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773
- ○二不觉本上显过门(三)
- 初根本无明住地门(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唱本作释(二)
- 初唱本(本曰)
- 二作释(二)
- 初分门(论曰)
- 二释相(二)
- 初异说相应契当门(二)
- 初标征(初门)
- 二答释(二)
- 初总明六种(三)
- 初总标示(二)
- 初偈颂答(颂曰)
- 二长行释(论曰)
- 二别解释(六)
- 初明无明(二)
- 初寄问征起(无明)
- 二作答释成(二)
- 初结颂(颂曰)
- 二散释(二)
- 初释颂(论曰)
- 二引经(二)
- 初弟子问(光明)
- 二如来答(二)
- 初遮妄疑(于是)
- 二陈正理(而此)
- 二暗无明(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三俱是无明(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四俱非无明(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五空无明(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六具足无明(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初明无明(二)
- 三指论文(二)
- 初宝册已明(如是)
- 二[葎-聿+巳]文且略(安立)
- 初总标示(二)
- 二别开十种(二)
- 初问起(且暗)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答(颂曰)
- 二长行释(二)
- 初明义用差别(二)
- 初总明(论曰)
- 二别释(十)
- 初见一处住地(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二报恩无尽住地(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三无始有终住地(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四无等等生住地(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五生得住地(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六观满住地(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七智碍住地(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八不觉住地(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九觉了住地(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十子藏住地(二)
- 初问起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
- 二引经
- 初见一处住地(二)
- 二释住地名字(二)
- 初征起(何因)
- 二答释(二)
- 初偈颂(颂曰)
- 二长行(二)
- 初释义(论曰)
- 二引经(胜鬘)
- 初明义用差别(二)
- 初总明六种(三)
- 二随次别释散说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牒释(二)
- 初粗述二相(二)
- 初标示(所言)
- 二释成(二)
- 初广释根本(二)
- 初总标(谓不)
- 二别释(四)
- 初问答因起(根本)
- 二征释行相(二)
- 初二字显能迷(言不)
- 二三法显所迷(云何)
- 三结因合本(于此)
- 四别释一义(彼三)
- 二略明校主(自此)
- 初广释根本(二)
- 二略辨二门(二)
- 初标分(自此)
- 二释相(二)
- 初归德成幻力无力门(归德)
- 二举妄显真力无力门(举妄)
- 初粗述二相(二)
- 初异说相应契当门(二)
- 二眷属无明住地门○
- 三无明得有决疑门○
- 初根本无明住地门(二)
- ○二眷属无明住地门(二)
- 初结指标征(已说)
- 二依门唱释(二)
- 初显示微细眷属门(二)
- 初唱本(本曰)
- 二作释(二)
- 初标门(论曰)
- 二随释(二)
- 初总标略示门(二)
- 初释此文(二)
- 初法(第一)
- 二喻(譬如)
- 二通余妨(二)
- 初末尽本亡征(若知)
- 二麤断细存答(是)
- 初释此文(二)
- 二标释俱成门(二)
- 初正释此文(三)
- 初依此解释(三)
- 初业相(二)
- 初示义
- 二合本
- 二转相(二)
- 初示义
- 二合本
- 三现相(二)
- 初示义
- 二合本
- 初业相(二)
- 二指前决择(如是)
- 三通辨能所(此中)
- 初依此解释(三)
- 二料拣余义(三)
- 初问答无明业识(二)
- 初举疑意(根本)
- 二转征释(二)
- 初遮妄立(二)
- 初心动非无明(二)
- 初纵立(所谓)
- 二夺破(此事)
- 二念起非业识(二)
- 初纵立(若言)
- 二夺破(此事)
- 初心动非无明(二)
- 二显正理(动起)
- 初遮妄立(二)
- 二问答无明动起(二)
- 初问(若尔)
- 二答(二)
- 初理深难了(此处)
- 二教说强称(然依)
- 三问答业相名字(二)
- 初何因立动问(业相)
- 二经说隐流答(此中)
- 初问答无明业识(二)
- 初正释此文(三)
- 初总标略示门(二)
- 初显示微细眷属门(二)
- 二显示麤重眷属门(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唱本作释(二)
- 初唱本(本曰)
- 二作释(二)
- 初依经辨相(二)
- 初标指(论曰)
- 二释成(二)
- 初依分流释相(二)
- 初寄问生起(此决)
- 二引教证成(二)
- 初引文(譬如)
- 二示义(二)
- 初总示(依此)
- 二别释(五)
- 初通显因缘(二)
