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道场修证广文卷第十二

第十八上

第二 起幻销尘观

第六 十四 述起行

静观称真幻是俗
二门如上开敷
今当绝待灵心观
双非真俗亦双符
还用觉心为行本
心金(性净本觉真心。被妄习所染。如金在鑛)觉火(始觉之智。如火)入玄𬬻(观门如𬬻。金火入炉。即鑛尽。以初悟之智。入观门。观察如来藏心。即烦恼尽。成法身也)
如何方便修中道(不取幻化及诸静相)
动静之门总不须
不但身心为罣碍
了知之智亦嫌麤
无意识知(知。是意识)身识觉(觉。是五识)
虗灵不昧似明珠
此即经中明字是
不开智慧不开愚
又且珠明有可见
心明空廓无(音没)形躯(非根识也)
下向无底高无顶
中无在处绝根株
既不常中何有外
东西南北绝方隅
欲言相用非缘起
欲言空寂异顽虗
欲说为明珠日月
欲标为见不开眸(眸眼也)
言知又异于分别
言觉不同醒悟初
世出世间无所比
迥然独立异众诸
相应即是灵心观
绝待不将前二俱
知字恐招分别念
且安明字破昏无
了了不依诸罣碍
碍无碍境悉超喻
既不滞于无碍境
岂令系想住如如(如如是无碍境。今不滞此。故云超)
受用资缘兼世界
虽无取着亦非除
宴坐之身闻见识(心也)
宛然只在旧禅居
观境洞然无际畔
身心尘域岂能拘
烦恼涅槃犹不碍
况于空界及诸余
如万斤钟楼所碍
击之声出振寰区
金铜器等皆如此
声相锽锽出四衢
身是凡夫心等佛
纯陀与我有何殊
身局心通真观智
便须即定莫踟蹰
佛与众生心不异
便随迷悟遂殊途
欲住佛心同佛境
只由汝自作功夫

第九 八 会前文及诸教

依门各释三门竟
从此评量三种名
三观皆标觉悟者
闻前段六章经
初章悟得无生灭(答文殊云。于无生中。妄见生灭。又云。亦无身心受彼生死。乃至无起灭故。无知见故)
故此澄祥息妄情
第二了知诸法幻(答普贤云。众生幻。还依幻灭。乃至答普贤云。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尘亦灭。幻灭亦灭。终于明现故)
遂兴幻智化群生(此章末云。幻相永离。即是前幻灭亦灭也。又云。是诸菩萨圆妙行。即是前非幻不灭。垢尽明现也)
影灭空销觉显发(答普眼复云。垢尽对除。即无对垢。菩萨及说名教之佛。乃至灭影像故。无方清净。无遍虗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根尘识处界云云)
皆为除疑(金刚藏章)欲断爱(弥勒章)
始终顺觉证圆明(清净慧章。意云。后三章。亦只是成前三章)
此与涅槃三种相(彼云。无十相故。名大涅槃。〔居〕比丘数数修习定慧舍相。则断十相。定名三昧。若取色相。不观色常无常相。是名定相。若能观色常无常相。是名慧相。定慧平等。观一切法。是名舍相。次别释云云如上所引)
如前次配不亏盈
但彼渐门(涅槃从是渐教中终极之义)观蕴法(彼观色等五蕴生灭之法)
此依净觉以修行
又与天台三止观
始终法义悉调停
但彼先观诸性相
对三谛理便修成
此悟自心不立所(所观之境。谓三谛也)
唯依悟处自研精(初顿悟之时。劝之决无疑也)
又此不标三止者
门门止观自相真
又详璎珞经三观
本业经中三谛名
一一三中各次配
悉皆相契不相形
十方菩萨皆修此
离此无由入觉城
三世如来从此证
如佛此说总顷听

第十 八 三引例彰圆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八挍三观功德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二乘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此云无贼。亦云杀贼)辟支(此云缘)(此云觉者。谓觉缘之者)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初三偈且释罗汉辟支。

阿者言无罗汉贼
杀烦恼贼是其功
十使(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八解脱
三明备六神通
辟支佛者名缘觉
觉了因缘自性空
修此二乘成极果
悉超三果出烦笼
应受人天广供养
堪为龙鬼所归宗
礼者灾衰当殄灭
供之福报自丰隆

