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868
- 将释此论科文分(四)
- 一教起因缘(将释)
- 二藏教所摄(二藏)
- 三宗趣总别(三宗)
- 四随文释义(三)
- 初总标题目(肇论)
- 二作者示名(后秦)
- 三正释本文(二)
- 初一立义标宗(二)
- 初标义题(宗本)
- 次正立义(二)
- 初总立义本(三)
- 初列名(本无)
- 二立义(一义)
- 三推释(二)
- 先推(何则)
- 二释(二)
- 初指事释缘会(二)
- 一指所诠事(一切)
- 二释能诠名(缘会)
- 二显理明一义(四)
- 一显性空理(二)
- 一推穷其性(三)
- 一推前际空(缘会)
- 二推后际空(二)
- 一正推(缘离)
- 二纵推(如其)
- 三正推现空(以此)
- 二结显性空(性常)
- 一推穷其性(三)
- 二显法性理(法性)
- 三显实相理(故曰)
- 四显本无理(相)
- 一显性空理(二)
- 初指事释缘会(二)
- 二别开义门(三)
- 初约境双破有无显一义(二)
- 一假牒问(言不)
- 二辨谛理(二)
- 初明二谛(二)
- 一出教意以释问(不如)
- 二立纵夺以会前(若以)
- 二会一义(二)
- 初会二谛显一义(二)
- 一正显遮照(夫不)
- 二述成遮照(然则)
- 二会三乘显一乘(三)
- 初总标人法(三乘)
- 二释成所观(二)
- 初正释(性空)
- 二辨邪正(见法)
- 三重通妨难(二)
- 一牒难纵破(设二)
- 二权实对辨(是以)
- 初会二谛显一义(二)
- 初明二谛(二)
- 二约智双融权实显一义(三)
- 一牒问略释(沤和)
- 二返覆广释(三)
- 一明互具释大慧(诸法)
- 二约二门释二名(然则)
- 三返覆释成一义(渉有)
- 三结成心观(是谓)
- 三约证双泯理事显一义(三)
- 一标华梵以牒问(泥洹)
- 二就尽谛以释成(直结)
- 三显一实异三乘(无复)
- 初约境双破有无显一义(二)
- 初总立义本(三)
- 后四依宗造论○
- 初一立义标宗(二)
- ○后四依宗造论(分三)
- 初前(二论)明真俗不二显境一(二)
- 初物不迁论立俗谛(二)
- 初题目(物不)
- 二论文(二)
- 初序意(四)
- 初标物示人情(夫生)
- 二据理申己解(三)
- 一据理推意(余则)
- 二引经标牒(放光)
- 三推释正理(寻夫)
- 三明情解相违(四)
- 初总标解惑(然则)
- 二示理难言(所以)
- 三推释其意(何者)
- 四蹑前起后(缘使)
- 四显立论之意(然不)
- 二正论(三)
- 初正显不迁(三)
- 初引教定宗(二)
- 初引经论(道行)
- 次定宗旨(斯皆)
- 二破惑显理(二)
- 初解惑对辨(二)
- 初境同见异(夫人)
- 二逆顺结责(然则)
- 二遣惑显理(五)
- 初嗟迷执(伤夫)
- 二陈迷情(既知)
- 三显正理(四)
- 一标(往物)
- 二推(何则)
- 三释(二)
- 初释上句(求向)
- 次释下句(覆而)
- 四结(是谓)
- 四引儒典(二)
- 初正引(故仲)
- 二结成(如此)
- 五责惑情(既无)
- 初解惑对辨(二)
- 三举事结显(然则)
- 初引教定宗(二)
- 次会释教意(二)
- 初引教诘难(二)
- 初人法双标(二)
- 一约教理立难(噫圣)
- 二约行果定难(是以)
- 二牒前正难(苟万)
- 初人法双标(二)
- 二就理释通(二)
- 初叹无常教理幽深(覆寻)
- 二明常无常幽深教理(三)
- 初明教异意同(二)
- 一就本教显异同(三)
- 初明执殊教异(二)
- 初明异(是以)
- 二责异(岂曰)
- 二证教异意同(故成)
- 三述成不二(是以)
- 初明执殊教异(二)
- 二寄外教显异同(二)
- 初举此方儒道说动以显静(然则)
- 二举西土隣人说常显无常(四)
