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有三。先标甚深。次释。后结。初中言无明熏习所起识者。牒上所说依阿棃耶识说有无明不觉而起等也。非余能知唯佛穷了者。标甚深也。
(别记)若此心体一向生灭直是染心。则非难了。又若一向常住唯是净心。亦非难知。设使体实净而相似染者。亦可易解。如其识体动而空性静者。有何难了。而今此心体净而体染。心动而心静。染净无二。动静莫别。无二无别。而亦非一。如是之绝。故难可知。
何以故下。次释深义。从本已来自性清净而无明所染有其染心者。是明净而恒染。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者。是明动而常静。由是道理。甚深难测。如夫人经言。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可了知。楞伽经言。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我依此义。为胜鬘夫人及余菩萨等。说如来藏阿棃耶识共七识生。名转灭相。大慧。如来藏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菩萨甚深智者。能了分别此二种法。诸余声闻辟支佛及外道等执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是二法。是故此义唯佛能知者。第三结甚深也。
△以下第二广显因缘差别。于中有六。一明心性因之体相。二显无明缘之体相。三明染心诸缘差别。四显无明治断位地。五释相应不相应义。六辨智碍烦恼碍义。
△此下第二重显所依因缘体相。于中有二。一者略明因缘甚深。二者广显因缘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