住暗室。张一焰炬。无物不见。无不明朗。罔所障碍。无障碍故。付子说也。与天完足。与天地俱。不为物囿。不有于物。斯之为梵。梵香烟于。幽明交济。斯之为禅。禅理渊微。天人悉究。究厥旨者。佛菩提种。如是如是。西来大意。作如是观。佛法尽矣。
【注】般若。智慧也。波罗蜜。到彼岸也。多。定也。经径也。言此经。乃定心之径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