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五

二乘有学(于或)。圣道(或)灭定现在前时。顿悟菩萨。于修道位(中及)有学(回心之)渐悟(菩萨若)生空智果现在前时(此三等人)。皆唯起法执(以彼)。我执(被圣道灭定生空智果所)伏故。二乘无学。及此(无学回心)渐悟(菩萨于)法空智果不现前时。亦唯起法执(以彼)。我执断故。八地以上一切(若顿若渐)菩萨。所有我执皆永不行。或(无学回心。固)永断。或(顿悟及有学回心。亦)永伏故(若夫)。法空智果不现前时(虽在八地以上)。犹起法执(以生空智果。与法执)。不相违故。如有经说。八地以上。一切烦恼不复现行。唯有(我执)所依(之)所知障在(当知)。此所知障。是现(行)非种(子。若)不尔(者。)烦恼(种子犹未永断。)亦应(名为)在故(然此与)。法执俱(之)(根。)于二乘等。虽名不染(而)。于诸菩萨。亦名为染(以正)。障彼(法空)智故。由此亦名有覆无记(惟)。于二乘等。说名无覆(以此法执相应之意)。不障彼(生空)智故(又此第七识。虽随第八所生所系。然非真异熟识。但)。是异熟生(所)(以)。从(第八真)异熟识恒时生故。名异熟生。非(即引业所招之)异熟果(问曰。前六识一分无记性者。名异熟生。此第七识。云何亦名异熟生耶。答曰。以)。此(异熟生之)(可)(摄)(喻)。如增上缘(虽正指六根。然凡)。余(三缘所)不摄者。皆入此(增上缘)(今异熟生亦尔)

若约迷情。则现前一念。积集过去无量惑业苦种。能起未来无量惑业苦事。然过去灭。未来未生唯此一刹那心。可名有体。而此心体。念念迁流。新新不住。亦何尝有实体哉。依此妄心。故妄见有三世差别。果能觅心了不可得。则现在既无。三世何有。惟其坐断三世。方能普达三世。又觅心既不可得。岂有形相方隅。惟其消殒十方。方能徧照十方。故曰。微尘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此所谓非曾非当有也。是故所谓对治道生断烦恼者。非如世间军阵相杀。对垒抵敌之谓也。直是以二空智。深观烦恼本无自性。既不自生。亦不他生。又不共生。不无因生。只是因缘和合。虗妄有生。正妄生时。仍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未来。生即无生。终无自性。自性既无。他性何有。自他既无。岂有共性。有尚叵得。况无因生。如此研观。勿令休息。解种熏发。惑种自消。故瑜伽论决择分中云。问。断烦恼时。为舍缠耶。舍随眠耶(缠。谓现行。随眠。谓种子也)。答。但舍随眠。缠即不起。问。为断过去。为断未来。为断现在。答。非断去来今。然说三世断。何以故。若在过去有随眠心。任运灭故。其性断。复何所断。若在未来有随眠心。性未生故。体既是无。当何所断。若在现在有随眠心。此刹那后性必不住。更何须断。又有随眠。离随眠心。二不和合。是故现在亦非所断。然从他意内正作意二因缘故。正见相应。随所治惑能治心生。诸有随眠所治心灭。此心生时。彼心灭时。平等平等。对治生灭。道理应知。正见相应能对治心。于现在世无有随眠。于过去世亦无随眠。此刹那后离随眠心。在未来世亦无随眠。从此后。于转依断随眠身相续中。所有后得世间所摄善无记心。去来今位皆离随眠。是故三世皆得说断。初正释竟。

△二指广。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五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