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道场修证广仪卷第十一

第十六上

叹佛

如来净妙色身。徧一切处。徧一切众生。徧一切法。徧一切国土。非至非不至。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以智光明。普照明故。令一切众生世出世间诸善根业。皆得成就。以无量事。普益众生。灭恶生善。破愚为智。常放无碍智慧光明。光照诸大菩萨。次照缘觉声闻。次照决定善根众生。乃至邪定亦皆普及。为作未来利益因缘。令成就故(云云)。至心归命。礼大方广圆觉经中。大光明藏。问凡圣顺觉。清净慧菩萨。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一切诸来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

从因修习终于果
此义前来说
次第修成诸位地
相承义理次应宣
净慧知时而白佛
蒙前善诲至安然
大众疑情皆
更无义因可咨烦
只是要闻凡圣位
恐增上慢到心前
各知分齐勤修习
永免痴心圣贤
众生菩萨并诸佛
皆随顺觉觉无偏
所证所修何别异
致令凡圣各相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佛言净慧汝应听
差别无差不异明
圆觉本来诸行性(非轮回性。及五性也)
性中各有觉圆灵
随诸性起成差别
起灭无从(智起无来处。妄灭无去处)性本冥(冥者。凝然不变也)
于实相中唯自性
实无菩萨及众生
菩萨众生皆幻化
幻化灭时何所成(无别佛也)
如彼眼根不自见
本来平等离亏盈
众生不悟如斯事
未能灭幻随情
灭未灭中妄功用
约斯便立圣凡名
从凡至圣成差别
大圆镜里见殊形
成佛自然其寂灭(若得如来寂灭随顺)
即无寂灭及能成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躭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鄣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权宗位地皆称实
实教始终是假名
此唱经文当信位
初从凡地入真灵
众生妄执身为我
爱我当耽外色声
曾不自知五蕴性
刹那生灭未甞停
忽逢善友心开悟
发明生灭本无生
即知旷劫虗劳虑
与他贪爱百经营

(上明从迷而悟了。此下明依悟息妄。得悟净力。方名信位。即是初发起大菩提心也。若虽开悟。不顿发明。断劳虑心。亦无〔直〕入信也。虽有信而无根也。经云。若复有人。即知合此两势也。文阙一飜。故以一偈补之)

若人虽悟如斯理
劳虑依前偈侚世荣
此则未名入信位
风吹蓬转益缘轻(诸教云。十信未满。如轻毛随风。是此意也)
若复有人劳虑断
不将主宰更当情
便见无边法界净
用斯净相作圆成
即此解心为自碍
故于圆觉不通明
此是凡夫随顺觉
信根成就可修行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进修反复推情知
尅志频观觉性常
方见解心(为碍)犹带相
未闻佛地圣凡忘(见道位。虽是圣人。而不见圣凡相)
虽超信位能治起(第二注也)
犹拘(住)见觉在真膓(此病在真法身中。如人病在色身肠肚中也)
见者(觉碍为碍)未除还是碍
此于圆觉岂无妨
未圣超凡何所目
世尊呼彼作贤良(良即贤也。为押韵故)
至今共号三贤位(三名如次下)
此经摄要举宏纲(经中不列三十心也)
还须更览同宗教
梵网(戒也)华严(经也。皆卢遮那真身所说)始广张(广张三十也)
专慕圣流十发趣(十住也)
十般长养(十行也。下相对释此两名)十金刚(十回向也)
恒常住理(故名十住)方能趣(住理故。能念念发心。趣于圣道。故菩萨戒名十发趣也。二名皆通。故起信中。分别发趣道相)
长养圣胎十行强(修施等十行。方能长养圣胎。故戒中名十长养也)
(回谓回转。向谓趣向)向他(众生)凡向圣(菩萨也。又回事向理实际也)
由斯佛放膝轮光(佛于华严十回向会。放膝轮光。加会主菩萨。膝足屈申回转之处。表回向心矣)
十幢高耸(会主菩萨名金刚幢。同位十菩萨。皆有幢字。表高耸义)(虽纵夺之词。生起下句。虽超前位。未及十地也)坚固(坚固者。金刚义也。由三回向故。行解坚固。堪入圣位。是以戒中。名十金刚。仁王经中。名十坚也)
未登十地圣人乡
既是贤人随顺觉
立名贤位始相当(此经但云未入地者。随顺觉性。不言贤位。诸经又云三贤故此二句。会通二意也)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鄣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断灭。无灭碍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入地者。随顺觉性。

