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825-A 序〔龙省〕

自瞿昙氏观星悟道。于是广说经论。最后以涅槃妙心。嘱大迦叶。拈华顾要。灯灯相续。初祖西来。唯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名曰性宗。慈氏菩萨以所悟识心圆明。造为瑜伽师地之论。天亲菩萨揽其渊浩。创唯识颂。于是护法标首。慈恩演传。成唯识论。最为精密。名曰相宗。古杭绍觉老人。乃云栖莲大师嫡裔也。阐释全文。有唯识音义。法嗣新伊师广搜奥旨。有合响。而我苕圣先法师。实为伊公入室弟子。重加集注。是正有补遗。兹三集皆以演释唯识精义。实相宗之宝炬矣。或曰。万法唯心。心唯一也。深究其原。则一亦不立。今相宗所论心王心所。八识辗转。观所缘缘。研极微细。得无与直指之道背耶。余曰。否否。夫人心影最难穷也。迷心认影。一影一心。即一世界。循环相生。何啻万亿。无论谬执之辈。据幻为真。如沉弱水。如堕夜雾。不可得出。即使明悟上智之士。于斯道中。契大意称悟彻。而微细无明流注性海。慧劒所不能除。宝镜所不能照。化雨法雷所不能洒澹震荡。是生死因。随劫轮转。将奈何矣。彼慈氏天亲悲悯斯苦。故造斯论。绘写变相。破心影之惑。斩八识之根。使学者绝后再苏。转识成智。向所谓网罗窠臼。皆成安乐窝最胜院。妙用神通。百法具足。然则相宗之旨。正所以洞明差别辅性宗。如车二毂鸟双翼。何可偏废哉。此唯识补遗之刻。深有功于正法眼藏。非渺小也。刻既成。遂书诸简端。

康熈戊午孟夏谷旦董漠䇿题

No. 825

成唯识论音响补遗科文卷上

第一卷

  • ○论题(成)
  • ○论主(护)
  • ○译师(唐)
  • ○正文大科(三)
    • 初宗前敬叙分(二)
      • 初归敬述意(稽)
      • 次造论因缘(二)
        • 初通为利生(今)
        • 次别为破执(二)
          • 初破凡夫外道(又)
          • 次破小乘四师(复)
    • 次依教广成分(三)
      • 初一颂半(略答)外难略标识相(三)
        • 初末论设问(若)
        • 次本论颂答(颂)
        • 三末论释成(二)
          • 初释前三句(二)
            • 初略释(三)
              • 初释第一句(论)
              • 次释第二句(彼)
              • 三释第三句(二)
                • 初征(如)
                • 次释(二)
                  • 初正释(二)
                    • 初依相见假说我法(彼)
                    • 次由熏习变似我法(二)
                      • 初法释(或)
                      • 次喻明(如)
                  • 次结判(愚)
            • 次广释(二)
              • 初明无实唯似境(三)
                • 初征答总标(云)
                • 次重征别释(二)
                  • 初破实我实法不可得(二)
                    • 初破实我(二)
                      • 初征(如)
                      • 次释(二)
                        • 初正破(三)
                          • 初叙破外道小乘我相(二)
                            • 初别破(二)
                              • 初破六师三计(二)
                                • 初叙计(诸)
                                • 次破斥(三)
                                  • 初破胜论数论(初)
                                  • 次破无惭尼犍(中)
                                  • 三破兽主徧出(后)
                              • 次破小乘三计(二)
                                • 初叙计(又)
                                • 次破斥(三)
                                  • 初破即蕴我(初)
                                  • 次破离蕴我(中)
                                  • 三破非即离我(后)
                            • 次总破(三)
                              • 初约思虑有无破(又)
                              • 次约作用有无破(又)
                              • 三约所缘非缘破(又)
                          • 次立量以显唯识(二)
                            • 初显能所缘是见相(又)
                            • 次结示所缘是识变(是)
                          • 三结属我执俱分(三)
                            • 初标列(然)
                            • 次别释(二)
                              • 初俱生我执(三)
                                • 初释总名(俱)
                                • 次释别相(此)
                                • 三示断位(此)
                              • 次分别我执(三)
                                • 初释总名(分)
                                • 次释别相(唯)
                                • 三示断位(此)
                            • 三结判(二)
                              • 初正判(二)
                                • 初判相质有无(二)
                                  • 初判定有无(如)
                                  • 次结成前义(是)
                                • 次判依徧有无(然)
                              • 次引证(故)
                        • 次释妨○
                    • 次破实法○
                  • 次结示心外境非所缘○
                • 三总结证成○
              • 次释假应依实难○
          • 次释后三句○
      • 次二十三颂半广明识相显前颂意○
      • 三后有五颂明修行之位次○
    • 三释结施显分○
  • ○次释妨(二)
    • 初正释妨难(三)
      • 初释忆识等事妨(二)
        • 初难(实)
        • 次释(二)
          • 初斥非(所)
          • 次显理(然)
      • 次释造业受果妨(二)
        • 初难(若)
        • 次释(二)
          • 初斥非(所)
          • 次显理(然)
      • 三释生死涅槃妨(二)
        • 初难(我)
        • 次释(二)
          • 初斥非(所)
          • 次显理(然)
    • 次结示唯识(由)
  • ○次破实法(二)
    • 初征答非有(如)
    • 次广破执相(三)
      • 初正破心外有法(二)
        • 初破外道(二)
          • 初征(外)
          • 次释(二)
            • 初约十三家别破(五)
              • 初数论师(三)
                • 初叙执(且)
                • 次破斥(七)
                  • 初破现量所得(彼)
                  • 二以能所互破(又)
                  • 三体应同用破(又)
                  • 四破三合成一(许)
                  • 五以总别互破(又)
                  • 六约变时合不合破(二)
                    • 初正破(此)
                    • 次遮救(不)
                  • 七约无差别破所成(又)
                • 三结非(故)
              • 二胜论师(二)
                • 初叙执(胜)
                • 次破斥(二)
                  • 初正破(二)
                    • 初明诸句体非实有(八)
                      • 初被诸句中常无常(彼)
                      • 二以实德二句对破(又)
                      • 三破实句中有碍常(又)
                      • 四破诸句中无碍法(诸)
                      • 五约唯识破诸句(又)
                      • 六破大有性(彼)
                      • 七破同异性(又)
                      • 八破和合句(又)
                    • 次显诸句非现量得(二)
                      • 初明诸句非现量境(然)
                      • 次显能缘非现量智(又)
                  • 次结非(故)
              • 三自在天等八论(二)
                • 初破大自在(二)
                  • 初叙(有)
                  • 次破(彼)
                • 次例破余七(余)
              • 四二种声论(二)
                • 初叙(有)
                • 次破(彼)
              • 五顺世论师(二)
                • 初叙(有)
                • 次破(二)
                  • 初破因微(彼)
                  • 次破果色(三)
                    • 初破不越因量(二)
                      • 初正破(又)
                      • 次破救(三)
                        • 初破量德合故似粗(若)
                        • 次约果如因破(若)
                        • 三约因如果破(若)
                    • 次破因果同处(又)
                    • 三破果体是一(又)
            • 次束成四种总破(二)
              • 初总标(然)
              • 次别破(四)
                • 初数论等(二)
                  • 初叙(一)
                  • 次破(彼)
                • 二胜论等(二)
                  • 初叙(二)
                  • 次破(彼)
                • 三无惭等(二)
                  • 初叙(三)
                  • 次破(彼)
                • 四邪命等(二)
                  • 初叙(四)
                  • 次破(彼)
        • 次破余乘○
      • 次立量以显唯识○
      • 三结属法执俱分○
  • ○次破余乘(二)
    • 初当(彼)
    • 次释(二)
      • 初总释(破)
      • 次别释(三)
        • 初破色法(二)
          • 初破对无对色(二)
            • 初标列(且)
            • 次别明(二)
              • 初有对色(二)
                • 初明有对非实有(二)
                  • 初略明(彼)
                  • 次广释(二)
                    • 初明能成极微不实(二)
                      • 初约质碍有无破(谓)
                      • 次约方分有无破(二)
                        • 初破有方分(又)
                        • 次破无方分(二)
                          • 初且约有方分破无方分(三)
                            • 初约所成果色破(若)
                            • 次约因能成果破(又)
                            • 三约果色即因破(执)
                          • 次结归有方分破其实有(有)
                    • 次结所成果色非实有(故)
                • 次明有对唯识变(二)
                  • 初征(五)
                  • 次释(二)
                    • 初正释(二)
                      • 初总释依缘(虽)
                      • 次别释依缘(二)
                        • 初略明所依(然)
                        • 次广释所缘(二)
                          • 初总标所缘缘有无(此)
                          • 次别明所缘缘有无(二)
                            • 初明外所缘缘非有(二)
                              • 初破执(四)
                                • 初破正量部计能生(二)
                                  • 初叙计(谓)
                                  • 次破斥(非)
                                • 二破经部师计和合(二)
                                  • 初叙计(眼)
                                  • 次破斥(非)
                                • 三破经部转计极微(非)
                                • 四破萨婆多计和集(二)
                                  • 初叙计(有)
                                  • 次破斥(彼)
                              • 次结况(许)
                            • 次显内所缘缘非无(二)
                              • 初明识变似色等为所缘缘(由)
                              • 次明识所变相非极微成(二)
                                • 初正明(然)
                                • 次释妨(为)
                    • 次结示(由)
              • 次无对色(余)
          • 次破表无表色○
        • 次破不相应行○
        • 三破无为法○
  • ○次破表无表色(二)
    • 初征(表)
    • 次释(二)
      • 初明二色非实有(二)
        • 初正明(二)
          • 初释有表(二)
            • 初身表(二)
              • 初破实有(三)
                • 初反征(此)
                • 次正破(三)
                  • 初破形(若)
                  • 次破动(若)
                  • 三破心所引生(若)
                • 三结示(故)
              • 次申正义(然)
            • 次语表(二)
              • 初破实有(语)
              • 次申正义(然)
          • 次释无表(二)
            • 初破实有(表)
            • 次申正义(然)
        • 次释难(二)
          • 初难(世)
          • 次释(二)
            • 初总答非色(不)
            • 次别明业体(二)
              • 初明思为三业体(能)
              • 次转释身语二业(二)
                • 初示由思名业道(起)
                • 次明业道是假说(或)
      • 次结二色唯识变(由)
  • ○次破不相应行(三)
    • 初总明无实体用(二)
      • 初明依色心分位假立(不)
      • 次立量以显无实体用(此)
    • 次别破得非得等(六)
      • 初破得非得(二)
        • 初破他非(二)
          • 初征答实有(二)
            • 初论主问(且)
            • 次外人答(契)
          • 次正破实有(二)
            • 初依经总非(经)
            • 次就义别破(二)
              • 初正破得(二)
                • 初引经例破(亦)
                • 次约二因破(三)
                  • 初征(又)
                  • 次破(二)
                    • 初破能起因(若)
                    • 次破不失因(若)
                  • 三结(故)
              • 次例破非得(得)
        • 次申正义(二)
          • 初明得(然)
          • 次明非得(观)
      • 二破众同分(二)
        • 初破他非(二)
          • 初征答实有(二)
            • 初论主问(复)
            • 次外人答(契)
          • 次正破实有(二)
            • 初依经总非(此)
            • 次就义别破(二)
              • 初约同智言因破(若)
              • 次约同事欲因破(若)
        • 次申正义(然)
      • 三破命根(二)
        • 初破他非(二)
          • 初征答实有(二)
            • 初论主问(复)
            • 次外人答(若)
          • 次正破实有(二)
            • 初依经总非(此)
            • 次就义别破(三)
              • 初例破(又)
              • 次释妨(若)
              • 三结示(此)
        • 次申正义(然)
      • 四破无心定等(二)
        • 初破他非(二)
          • 初征答实有(二)
            • 初论主问(复)
            • 次外人答(若)
          • 次正破实有(若)
        • 次申正义(二)
          • 初正释(二)
            • 初无心定(谓)
            • 次无想果(无)
          • 次结示(故)
      • 五破三有为相○
      • 六破名句文身○
    • 三傍破执随眠等○

