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九种似宗也。相违五种。以所立宗。于智。于教。于自。于他。有所违故。不成四种。以能所别立敌不许极成就故。俱兼宗依宗体言之。或以相违为宗体过。不成为宗依过。或以相违为宗依过。不成为宗体过。皆非也。
△二牒释二。初释相违五过。
世间有二。一学者世间。二非学者世间。世俗共说兔之怀胎因月而有。今言非月。即与非学者世间相违。二乘学者修不净观时。观众生身无非不净。今曰人顶骨净。即与学者世间相违。
○三藏量云。真故极成色。真故二字。简世间相违过。及违教等过。外人问云。世间皆知色离识有。今者大乘立色不离眼识。以违世间共所知故。何不犯世间相违过。答。夫立比量。有自他共。随其所应。各有标简。若自比量(谓自立义令他解了)。自许言简(显自许之言无他随一等过)。若他比量(于他立中出宗因过)。汝执言简(无违宗等失)。若共比量(于他立中出比量过)。胜义言简(无自教等失)今此共比量有所简别。真故之言。表依胜义。即依四种胜义谛中体用显现谛立。问不违世间非学即可尔。又如世尊于小乘阿含经。亦许色离识有。学者小乘共计心外有其实境。岂不违于阿含等教学者小乘。答。但依大乘殊胜义立。不违小乘之教学者世间之失。
是知但依殊胜义立。则违世间亦不为过。故著于此。以为标准。
声是所闻。立敌共许。是相符也。是极成也。何亦为过。盖极成之法。虽立敌共许。而前陈后陈和合为宗了。立者即许。敌者不许。立敌共诤。是名宗体。若敌者不诤。两家符同。则正义何由而伸。正智何由而生。非过而何。
△三结成似宗。
常无常二宗共一因故名共。如言下。立量。常无下。辩过。为如下。正出不定之相。后文倣此。声常所量性故。即九种宗法中第一种。此中常宗。空为同品。瓶为异品。所量性因。同异俱有。则声果常耶。抑非常耶。故成不定。
声是勤勇无间所发。无常性故。此九种宗法中第三种。如前者。谓此无常因。以电以瓶为同法故。亦为不定。为如电等无常性故。彼非勤勇无间所发。为如瓶等无常性故。彼是勤勇无间所发。此似阙异品徧无性。其实三相俱缺。
龙树云。为自开悟。唯有现量。及与比量。彼声喻等。摄在此中。故唯二量。由此能了自共相故。非离此二。别有所量。为了知彼。更立余量。
二量之外。更有圣教量。以不违此二量之教。名圣教量。故云唯有二量。
△二正释。
△科文分四。初释题。
因明者。地持论云。菩萨求法。当于何求。当于一切五明处求。云何五明处。谓内明处。医方明处。因明处。声明处。工业明处。详具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闻所成地。其解因明处云。谓于观察义中诸所有事。所建立法。名观察义。能随顺法。名诸所有事。诸所有事。即是因明。为因照明观察义故。又说此中略有七种。一论体性。二论处所。三论所依。四论庄严。五论堕负。六论出离。七论多所作法。今此论中八门二益。即七种中论所依一种也。而体性等六种已在其中矣。因明能入。正理所入。入者能所契合解证相应之谓也。因有二种。谓生因。了因。生因如种生芽。了因如灯照物。然此二因。各有三种。生因三者。一言生因。二智生因。三义生因。了因三者。一智了因。二言了因。三义了因。因具三相。名为正因。明即正智。通乎因果。因智即始量度者。果智即终决了者。正理者。谓世出世法真俗二谛各有自然当然之理。离诸邪倒。故名为正。如以初三摄眼所不摄为因。成立色定不离眼识。三相无缺。便显唯识正理(量云。真故极成色是有法。定不离眼识宗。因云。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同喻如眼识。释见后文)。以缘生为因。成立有为空无性宗。便显有为正理(量云。有为是有法。定空无性是宗。因云。从缘生故。同喻云如幻法。幻法从缘生。幻法空无性。有为从缘生。有为空无性)。以不起为因。成立无为非实有。便显无为正理(量云。无为是有法。定无实故。是宗法。因云。不起故。同喻云。如空华。空华无有起。空华无有实。无为无有起。无为亦无实。□出大乘掌珍论一论唯释此二种比量)。是皆由因发明。得入正理。故曰因明入正理也。量有三支独曰因明者。因有力故。宗非因不显。喻非因不立故。因中三相。徧是宗法。则摄宗也。同品定有。异品徧无。则摄喻也。又此三支。若望所生智果。总名为因。故后文云。由彼为因。于所比义。有正智生。故知举因。三支备矣。古疏问。夫论立量。三支圆满。果明不举。独唱因明。答。有二解。一者。对敌申量。即能立三支具足。敌者起智所由。并得称因。所生敌者。即号为明。理智合举。故说因明。二者。就比量中。有许未许。为成未许。必有能成。即能成是因。所成是果。宗由因显。义得分明。此即因果双彰。理无违妨。慈恩大师云。因明论者。元唯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劫初足目。创标真似。爰暨世亲。再陈轨式。虽纪纲已列。而幽致未分。故使宾主对扬。犹疑立破之则。有陈那菩萨者。贤劫千佛之一佛也。匿迹岩薮。栖峦等持。观述作之利害。审文义之繁约。于时岩谷振吼。云霞变彩。山神捧菩萨足高数百尺。唱言。佛说因明。玄妙难究。如来灭后。大义沦绝。今幸福智攸邈。深达圣旨。因明论道。愿请重弘。菩萨乃放神光。照烛机感。时彼南印度按达罗国王。见放光明。疑入金刚喻定。请证无学果。菩萨曰。入定观察。将释深经。心期大觉。非愿小果。王言。无学果者。诸圣攸仰。请尊速证。菩萨抚之。欲遂王请。妙吉祥菩萨因弹指警曰。何舍大心。方兴小志。为广利益者。当转慈氏所说瑜伽。匡正颓纲。可制因明。重成规矩。陈那敬受指诲。奉以周旋。于是覃思研精。乃作因明正理门论。正理者。诸法本真之体义。门者。权衡照解之所由。据此。则似此论为能入。陈那论为所入也。藏中有因明正理门论两译。乃大域龙树菩萨造。而陈那之论莫可攷见矣。
△次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