- 初释义(依此)
- 二配经(如经)
- 二别明境界(二)
- 初释义(四)
- 初征释境界(云何)
- 二彰显诸识(今此)
- 三会摄末那(彼末)
- 四合属法喻(如是)
- 二配经(如是)
- 初释义(四)
- 三释其同异(二)
- 初依义解释(如是)
- 二举经即成(如经)
- 四辨于生处(二)
- 初依义解释(如是)
- 二举经即成(如经)
- 五明相有无(二)
- 初依义解释(如是)
- 二举经即成(如经)
- 初通显因缘(二)
- 二据大本会遣(二)
- 初标列问起(此楞)
- 二引经释成(二)
- 初叙异说(二)
- 初述广略(三)
- 初略三广八(谓一)
- 二略二广八(人一)
- 三略四广七(人一)
- 二定真伪(如是)
- 初述广略(三)
- 二申会通(二)
- 初标示劝观(今当)
- 二正申会释(三)
- 初会初经(二)
- 初略三识(二)
- 初明所具(初契)
- 二会所缺(二)
- 初三识文略门(何故)
- 二二门义具答(二)
- 初标列(即有)
- 二释成(二)
- 初举两显三俻数门(初门)
- 二率上达下俻数门(后门)
- 二广八识(此契)
- 初略三识(二)
- 二会中经(二)
- 初明略二识(二)
- 初配胜现事(中契)
- 二指会同异(二)
- 初指同(义如)
- 二会异(同说)
- 二指广八识(此中)
- 初明略二识(二)
- 三会后经(二)
- 初指略四识(后契)
- 二明广七识(二)
- 初释前经(言七)
- 二会余教(二)
- 初麤细二种同别(二)
- 初引违文(法界)
- 二申会释(经意)
- 二麤识所依根异(二)
- 初难依末那(以何)
- 二答依现识(二)
- 初分流经(二)
- 初标征引释(楞伽)
- 二结依现转(由此)
- 二大本经(三)
- 初引经通辨识(复次)
- 二随难别释末那(以此)
- 三因遮外人谬解(复次)
- 初分流经(二)
- 初麤细二种同别(二)
- 初会初经(二)
- 初叙异说(二)
- 初依分流释相(二)
- 二牒论开章(二)
- 初结指分门(已说)
- 二随门牒释(二)
- 初总标略示门(二)
- 初释此文(以有)
- 二通余妨(二)
- 初散言征释(其因若尔)
- 二依量征释(所依)(三)
- 初立量征(若尔)
- 二显迥答(解释)
- 三指下说(如是)
- 二标释俱成门(三)
- 初二执因果(自此)
- 二三断前后(复次)
- 三五重麤细(复次)
- 初总标略示门(二)
- 初依经辨相(二)
- ○三无明得有决定门(二)
- 初结前生后(巳说)
- 二唱本作释(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标门(论曰)
- 二释相(二)
- 初直示得有门(二)
- 初散征颂答(初门)
- 二解义合本(论曰)
- 二释相决疑门(二)
- 初解义(四)
- 初一能生多问(后门)
- 二依喻显功答(苦决)
- 三染背无明问(以何)
- 四以果比因答(由彼)
- 二合本(如本)
- 初解义(四)
- 初直示得有门(二)
- ○三觉与不觉同异门(二)
- 初结指标征(从上)
- 二唱本作释(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标门(论曰)
- 二释相(三)
- 初明建立(为明)
- 二示依凭(二)
- 初寄问生起(如是)
- 二引经释成(二)
- 初同相门(二)
- 初经依性演(二)
- 初亡麤见细(佛问)
- 二泯迹显玄(佛问)
- 二论据经弘(依此)
- 初经依性演(二)
- 二异相门(二)
- 初经随相演(二)
- 初身子宣陈(异相)
- 二如来决断(佛言)
- 二论逐经弘(依此)
- 初经随相演(二)
- 初同相门(二)
- 三定傍正(此二)
- ○二直释生灭因缘(二)
- 初结前标后(从上)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生灭因缘义(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分门(论曰)
- 二辨相(二)
- 初摄义显宗生解门(二)
- 初六重解释因缘义(三)
- 初初二重(二)
- 初标二名(初门)
- 二释二相(二)
- 初不相应生灭因缘(二)
- 初散征颂答(初重)
- 二释义指陈(论曰)
- 二相应生灭因缘(二)
- 初散征颂答(次重)
- 二释义指陈(论曰)
- 初不相应生灭因缘(二)
- 二次二重(二)
- 初标名(复次)
- 二释相(二)
- 初本遍(言本)
- 二末遍(言末)
- 三后二重(二)
- 初标名(复次)
- 二释相(二)
- 初上下(言上)
- 二下上(言下)
- 初初二重(二)
- 二三复遣拂因缘相(复次)
- 初六重解释因缘义(三)
- 二随文散说决疑门(二)
- 初结指标门(已说)
- 二依门解释(二)
- 初总标门(二)
- 初牒指(复次)
- 二释成(二)
- 初总示(此文)
- 二别释(二)
- 初征释能所依(云何)
- 二问答众生义(言众)
- 二广释门(二)
- 初结指标门(已说)
- 二依门释相(二)
- 初牒指(此义)
- 二释成(二)
- 初广大末那转相门(三)
- 初能依末那行相门(二)
- 初引经明意(四)
- 初引文(二)
- 初寄问生起(此意)
- 二引教释成(种种)
- 二示义(彼契)
- 三合本(如本)
- 四会违(本地)
- 初引文(二)
- 二解义除疑(二)
- 初随相疏通(四)
- 初相识差别(二)
- 初寄问生起(相识)
- 二依义释成(二)
- 初通明相识(二)
- 初解神暗(谓一)
- 二明顺背(何故)
- 二引证识名(是故)
- 初通明相识(二)
- 二根身同意(以何)
- 三因缘亲疎(以何)
- 四麤细同异(二)
- 初正问答(二)
- 初征释第七(何故)
- 二问答第六(若尔)
- 二例余法(举此)
- 初正问答(二)
- 初相识差别(二)
- 二顺性融拂(二)
- 初示义(二)
- 初拂三名(复次)
- 二归二谛(如是)
- 二引证(金刚)
- 初示义(二)
- 初随相疏通(四)
- 初引经明意(四)
- 二相续业用差别门(二)
- 初结前标后(已说)
- 二唱本作释(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三)
- 初标分(论曰)
- 二释相(三)
- 初摄前不失义(初义)
- 二感果成就义(中义)