第二卷

  • ○五破三有为相(二)
    • 初破他非(二)
      • 初征答实有(二)
        • 初论主问(复)
        • 次外人答(契)
      • 次正破实有(二)
        • 初依经总非(此)
        • 次就义别破(五)
          • 初破能相所相体异(非)
          • 二破生等相体俱有(又)
          • 三破能所相本有(能)
          • 四破能相合所相(所)
          • 五破生等三世相违(又)
    • 次申正义(二)
      • 初刹那四相(三)
        • 初标立相意(然)
        • 次释成四相(四)
          • 初列说四相(本)
          • 二约世简小(前)
          • 三释通外难(如)
          • 四述相所表(生)
        • 三结成是假(故)
      • 次一期四相(一)
  • ○六破名句文身(二)
    • 初破他非(二)
      • 初征答实有(二)
        • 初论主问(复)
        • 次外人答(契)
      • 次正破实有(二)
        • 初依经总非(此)
        • 次就义别破(二)
          • 初正破二师(二)
            • 初单破正理论师(二)
              • 初破名等异声实有(若)
              • 次破声能生名句文(二)
                • 初正破(谓)
                • 次遮救(二)
                  • 初遮音韵即名等异声实有(若)
                  • 次遮音韵非能诠须生名等(若)
            • 次双破经部正理(二)
              • 初正破(声)
              • 次结责(何)
          • 次结成愚智(语)
    • 次申正义(四)
      • 初显假差别(然)
      • 二显三用殊(名)
      • 三明不即不离(此)
      • 四会其相违(二)
        • 初正会相违(由)
        • 次蹑迹会违(且)
  • ○三傍破执随眠等(二)
    • 初正破(二)
      • 初叙执(有)
      • 次破斥(彼)
    • 次例余(执)
  • ○三破无为法(二)
    • 初正破实有(二)
      • 初依理总非(诸)
      • 次约义别破(二)
        • 初正破(二)
          • 初例有为总破(二)
            • 初例破离色心等定有无为(且)
            • 次立量显无为即色心实性(然)
          • 次约一多别破(二)
            • 初总征(又)
            • 次别释(二)
              • 初破体一(二)
                • 初破虗空(若)
                • 次破余二(一)
              • 次破体多(若)
        • 次例余(二)
          • 初准前例破(余)
          • 次立比量破(又)
    • 次显示正义(三)
      • 初总标(然)
      • 次别释(二)
        • 初依识变假施设有(一)
        • 次依法性假施设有(二)
          • 初示法性名(二)
          • 次出无为体(离)
      • 三结示(故)
  • ○次立量以显唯识(二)
    • 初双显二取是相见分(外)
    • 次结示唯识亦是假说(诸)
  • ○三结属法执俱分(三)
    • 初标列(然)
    • 次别释(二)
      • 初俱生法执(三)
        • 初释总名(俱)
        • 次释别相(此)
        • 三明断位(此)
      • 次分别法执(三)
        • 初释总名(分)
        • 次释别相(唯)
        • 三明断位(此)
    • 三结判(二)
      • 初正判(二)
        • 初判相质有无(二)
          • 初判定有无(如)
          • 次结成前义(是)
        • 次判依徧有无(然)
      • 次引证(故)
  • ○次结示心外境非所缘(二)
    • 初明离识我法非所缘缘(如)
    • 次明自心外蕴非所缘缘(二)
      • 初简异聚王所(现)
      • 次简同聚心所(问)
  • ○三总结证成(由)
  • ○次释假应依实难(二)
    • 初难(有)
    • 次释(二)
      • 初正释外难(三)
        • 初总破法喻(彼)
        • 次别破法喻(二)
          • 初破喻(二)
            • 初破依类假说(三)
              • 初正破(依)
              • 次遮救(若)
              • 三结破(类)
            • 次破依实假说(三)
              • 初正破(依)
              • 次遮救(若)
              • 三结破(由)
          • 次破法(二)
            • 初正破假说依真(又)
            • 次结申假说正义(由)
        • 三结难非理(是)
      • 次示假说意(然)
  • ○次释后三句(二)
    • 初结前标数(识)
    • 次释通别名(二)
      • 初释三类别名(一)
      • 次释能变通名(二)
        • 初总标(此)
        • 次别释(二)
          • 初释因能变(一)
          • 次释果能变(二)
            • 初总明(二)
            • 次别释(二)
              • 初等流果(等)
              • 次异熟果(二)
                • 初正释(异)
                • 次简异(此)
  • ○次(二十三颂半广)明识相显前颂意(二)
    • (十四)行半颂明三能变识相(二)
      • 初广释三能变相(三)
        • 初初能变相(三)
          • 初末论设问(虽)
          • 次举本颂答(颂)
          • 三末论释成(二)
            • 初正释颂文(八)
              • 初自相等三门(二)
                • 初正释三门(二)
                  • 初别释(三)
                    • 初自相门(论)
                    • 次果相门(此)
                    • 三因相门(此)
                  • 次总结(初)
                • 次重明因相(三)
                  • 初标(一)
                  • 次解(四)
                    • 初明种子相(二)
                      • 初正释(二)
                        • 初正示种相(此)
                        • 次明种实有(二)
                          • 初正释(虽)
                          • 次释妨(二)
                            • 初难(此)
                            • 次释(二)
                              • 初正释(若)
                              • 次简别(然)
                      • 次结判(二)
                        • 初判属相分(种)
                        • 次判属三性(二)
                          • 初正判(诸)
                          • 次释妨(二)
                            • 初难(若)
                            • 次释(虽)
                    • 二明本新义(三)
                      • 初净月等师唯立本有(三)
                        • 初释义(此)
                        • 次引证(二)
                          • 初引教(如)
                          • 次引理(又)
                        • 三结示(如)
                      • 次难陀等师唯立新熏(三)
                        • 初释义(有)
                        • 次引证(二)
                          • 初引教(如)
                          • 次引理(二)
                            • 初证有漏(又)
                            • 次证无漏(无)
                        • 三会违(二)
                          • 初会本有五种性别(三)
                            • 初标(有)
                            • 次释(即)
                            • 三结(故)
                          • 次会地狱成就三根(所)
                      • 三护法正义新本合论(三)
                        • 初正释二类(二)
                          • 初标(有)
                          • 次释(二)
                            • 初本有(一)
                            • 次始起(二)
                        • 次斥前互阙(二)
                          • 初破净月唯本有(二)
                            • 初正破(二)
                              • 初明违理(二)
                                • 初约因缘义破不从熏生(三)
                                  • 初标(若)
                                  • 次释(二)
                                    • 初引证(如)
                                    • 次引论(摄)
                                  • 三结(唯)
                                • 次约因缘义破由熏增长(非)
