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俗诠卷第二

释依法性假有义。谓人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者。以不得言有。不得言无也。心言路绝者。诸法自性。心识不到。言说不及。与一切法。非一异者。性相各别故非一。即性即相故非异。意显真如。是诸法相真实理性。故名法性。离诸下。别释虗空等五无为。皆假立义。谓真如体。廓然无际。容受无碍。假名虗空。择是简择。灭是断灭。谓诸圣者。知真如性。被诸障染。覆令不显。以无漏智。择灭诸惑。惑障究竟。能断本智。即证真如。与真如体。平等会合。假立择灭。又真如体。即诸法性。本自清净。不由择力。断灭所显。或于诸法。缘阙不生。显此真如。是无生义。是故假立。非择灭名。又第四禅。离前三定。出于三灾八患。无喜乐等。动摇身心。所显真如。此从能显得名。假立不动。又无所有处。想受不行。即此假立。名想受灭。故此五种。依真假立。真如下。复明真如亦假施设多种名义。谓真如义。离假离实。非有。非空。戏论远离。绝诸对待。何以名言。诠斯妙义。但为遮执。假立诸名。为遮拨无诸法性者。假说为有。为遮执有诸法性者。假名为空。言虗幻者。虗即徧计。幻即依他。勿许有情。说虗说幻。故说真如。是圆成实。诸法真理。实非倒妄。即于此理。假名真如。不同下。结破余乘。妄执离心。诸无为法。定非实有。故诸无为。但可假立。

△三无为法竟。通上二问余乘竟。下三总破前执。

根即胜义根。身处浮尘根。不共相种。及内大种。依胜义根说。唯胜义根。是不共相。名内色故。又言身处。亦内色摄。名共相种。自他身处。更相变故。受用。即所缘义。若不互变。应不互缘。此中下。错解中边论义。谓胜义根。亦互相变。其理未正。有义下。破前。谓互相变。唯变浮尘。不变胜义。他根于。无受用理。以非识。所依缘故。似自他下。释辩中边论文。说自他识各自变义。岂以互变。滥自变耶。故生下。结成前说共相种变义。生在他地。是缘他身。般涅槃时。即缘尸骸。是受用彼义。言相续者。谓彼尸骸不即坏故。摄论颂云。此外内种子。能生引应知。枯丧由能引。如任运后灭。无性释云。如是外内二种种子。俱为生因。及为引因。若外种子。亲望于芽。为能生因。传望茎等。为能引因。阿赖耶识。是内种子。亲望名色。为能生因。传望六处乃至老死。为能引因。生因且尔。云何引因。为答此问。故说枯丧由能引言。若二种子。唯作生因。非引因者收置仓等麦等种子。不应久时相似相续。丧后尸骸。如青瘀等。分位随转。亦不应有。何则。才死即应灭坏。如任运后灭者。是说譬喻。譬如射箭。放弦行力。为能生因。令箭离弦。不即堕地。为能引因。以喻尸骸相续。或青瘀等。或枯稿长年。皆相续义。

△二执受根身竟。通上三广释执受竟。下四结显二变。

问能变识。何不变似心法为所缘境。答中分为二种。因缘变者。谓由先业。及名言实种。唯任运心。即前五第八。随其增上异熟因为缘。名言种为因。故变为境。分别变者。谓作意心生。即六七二识。随自分别作意生故。由彼六七分别变起影像相分。无有实体。未必有用。故但为境。若第八识。因缘所变色等诸法。皆有所缘真实用故。若第八识。因缘所变心心所等。无有所缘实用。相分心等不能缘故者。谓所变心等之相。第八因中不能缘。以无所缘实用。须彼实用。别从此生者。须者。意所欲也。若欲当其所缘实用。别从此第八因缘变生色等。方有所缘实用。变无为等。亦无实用者。若实无为。因位未证。若假无为。无体用故。故异熟识。不缘心等者。结答问意。以明第八因中不缘前七心心所故。亦不缘无漏种故。故说心等及无为。无所缘实用。设问云。因中第八不缘心等。转依位中许能缘否。答云。至无漏等。胜慧。即圆镜智。智体澄净时。虽无分别。而于前七所有分别心心所法。亦现彼影。以佛遍智。真妄有无。一切诸法。皆能缘故。故有漏下。结显第八因中不缘见分。唯缘三境。在欲色下。释成三界所缘有别。谓欲界色界。俱缘种子根身器界三境。无色界中。唯缘有漏种。以无漏种。因中不缘故。

△四结显二变竟。通上一释执受处了竟。下二释不可知。

成唯识论俗诠卷第二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