- 三妄虑徧缘义(后义)
- 三结成(如是)
- 三唯心廻转诸法门(二)
- 初结前标后(已说)
- 二唱本作释(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三)
- 初解释总标(论曰)
- 二决择别释(二)
- 初释唯心义(二)
- 初以义征释(三)
- 初征释境从心起(所以)
- 二问答心相叵得(诸法)
- 三征释无亦名心(若尔)
- 二引教证成(以何)
- 初以义征释(三)
- 二明廻转相(二)
- 初回转成异(二)
- 初由心廻转成空幻(复次)
- 二由心廻转显法理(复次)
- 二相待即寂(复次)
- 初回转成异(二)
- 初释唯心义(二)
- 三结劝令观(如其)
- 初能依末那行相门(二)
- 二分别事识转相门(二)
- 初结前标后(已说)
- 二唱本作释(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分门(论曰)
- 二随释(四)
- 初拣择假者同分门(拣择)
- 二生起麤重转相门(三)
- 初无根凡夫(生起)
- 二毛头凡夫(若据)
- 三金刚凡夫(若据)
- 三建立名字差别门(二)
- 初标名(建立)
- 二释义(三)
- 初所依微细名字(初名)
- 二所依麤现名字(中名)
- 三随顺境界名字(后名)
- 四显示安立所依门(显示)
- 初广大末那转相门(三)
- 初总标门(二)
- 初摄义显宗生解门(二)
- 二因缘殊胜相○
- 初生灭因缘义(二)
- ○二因缘殊胜相(二)
- 初结前生后(从上)
- 二唱本作释(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三)
- 初分门(论曰)
- 二随释(五)
- 初举人显示殊胜门(三)
- 初标征(第一)
- 二释相(三)
- 初分满俱绝人(一者)
- 二有分无满人(二者)
- 三有满无分人(三者)
- 三结数(是名)
- 二显示深缘决疑门(二)
- 初结指分门(已说)
- 二依门辨相(三)
- 初正显二门(二)
- 初常无常门(言常)
- 二无常常门(言常)
- 二总结殊胜(是故)
- 三重释上义(自此)
- 初正显二门(二)
- 三举障示治配当门(二)
- 初结指分门(已说)
- 二依门释相(二)
- 初本随治位(二)
- 初随转对治分位门(随转)
- 二根本对治分位门(根本)
- 二本随治异(二)
- 初直明极喜(极喜)
- 二揩例余地(如说)
- 初本随治位(二)
- 四显应不应差别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释相(二)
- 初相应义(二)
- 初体异故相应(云何)
- 二相同故相应(二)
- 初正问答(念法)
- 二转征释(三)
- 初释二问(云何)
- 二引经证(大本)
- 三会违文(若尔)
- 二不相应义(不相)
- 初相应义(二)
- 五立二碍别障用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释相(三)
- 初别明障碍(二)
- 初烦恼碍(彼烦)
- 二智碍(彼智)
- 二总示因缘(此义)
- 三料拣劝观(二信)
- 初别明障碍(二)
- 初举人显示殊胜门(三)
- 三通结
- ○三显示生灭相(二)
- 初标示(自此)
- 二唱释(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分门(论曰)
- 二随释(五)
- 初标释俱成示相门(三)
- 初释义(二)
- 初总释(言标)
- 二别明(二)
- 初麤重(云何)
- 二微细(云何)
- 二引经(三)
- 初寄问生起(马鸣)
- 二引经成立(三)
- 初初经二种(谓一)
- 二中经二种(人一)
- 三大经二种(又大)
- 三以义指陈(如是)
- 三合本(如本)
- 初释义(二)
- 二率相属当假人门(二)
- 初结指标分(已说)
- 二释成文义(三)
- 初不退凡夫(初人)
- 二分清净者(中人)
- 三满清净者(后人)
- 三现示麤细所依门(二)
- 初结指标分(已说)
- 二释成文义(三)
- 初释义(通者)
- 二合本(如本)
- 三引经(三)
- 初征起(今此)
- 二引文(二)
- 初分流(谓分)
- 二大本(又大)
- 三示义(二)
- 初分流(何法)
- 二大本(大本)
- 四本觉对治次第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释成(三)
- 初明次第(谓本)
- 二释行相(二)
- 初正明(然此)
- 二转释(若尔)
- 三归本论(如本)
- 五发起问答决疑门(二)
- 初结指科文(已说)
- 二依门释相(二)
- 初两难闭关门(二)
- 初妄断真何续(二)
- 初叙理(本觉)
- 二申难(二)
- 初真应随妄灭(三六)
- 二许减□相续(□若)
- 二真续妄岂断(若言)
- 初妄断真何续(二)
- 二开通决疑门(自此)
- 初两难闭关门(二)
- 初标释俱成示相门(三)
- ○二总释四法熏习(二)
- 初结前生后(从上)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分门(论曰)
- 二释相(五)
- 初总标纲要门(三)
- 初标征(第一)
- 二列释(六)
- 初相待相成似有意(一者)
- 二本无性空非有意(二者)
- 三相待相成显空意(三者)
- 四自然虚空无碍意(四者)
- 五非作非造自然意(五者)
- 六不守自性无住意(六者)
- 三结属(总标)
- 二立名略示门(二)
- 初结指分门(巳说)
- 二依门释相(二)
- 初述释(二)
- 初牒释真妄(所言)
- 二决择本数(一真)
- 二合本(如本)
- 初述释(二)
- 三通释熏习门(二)
- 初结指分门(已说)
- 二依门释相(二)
- 初比量譬喻善巧门(比量)
- 二法喻合说安立门(法喻)
- 四分部散说门(二)
- 初结指标分(已说)
- 二次第述释(四)
- 初黑品相熏有力门(二)
- 初总问总答显宗门(二)
- 初总问(云何)
- 二总答(二)
- 初总指(自此)
- 二别释(三)
- 初无明所依起(二)
- 初依真(根本)
- 二起妄(如是)
- 二妄心生惑境(如是)
- 三妄境起麤果(如是)
- 初无明所依起(二)
- 二归总作别散说门(二)
- 初标指次第(已说)