                              • 次明违教(又)
                            • 次结责(故)
                          • 次破难陀唯新熏(二)
                            • 初正破(二)
                              • 初明违理(二)
                                • 初正明违理(二)
                                  • 初斥非(二)
                                    • 初约有为无漏无因破(若)
                                    • 次遮性净为无漏生因(三)
                                      • 初出彼所凭(分)
                                      • 次破彼谬解(二)
                                        • 初征(而)
                                        • 次破(三)
                                          • 初破以空理为无漏因(若)
                                          • 次破以即心为无漏因(若)
                                          • 三破有漏心性是无漏(二)
                                            • 初以有漏例无漏(若)
                                            • 次以异生例圣者(二)
                                              • 初正例(又)
                                              • 次破救(若)
                                      • 三申经正义(然)
                                  • 次显正(由)
                                • 次通前所引(四)
                                  • 初通内种定有熏习(诸)
                                  • 二通无漏由闻熏习(二)
                                    • 初明亦熏本无漏种(其)
                                    • 次判二性为缘亦异(闻)
                                  • 三通依障建立种性(二)
                                    • 初正释(依)
                                    • 次通妨(然)
                                  • 四通三根依当可生(既)
                              • 次明违教(然)
                            • 次结责(故)
                        • 三结示正义(由)
                    • 三明种子义○
                    • 四明熏习义○
                  • 三结○
              • 二不可知等三门○
              • 三相应门○
              • 四受俱门○
              • 五三性门○
              • 六心所例王门○
              • 七因果譬喻门○
              • 八伏断位次门○
            • 次证有本识○
        • 次第二能变○
        • 三第三能变○
      • 次会三能变俱转示二谛○
    • 次九行颂广释外难显唯识○
  • ○三明种子义(三)
    • 初明内种(三)
      • 初总标(然)
      • 次别释(六)
        • 初刹那灭(一)
        • 二果俱有(二)
        • 三恒随转(三)
        • 四性决定(四)
        • 五待众缘(五)
        • 六引自果(六)
      • 三结示(唯)
    • 次明外种(外)
    • 三简熏习(内)
  • ○四明熏习义(三)
    • 初总标(二)
      • 初问(依)
      • 次答(所)
    • 次别释(二)
      • 初所熏(三)
        • 初征(何)
        • 次释(四)
          • 初坚住性(一)
          • 二无记性(二)
          • 三可熏性(三)
          • 四与能熏和合(四)
        • 三结(唯)
      • 次能熏(三)
        • 初征(何)
        • 次释(四)
          • 初有生灭(一)
          • 二有胜用(二)
          • 三有增减(三)
          • 四与所熏和合(四)
        • 三结(唯)
    • 三结判(二)
      • 初结熏习(如)
      • 次判因果(二)
        • 初约种现判因果同时(能)
        • 次约三类判因果横竖(二)
          • 初正判三类(能)
          • 次结属因缘(此)
  • ○三结(是)
  • ○二不可知等三门(二)
    • 初征答总标(此)
    • 次别释三门(二)
      • 初释行相所缘(二)
        • 初略释(二)
          • 初明行相(了)
          • 次明所缘(二)
            • 初别明执受处(二)
              • 初释处(处)
              • 次释执受(执)
            • 次总结是所缘(执)
        • 次广释(二)
          • 初释行相(三)
            • 初略指是异熟见分(此)
            • 次通明心心所分量(三)
              • 初难陀立二分(二)
                • 初正明立二分(二)
                  • 初正释(二)
                    • 初释(二)
                      • 初明心心所各有二分(然)
                      • 次破安慧唯立自证分(二)
                        • 初破无所缘(若)
                        • 次破无能缘(若)
                    • 次结(故)
                  • 次引证(如)
                • 次大小乘辨异(二)
                  • 初明小乘偏义(二)
                    • 初明行相所缘(执)
                    • 次明王所问异(心)
                  • 次申大乘正说(二)
                    • 初明行相所缘(违)
                    • 次明王所同异(心)
              • 次陈那立三分(二)
                • 初正释(然)
                • 次引证(如)
              • 三护法立四分(二)
                • 初正明应有四分(二)
                  • 初正释(又)
                  • 次结判(二)
                    • 初正判(此)
                    • 次引证(是)
                • 次摄归唯是一心(二)
                  • 初明摄(如)
                  • 次引证(如)
            • 三结归是异熟见分(故)
          • 次释所缘(二)
            • 初正明所变(二)
              • 初明唯变处等(二)
                • 初正释(二)
                  • 初明业力所变决定(三)
                    • 初器界(二)
                      • 初正明共中共变(二)
                        • 初释义(二)
                          • 初正释(所)
                          • 次释疑(虽)
                        • 次料简(二)
                          • 初征(谁)
                          • 次释(三)
                            • 初月藏明一切有情共变(有)
                            • 次次师明现居当生者变(二)
                              • 初斥前非(有)
                              • 次申自义(是)
                            • 三护法明于身有用即变(二)
                              • 初斥前非(有)
                              • 次申正义(然)
                      • 次结显共中不共(此)
                    • 次种子(诸)
                    • 三根身(二)
                      • 初明不共中不共变自根身(有)
                      • 次明不共中共种变他依处(二)
                        • 初正释(有)
                        • 次料简(二)
                          • 初师亦变似根(此)
                          • 次师唯变依处(有)
                  • 次明定等所变不定(前)
                • 次结示(略)
              • 次明不变心等(二)
                • 初问(何)
                • 次答(二)
                  • 初通明诸识有二种变(有)
                  • 次别显异熟唯因缘变(二)
                    • 初有漏位唯变色等(异)
                    • 次无漏位亦现心影(至)
            • 次总结所缘(故)
      • 次明不可知门(二)
        • 初明不可知(不)
        • 次征答劝信(二)
          • 初征(云)
          • 次答(如)