初二述加行位为入道之由

因能回向心寥廓
加行精勤入圣流(𤏙。顶。忍。世第一等四法。是加行入圣近方便也。此法依四寻伺四如实智。初后位立四寻伺者。寻思名义自性差别。假有实无。徧知此四离识。及识非有。故名实智。名义相异。故别寻求。二二相同。故合思察。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为燸位。谓此位中。创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初获慧日前行相故〔明〕得名。即此所获道火前相。故亦名𤏙。次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立为顶位。谓此位中。重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明相转盛。故〔名〕明增。寻思位极。故复名顶。依印顺定。发下如实智。于无所取。决定印持。无能取中。亦顺乐忍。既无实境。离能取识。宁有实识离所取境。所取能取相待立故。印顺忍时总立为忍印前顺后。立印顺名。忍境识空。故亦名忍。依无间定。发上如实智。印二取空。立世第一法。谓前上忍。唯印能取空。今世第一法。二空双印。从此无间。必入见道。故立无间名。异生法中此最胜故。名世第一法。如是燸顶依能取识。观所取空。下忍起时。印境空相。中忍转位。于能取识。印境是空。顺乐忍可。上忍起位。印能取空。世第一法。双印空相。皆带相故。未能证实。故说菩萨。此四位中。犹于现前。安立少物。谓是唯识真胜义性。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带相观心。有所得故。非实安住真唯识理。故彼偈云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彼识灭。方实安住。故今此云入圣流也)
名义性差无所取
钻研到顶印前修
顺后俱空无问所
现前少物尚弥留
虽属世间最第一
刹那后念法第俦(俦辈伴也。等流类也)

至心忏悔

众等前来依天皷教。总相运于边法界众生等清净三业。普忏悔竟。今当复以次下经文。还依天皷。别明观行。观察罪业根源。荡除细惑。泯于诸见。而为忏悔。时诸天子。闻是语。得法曾有。心大欢喜。而问之言。菩萨摩诃萨。云何悔除一切过恶。尔时天皷。以菩萨三昧善根力故。发声告言。诸天子。菩萨知诸业不从东方来。不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来。而共积集上住于心。但从颠倒生。无有住处。菩萨如是决定明见无有疑。惑诸天子。如我天皷。说业。说报。说行。说戒。说喜。说安。说诸三昧。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说我。说我所。说众生。说贪恚痴种种诸业。而实无我。无有我所。诸所作业。六趣果报。十方推求不可得。诸天子。譬如我声不生不灭。造恶诸天。不闻余声。唯闻以地狱觉悟之声。一切诸业。亦复如是。非生非灭。随有修集。则受其报。诸天子。如我天皷所出音声。于无量劫。不可穷尽。无有间断。若来若去。皆不可得。而于无量世界。随众生心。皆使得闻。一切诸佛。亦复如是。随众生心。悉令得见。诸天子。如有颇梨镜。若为能照。清净鉴彻。与十方界其量正等无量无边。诸国土中。一切山川。一切众生。乃至地狱畜生饿鬼。所有影像。皆于中现。诸天子。于汝意云何。彼诸影像。可得说言来入镜中。从镜去不。答言。不也。诸天子。一切诸业。亦复如是。虽能出生诸善果报。无来去处。若如是知。是真实忏悔。一切罪恶。悉得清净。今约此品理智用心。复以普贤行愿品中忏悔偈文。而为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恚痴
从身口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忏悔。至心归命礼三宝。

天皷说业报性空忏悔法时。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等世界中。兜率诸天子。得无生法忍。无量不思议阿僧祗。六欲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欲天中。一切天女。皆舍女身。发无上菩提之意。尔时诸天子。闻说普贤广大回向。得十地故。获诸力庄严三昧。以众生数等清净三业。悔除一切诸重鄣故。即见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七宝莲华。一一华上皆有菩萨。结跏趺坐。放大光明。彼诸菩萨。一一随好。放众生数等光明。彼光明中。有众生数等诸佛。结跏趺坐。随众生心。而为说法。