- 一标正意(是以)
- 二推常执(何者)
- 三引彼文(是以)
- 四显无常(所谓)
- 一就本教显异同(三)
- 二显教权意实(五)
- 初双标教意(是以)
- 二双明摄实(故谭)
- 三责执教情(而征)
- 四遣无常见(是以)
- 五结成不二(然则)
- 三宗教显不迁(四)
- 初宗教显意(是以)
- 二引证幽深(故经)
- 三推释动静(何者)
- 四结示不迁(然则)
- 初明教异意同(二)
- 初引教诘难(二)
- 三因果结益(二)
- 初就果推因(六)
- 初正明(是以)
- 二引喻(成山)
- 三结成(果以)
- 四引证(故经)
- 五征释(何者)
- 六结责(复何)
- 二举事结显(然则)
- 初就果推因(六)
- 初正显不迁(三)
- 初序意(四)
- 二不真空论显即真○
- 初物不迁论立俗谛(二)
- 次第(三论)明体用不二显智一○
- 后第(四论)明理智不二显证一○
- 初前(二论)明真俗不二显境一(二)
- ○二不真空论显即真(分二)
- 初题目(不真)
- 二论文(二)
- 初叙立意(三)
- 初明理深难悟(四)
- 初标宗显妙(夫至)
- 二约智叹深(二)
- 初逆叙智能(自非)
- 二顺明智用(二)
- 初明智体照用(是以)
- 二释照用之能(是以)
- 三结事不真(如此)
- 四述前生后(然则)
- 二叙异见迷宗(二)
- 初标兴由(故顷)
- 二伸破立(二)
- 初推(何则)
- 二释(三)
- 初破心无义(二)
- 初叙计(心无)
- 二正破(此得)
- 二破即色义(三)
- 初叙情计(即色)
- 二明解异(夫言)
- 三正结破(此直)
- 三破本无义(四)
- 初叙情计(本无)
- 二示正义(寻夫)
- 三责异见(何必)
- 四斥谬计(此直)
- 初破心无义(二)
- 三述意谦陈(三)
- 初叙名物不相到(夫以)
- 二显至理绝言思(然则)
- 三谦陈拟述意(然不)
- 初明理深难悟(四)
- 二正立论(三)
- 初通论诸法直显即真(三)
- 初引教标宗(摩诃)
- 次推释宗义(二)
- 初明即俗之真(三)
- 初反复推释(三)
- 初牒前(寻夫)
- 二反推(岂谓)
- 三顺释(诚以)
- 二就俗结显(如此)
- 三引经证成(故经)
- 初反复推释(三)
- 二明真俗不二(三)
- 初引经标异(故放)
- 二释成不二(夫有)
- 三引证不二(故经)
- 初明即俗之真(三)
- 三述成正理(四)
- 初述成(然则)
- 二引证(故意)
- 三推释(何者)
- 四结成(然则)
- 二别开色心因缘推释(三)
- 初引教重标(故道)
- 二再推宗义(五)
- 初叙意牒前(寻理)
- 二推释所以(二)
- 初推释不有(所以)
- 二推释不无(不无)
- 三引大论证(故摩)
- 四反复释成(寻此)
- 五总结玄旨(此事)
- 三复述正理(三)
- 初正述(然则)
- 二推释(何则)
- 三结成(然则)
- 三推穷名实结责迷情(三)
- 初引经标义(故放)
- 二正推名体(四)
- 初名体互求(夫以)
- 二双结同空(是以)
- 三推立名因(三)
- 初引文陈惑(故中)
- 二结指惑情(然则)
- 三举名结例(既悟)
- 四引文证成(是以)
- 三约证结显(三)
- 初举人显证(是以)
- 二引证即真(故经)
- 三双结玄旨(然则)
- 初通论诸法直显即真(三)
- 初叙立意(三)
- ○第二明体用不二显智一(文二)
- 初论文(二)
- 初题目(般若)
- 二本文(二)
- 三序意(三)
- 初标宗陈惑(夫般)
- 二序闻悟由(三)
- 初师教东来(三)
- 初标名叹德(有天)
- 二美其来由(将爰)
- 三流通年数(弘始)
- 二秦王垂护(二)
- 初标号叹德(大秦)
- 二翻译两扬(时乃)
- 三预座闻悟(余以)
- 初师教东来(三)
- 三赞深谦述(然则)
- 二正论(二)