- 二解释行相(三)
- 初境熏生二执(二)
- 初述释(初重)
- 二合本(如本)
- 二识熏受二苦(二)
- 初述释(中重)
- 二合本(如本)
- 三无明成二边(三)
- 初正明(后重)
- 二转识(二)
- 初征释具缺(何故)
- 二证成后义(后义)
- 三合本(如本)
- 初境熏生二执(二)
- 初总问总答显宗门(二)
- 二白品相熏有力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随释(二)
- 初总问总答显宗门(二)
- 初总问(云何)
- 二总答(二)
- 初标列(自此)
- 二释成(二)
- 初总示(无始)
- 二别释(二)
- 初本地(二)
- 初述释(本因)
- 二合本(如本)
- 二始地(二)
- 初述释(始因)
- 二合本(如本)
- 初本地(二)
- 二归总作别散说门(二)
- 初结指标分(已说)
- 二依门释相(二)
- 初妄染熏习门(二)
- 初标指(染法)
- 二释成(二)
- 初意识熏(意识)
- 二末那熏(十一)
- 二净法熏习门(二)
- 初结指分门(已说)
- 二依门释相(二)
- 初总标门(总标)
- 二开释门(三)
- 初标指(开释)
- 二释成(二)
- 初别明熏习(二)
- 初法身自然熏习门(所言)
- 二应化常恒熏习门(所言)
- 二总显力用(如是)
- 初别明熏习(二)
- 三结示(由此)
- 初妄染熏习门(二)
- 初总问总答显宗门(二)
- 三发起问答决疑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释相(三)
- 初陈述意旨(此决)
- 二决择义理(二)
- 初总标二义(二)
- 初标立有无理(一切)
- 二证成有无义(所以)
- 二别释二门(二)
- 初有觉门(三)
- 初生觉一多(二)
- 初征释同别(二)
- 初正问答(二)
- 初总问(若依)
- 二别答(一切)
- 二转征释(二)
- 初生觉一多征(若尔)
- 二等差别同异释(二)
- 初立同异(此事)
- 二结一多(不能)
- 初正问答(二)
- 二会通违教(二)
- 初引违文(若尔)
- 二申会释(三)
- 初立理会(三)
- 初标举(有二)
- 二牒释(言自)
- 三会通(彼玄)
- 二引教成(二)
- 初论证差别(是故)
- 二经明引摄(二)
- 初引文(复次)
- 二释义(二)
- 初明文立异(二)
- 初闻一增懈怠(此文)
- 二说多长精进(为欲)
- 二密意彰同(以此)
- 初明文立异(二)
- 三广上义(二)
- 初生惑一多(三)
- 初进退征(若尔)
- 二一多释(二)
- 初斥非(此事)
- 二立是(二)
- 初立理征起(无明)
- 二举喻答释(二)
- 初偈颂(颂曰)
- 二长行(二)
- 初喻况(二)
- 初喻迷(论曰)
- 二况悟(于一)
- 二法合(无明)
- 初喻况(二)
- 三依义结(是故)
- 二生觉问别(二)
- 初在缠出缠成异难(二)
- 初叙意(若一)
- 二申难(离障)
- 二一味一相无差答(二)
- 初以理答(三)
- 初立正理(本觉)
- 二遣妄难(而无)
- 三依义结(是故)
- 二引教成(是故)
- 初以理答(三)
- 初在缠出缠成异难(二)
- 初生惑一多(三)
- 初立理会(三)
- 初征释同别(二)
- 二归本问答(二)
- 初正问答(一切)
- 二转征释(若言)
- 三蹑前遣疑(二)
- 初通显余门法(四)
- 初征释满净行人(二)
- 初双依二法征(若如)
- 二唯就无明释(如是)
- 二征释清净本觉(二)
- 初征
- 二释
- 三征释法界一心(二)
- 初征
- 二释
- 四征释三自一心(二)
- 初征
- 二释
- 初征释满净行人(二)
- 二别明不二法(不二)
- 初通显余门法(四)
- 初生觉一多(二)
- 二无觉门(已说)
- 初有觉门(三)
- 初总标二义(二)
- 三结属论文(率此)
- 四举缘广说开通门○
- 初黑品相熏有力门(二)
- 五尽不尽别门(三)
- 初结指(已说)
- 二释义(此门)
- 三合本(如本)
- 初总标纲要门(三)
- ○四举缘广说开通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随释(二)
- 初总标轨则决定门(二)
- 初标示(于第)
- 二牒释(三)
- 初法躰说(又诸)
- 二譬喻说(二)
- 初总明(二)
- 初牒示(次说)
- 二配合(所言)
- 二别释(四)
- 初木喻(二)
- 初喻况
- 二法合
- 二火喻(二)
- 初喻况
- 二法合
- 三人喻(二)
- 初喻况
- 二法合
- 四烧喻(二)
- 初喻况
- 二法合
- 初木喻(二)
- 初总明(二)
- 三契合说(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随释(二)
- 初总说(言总)
- 二别说(二)
- 初标门(言别)
- 二释相(三)
- 初缘缺单因无力门
- 二因缺单缘无力门
- 三因缘具足圆成门
- 二缘相散示生解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随释(二)
- 初总说(二)
- 初标示(就总)
- 二牒释(二)
- 初能缘(言能)
- 二所缘(言所)
- 二别说(二)
- 初标分属本(就别)
- 二随门述释(二)
- 初有拣择缘(三)
- 初能缘所缘分际别(三)
- 初标示(所言)
- 二牒释(能缘)
- 三属本(如本)
- 二善根已熟未熟别(自此)
- 三近远各二因果别(自此)
- 初能缘所缘分际别(三)
- 二无拣择缘(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随释(二)
- 初总说(三)
- 初悲愿缘(总说)
- 二实智缘(以问)
- 三三昧缘(所谓)
- 二别说(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释相(二)
- 初未入正位(云何)
- 二已入正位(云何)
- 初总说(三)
- 初有拣择缘(三)
- 初总说(二)
- 初总标轨则决定门(二)
- ○二三自属为门之名(二)
- 初结前生后(从上)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三)
- 初总标别列(论曰)
