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831
谓彼所执色等极微。姑无论其元无实法。设纵许有实体能生五识。容有缘义。然非所缘。喻如眼等五根。于眼识等不带彼相起故。如是极微亦尔。于眼等识无所缘义。云何可名所缘缘耶。
△二破和合二。初立颂。二释成。今初。
决定相随故。俱时亦作缘。或前为后缘。引彼功能故。境相与识。定相随故。虽俱时起。亦作识缘。因明者说。若此与彼有无相随。虽俱时生。而亦得有因果相故。或前识相。为后识缘。引本识中生似自果功能令起。不违理故。
谓彼所执色等极微。姑无论其元无实法。设纵许有实体能生五识。容有缘义。然非所缘。喻如眼等五根。于眼识等不带彼相起故。如是极微亦尔。于眼等识无所缘义。云何可名所缘缘耶。
△二破和合二。初立颂。二释成。今初。
决定相随故。俱时亦作缘。或前为后缘。引彼功能故。境相与识。定相随故。虽俱时起。亦作识缘。因明者说。若此与彼有无相随。虽俱时生。而亦得有因果相故。或前识相。为后识缘。引本识中生似自果功能令起。不违理故。
观之一字。是能观之智。即第六识与正解等诸善心所。藉正教正理以为定量。令于所观不倒不错也。所缘缘三字。是所观之境。即心王心所之相分也。盖凡心王心所。皆藉四缘而生。一亲因缘。即是种子。二等无间缘。即前念现行。三所缘缘。即各识自所变之相分。四增上缘。即六根及余一切心心所等。今于四缘之中。独论观所缘缘。又于一切所缘缘中。独约前五识言者。盖现量五尘境界。凡外小乘愚惑不了。妄计以为心外实法。所以生取舍想。起贪瞋痴。今用正理比度较量。既非极微。又非和合。则心外更无一法为所缘缘。而所缘缘。惟是自识所变相分明矣。既惟自识所变相分。又何容生取舍想。起贪瞋痴哉。此则破我法二执之神剑。断烦恼妄想之利斧也。论字如常可解。论中先叙极微和合二执。是似能立门。次明彼俱非理以下。是真能破门。后明内色如外现等。申于正义。是真能立门。此皆由陈那菩萨。以根本智证真现量。故能以后得智立真比量。开晓后人。名之为论。吾人读此论者。借此正教为量。二六时中。恒于五尘如理观察。了知无心外之极微。亦无心外之和合相。一切所见所闻所觉所触。惟是自识所变相分。即此为识所缘。即此助生于识。是名大乘唯心识观初门。
△论文分二。初破外执。二申正义。初彼外执三。初正破二计。二破诸转计。三结非外色。初又三。初总叙破。二别夺破。三结违理。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