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803
言别境者。以五心所所缘之境。各各不同。非如遍行同缘一境。谓别别缘境而得生故。以四境别名。为别境也。谓欲。所乐境。解。所决定境。念。曾所习境。定。于所观境。慧。则于四境拣择为性。故不同偏行耳。
补义。此五心所乃必作之心也。善恶皆然。修行亦尔。
此下无贪等三法名根者。以生善之功最胜故。如草木之有根祇。而后生干生茎。生枝生叶故。近能对治三不善根故。有者。三有果。有具者。三有因。言无贪者。谓于三界因果厌离而无爱著。是其体性对治爱著作善。是其业用。
言别境者。以五心所所缘之境。各各不同。非如遍行同缘一境。谓别别缘境而得生故。以四境别名。为别境也。谓欲。所乐境。解。所决定境。念。曾所习境。定。于所观境。慧。则于四境拣择为性。故不同偏行耳。
补义。此五心所乃必作之心也。善恶皆然。修行亦尔。
此下无贪等三法名根者。以生善之功最胜故。如草木之有根祇。而后生干生茎。生枝生叶故。近能对治三不善根故。有者。三有果。有具者。三有因。言无贪者。谓于三界因果厌离而无爱著。是其体性对治爱著作善。是其业用。
言大者。拣小为义。谓拣小乘唯是七十五法。大乘则有百法。乘者。运载得名。谓如世舟车。可以运重致远。以喻菩萨乘此大法。越生死河。到菩提乡。登涅槃岸。名义互言。亦可说拣小得名。运载为义。百者。数目也。法者。模范也。谓世间法九十四种。出世间法六种。其数有百。谓心法有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法有十一。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无为法有六。此为大乘之百法。明者。乃菩萨无漏之慧。以能破无明暗。故为智明。以拣凡夫有漏慧。不能破烦恼也。门者。以开通无壅滞义。谓此百法乃凡圣共由之门。又明此百法即是入大乘之门也。论者。决择义。谓拣择性相。教诫后学。决断疑惑。故以为论。乃天亲菩萨。于瑜伽本地分中六百六十法内提纲挈领。略录此百法名数以示后学。使知其万法之大要也。摄此百法。世出世间一切圣凡皆执有我。故招分段变易二种生死。若能分明了悟悉皆无我。则超二死。圣凡情尽。即此便是入大乘之门故云大乘百法明门。又明字乃能观之智。百法即所观之境。此智此境皆入大乘之门也。又论者。决择境智分明无惑而已。以心境皆空法门。殊非小根可受。故此理观皆属大乘。故标云。乃大乘之百法明门。依主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