- 二示说劝思(今当)
- 三依门释相(二)
- 初正释此文(二)
- 初决择三大差别(二)
- 初明躰相大义(二)
- 初总标(复次)
- 二别释(二)
- 初标指(自此)
- 二正释(二)
- 初自躰大义门(二)
- 初人平等门(三)
- 初释义(初说)
- 二引成(是故)
- 三合本(如本)
- 二时不转门(云何)
- 初人平等门(三)
- 二自相大义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释相(三)
- 初圆满功德门(二)
- 初牒门显相(次说)
- 二标数释成(二)
- 初有名数量功德(二)
- 初依论显示(何等)
- 二引经会通(二)
- 初举经示数(广大)
- 二以论对明(二)
- 初问起(如是)
- 二答释(二)
- 初论总持说(马鸣)
- 二经依别相明(二)
- 初圆满经数(言于)
- 二心地经数(言二)
- 二无名过量功德(三)
- 初总明过量(次说)
- 二别显殊胜(二)
- 初依德显胜(三)
- 初显不离(如是)
- 二显不断(如是)
- 三显不异(如是)
- 二依人显胜(二)
- 初三人非思议(如是)
- 二大觉自轨则(三人)
- 初依德显胜(三)
- 三遍位结名(如是)
- 初有名数量功德(二)
- 二问答决疑门(二)
- 初结指分门(已说)
- 二依门释相(二)
- 初问难门(二)
- 初牒问征诘(问者)
- 二引文结意(二)
- 初引违文(二)
- 初真如决择(所谓)
- 二自相决择(自相)
- 二结难意(如是)
- 初引违文(二)
- 二答释门(二)
- 初总指(已说)
- 二正释(二)
- 初指二门(于总)
- 二明二相(二)
- 初真如总(二)
- 初明真遣妨(二)
- 初牒指(答曰)
- 二释成(谓虽)
- 二作缘决疑(自此)
- 初明真遣妨(二)
- 二生灭总(二)
- 初标指(自此)
- 二释成(二)
- 初开问(初重)
- 二答说(二)
- 初标示(自此)
- 二释相(二)
- 初牒指(以依)
- 二会释(二)
- 初会二门(二)
- 初真如门(谓真)
- 二生灭门(而此)
- 二释此唱(次当)
- 初会二门(二)
- 初真如总(二)
- 初问难门(二)
- 三别释广说门(二)
- 初结指标分(已说)
- 二依科解释(二)
- 初诘问(此云)
- 二直答(二)
- 初标示(自此)
- 二正释(三)
- 初自宗正理(以一)
- 二非道邪行(而有)
- 三具举对量(二)
- 初标指(自此)
- 二释成(二)
- 初真妄相翻(二)
- 初有名数量功德(二)
- 初承前问起(如上)
- 二依次释成(六)
- 初对立第一德(二)
- 初对染
- 二成净
- 二对立第二德(二)
- 初对染
- 二成净
- 三对立第三德
- 四对立第四德
- 五对立第五德
- 六对立第六德
- 初对立第一德(二)
- 二无名过量功德(二)
- 初立过恒沙德(三)
- 初标指(自此)
- 二释成(所谓)
- 三属本(如本)
- 二结成圆满(三)
- 初标指(自此)
- 二释成(三)
- 初妄见成差别(谓所)
- 二真德故平等(而本)
- 三遍位显名称(是故)
- 三属本(如本)
- 初立过恒沙德(三)
- 初有名数量功德(二)
- 二法喻对显(二)
- 初寄问生起(染净)
- 二引经证成(二)
- 初引文(尔时)
- 二释义(二)
- 初正释表实喻(二)
- 初总明(今此)
- 二别释(二)
- 初配合表实(所言)
- 二征释十事(云何)
- 二因加德暗喻(复次)
- 初正释表实喻(二)
- 初真妄相翻(二)
- 初圆满功德门(二)
- 初自躰大义门(二)
- 二明自用大义○
- 初明躰相大义(二)
- 二料拣二门具缺(二)
- 初问起(如是)
- 二答释(二)
- 初依门显示(谓真)
- 二引经证成(是故)
- 初决择三大差别(二)
- 二指陈余相(余种)
- 初正释此文(二)
- ○二明自用大义(二)
- 初结前劝观(已说)
- 二依门释相(六)
- 初本愿无尽门(言本)
- 二离相不著门(次说)
- 三能所平等门(三)
- 初依门显相(二)
- 初决择三义(次说)
- 二融拂一躰(次一)
- 二引教证成(二)
- 初通依权实问答(二)
- 初妙德宣陈(甚深)
- 二能仁演说(二)
- 初彰权(佛言)
- 二显实(如雨)
- 二唯约真实问答(二)
- 初妙德宣陈(于此)
- 二能仁演说(二)
- 初会权(尔时)
- 二归实(而今)
- 初通依权实问答(二)
- 三配属本论(如本)
- 初依门显相(二)
- 四无相现应门(二)
- 初释义(二)
- 初总示(次说)
- 二别释(二)
- 初真身绝相(谓法)
- 二权质应根(而诸)
- 二合文(如本)
- 初释义(二)
- 五随见麤细门(二)
- 初标分(次说)
- 二释相(三)
- 初报应用差别(二)
- 初应身(初门)
- 二报身(次门)
- 二报应相差别(二)
- 初标示(自此)
- 二释成(二)
- 初酬因名报(所言)
- 二随根名应(所言)
- 三重释前所说(二)
- 初奇问征起(自此)
- 二依义释成(二)
- 初决择诸位差别(三)
- 初三贤分见(若三)
- 二十地转胜(若得)
- 三佛位平等(若佛)
- 二征释二身麤细(何故)
- 初决择诸位差别(三)
- 初报应用差别(二)
- 六问答决疑门(二)
- 初标分(次说)
- 二随释(二)
- 初问(问者)
- 二答(五)
- 初法身出现色相门(自此)
- 二显示智身形相门
- 三显示法身形相门
- 四广大圆满无际门
- 五不可思议殊胜门
- ○二门自八门破异门(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三)
- 初依法明真妄(二)
- 初释义(四)
- 初破异执(二)
- 初叙异执(论曰)
- 二显对治(为欲)
- 二离差别(复次)
- 三彰平等(复次)
- 四分权实(复次)
- 初破异执(二)
- 二属文(如本)
- 初释义(四)
- 二举喻显觉念(三)
- 初总征(以何)
- 二别释(为欲)
- 三合本(如本)
- 三得益彰顺入(自此)
- 初依法明真妄(二)
- ○二对治邪执正解门(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标分(论曰)
- 二随释(四)
- 初根本总相门(三)
- 初牒门释(言显)
- 二引经成(是故)
- 三合论文(如本)
- 二人见对治门