第三卷

  • ○三相应门(三)
    • 初问答总明(此)
    • 次别释触等(五)
      • 初释触(二)
        • 初明正义(二)
          • 初正明(能)
          • 次转释(二)
            • 初释性(三)
              • 初释三和(谓)
              • 次释分别变异(二)
                • 初正释(皆)
                • 次通妨(根)
              • 三释令心触境(和)
            • 次释业(三)
              • 初正释(既)
              • 次引证(起)
              • 三通妨(瑜)
        • 次斥异解(然)
      • 二释作意(二)
        • 初明正义(作)
        • 次斥异解(有)
      • 三释受(二)
        • 初明正义(受)
        • 次斥异解(二)
          • 初叙执(有)
          • 次斥破(二)
            • 初破领俱触(三)
              • 初正破(彼)
              • 次遮救(三)
                • 初破受似触生(若)
                • 次破受领受体(若)
                • 三破不舍自性(若)
              • 三结责(故)
            • 次破共余相(然)
      • 四释想(想)
      • 五释思(思)
    • 三结相应义(此)
  • ○四受俱门(二)
    • 初明唯舍受相应(二)
      • 初正释(三)
        • 初约识行相明(此)
        • 次约俱生受明(又)
        • 三约执藏义明(又)
      • 次释妨(二)
        • 初难(若)
        • 次释(既)
    • 次简非余所相应(二)
      • 初征答(如)
      • 次释明(二)
        • 初明非别境俱(谓)
        • 次明非善等俱(此)
  • ○五三性门(三)
    • 初问(法)
    • 次答(此)
    • 三释(二)
      • 初释无覆无记义(异)
      • 次释无覆无记名(覆)
  • ○六心所例王门(二)
    • 初正释(二)
      • 初例三性门(触)
      • 次例余诸门(又)
    • 次斥谬(二)
      • 初叙执(有)
      • 次斥破(二)
        • 初破一切种(二)
          • 初正破(二)
            • 初约不能受熏持种破(彼)
            • 次纵受熏以种多难破(又)
          • 次破救(二)
            • 初叙执(谁)
            • 次破斥(彼)
        • 次破无简别(又)
  • ○七因果譬喻门(二)
    • 初明正义(二)
      • 初正释颂文(三)
        • 初征答总标(阿)
        • 次法喻别释(二)
          • 初释恒转义(恒)
          • 次释如瀑流(如)
        • 三结示缘起(如)
      • 次通妨显理(二)
        • 初释过未既假不成非断难(二)
          • 初外难(过)
          • 次答释(二)
            • 初对斥(过)
            • 次显理(岂)
        • 次释无因无果谁离断常难(二)
          • 初外难(因)
          • 次答释(二)
            • 初对破(若)
            • 次显理(二)
              • 初略明(因)
              • 次广显(三)
                • 初标义(谓)
                • 次释成(观)
                • 三结劝(如)
    • 次斥异说(二)
      • 初正斥(二)
        • 初斥余部(二)
          • 初叙计(三)
            • 初标(有)
            • 次释(谓)
            • 三结(如)
          • 次斥非(三)
            • 初总斥(彼)
            • 次别破(三)
              • 初破一念二时(何)
              • 次破生灭体一(又)
              • 三时体互破(生)
            • 三结非(故)
        • 次斥经部(经)
      • 次结劝(由)
  • ○八伏断位次门(二)
    • 初征答总标(此)
    • 次广释颂义(二)
      • 初正明舍阿赖耶(二)
        • 初总明(谓)
        • 次别释(二)
          • 初明能舍诸位(二)
            • 初明正义(二)
              • 初正释(二)
                • 初释义(此)
                • 次引证(云)
              • 次释妨(二)
                • 初难(若)
                • 次答(二)
                  • 初约回心向大释(彼)
                  • 次约直修大乘释(又)
            • 次斥异解(二)
              • 初正破(二)
                • 初叙(有)
                • 次破(彼)
              • 次破救(二)
                • 初叙(地)
                • 次破(彼)
          • 次简所舍唯名(然)
      • 次通明第八异名(二)
        • 初广释诸名(二)
          • 初释名义(二)
            • 初总标(然)
            • 次别释(四)
              • 初释心等四名(谓)
              • 二释阿赖耶名(或)
              • 三释异熟识名(或)
              • 四释无垢识名(或)
          • 次简所舍(阿)
        • 次结归二位(然)
  • ○次证有本识(三)
    • 初征答总标(云)
    • 次教理别明(二)
      • 初引教(二)
        • 初引大乘(二)
          • 初引契经证有第八(二)
            • 初三经四颂(四)
              • 初引阿毗达摩颂(二)
                • 初引颂(谓)
                • 次释义(二)
                  • 初时释(三)
                    • 初约二用释(二)
                      • 初略判颂文(此)
                      • 次广释颂义(二)
                        • 初因缘用(二)
                          • 初释(二)
                            • 初正释因缘(界)
                            • 次转释缘用(谓)
                          • 次结(是)
                        • 次依持用(二)
                          • 初明流转依持(三)
                            • 初标(由)
                            • 次释(谓)
                            • 三结(诸)
                          • 次明还灭依持(三)
                            • 初标(及)
                            • 次释(谓)
                            • 三结(能)
                    • 次约染净释(又)
                    • 三约三性释(或)
                  • 次结证(今)
              • 二重引前经中颂(二)
                • 初引颂(即)
                • 次释义(二)
                  • 初正释(二)
                    • 初释前三句(二)
                      • 初约含藏义释(由)
                      • 次约三藏义释(与)
                    • 次释第四句(二)
                      • 初约地上释()
                      • 次通地前释(或)
                  • 次结证(非)
              • 三引解深密经颂(二)
                • 初引颂(解)
                • 次释义(二)
                  • 初正释(三)
                    • 初释第一句(以)
                    • 次释第二句(是)
                    • 三释后二句(凡)
                  • 次结证(唯)
              • 四引入楞伽经颂(二)
                • 初引颂(入)
                • 次释义(眼)
            • 次指广证有(此)
          • 次显大乘是至教量○
        • 次引余部○
      • 次显理○
    • 三总结劝信○
  • ○次显大乘是至教量(二)
    • 初立比量证(诸)
    • 次引七因证(二)
      • 初引圣慈氏七因(二)
        • 初总标(又)
        • 次别明(七)
          • 一先不记(一)
          • 二本俱行(二)
          • 三非余境(三)
          • 四应极成(四)
          • 五有无有(五)
          • 六能对治(六)
          • 七义异文(七)
      • 次引庄严论颂义(如)
  • ○次引余部(二)
    • 初总标(余)
    • 次别引(四)
      • 初大众部(谓)
      • 三上座部(上)
      • 三化地部(化)
      • 四说一切有部(二)
        • 初引文(说)
        • 次论释(二)
          • 初释义(三)
            • 初明正义(谓)
            • 次别简释(七)
              • 初简余蕴(谓)
              • 二简五欲(五)
              • 三简乐受(乐)
              • 四简身见(身)
              • 五简转识(转)
              • 六简色身(色)
              • 七简不相应行(又)
            • 三总结示(异)
          • 次结证(由)
  • ○次显理(三)
    • 初结前起后()
    • 次依经广显(十)
      • 初持种心(三)
        • 初引经证有(谓)
        • 次依义广释(二)
          • 初明正义(二)
            • 初正释(二)
              • 初简转识非持种心(谓)
              • 次明第八是持种心(二)
                • 初正释(二)
                  • 初顺明(此)
                  • 次反显(若)
                • 次简非(二)
                  • 初简色不相应(色)
                  • 次简转识心所(转)
            • 次结示(故)
          • 次斥异解(五)
            • 初破识类受熏持种(二)
              • 初叙(有)
              • 次破(六)
                • 初约假实破(彼)
                • 二约三性破(又)
                • 三约无心位破(又)
                • 四约凡圣类同破(又)
                • 五约根法类同破(又)
                • 六约事类不俱破(又)
            • 二破六识俱转受熏持种(执)
            • 三破色心自类前为后种(二)
              • 初叙(有)
              • 次破(二)
                • 初正破(二)
                  • 初约无熏习义破(彼)
                  • 次约间断不生破(又)
                • 次遮救(亦)
            • 四破三世实有能成因果(二)
              • 初叙(有)
              • 次破(彼)
            • 五破执遣相空拨无本识(二)
              • 初叙执斥违经(有)
              • 次约法斥违理(二)
                • 初斥成邪见(智)
                • 次斥反正智(若)
        • 三总结证成(故)
      • 二异熟心○
      • 三界趣生体○
      • 四有执受○
      • 五持寿煖识○
      • 六生死时心○
      • 七缘起依○
      • 八识食体○
      • 九灭定有心○
      • 十染净心○
    • 三指广结略○
  • ○二异熟心(三)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依义广释(二)
      • 初简转识非真异熟(谓)
      • 次明第八是真异熟(三)
        • 初约有情身器显有真异熟(定)
        • 次约身受怡劳显有真异熟(又)
        • 三约非佛有情显有真异熟(非)
    • 三总结证成(由)
  • ○三界趣生体(三)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依义广释(二)
      • 初标义(谓)
      • 次释成(二)
        • 初简转识等非趣生体(非)
        • 次明第八心品是趣生体(三)
          • 初约实等四义顺明(唯)
          • 次约无色第六反释(此)
          • 三约佛非趣生反证(由)
    • 三总结证成(正)
  • ○四有执受(三)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依义广释(二)
      • 初明第八是能执受(二)
        • 初显有能执受心(谓)
        • 次立第八是能执受(二)
          • 初正立(唯)
          • 次简别(此)
      • 次简转识等非能执受(三)
        • 初简诸转识(谓)
        • 次简诸心所(诸)
        • 三简色根命根(非)
    • 三总结证成(故)
  • ○五持寿煖识(三)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依义广释(二)
      • 初简转识非持寿煖识(谓)
      • 次明第八是持寿煖识(二)
        • 初正立(唯)
        • 次释成(二)
          • 初正释(经)
          • 次通妨(二)
            • 初难(虽)
            • 次释(二)
              • 初约三法具处释(此)
              • 次约煖不徧处释(又)
    • 三总结证成(由)
  • ○六生死时心(三)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依义广释(二)
      • 初正明生死时心(二)
        • 初明正义(二)
          • 初简转识非生死时心(谓)
          • 次明第八是生死时心(真)
        • 次斥异说(二)
          • 初异说(二)
            • 初叙(有)
            • 次破(二)
              • 初正破(若)
              • 次遮救(若)
          • 次余部(有)
      • 次别明将死时心(二)
        • 初立义(又)
        • 次释成(二)
          • 初简转识不生冷触(眼)
          • 次明第八能生冷触(唯)
    • 三总结证成(故)
  • ○七缘起依(三)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依义广释(二)
      • 初引经释(谓)
      • 次明论释(二)
        • 初明第八是名色缘(二)
          • 初正明(眼)
          • 次遮救(亦)
        • 次简转识非名色缘(又)
    • 三总结证成(故)

