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明妄心资熏无明。致二种生死之苦也。一者业识资熏根本无明。不能离念。所执法相不忘。故令三乘人受变易生死之苦。二者由增长分别事识资熏见爱无明。不了境界不实。则分别执取。起惑造业。故令凡夫受分段麤生死苦。
此释转胜所以也。谓此菩萨始从正信。至十向满心。经第一无数劫。则胜前一万劫也。以修真如离相之行。则胜十善供佛敬僧著相行也。以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故云深解此胜相也。由深解法性。故顺性而修。
云何修行进门。所谓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强。远离怯强。当念过去久远已来。虗受一切身心大苦。无有利益。是故应勤修诸功德。自利利他。速离众苦。
复次若人虽修行信心。以从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为邪魔诸鬼之所恼乱。或为世间事务种种牵缠。或为病苦所恼。有如是等众多障碍。是故应当勇猛精勤。昼夜六时。礼拜诸佛。诚心忏悔。劝请随喜。回向菩提。常不休废。得免诸障。善根增长故。
六七以得决定信。故信佛境界。离忧不怯。八离我忘人。故不为他恼。九烦恼减损。故不乐世间。十寂尔忘缘。故不为外动。六尘独言音声者。以入定时。五根俱闭。唯耳根虗通。故音声易动。今言不动。所谓入流亡所也。
上修止竟。
下修观。
释染净相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