- 三法见对治门
- 四俱非绝离门
- 初根本总相门(三)
- ○三分别发趣道相(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标分(论曰)
- 二随释(二)
- 初总标总说门(三)
- 初趣佛随相道(言总)
- 二趣佛离相道(复次)
- 三合属本论文(如本)
- 二别释散说门(二)
- 初结指令惠(已说)
- 二依门辨相(三)
- 初三种发心分部门(二)
- 初总科指(就第)
- 二别释成(三)
- 初信成就发心门(三)
- 初标分(就初)
- 二解释(三)
- 初发起开门总标门(二)
- 初第一重二种门(二)
- 初开问门(第一)
- 二答释门(二)
- 初总别标分(次说)
- 二随门释相(二)
- 初别解二门(二)
- 初随问次第答释门(六)
- 初显示修行假者门(言显)
- 二自然本行熏习门
- 三显示修行功德门
- 四信心成就时量门(二)
- 初标举征起(言信)
- 二引教释成(三)
- 初引十五经(三)
- 初引前五(一者)
- 二引中五(六者)
- 三引彼五(十一)
- 二结会差别(是名)
- 三正明所取(今此)
- 初引十五经(三)
- 五显示发心因缘门(二)
- 初示意标分(言显)
- 二依标解释(三)
- 初劝请因缘
- 二救度因缘
- 三护法因缘
- 六显示得益位胜门
- 二举劣显胜生解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随释(二)
- 初举劣显劣形相门(言举)
- 二举胜显胜形相门(二)
- 初正释(言指)
- 二通妨(若不)
- 初随问次第答释门(六)
- 二总明余义(三)
- 初显信时无定(二)
- 初标示(自此)
- 二释成(所谓)
- 二释发心因缘(二)
- 初标征(自此)
- 二列释(一者)
- 三示不定形相(二)
- 初标示(自此)
- 二释成(以何)
- 初显信时无定(二)
- 初别解二门(二)
- 二第二重二种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牒释(二)
- 初开问门(言复)
- 二答释门(二)
- 初举数征问(略说)
- 二依义科释(二)
- 初标示(自此)
- 二随释(三)
- 初正智方便门
- 二福德具足门
- 三安乐成就门
- 初第一重二种门(二)
- 二显示答释广说门(二)
- 初第一重二种门(二)
- 初开问门(第一)
- 二答释门(二)
- 初总别标分(次说)
- 二随门释相(二)
- 初别解二门(二)
- 初随问次第答释门(六)
- 初显示修行假者门(言显)
- 二自然本行熏习门
- 三显示修行功德门
- 四信心成就时量门(二)
- 初标举征起(言信)
- 二引教释成(三)
- 初引十五经(三)
- 初引前五(一者)
- 二引中五(六者)
- 三引彼五(十一)
- 二结会差别(是名)
- 三正明所取(今此)
- 初引十五经(三)
- 五显示发心因缘门(二)
- 初示意标分(言显)
- 二依标解释(三)
- 初劝请因缘
- 二救度因缘
- 三护法因缘
- 六显示得益位胜门
- 二举劣显胜生解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随释(二)
- 初举劣显劣形相门(言举)
- 二举胜显胜形相门(二)
- 初正释(言指)
- 二通妨(若不)
- 初随问次第答释门(六)
- 二总明余义(三)
- 初显信时无定(二)
- 初标示(自此)
- 二释成(所谓)
- 二释发心因缘(二)
- 初标征(自此)
- 二列释(一者)
- 三示不定形相(二)
- 初标示(自此)
- 二释成(以何)
- 初显信时无定(二)
- 初别解二门(二)
- 二第二重二种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牒释(二)
- 初开问门(言复)
- 二答释门(二)
- 初举数征问(略说)
- 二依义科释(二)
- 初标示(自此)
- 二随释(三)
- 初正智方便门
- 二福德具足门
- 三安乐成就门
- 初第一重二种门(二)
- 三发起问答决疑门(二)
- 初结指分门(已说)
- 二依门释相(二)
- 初前后相违难问门(言前)
- 二开通会释消难门(二)
- 初标总别门(次说)
- 二依次第释(七)
- 初正答决断彼难门(三)
- 初开喻门(二)
- 初标示(就譬)
- 二释相(四)
- 初宝喻
- 二性净喻
- 三垢染喻
- 四人众喻
- 二合说门(二)
- 初结指
- 二正合(四)
- 初宝喻
- 二性净喻
- 三垢染喻
- 四人众喻
- 三说法门(二)
- 初结指令思(已说)
- 二合属归本(如本)
- 初开喻门(二)
- 二修善行者得益门(次说)
- 三修行善巧方便(三)
- 初标立四门(次说)
- 二解释义相(四)
- 初一切修行根本门(二)
- 初分门(就第)
- 二释相(二)
- 初别释义相(二)
- 初般若门
- 二大悲门
- 二总示因缘(以随)
- 初别释义相(二)
- 二制伏恶业不生门
- 三出生善根增长门
- 四誓愿无边平等门
- 初一切修行根本门(二)
- 三显示殊胜(自此)
- 四显示发心功德门(次说)
- 五拣择上下显异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释成(二)
- 初拣异地上门(言拣)
- 二拣异具缚门(言拣)
- 六通契经文决疑门(三)
- 初结指标征(已说)
- 二引经述释(五)
- 初文殊师利经
- 二本觉大悲经
- 三大证得经
- 四五明契经
- 五菩萨璎珞经
- 三会义合本(今此)
- 七赞叹发心功德门(二)
- 初别显行相(次说)
- 二总结因缘(以信)
- 初正答决断彼难门(三)
- 初发起开门总标门(二)
- 三结指(从上)
- 二解行发心门
- 三证得发心门
- 初信成就发心门(三)
- 二发起问答决疑门
- 三因论生论问答门
- 初三种发心分部门(二)
- 初总标总说门(三)
- ○三修行信心分(二)
- 初结指分门(已说)
- 二次第作释(七)
- 初能治所治契当门(二)
- 初牒门征起(能治)
- 二唱本释成(二)
- 初唱本(本曰)
- 二牒释(二)
- 初区分能所(论曰)
- 二决择契当(二)
- 初标征(言契)
- 二述释(二)
- 初信行契二聚(谓)
- 二信行通益二聚(复次)