第十七上

叹佛

如来应正等觉。知心意识俱不可得。但以知无量故。知如来心。如来智慧。为一切世间出世间智所依。而如来智无所依(一也)。又恒出生世出世智。而如来智无增减(二也)。如大海。其水潜流四天下地。及八十亿诸州中。有穿凿者。无不得水。而彼大海。不作分别我出于水。佛智海水。亦复如是。流入一切众生心中。若诸众生。观察境界。修习法门。即得智慧清净明了。而如来智平等无二。无有分别。随众生心行异故。所得智慧。各各不同(三也)

至心归命礼大方广圆觉经中大光明藏问修证方便威德自在菩萨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

前说通明观行竟
该于利钝故云通
顿悟渐修所断证
从因至果一期终
上根依此能修断
中品虽修习气浓
威德愍之虔请佛
别开方便助前功
圣凡顺觉言虽备
利钝降心力不同
遂便宜应分路径
随机各入悉归宗
如有大城虽是一
门须四面遂面东
不可南来从北入
各随方所岂乖中
唯愿世尊广为说
方便渐次契真空
并修行人有几种
尽令悟入涅槃宫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无上妙觉。徧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修性差别。当有三种。

威德发言合圣意
世尊即许为宣扬
随病虽开差别行
莫交迷欲觉心王
觉心灵妙元无上
弥满虗空徧十方
唯是出□一切佛
与诸法数等真常
众生迷此生虗妄
反妄归真前六章
修佛菩提唯此道
实无有二可筹量
若约随机方便引
机情种类数无央
对治法药随时处
未世明师自审详
应接机缘虽各别
终须契理始相当
理者觉心三谛义
顺三修观发心光
圆摄所归三种者
此三义用悉无疆
修此三门方便处
谛听次下为开张

此后述修三观前之方便

至心忏悔

夫忏悔者。必须先敬三宝。所以然者。三宝即是一切众生良友福田。若能归向者。则灭无量罪。长无量福。能令行者离生死苦。得解脱乐。是故弟子某甲等归。依十方尽虗空界一切诸佛。归依十方尽虗空界一切尊法。归依十方尽虗空界一切圣僧。弟子比丘某甲等。仰启十方诸佛。诸大菩萨。辟支迦佛。及阿罗汉。一切圣贤弟子等。上来虽忏悔根本无明。及烦恼鄣业鄣报鄣。而烦恼心数无量无边。非唯八万。所造之业。所应受报。皆悉无边。不可具陈。今据诸教所明。我等所知分齐。更欲广忏无始来本末罪鄣。准诸经教。若欲委细忏悔本末麤细一切惑业。令除灭者。先当与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一切罪鄣。乃可得灭。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

第一.惭愧者。自性我与释迦如来。往昔同为凡夫。而今世尊修行成道来。从尔所尘沙劫数。而我等相与躭染六尘。流浪生死。无出离心。此实天下可惭可愧。可羞可耻。

第二.恐怖者。既是凡夫。心口意业。常与罪鄣相应。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应堕地狱饿鬼畜生。受无量苦。如此实为可惊可怖。可恐可惧。

第三.厌离者。我等相与亲生死之中。唯有无量苦空无我不净虗假。如水上泡速起速灭。往来流转。犹若车轮。生老病死。八苦交煎。无时暂息。众等相与观察自身。从头至足。其中有三十六物。发毛爪齿脓囊涕唾生熟二藏大膓小膓脾肾心肺肝胆𦙽胃肪膏脑膜筋脉骨髓大小便利九孔常流。是故经云。此身苦所集。一切皆不净。何有智慧者。而当乐此身。生死既有如此种种恶法。甚可患厌。

第四.发菩提心者。经言。当乐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六波罗蜜生。从慈悲喜舍生。从三十七助菩提法生。从如是等种种功德智慧。生如来身。欲得此身者。当发菩提心。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萨婆若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于身命财无所恡惜。