第四卷

  • ○八识食体(三)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依义广释(二)
      • 初通明四食相(三)
        • 初总标(谓)
        • 次别释(四)
          • 初段食(一)
          • 二触食(二)
          • 三思食(三)
          • 四识食(四)
        • 三结判(二)
          • 初约三科判(由)
          • 次约三界判(段)
      • 次别明识食体(二)
        • 初简转识非识食体(二)
          • 初正简(眼)
          • 次斥异(四)
            • 初破过未识等为食(非)
            • 二破入定心等为食(亦)
            • 三破不相应行为食(又)
            • 四破第六意识为食(二)
              • 初叙(有)
              • 次破(二)
                • 初总斥指广(彼)
                • 次约义别破(三)
                  • 初破无漏识为食(又)
                  • 次破有漏种为食(亦)
                  • 三破身命互为食(复)
        • 次明异熟是识食体(二)
          • 初正释(由)
          • 次通妨(唯)
    • 三总结证成(既)
  • ○九灭定有心(三)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依义广释(二)
      • 初明灭定有第八识(三)
        • 初依义明灭定有识(二)
          • 初明定中第八为不离身识(谓)
          • 次破后时还起名不离身识(若)
        • 次据理破灭定无识(三)
          • 初破全无识(又)
          • 次破无异熟识(又)
          • 三破无持种识(又)
        • 三立量显灭定有识(然)
      • 次破灭定有第六识(二)
        • 初约名位破(二)
          • 初约名(二)
            • 初正破(若)
            • 次破救(若)
          • 次约位(或)
        • 次约心所破(二)
          • 初总征(又)
          • 次别破(二)
            • 初约有心所破(三)
              • 初标违教名(若)
              • 次释违教名(三)
                • 初破唯灭受想(二)
                  • 初救(此)
                  • 次破(无)
                • 次破心不同行亦灭(三)
                  • 初救(如)
                  • 次破(二)
                    • 初以语行对破(若)
                    • 次明行有徧不徧(然)
                  • 三结(受)
                • 三受想与思等互破(二)
                  • 初以受想例思等亦应灭(又)
                  • 次以思等例受想应不灭(三)
                    • 初例难(既)
                    • 次转救(如)
                    • 三复破(彼)
              • 三结违教名(或)
            • 次约无心所破(二)
              • 初正破(二)
                • 初约王所例破(二)
                  • 初正例无所亦应无王(若)
                  • 次反例有王亦应有所(二)
                    • 初正例(又)
                    • 次遮救(二)
                      • 初遮定位三和不生触等(二)
                        • 初牒救词(若)
                        • 次破斥(若)
                      • 次遮依前所厌不违定名(二)
                        • 初牒救词(若)
                        • 次破斥(既)
                • 次约三性推破(二)
                  • 初征(又)
                  • 次破(二)
                    • 初正破(二)
                      • 初破染无记(不)
                      • 次破善性(三)
                        • 初破相应善(若)
                        • 次破自性胜义善(此)
                        • 三破等起善(若)
                    • 次结斥(故)
              • 次结破(故)
    • 三总结证成○
  • ○三总结证成(如)
  • ○十染净心(三)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依义广释(二)
      • 初总释(谓)
      • 次别释(二)
        • 初约杂染释(二)
          • 初标(然)
          • 次释(二)
            • 初明无第八烦恼无因(若)
            • 次明无第八业果无因(二)
              • 初正明业果无因失(若)
              • 次兼明有支不成失(又)
        • 次约清净释(二)
          • 初标(诸)
          • 次释(二)
            • 初明无第八净道无因(二)
              • 初总明清净道无因失(若)
              • 次别明出世道无因失(又)
            • 次明无第八断果不成(二)
              • 初正释(若)
              • 次破救(若)
    • 三总结证成(许)
  • ○三指广结略(体)
  • ○三总结劝信(别)
  • ○次第二能变(三)
    • 初结前问后(如)
    • 次举本颂答(颂)
    • 三末论释成(二)
      • 初正释颂文(九)
        • 初释名门(二)
          • 初正释(论)
          • 次简异(二)
            • 初征(此)
            • 次释(二)
              • 初约离合释唯异第六(此)
              • 次以标意名总异余七(又)
        • 二所依门(三)
          • 初正释此识所依(二)
            • 初标(依)
            • 次释(二)
              • 初释依彼(二)
                • 初总明依藏识(彼)
                • 次别明依种现(二)
                  • 初解唯依种(有)
                  • 次解依种现(有)
              • 次释转义(转)
          • 次傍论诸识所依(二)
            • 初略释(三)
              • 初标(诸)
              • 次释(三)
                • 初因缘依(一)
                • 次增上缘依(二)
                • 三等无间缘依(三)
              • 三结(唯)
            • 次广释(三)
              • 初种子依(二)
                • 初标(初)
                • 次释(二)
                  • 初经部种现不俱(有)
                  • 次大乘种现俱时(二)
                    • 初斥前非(有)
                    • 次申正义(二)
                      • 初明三因缘因果俱不俱别(二)
                        • 初正明(然)
                        • 次引证(二)
                          • 初引瑜伽通证二类因缘(故)
                          • 次引摄论别证种现因缘(摄)
                      • (结示)诸心心所各有种子依(如)
              • 次俱有依(二)
                • 初标(次)
                • 次释(四)
                  • 初家解(二)
                    • 初前五识(二)
                      • 初正释(有)
                      • 次引证(二)
                        • 初唯识颂(二)
                        • 次缘论颂(观)
                    • 次后三识(第)
                  • 第二家解(二)
                    • 初斥前非(三)
                      • 初标(有)
                      • 次释(二)
                        • 初难前五识(二)
                          • 初正斥破(二)
                            • 初别破(二)
                              • 初破识种为色根(九)
                                • 初约十八界难(若)
                                • 二约相见分难(又)
                                • 三约增上缘难(又)
                                • 四约界地难(又)
                                • 五约三性难(又)
                                • 六约执受难(又)
                                • 七约同法难(又)
                                • 八约三依不具难(又)
                                • 九约根通种现难(又)
                              • 次破业种为色根(二)
                                • 初叙(有)
                                • 次破(彼)
                            • 次总责(又)
                          • 次申颂义(然)
                        • 次难六七识(二)
                          • 初难六不以五为依(又)