- 二信心品类分部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唱释(二)
- 初唱本(本曰)
- 二述释(二)
- 初标分(论曰)
- 二随释(三)
- 初直问信心品类门
- 二直问修行品类门
- 三略答显示信心门(二)
- 初分门(就第)
- 二释相(三)
- 初总答门(言总)
- 二总问门(言总)
- 三广答门(二)
- 初标分(就第)
- 二随释(四)
- 初信本令心平等门
- 二信佛说有功德门
- 三信法精进修行门
- 四信僧令心无诤门
- 三修行方便善巧门(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唱本作释(二)
- 初唱本(本曰)
- 二述释(二)
- 初标分(论曰)
- 二释相(五)
- 初总标答前所问门
- 二通达总问所说门
- 三略答建立门数门
- 四略问广答散说门(二)
- 初总别科分(次说)
- 二次第解释(五)
- 初施门(二)
- 初略问门(第一)
- 二广答门(二)
- 初标分(说广)
- 二释相(三)
- 初财物施(二)
- 初正释(二)
- 初能施心无悋(言前)
- 二所施物有殊(二)
- 初总标二类(何等)
- 二别明二相(就内)
- 二合本(如本)
- 初正释(二)
- 二随应施(次说)
- 三教法施(次说)
- 初财物施(二)
- 二戒门(二)
- 初结指科分(已说)
- 二依门解释(四)
- 初建立戒相标宗门
- 二成就戒品胜处门
- 三具足戒行不轻门
- 四守护不令毁谤门
- 三忍门(二)
- 初结指科分(已说)
- 二依门解释(二)
- 初显示略忍伏我门
- 二显示广忍无我门
- 四进门(二)
- 初结指科分(已说)
- 二依门解释(二)
- 初通示修行精进门
- 二别释修行精进门(二)
- 初分门(就别)
- 二释相(二)
- 初无障修行精进门
- 二有障修行精进门
- 五止观门(二)
- 初结指科分(已说)
- 二依门释相(四)
- 初总标总释止轮门
- 二总标总释观轮门
- 三略释决择随顺门
- 四广释决择止轮门(二)
- 初分门(就广)
- 二释相(四)
- 初成就止轮因缘门(三)
- 初标列缘数(就第)
- 二辨示缘相(十五)
- 初住处寂静因缘
- 二独一不共因缘
- 三所居方善因缘
- 四衣服具足因缘
- 五饮食具足因缘
- 六结界护净因缘
- 七舍宅造立因缘
- 八言语不出因缘
- 九座像造立因缘
- 十坐其座中因缘
- 十一出入时节因缘
- 十二知识善友因缘
- 十三印知邪正因缘
- 十四植善树林因缘
- 十五字轮伏膺因缘
- 三明论该摄(如是)
- 二直示修行止轮门(二)
- 初结指标征(已说)
- 二列门解释(七)
- 初存心决定门
- 二不著身躰门
- 三不著心识门
- 四不着不着门
- 五集散会一门
- 六显示正念门
- 七不离恒行门
- 三修行止轮得益门
- 四拣入不入分际门(二)
- 初结指科分(已说)
- 二依科解释(二)
- 初示义(二)
- 初入趣意(已说)
- 二不入意(言不)
- 二合文(如本)
- 初示义(二)
- 初成就止轮因缘门(三)
- 初施门(二)
- 五赞叹三昧殊胜门(二)
- 初结指科分(已说)
- 二依门释相(二)
- 初躰大无边殊胜门
- 二眷属无尽殊胜门
- 四广释魔事对治门○
- 五赞叹三昧功德门○
- 六两轮具缺损益门○
- 七劝劣向胜不退门○
- 初能治所治契当门(二)
- ○四广释魔事对治门(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总别标分(论曰)
- 二次第释相(二)
- 初略说略示总持门(五)
- 初众生胜劣不同门(三)
- 初标具缺(言众)
- 二释行相(云何)
- 三明本指(今此)
- 二能作障事假人门(二)
- 初所治四境(三)
- 初标示主伴(二)
- 初举人标数(次说)
- 二指类结名(如是)
- 二指陈名义(二)
- 初指略魔外(魔及)
- 二造释鬼神(二)
- 初标指(鬼及)
- 二释成(二)
- 初鬼众(三)
- 初列名字(言十)
- 二明作用(三)
- 初示差别(如是)
- 二释因由(如是)
- 三显障碍(如是)
- 三辨增胜(用之)
- 二神众(二)
- 初列名字(十五)
- 二明作用(二)
- 初示差别(此十)
- 二显障碍(如是)
- 初鬼众(三)
- 三料拣差别(魔及)
- 初标示主伴(二)
- 二能治四相(三)
- 初征列四门(如是)
- 二解释四相(四)
- 初无碍自在对治
- 二拣择别相对治
- 三具足俱转对治
- 四无念无依对治
- 三指广合结(如是)
- 初所治四境(三)
- 三显示所作业用门(二)
- 初标列二门(次说)
- 二略明总相(二)
- 初标门(总相)
- 二释相(二)
- 初明现异类(第一)
- 二明现同类(言等)
- 四显示对治行法门(三)
- 初结前标后(已说)
- 二别释二门(二)
- 初当念唯心行法门(谓有)
- 二境界即灭得益门(无量)
- 三总相合结(是名)
- 五因治之力得益门(三)
- 初结前标后(已说)
- 二别释二门(二)
- 初当念唯心行法门(谓有)
- 二境界即灭得益门(无量)
- 三总相合结(是名)
- 初众生胜劣不同门(三)
- 二广说广示散部门(二)
- 初标分(次说)
- 二释相(八)
- 初出现人相令信门(二)
- 初显示所治(二)
- 初标列(就第)
- 二释成(二)
- 初能成六门(二)
- 初征列六门(若外)
- 二释成六相(言边)
- 二所成三像(二)
- 初总征(言造)
- 二别释(三)
- 初造天人像(六)
- 初造像门(二)
- 初造九处(二)
- 初总征释(自作)
- 二别显示(谓若)
- 二造心识(若种)
- 初造九处(二)
- 二祷祀门(二)
- 初征起(次说)
- 二释成(三)
- 初显其祀意(以神)
- 二明其祀事(祷祀)
- 三明其定要(今以)
- 三神呪门(二)
- 初征起(次说)
- 二释成(三)
- 初总标二事(所谓)
- 二别明二相(二)
- 初明庄严(若为)
- 二辨往来(若为)
- 三结成门要(今以)
- 四诵经门(次说)
- 五阿呼门(次说)
- 六劝请门(次说)
- 初造像门(二)
- 二造菩萨像(二)
- 初标指通别(次说)
- 二唯明别相(二)
- 初造像门(二)
- 初寄问生起(别相)
- 二依义释成(二)
- 初造九像(若为)
- 二造心识(造作)
- 二诵经门(次说)
- 初造像门(二)
