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曰。)此十烦恼。何受相应(答曰)。贪瞋痴三(不论)。俱生分别。一切容与五受相应(以)。贪会违缘(亦与)。忧苦俱故。瞋遇顺境(亦与)。喜乐俱故。
○有义。俱生分别起慢。容与非苦(之)四受相应。恃苦劣蕴(亦得与)。忧相应故。有义。俱生(慢)亦(与)苦(受)俱起。意有苦受。前已说故。分别慢等。纯苦趣无(以)。彼(纯苦趣中。)无(有)邪师邪教等故。然彼不造引恶趣业。要(由)分别起(之烦恼。乃)能发彼(引恶趣业。今彼纯苦趣中。无分别起惑)故。
○疑(及)后三(恶)见。容四受俱(但除苦受)。欲(界之人)疑(未来)无苦等。亦喜受俱故。二取若缘忧俱见等。尔时得与忧相应故。
拒善则于己无益。名不顾自。崇恶则于己有损。名不顾他。余如惭愧中释可知。贪等者。等于瞋痴。由无惭愧。令贪瞋痴皆得生长。助成贪等。是彼等流。故无惭愧。名为恶法。与诸禽兽不相异也。二释二中随竟。
△三释八大随八。初释掉举(至)八释不正知。今初。
有义。小十下不缘上。行相麤近。不远取故。有义。嫉等亦得缘上。于胜地法。生嫉等故。
大八(及)谄诳。上亦缘下(与)。下缘(之)慢等相应起故。梵于释子。起谄诳故。憍不缘下(以下地)。非(其)所恃(境)故。
已上第三能变。广释六位心所别相中。初释徧行别境竟。
△二释善心所二。初举颂。二论释。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