                          • 次难七不以八为依(二)
                            • 初正难(又)
                            • 次引证(如)
                      • 三结(由)
                    • 次申(是)
                  • 第三家解(二)
                    • 初斥前非(二)
                      • 初总斥(有)
                      • 次别斥(三)
                        • 初斥第八不以第七为依(第)
                        • 次斥识种不以现识为依(许)
                        • 三斥异熟不以色根为依(又)
                    • 次申(是)
                  • 第四家解(三)
                    • 初总斥标宗(有)
                    • 次广示正义(二)
                      • 初明依所依义(二)
                        • 初正明(二)
                          • 初明依义(依)
                          • 次明所依(二)
                            • 初正明所依(若)
                            • 次依圣教简(故)
                        • 次通妨(然)
                      • 次明识等所依(二)
                        • 初明心王所依(四)
                          • 初前五识(由)
                          • 二第六识(第)
                          • 三第七识(第)
                          • 四第八识(二)
                            • 初正明所依(阿)
                            • 次通前异说(虽)
                        • 次明心所所依(心)
                    • 三结符理义(若)
              • 三开导依○
          • 三结归本颂所依○
        • 三所缘门○
        • 四性相门○
        • 五染俱门○
        • 六余相应门○
        • 七三性门○
        • 八界系门○
        • 九伏断门○
      • 次证有第七○
  • ○三开导依(二)
    • 初标(后)
    • 次释(三)
      • 初难陀立相续与间断者为依(有)
      • 次安慧立有力与无力者为依(二)
        • 初斥前非(三)
          • 初总斥(有)
          • 次别破(二)
            • 初难破前五识(二)
              • 初纵许(且)
              • 次难破(二)
                • 初约自在位难(三)
                  • 初正难(若)
                  • 次引证(故)
                  • 三结示(彼)
                • 次约增胜境难(三)
                  • 初正难(若)
                  • 次引证(故)
                  • 三结示(彼)
            • 次难破后三识(三)
              • 初难第六(二)
                • 初正难(五)
                • 次例难(若)
              • 次难第七(平)
              • 三难第八(圆)
          • 三结非(由)
        • 次申正义(应)
      • (护法)立八识各唯自类为依(三)
        • 初总斥前非(有)
        • 次立义兴难(二)
          • 初立三义(开)
          • 次难前师(二)
            • 初正难(二)
              • 初难心不并生(若)
              • 次难色等应有等无间缘(又)
            • 次通妨(然)
        • 三示正通难(三)
          • 初申正义(是)
          • 次通外难(五)
            • 初释诸识相应难(虽)
            • 二释心所成依难(然)
            • 三释应各为缘难(若)
            • 四释后起由他难(无)
            • 五释诸教相违难(然)
          • 三结正义(故)
  • ○三结归本颂所依(傍)
  • ○三所缘门(二)
    • 初结前问后(如)
    • 次正释颂义(二)
      • 初正释(二)
        • 初明未转依(二)
          • 初略明(谓)
          • 次广辨(四)
            • 初难陀缘王所(二)
              • 初释义(有)
              • 次通妨(然)
            • 二火辨缘相见(有)
            • 三安慧缘种现(二)
              • 初难前师(有)
              • 次申(应)
            • 四护法唯缘见(二)
              • 初难前师(有)
              • 次申正义(三)
                • 初正明(应一)
                • 次释难(乘)
                • 三结叹(若)
        • 次明转依(二)
          • 初正明(未)
          • 次简异(此)
      • 次释妨(二)
        • 初问(如)
        • 次答(如)
  • ○四性相门(二)
    • 初正释性相(颂)
    • 次兼释别名(由)
  • ○五染俱门(三)
    • 初问答总标(此)
    • 次正释颂义(二)
      • 初释常俱义(此)
      • 次释四烦恼(二)
        • 初释别名(二)
          • 初征列(其)
          • 次释义(我)
        • 次释通名(此)
    • 三问答料简(二)
      • 初料简唯四(二)
        • 初问(彼)
        • 次答(二)
          • 初释(二)
            • 初明有我见故无四见(二)
              • 初正明(有)
              • 次出意(二)
                • 初征(如)
                • 次释(二)
            • 次明有见爱故无疑嗔(由)
          • 次结(故)
      • 次料简三俱(二)
        • 初正明俱起(二)
          • 初问(见)
          • 次答(行)
        • 次通瑜伽妨(二)
          • 初难(瑜)
          • 次释(分)
  • ○六余相应门(二)
    • 初问答总标(此)
    • 次正释颂义(二)
      • 初未转依(二)
        • 初释及余触等俱(二)
          • 初师余字简无覆性(二)
            • 初明所有(二)
              • 初明意俱唯九(有)
              • 次释及余二字(前)
            • 次简所无(二)
              • 初征(此)
              • 次释(四)
                • 初简别境(谓)
                • 二简信等(善)
                • 三简随眠(随)
                • 四简不定(恶)
          • 次师余字显随烦恼(二)
            • 初斥前(有)
            • 次正明(二)
              • 初总标(烦)
              • 次别释(四)
                • 初师五随俱(二)
                  • 初明五随徧染心(三)
                    • 初正立五随(此)
                    • 次引论证释(二)
                      • 初正释(如)
                      • 次会通(掉)
                    • 三通余处妨(虽)
                  • 次结示意俱有无(二)
                    • 初明意俱有十五(二)
                      • 初正明(然)
                      • 次释义(救)
                    • 次结例无余心所(二)
                      • 初问(例)
                      • 次答(随)
                • 二师六随俱(二)
                  • 初明六随徧染心(三)
                    • 初正立六随(有)
                    • 次引论证释(瑜)
                    • 三通集论等(论)
                  • 次结示意俱有无(二)
                    • 初明意俱有十九(二)
                      • 初标数(然)
                      • 次释成(此)
                    • 次结例无余心所(无)
                • 三师十随俱(二)
                  • 初明十随徧染心(三)
                    • 初正立十随(有)
                    • 次引论证释(二)
                      • 初正释(瑜)
                      • 次通妨(诸)
                    • 三指前会通(余)
                  • 次结示意俱有无(二)
                    • 初明意俱有二十四(此)
                    • 次结例无余心所(无)
                • 四师八随俱(二)
                  • 初破前三师(有)
                  • 次申自正义(二)
                    • 初正明(二)
                      • 初明八随徧染心(二)
                        • 初举数(故)
                        • 次释成(忘)
                      • 次结示意俱有无(二)
                        • 初明意俱有十八(然)
                        • 次结例无余等义(无)
                    • 次结叹(若)
        • 次例藏识明受俱○
      • 转依○