- 三造如来像(二)
- 初标指通别(次说)
- 二唯明别相(造像)
- 初造天人像(六)
- 初能成六门(二)
- 二解释能治○
- 初显示所治(二)
- 二出现言说乱识门(二)
- 初总示(次说)
- 二别释(三)
- 初说陀罗尼门
- 二说修行因门
- 三说果满德门
- 三得三世智惑人门(二)
- 初标指征起(次说)
- 二依义释成(所谓)
- 四不离世间缚缠门
- 五心性无常生乱门
- 六令得邪定非真门
- 七劝请行者离邪门
- 八拣择真伪令了门
- 初出现人相令信门(二)
- 初略说略示总持门(五)
- ○二解释能治(三)
- 初别治三像(三)
- 初对治天像门(二)
- 初邪正杂乱门(次说)
- 二六门除遣答(二)
- 初标列门名(解释)
- 二显示治相(六)
- 初呪知根坏不坏门
- 二严具殊圆有无门
- 三身光眼入不入门
- 四头发未结不结门
- 五双背无所取着门
- 六俱取摄不除遣门
- 二对治因像门
- 三对治果像门
- 初对治天像门(二)
- 二通治众像(二)
- 初问治方轨(谓有)
- 二答依神呪(二)
- 初标呪征起(谓彼)
- 二引经释成(二)
- 初文殊启请
- 二善逝敷宣
- 三合本结成(如本)
- 初别治三像(三)
- ○五赞叹三昧功德门(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述释文(二)
- 初分门(论曰)
- 二释相(二)
- 初总标门(言总)
- 二散说门(二)
- 初标分(散说)
- 二释义(二)
- 初总问(言总)
- 二别说(三)
- 初标征(就别)
- 二列释(一者)
- 三劝修(如其)
- ○六两转具缺损益门(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标门(论曰)
- 二随释(六)
- 初示缺观止轮失门(三)
- 初举数标征(就第)
- 二依次释相(一者)
- 三结劝俱行(是故)
- 二显示修行观轮门(二)
- 初结指分门(已说)
- 二依门释相(三)
- 初苦相观(就初)
- 二无常观(次说)
- 三不净观(次说)
- 三缘众生界立愿门(二)
- 初结指分门(已说)
- 二依门释相(二)
- 初缘众生作思惟门(言缘)
- 二建立誓愿遍布门(言建)
- 四两轮俱转不离门(三)
- 初承前问后(已说)
- 二引教遣疑(三)
- 初标指经说(谓具)
- 二正引其文(二)
- 初文殊启请(尔时)
- 二善逝敷宣(二)
- 初敕听许说(尔时)
- 二演偈开迷(三)
- 初举喻明(于是)
- 二依法合(若具)
- 三劝双行(是故)
- 三决择经意(二)
- 初征起(今此)
- 二释成(二)
- 初前三约境明(三)
- 初约静散(谓为)
- 二约空有(复次)
- 三约理事(复次)
- 二后二依心解(二)
- 初对待相𠬧(复次)
- 二融即一躰(复次)
- 初前三约境明(三)
- 三劝思合结(好其)
- 五显示两轮所治门(次说)
- 六总结两轮俱轮门(次说)
- 初示缺观止轮失门(三)
- ○七劝劣向胜不退门(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述释文(二)
- 初分门(论曰)
- 二释相(七)
- 初显示趣向假人门
- 二归依所学教法门
- 三厌恶处所退信门(二)
- 初标别退缘(言厌)
- 二解释退相(言国)
- 四如来方便殊胜门
- 五承力得处妙处门
- 六得善处定不退门
- 七引经证自所说门
- ○三申明劝结分(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长行劝修获益(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分门(论曰)
- 二释相(八)
- 初举前所说总结门
- 二举益劝人令修门
- 三显离疑信功德门
- 四比类为对示胜门
- 五举受持功赞扬门
- 六举诽谤过令怖门(二)
- 初示谤罪报(二)
- 初正示(言举)
- 二结劝(是故)
- 二释重因缘(自此)
- 初示谤罪报(二)
- 七殊胜广说离谤门
- 八总结修行劝人门(是故)
- 二偈颂结说回向(二)
- 初结前生后(已说)
- 二演义疏文(二)
- 初唱本论(本曰)
- 二作释文(二)
- 初分门(论曰)
- 二释相(三)
- 初摄前所说总结门(二)
- 初标门劝观(就初)
- 二依义牒释(二)
- 初通总摄前所说门(二)
- 初总标征(诸佛)
- 二别解释(三)
- 初释诸佛二字(二)
- 初解义(二)
- 初牒文属法(言诸)
- 二引教证成(大本)
- 二会违(二)
- 初举违文(若)
- 二申会释(虚)
- 初解义(二)
- 二释甚深二字
- 三释广大二字
- 初释诸佛二字(二)
- 二显示能说字相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释成(二)
- 初牒属字相(言我)
- 二征释因由(何故)
- 初通总摄前所说门(二)
- 二展舒功德令广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释成(二)
- 初明回向(二)
- 初牒文示回向(言总)
- 二依义显因由(以例)
- 二辨利益(如是)
- 初明回向(二)
- 三施于众生普利门(二)
- 初结指(已说)
- 二释成(言善)
- 初摄前所说总结门(二)
- 初长行劝修获益(二)
- ○三激物流通文(二)
- 初举人法以总劝(二)
- 初举人显位(欢喜)
- 二按法覃功(二)
- 初通称本释(二)
- 初约人起行(如宣)
- 二依行成德(汝等)
- 二别叹本文(二)
- 初龙宫逼窥(我役)
- 二宝屠具摄(如是)
- 初通称本释(二)
- 二约益损以别劝(三)
- 初示持毁(二)
- 初受持德广(二)
- 初举讽诵(有善)
- 二况思惟(何况)
- 二谤毁罪深(有善)
- 初受持德广(二)
- 二劝修学(是故)
- 三启誓愿(当愿)
- 初示持毁(二)
- 初举人法以总劝(二)
门人真慧大师 正良敬书。门人讲经论妙悟安布。小师平江府管内僧判传华严教观胜义大师安仁详定镂板。门人住持平江府大觉文殊院传演华严宝𠕋吉祥如意大师可久勘证。
正安四年壬寅八月十日谨开印板。
愚老庆贤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