次二偈述度人令得二种圣果功德。

若人教化众生类
令入如斯圣位中
从一二三直至亿
百千万亿数方终(从一数。至忆。又从一亿二亿数百千个亿。方后度得尔许人。皆成罗汉辟支佛也)
世福只应佛晓了
凡夫欲测实其缘(此上正明功德。此下明超过人天)
施戒善因将对此
犹如培𪣻比高峰

三有八句明修习三观福。又超过度人之福。

复有一人别起行
唯求圆觉一乘宗
闻说前未三种观
心心领悟庆难逢(三观根本是前六章所说。到此成就故。功德甚多)
一志不随万境执(经云随顺者。是前六章所说。不随顺徧计执情也)
万般唯顺一心融(正明随顺无碍法门。无碍法门者。万境融为一心也。依此故。三观无碍)
修习此心才一念(经云一刹那顷)
过前福(度人证圣果之福)数无穷

五有二句申疑情。

刹那之福何如是
心虽欲信意难从

后二句通疑念。

都为正当随顺处(一在随顺身心外境。皆全空如幻。但是圆觉净心心境界处也)
此时直与佛全同(故经云十方如来心。皆于中现)

至心忏悔

弟子等。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熏习无明。鄣蔽心目。随逐烦恼。造三世罪。或耽染爱着。起于贪欲烦恼。或瞋恚忿怒怀害烦恼。或惛愦瞪瞢不了烦恼义。我慢自高轻慠烦恼。疑惑正道。犹预烦恼。谤无因果邪见烦恼不识缘假著我烦恼迷于三世执断常烦恼明狎恶法起见取烦恼。僻禀邪师造戒取烦恼。乃至一等四执横计烦恼。如是烦恼。无量无边。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又复无始来。至于今日。守惜坚著。起悭恡烦恼。不摄六情奢诞烦恼。心行弊恶不忍烦恼。怠堕缘缓不勒烦恼。情虑躁动觉观烦恼。触境迷惑无知解烦恼。随世八风生彼我烦恼。谄曲而誉不直心烦恼。刚强难触不调烦恼。易忿难悦多贪恨烦恼。疾姤击刺狼戾烦恼。凶险暴害谄毒烦恼。乖背二谛执相烦恼。随从生死十二因缘流转烦恼。乃至无始无明住地恒沙烦恼。起四住地。搆于三界苦果烦恼。如是诸烦恼。无量无边。恼乱贤圣六道四生。今日发露。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愿皆消灭。

又弟子等从无始来。至于今日。长养烦恼。日深月厚。非唯轮转生死。受苦无穷。而乃覆盖慧眼。令无所见。断于众善。成种种鄣。今日觉悟。一一忏悔。所谓不得见佛。不闻正法。不值圣僧之烦恼(乍看似鄣字在句末。细详鄣字之意。皆在每句之首。学初地至十地不合。是烦恼故)鄣。不见过去未来一切善恶业行之烦恼。受人天尊贵之烦恼鄣。生色界无色界禅定福乐之烦恼鄣。不得自在神通。飞腾隐显。徧至十方诸佛净土听法之烦恼鄣。学立那般那数息不净观诸烦恼鄣。慈悲喜舍因缘烦恼鄣。学十方便三观义烦恼鄣。学四念处𤏙顶忍之烦恼鄣。学闻思修第一法烦恼障。学空平等中道解烦恼鄣。学八正道示相之烦恼鄣。学七觉支不示相之烦恼鄣。觉于道品因缘观之烦恼之鄣。学八解脱九定之烦恼鄣。学于十智三三昧之烦恼鄣。学三明六通因无碍之烦恼鄣。学六度四等之烦恼鄣。学四摄法广化之烦恼鄣。学大乘心四弘担愿之烦恼鄣。学十信十行之烦恼鄣。学十回向十愿之烦恼鄣。学初地二地三地四地明解之烦恼鄣。学五地六地七地诸知见之烦恼鄣。学八地九地十地双照之烦恼鄣。如是乃至鄣学佛果百万阿僧祗诸行上之烦恼。如是行障。无量无边。今日至倒稽首。恳向十方佛尊法圣众。惭愧忏悔悉皆消灭。

圆觉道场修证广文卷第十二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