第五卷

  • ○次例藏识明受俱(二)
    • 初征(此)
    • 次释(三)
      • 初师喜受俱(有)
      • 次师四受俱(二)
        • 初斥前非(有)
        • 次申(应)
      • 三师舍受俱(有)
  • ○次转依(未)
  • ○七三性门(二)
    • 初问答总标(末)
    • 次正释颂义(二)
      • 初未转依(此)
      • 转依(若)
  • ○八界系门(二)
    • 初问答总标(末)
    • 次正释颂义(二)
      • 初未转依(谓)
      • 转依(若)
  • ○九伏断门(二)
    • 初问答总标(此)
    • 次正释颂义(二)
      • 初别明无染污意(二)
        • 初总明(阿)
        • 次别释(二)
          • 初明有学暂伏灭(二)
            • 初住定道暂伏灭(二)
              • 初出世道(谓)
              • 次灭尽定(灭)
            • 次出定道复现行(由)
          • 次明无学永断灭(二)
            • 初正明无学位(然)
            • 次例明回趣者(二)
      • 次通明染净有无(二)
        • 初安慧明三位染净有无(此)
        • 次护法明三位无染有净(二)
          • 初斥前非(二)
            • 初标违教理(有)
            • 次释违教理(二)
              • 初违圣教(三)
                • 初违瑜伽(论)
                • 次违显扬(显)
                • 三违本论(若)
              • 次违正理(四)
                • 初平等智无依(又)
                • 二第八识无依(又)
                • 三法我见无依(又)
                • 四第六识无依(又)
          • 次申正义(二)
            • 初明无染有净(是)
            • 次明染净差别(二)
              • 初通明染净末那略有三种(二)
                • 初标(此)
                • 次释(三)
                  • 初人我见相应末那(初)
                  • 次法我见相应末那(次)
                  • 三平等智相应末那(后)
              • 次别明我法二执相应末那(三)
                • 初明二见所依(二)
                  • 初明我见依法执(补)
                  • 次明二见依一慧(我)
                • 次明二执伏断(二)
                  • 初通明三乘起灭(二)
                    • 初我执伏位唯起法执(二)
                    • 次我执断位亦起法执(二)
                  • 次别明菩萨起灭(二)
                    • 初正释(八)
                    • 次引证(如)
                • 三判属法执末那(二)
                  • 初约大小乘通判二性(法)
                  • 次立比量判属异熟生(是)
  • ○次证有第七(三)
    • 初问答总标(云)
    • 次教理别明(二)
      • 初引教(二)
        • 初正引(四)
          • 初泛引大乘证三名(三)
            • 初引经(谓)
            • 次释义(如)
            • 三证成(如)
          • 二通引大乘证第七(又)
          • 三指前比量证至教(诸)
          • 四重引解脱证第七(解)
        • 次指广(如)
      • 次显理(三)
        • 初结前起后()
        • 次显示正理(六)
          • 初恒行无明(二)
            • 初引经证有(谓)
            • 次依经释义(三)
              • 初正释恒行(二)
                • 初释(二)
                  • 初顺释(三)
                    • 初正释(谓)
                    • 次引证(如)
                    • 三结示(是)
                  • 次反显(若)
                • 次结(此)
              • 次料简不共(二)
                • 初问(染)
                • 次答(三)
                  • 初师谓无明是根本名不共(有)
                  • 次师谓无明是主义名不共(二)
                    • 初斥前非(有)
                    • 次申(二)
                      • 初立义(座)
                      • 次释难(二)
                        • 初难(此)
                        • 次释(若)
                  • 三师谓恒行唯七有名不共(二)
                    • 初立义(有)
                    • 次释难(二)
                      • 初释余识应例难(二)
                        • 初难(若)
                        • 次释(依)
                      • 次释余三应例难(二)
                        • 初难(既)
                        • 次释(无)
              • 三结判不共(二)
                • 初约识判(二)
                  • 初正判(不)
                  • 次引证(故)
                • 次约断判(二)
                  • 初约二断别判独行不共(是)
                  • 次约五部通判二种不共(恒)
          • 二意法为缘○
          • 三思量名意○
          • 四无心定别○
          • 五无想天染○
          • 六三性心染○
        • 三指广劝信○
    • 三通妨总结○
  • ○二意法为缘(三)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释成经义(三)
      • 初以前五例第六识应有依(谓)
      • 次遮小乘肉团心为第六依(不)
      • 三遮小乘根先识后为所依(亦)
    • 三立量结显(由)
  • ○三思量名意(二)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释成经义(二)
      • 初正释(二)
        • 初遮第六等无间名意(谓)
        • 次遮假说名意(二)
          • 初遮假说(若)
          • 次遮曾有思量(若)
      • 次结示(故)
  • ○四无心定别(二)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释成经义(二)
      • 初正释(二)
        • 初明无第七二定无别(谓)
        • 次遮二定别有差别因(若)
      • 次结示(是)
  • ○五无想天染(二)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释成经义(二)
      • 初正释(二)
        • 初明无意无想非染(谓)
        • 次明无意展转有过(初)
      • 次结示(故)
  • ○六三性心染(二)
    • 初引经证有(又)
    • 次释成经义(二)
      • 初正释(二)
        • 初约相缚释(二)
          • 初释(谓)
          • 次证(三)
            • 初引文(故)
            • 次释义(言)
            • 三重证(依)
        • 次约成漏释(二)
          • 初简六识等不能成漏(四)
            • 初简烦恼(又)
            • 二简随眠(又)
            • 三简漏种(亦)
            • 四简染引(虽)
          • 次正明六七互益成漏(三)
            • 初正释(然)
            • 次释难(无)
            • 三结成(由)
      • 次结示(故)
  • ○三指广劝信(证)
  • ○三通妨总结(然)
  • ○三第三能变(二)
    • 初明差别等前六门(二)
      • 初广释六门(二)
        • 初释前四门(三)
          • 初结前问后(如)
          • 次举本颂答(颂)
          • 三末论释成(三)
            • 初差别门(二)
              • 初标(论)
              • 次释(二)
                • 初正释立名(二)
                  • 初随根立名(二)
                    • 初正释(谓)
                    • 次简滥(虽)
                  • 次随境立名(二)
                    • 初正释(或)
                    • 次简滥(二)
                      • 初约六名简(色)
                      • 次约转依简(二)
                        • 初正简(此)
                        • 次释妨(庄)
                • 次结指依缘(然)
            • 次性相二门(二)
              • 初正释(次)
              • 次引证(如)
            • 三三性门(二)
              • 初问答总标(此)
              • 次正释颂义(二)
                • 初未转依(三)
                  • 初释三性义(二)
                    • 初别释俱非(俱)
                    • 次通释三性(三)
                      • 初善性(能)
                      • 次不善性(能)
                      • 三无记性(于)
                  • 次示三性相(此)
                  • 三明俱不俱(二)
                    • 初师不俱(二)
                      • 初正释(有)
                      • 次通妨(瑜)
                    • 次师容俱(三)
                      • 初正释(有)
                      • 次引证(二)
                        • 初引瑜伽论(三)
                          • 初引文(故)
                          • 次释义(在)
                          • 三重证(诸)
                        • 次会杂集论(杂)
                      • 三结示(若)
                • 转依(得)
        • 次释后二门(二)
          • 初略标心所广释受俱(三)
            • 初末论设问(六)
            • 次本论颂答(颂)
            • 三末诸释成(二)
              • 初略释六位心所(二)
                • 初总标(论)
                • 次别释(二)
                  • 初释心所名义(二)
                    • 初约三义释(恒)
                    • 次约助事释(二)
                      • 初正释(心)
                      • 次引证(二)