第五.怨亲平等者。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无彼我想。何以故尔。若见怨亲。即是分别。以分别心故。起诸相著。相著因缘。生诸烦恼。烦恼因缘。造诸恶业。恶业因缘故得苦果。

第六.念报佛恩者。如来往昔无量劫中。舍头目髓脑。支节手足。国城妻子。象马七珍。为我等故。修诸苦行。此恩此德。实难酬报。是故经云。若以顶戴两肩荷负。于恒沙劫亦不能报。我等欲报如来恩者。当于此世界。勇猛精进。捍劳忍苦。不惜身命。建立三宝。弘通大乘。广化众生。同入正道。

第七.观罪性空者。我等所造众罪。无有实相。从因缘生。颠倒而有。既因缘而生。则可从因缘而灭。从因缘生者。押近恶友。造作无端。从因缘灭者。即是今日洗心忏悔。是故经云。此罪相。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故知此罪从本是空。生如是等七种心。缘想十方诸佛贤圣。擎拳合掌。披陈至到。惭愧改革。舒沥心肝。洗荡肠胃。如此忏悔。亦何罪而不灭。亦何鄣而不消。若复正尔悠悠。后纵情虑。徒自劳形。事将何益。但复人命无常。喻如转烛。一息不还。便向灰壤。三涂苦报即身应受。不可以钱财宝货嘱托求脱。窅窅冥冥。恩赦无期。独婴此苦。无代受者。莫言我今生中无有此罪。所以不能恳到忏悔。经中说言。凡夫之入。举足动步。无非是罪。又复过去生中。皆悉成就无量恶业。追逐行者。如影随。形若不忏悔。罪恶日深。故苞藏瑕疵。佛教不许。说悔先罪。净名所尚。故知长沦苦海。宝由隐覆。是故弟子今日发露忏悔。不敢覆藏。运此增上之心。归投三宝。至诚忏悔。

弟子等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在人天六道受报。有此心识。常怀惑愚。繁满胸衿。或因三毒。造一切罪。或因三漏。造一切罪。或因三觉。造一切罪。或因三受。造一切罪。或因三苦。造一切罪。或缘三假。造一切罪。或贪三有。造一切罪。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恼乱一切六道四生。今日惭愧。皆悉忏悔。

又复弟子无始来。至于今因。或因四识住。造一切罪。或因四流。造一切罪。或因四取。造一切罪。或因四执。造一切罪。或因四大。造一切罪。或因四。造一切罪。或因四食。造一切罪。或因四生。造一切罪。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恼乱六道一切众生。今日惭愧。皆悉忏悔。

又复弟子无始来。至于今日。或因五住地。造一切罪。或因五受根。造一切罪。或因五盖。造一切罪。或因五悭。造一切罪。或因五见。造一切罪。或因五心。造一切罪。如是等烦恼。无量无边。恼乱六道一切众生。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又复弟子无始来。至于今日。或因六情根。造一切罪。或因六识。造一切罪。或因六想。造一切罪。或因六受。造一切罪。或因六行。造一切罪。或因六爱。造一切罪。或因六疑。造一切罪。如是等烦恼。无量无边。恼乱六道一切众生。今日惭愧发露。皆悉忏悔。

又复弟子无始来。至于今日。或因七漏。造一切罪。或因七使。造一切罪。或因八倒。造一切罪。或因八垢。造一切罪。或因八苦。造一切罪。恼乱六道一切众生。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又复弟子无始来。至于今日。或因九恼。造一切罪。或因九结。造一切罪。或因九上缘。造一切罪。或因十烦恼。造一切罪。或因十缠。造一切罪。或因十一徧使。造一切罪。或因十二入。造一切罪。或因十六知见。造一切罪。或因十八界。造一切罪。或因二十五我。造一切罪。或因六十二见。造一切罪。或因见谛思惟八十八使百八烦恼。昼夜炽燃。开诸漏门。远一切罪。恼乱贤圣及以四生。徧满三界。弥亘六道。无处中藏。无处可避。今日至倒向十方佛尊法圣众。惭愧发露。皆悉忏悔。

圆觉道场修证广仪第卷十一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