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者译经图纪云梵名波罗末陀此翻真谛西印度优禅尼国人来此翻经梁陈二代总译经论五十余部此论即其一焉以其博通大小故称三藏译即翻译翻彼梵言以成华语在言有异于义无殊余如常说。
△二申归敬二初归敬三宝二显示述作初中二初一偈明佛法二一偈示法僧今初。
次明是根本标分中行法根本即前根本戒正是所护之法体以无别行处但是于三业处行上法体次显能持所持之异又彰受体随行之殊故两分耳(有谓行法根本下无释文止是悬科或云科上损智护者不看本论故致穿凿)。
△二牒释二初通释二种二别释行处今初。
次科通释中初指行法次明行处者三业是能持木叉为所持所持无量总依七支七支即是三业故三业处得名根本节身下举经示意只此三处清净便为解脱故云无复有余等。
△二别释行处三初身处木叉二口处木叉三意处木叉初中二初总分二别释今初。
次五解脱中离上五过即为五脱初外缘脱者不佗求故二内缘脱者不非时食故三自相脱者不追陪故四众事脱者不多事故五异方便脱者不为贱事离机巧故下示总别初句总者以下四脱皆属节身故余四别者各不相收故。
△二口处木叉二初总示二别释今初。
第三明二戒功德释中初科从戒者从字去呼方便远离为获根本故云从也是戒相者谓前根本木叉是其法体从戒多别故云戒相微细难知故不可广此且一往对分若论遮性各具体相应知据经语势总结前科论节于后欲贳下文。
△二释正顺二初总标二别释今初。
三中有色即四禅定无色即四空定四禅脱欲有四空脱色有故皆云解脱功德此释诸禅定也出离空慧反上二有故曰彼二相违此释灭苦智慧也经中依因者依谓依托禅智依止故因即因由定慧由生故灭苦即世出世果以空破有故云灭苦。
△四劝修利益三初标示二举经三释义今初。
次明止苦中文列三苦苦是报障即此色心众苦所依总名苦果然苦相众多取其偏重且列三相初散后眠中间兼具皆谓逼恼色心招集来果皆不适意故云苦也三昧对治如下备出。
△二随文解释三初根欲放逸苦二多食苦三懈怠睡眠苦初中二初总标二别释今初。
三中三昧方便即观慧正受即禅定此二功德由戒念生戒念既成故无减失无减谓不减少无失谓不全失苗稼即喻定慧功德(有云牧人喻比丘执杖喻戒又云苗稼似喻五欲竝非)。
△二无戒念之失三初明气分滋广二释无治难治三释过重今初。
三中初释上四句相似谓如被劫害不相似谓一世累世又下释下二句初释害重示现下次释劝慎先际谓未对境前常须防慎故(慎字有本作顺非也)上之三段初明现恶增广次明来报坠堕后明受报无穷共显上文失上上义也。
△二智护对治二初总示二随释今初。
释文总示中从食起者饱醉困闷故从时起者夜暗昏冥故从心起者躭乐无时故前二从佗缘生是身患也后一从烦恼起是心惑也凡夫学人具有三种无学圣人苦依身在故有前二已断五葢则无第三故云无所葢也。
△二牒释二初合治前二二别治第三今初。
次科又二初明圣人已断烦恼故云远离不为结业所缚故云安稳经中举喻对之可解次明凡夫具足烦恼故云下地无对治者蚖不出也相似安稳谓纵意而眠也贪著世乐无思出要故曰无惭人也。
△二惭愧对治二初明治法胜二劝修庄严今初。
牒释中初释不欢喜无信入者若信忍德则喜修故次释恶骂诸法体寂本自无生迷惑不了妄分善恶谓言恶骂故云不如法受也示无生自体者由此法胜如天甘露味中最上故于下释入道由慧入道道为慧本故云自体此竝顺释反显不能。
△三明过患常护二初通示二牒释今初。
次科自利智慧者以不名入道之人故利他名称者以失人归敬之心故闻字去呼自佗世者自即今世他即后世善果名可乐恶果名不可乐乐字去呼次释常护火由内发贼是外侵配上二利昭然可见。
△四世出世间法相违二初世间法二出世间法今初。
次科初总释言校量者道俗相比也易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礼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则知憍慢非俗所宜既自降伏不当辄起故云不应等障下牒释先际功德即出家入道也后际功德谓解脱也若纵憍慢则始终二际功德不生故云障碍。
△三治谄曲三初标章二举经三释义今初。
三治谄曲明远离中初科初总示根本直心者以能出生道心故名根本于下牒释凡愚自昧三业动用还欺自心足恭面柔是身谄巧言令词是口谄方便计校是意谄三皆邪曲而本于意故但云心自违彼者彼即是道道非邪曲故与相违。
△二释对治。
别释中初何等处者即经虽卧地上犹为安乐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故二何等事者即如经虽富而贫虽贫而富故三何等法者如经常为五欲所牵为佗怜愍故无自利者为欲牵也有自他利者自既知足怜愍于他故文中一一双牒何等者示现差别义故。
△三远离功德三初标章二举经三释义今初。
第三功德分门中自性远离者谓心体本净无我我所故云体出修习远离者智慧观察舍弃故云方便出受用诸见即计我我所故云常缚初示空理二明修舍三出过患。
△二随释三初自性远离门二修习远离门三受用诸见门初中二初总标二别释今初。
次修习门中远离我我所者经中己众即我佗众即我所此用空法破二障也(旧云自佗弟子者非)方便慧成者已离二障也如法住者住空寂也善择智成者释经思字即思慧也远离起因者释灭苦本即修慧也此之二障能生诸苦故云苦本。
△三受用诸见门三初明起障二明生见三喻沈溺今初。
次懈怠中念处谓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或可凡所受法三学八正等随所修行皆名念处言退失者释经数数癈也钻本取火一势乃得未热而息喻念处退火难可得喻不成心慧。
△五不忘念功德三初标章二举经三释义今初。
次科说意中上上成就者今生大乘信也所得不退者令知方便道也释经欲令坚固也四分律沓婆已证无学知非坚固遂回心向大即知大乘是坚固法悲心淳至淳谓平等至谓深切不护谓于法无悋释经大悲复说。
△二示说相三初有为有灭二法门常住三住持不坏今初。
未度中二释初云未修习者即是未度且据下凡未入道者不灭法门此即通指大小乘教为因缘也后出异义谓小乘圣人未免生死皆为未度故以大乘常住法门为度因缘即涅槃中谈常显性开示二乘作佛所谓唯一佛乘得灭度是也。
△三住持不坏。
△释此经论大科分三初标题号二申归敬三牒经消释初中二初标示题目二造译人号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