                        • 初证徧行别境(二)
                          • 初证徧行(故)
                          • 次证别境(余)
                        • 次例善等四位(由)
                  • 次释六位显别(二)
                    • 初标列(虽)
                    • 次释义(二)
                      • 初明六位总名(一)
                      • 次辩种类差别(然)
              • 次广释三受相应(二)
                • 初未转依(二)
                  • 初明六识受俱不俱(二)
                    • 初总标(此)
                    • 次别释(六)
                      • 初明三受相(领)
                      • 二明三各分二(如)
                      • 三明三各分三(或)
                      • 四三总分四(或)
                      • 五三各分四(三)
                        • 初标(有)
                        • 次释(二)
                          • 初正释(五)
                          • 次引证(二)
                            • 初瑜伽(瑜)
                            • 次杂集(杂)
                        • 三结(故)
                      • 六总分五(二)
                        • 初正分五(或)
                        • 次对六识(二)
                          • 初适悦受(诸)
                          • 次逼迫受(二)
                            • 初标(诸)
                            • 次释(二)
                              • 初对五识(五)
                              • 次对第六(二)
                                • 初标(意)
                                • 次释(二)
                                  • 初师唯忧(三)
                                    • 初立义(有)
                                    • 次引证(瑜)
                                    • 三结况(故)
                                  • 次师通二(四)
                                    • 初立义(有)
                                    • 二引证(三)
                                      • 初证第六俱生烦恼通三受(瑜)
                                      • 次证第六俱生二见属苦根(又)
                                      • 三证纯苦趣中唯苦根(三)
                                        • 初引文(又)
                                        • 次释成(余)
                                        • 三料简(三)
                                          • 初正简(二)
                                            • 初正对初师简七八二根(二)
                                              • 初简意根(二)
                                                • 初师难舍根立意根为第七(岂)
                                                • 次师破意根立舍根为第八(应)
                                              • 次简忧根(二)
                                                • 初师(纵许舍根为第七立)忧根为第八(不)
                                                • 次师(夺破忧根为第八立)苦根为第七(若)
                                            • 次兼简执喜根等为第八(有)
                                          • 次结示(二)
                                            • 初正示(由)
                                            • 次通妨(余)
                                    • 三通前引教(二)
                                      • 初正通所引(二)
                                        • 初诸教(然)
                                        • 次瑜伽(瑜)
                                      • 次重通教意(二)
                                        • 初约类(又)
                                        • 次举例(二)
                                          • 初正例(或)
                                          • 次释妨(然)
                                    • 四总结指广(由)
                  • 次明六识三受俱不俱(二)
                    • 初师不俱(有)
                    • 次师客俱(有)
                • 转依(得)
          • 次广释六位心所别相○
      • 次总示二谛○
    • 次明共依等后三门○
  • ○次广释六位心所别相(五)
    • 初徧行别境(三)
      • 初蹑前标问(前)
      • 次举本颂答(颂)
      • 三末论释成(二)
        • 初徧行(二)
          • 初指前(论)
          • 次教理证成(二)
            • 初征(此)
            • 次释(三)
              • 初略标(由)
              • 次正释(二)
                • 初引教(二)
                  • 初释(二)
                    • 初证四种(此)
                    • 次证作意(又)
                  • 次结(此)
                • 次引理(理)
              • 三结证(理)
        • 次别境(三)
          • 初正释体用(三)
            • 初释别境通名(次)
            • 次释欲等别名(五)
              • 初释欲(二)
                • 初明正义(二)
                  • 初略明(云)
                  • 次转释(三)
                    • 初师约可欣释(三)
                      • 初正释(有)
                      • 次释妨(二)
                        • 初难(于)
                        • 次释(此)
                      • 三简示(故)
                    • 次师约所求释(有)
                    • 三师约欲观释(有)
                • 次斥异解(二)
                  • 初叙(有)
                  • 次破(三)
                    • 初正破(彼)
                    • 次例破(如)
                    • 三通经(故)
              • 二释解(二)
                • 初明正义(三)
                  • 初略明(云)
                  • 次转释(谓)
                  • 三简示(故)
                • 次斥异解(二)
                  • 初叙(有)
                  • 次破(彼)
              • 三释念(二)
                • 初明正义(三)
                  • 初略明(云)
                  • 次转释(谓)
                  • 三简示(于)
                • 次斥异解(二)
                  • 初叙(有)
                  • 次破(彼)
              • 四释定(二)
                • 初明正义(三)
                  • 初异明(云)
                  • 次转释(二)
                    • 初释体用(谓)
                    • 次释专注(心)
                  • 三简示(若)
                • 次斥异解(二)
                  • 初破徧行(二)
                    • 初叙(有)
                    • 次破(应)
                  • 次破即心(二)
                    • 初叙(有)
                    • 次破(彼)
              • 五释慧(二)
                • 初明正义(二)
                  • 初略明(云)
                  • 次转释(证)
                  • 三简示(于)
                • 次斥异解(二)
                  • 初叙(有)
                  • 次破(诸)
            • 三结示非徧行○
          • 次现起分位○
          • 三诸门分别○
    • 二善位心所○
    • 三根本烦恼○
    • 四诸随烦恼○
    • 五不定心所○
  • ○三结示非徧行(然)
  • ○次现起分位(二)
    • 初师定俱定(有)
    • 次师不定俱(二)
      • 初总明不定(有)
      • 次别申正释(二)
        • 初明起位(二)
          • 初别明(五)
            • 初起一(应)
            • 二起二(或)
            • 三起三(或)
            • 四起四(或)
            • 五起五(或)
          • 次总结(如)
        • 次明不起(或)
  • ○三诸门分别(二)
    • 初诸识相应门(二)
      • 初后三识(第)
      • 次前五识(二)
        • 初师无五(有)
        • 次师有五(二)
          • 初未转依位容有(有)
          • 转依位定有(未)
    • 次诸受相应门(二)
      • 初征(此)
      • 次释(二)
        • 初师有相应不相应(有)
        • 次师一切五受相应(有)
    • 三结例余诸门(此)

成唯识论音响补遗科文卷上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