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徧礼忏仪卷第二十

第二十晌

直言赞佛

譬如虗空徧十方
若色非色有非有
三世众生身国土
如是普现无边际
诸佛真身亦如是
一切法界无不徧
不可得见不可取
为化众生而现形
譬如虗空不可取
普使众生造重业
不念我今何所作
云何我作为谁作
诸佛身业亦如是
普使众生修善法
如来未曾有分别
我今于彼种种作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华藏世界海十身无碍本尊毗卢遮那佛
  • 南无大慈大悲五百誓愿五浊救苦释迦牟尼佛
  • 南无东方满月世界十二上愿五浊救苦药师琉璃光王佛
  •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四十八愿五浊救苦阿弥陀佛
  • 南无十方三世尽虗空界微尘刹土中大方广佛华严经圆满教海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主于行愿真理普贤菩萨摩诃萨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主于信解证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 南无大慈大悲五浊救苦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 南无大愿弘深五浊救苦出无佛世安慰人心常住琰魔罗界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 南无十方三世尽虗空界微尘刹土中十信菩萨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徧法界刹海微尘数菩萨一切海众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末会中修证五相处五十五圣者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末会中圆器上根百城求法一生之内菩萨行圆为末世顿门修证轨范善财菩萨摩诃萨
  • 南无十方三世尽虗空界微尘刹土中法身色身形相舍利宝塔寺宇一切佛事又于法藏及讲法处菩萨贤圣一切海众
  • 南无大愿掼甲求生净土末浊夏国护持正法护法国师
  • 至心归命礼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海本尊毗卢遮那佛
  • 南无十身无碍毗卢遮那如来道场一切海众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升须弥山顶品法门
十方尽归命
灭罪增净信
愿生华藏海
极乐净土中

次十重垢染忏悔

惟愿帝网无尽佛法僧宝。毗卢遮那如来。普贤文殊海会圣众。世出世神。慈悲本愿。放大光明。炤于法会。证盟护念。哀愍摄受。愿我及一切众生海。自从无始。直至今时。十重垢染一切罪业。发露忏悔。

夫以本性所忏罪者。从本至末。不出十重。迷源者。根本无明。迷背真界。起于三细六麤九相。染恼返本者。业止故无苦。乃至证得一心。游于不二果海。马鸣论云。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则无有迷众生。亦尔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则无不觉。以有不觉妄想心故。能知名义。为说真觉。若离不觉之心。则无真觉自相可说。复次依不觉故。生三种相。与彼不觉。相应不离。云何为三。一者无明业相。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二者能见相。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离见则无境界。以有境界缘故。复生六种相。云何为六。一者智相。依于境界。心起分别爱。与不爱故。二者相续相。依于智故。生其苦乐。觉心起念。相续不断故。三者执取相。依于相续。缘念境界住持苦乐心起著故。四者计名字相。依于妄执分别。假名言相故。五者起业相依于名字。寻名取著。造种种业故。六者业系苦相。以依业受报。不自在故。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复次生灭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此义云何。以依阿赖耶识。说有无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故说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名。云何为五。一者名为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二者名为转识。依于动心。能见相故。三者名为现识。所谓能现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起常在前故。四者名为智识。谓分别染净法故。五者名为相续识。以念相应不断故。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经之事。忽然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是故三界虗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此义云何。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虗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

我等为无明所覆。不悟根本枝末十种染恼。分别变易。二苦本具。今遇道场。方始觉知。归命毗卢遮那如来。及一切贤圣海众。烧香散华。十重染恼。发露忏悔。不敢覆藏。由此因缘。我及法界众生海。本末十重染恼一切罪业。悉愿清净。

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徧礼忏仪卷第二十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