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徧礼忏仪卷第五

第五晌

直言赞佛

譬如大宝山
饶益诸含识
佛山亦如是
普益于世间
譬如大海水
澄净无垢浊
见佛亦如是
能除诸渴爱
譬如须弥山
出于大海中
世间灯亦尔
从于法海出
如海具众宝
求者皆满足
无师智亦然
见者悉开悟
如来甚深智
无量无有数
是故神通力
示现难思议
譬如工幻师
示现种种事
佛智亦如是
现诸自在力
譬如如意宝
能满一切欲
最胜亦复然
满诸清净愿
譬如明净宝
普炤一切物
佛智亦如是
普炤群生身
譬如八面宝
等鉴于诸方
无碍灯亦然
普炤于法界
譬如水清珠
能清诸浊水
见佛亦复然
诸根悉清净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华藏世界海十身无碍本尊毗卢遮那佛
  • 南无大慈大悲五百誓愿五浊救苦释迦牟尼佛
  • 南无东方满月世界十二上愿五浊救苦药师琉璃光王佛
  •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四十八愿五浊救苦阿弥陀佛
  • 南无十方三世尽虗空界微尘刹土中大方广佛华严经圆满教海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主于行愿真理普贤菩萨摩诃萨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主于信解证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 南无大慈大悲五浊救苦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 南无大愿弘深五浊救苦出无佛世安慰人心常住琰魔罗界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 南无十方三世尽虗空界微尘刹土中十信菩萨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徧法界刹海微尘数菩萨一切海众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末会中修证五相处五十五圣者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末会中圆器上根百城求法一生之内菩萨行圆为末世顿门修证轨范善财菩萨摩诃萨
  • 南无十方三世尽虗空界微尘刹土中法身色身形相舍利宝塔寺宇一切佛事又于法藏及讲法处菩萨贤圣一切海众
  • 南无大愿掼甲求生净土末浊夏国护持正法护法国师
  • 至心归命。礼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海本尊毗卢遮那佛
十方尽归命
灭罪增净信
愿生华藏海
极乐净土中

经云。复次示现宫殿主昼神(至)如是解脱华璎得。

愿共诸众生
往生华藏海
极乐净土中

次偷盗罪忏悔

惟愿帝网无尽佛法僧宝。毗卢遮那如来。普贤文殊海会圣众。世出世神。慈悲本愿。放大光明。炤于法会。证盟护念。哀愍摄受。愿我及一切众生海。自从无始。直至今时。业海无尽。帝网重重。一切偷盗罪业。发露忏悔。

夫偷盗者。智度论云。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若不作。是名不盗。其余方便计较乃至手。捉未离地者。是名助盗法。财物有二种。有属他有。不漏他。取属他物。是为盗罪。属他物亦有二种。一者聚落中。二者空地。此二处物盗心取。得盗罪。若物在空地。当捡挍知。是物近谁国。是物应当有属。不应取。如毗尼中说。种种不盗。是名不盗相。问曰。不盗有何等利。答曰。人命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若夺财物。是为夺外命。何以故。命依饮食衣被等故活。若劫若夺。是名夺外命。以是事故。有智之人不应劫夺。复次当自思惟。劫夺得物。以自供养。虽身充足。会亦当死。死入地狱。家室亲属虽共受乐。独自受罪。亦不能救。得此观。应当不盗。复次是不与取有二种。一者偷。二者劫。此二共名不与取。于不与取中。盗为最重。何以故。一切人以财自活。而或穿逾盗取。是最不净。何以故。无力胜人。畏死盗取。故劫夺之中。盗为重罪。问曰。劫夺之人。今世有人赞美其徤。于此劫夺。何以放舍。答曰。不与而偷盗。是不善相。劫夺之中虽有差降。俱为不善。譬如美食杂毒。恶食杂毒。美恶虽殊。杂毒不异。亦如明暗蹈火。昼夜虽异。烧足一也。今世愚人不识罪福三世果报。无仁慈心。见人能以力相侵。强夺他财。赞以为强。诸佛贤圣慈愍一切。了达三世。殃祸不朽。所以不称誉。是故知。劫盗之罪俱为不善。善人行者之所不为。如佛说。不与取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物主常嗔。二者。重疑(重罪人疑)。三者。非时行不筹量。四者。朋党恶人远离贤善。五者。破善相。六者。得罪于官。七者。财物没入。八者。种贫穷业因缘。九者。死入地狱。十者。若出为人勤苦求财。五家所共。若王若贼。若火若水。若不爱子用。乃至藏埋亦失。罪报忏悔。

我等为无明所覆。不识偷盗罪因。今遇道场。方乃觉知。归命毗卢遮那如来及一切贤圣海众。烧香散华。偷盗罪业发露忏悔。不敢覆藏。由此因缘。我及法界众生海偷盗重罪。愿皆清净。

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徧礼忏仪卷第五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