- 初标宗正显(四)
- 初标具用之体(三)
- 初引经标体(放光)
- 二约体辨用(二)
- 初牒经问用(此辨)
- 二即体显用(三)
- 初正答(果有)
- 二推释(何者)
- 三引证(故经)
- 三会用归体(是以)
- 二明即体之用(五)
- 初明权实同体(然则)
- 二显一体同虗(神无)
- 三述成二用(智虽)
- 四显即体所以(所以)
- 五结成二用(斯则)
- 三体用合明(四)
- 初标指(然其)
- 二推释(何者)
- 三引经(故宝)
- 四结不二(所以)
- 四境智结会(二)
- 初结境智权实(是以)
- 二结权实同体(斯则)
- 初标具用之体(三)
- 二问答推析(九)
- 初体用问答(二)
- 初知会有无难(二)
- 初牒用难体(二)
- 初叙难(难曰)
- 二正难(既知)
- 二纵夺重难(若夫)
- 初牒用难体(二)
- 二体用同时答(三)
- 初正答前难(二)
- 初答体用难(二)
- 初正答(答曰)
- 二责非(岂曰)
- 二答纵夺难(四)
- 初叙计(子意)
- 二斥非(无乃)
- 三征释(何者)
- 四结责(岂待)
- 初答体用难(二)
- 二蹑迹断疑(二)
- 初破疑执(二)
- 初断有知性空疑(二)
- 初牒疑(若有)
- 二正断(二)
- 初比破(则不)
- 二夺破(有何)
- 二以境叹智疑(二)
- 初牒疑(若以)
- 二正断(二)
- 初叙定(所知)
- 二夺破(亦无)
- 初断有知性空疑(二)
- 二释正义(二)
- 初释前经义(然经)
- 二重显体用(岂唯)
- 初破疑执(二)
- 三结显正义(二)
- 初结显前义(是以)
- 二明前所以(所以)
- 初正答前难(二)
- 初知会有无难(二)
- 二名实问答(二)
- 初两名求实问(二)
- 初泛陈名实(难曰)
- 二牒文正难(三)
- 初牒前名异(而论)
- 二叙欲一意(二)
- 初自意(意谓)
- 二论意(然论)
- 三两关正难(何者)
- 二双拂显玄答(三)
- 初拂迹双泯(答曰)
- 二释妨述意(言虽)
- 三正显玄旨(三)
- 初显体用玄微(夫圣)
- 二释知无知意(是以)
- 三结不二深旨(是以)
- 初两名求实问(二)
- 三境智问答(二)
- 初以境求知难(三)
- 初泛叙难端(难曰)
- 二引经成立(故经)
- 三结难有知(以缘)
- 二心境同无答(三)
- 初以理正答(三)
- 初正答(答曰)
- 二推释(何者)
- 三结显(般若)
- 二简辨真妄(四)
- 初总标境智(夫知)
- 二真妄对辨(相与)
- 三结示起由(二)
- 初正示(是以)
- 二征释(何者)
- 四释成所以(二)
- 初牒所以(所以)
- 二释成(二)
- 初释妄(二)
- 初正释(夫所)
- 二引证(故中)
- 二释真(三)
- 初标(不从)
- 二释(今真)
- 三引经(故经)
- 初释妄(二)
- 三结答前问(三)
- 初述成无知(是以)
- 二释妨除疑(然智)
- 三结难非真(而子)
- 初以理正答(三)
- 初以境求知难(三)
- 四两关问答(二)
- 初不取违知难(二)
- 初牒论叙难(难曰)
- 二两关正难(若无)
- 二知即不取答(二)
- 初双非有无(答曰)
- 二正答不二(知则)
- 初不取违知难(二)
- 五是当问答(二)
- 初无当违有难(二)
- 初牒论叙难(难曰)
- 二以无难有(谁当)
- 二有无双融答(三)
- 初领问(答曰)
- 二正答(夫无)
- 三引证(故经)
- 初无当违有难(二)
- 六取舍问答(二)
- 初舍有滞无难(三)
- 初呈解立难(难曰)
- 二引经成立(是以)
- 三正难滞无(若以)
- 二取舍俱离答(二)
- 初直非所难(二)
- 初正破(答曰)
- 二推释(何者)
- 二显示正义(二)
- 初示正义(是以)
- 二出所以(所以)
- 初直非所难(二)
- 初舍有滞无难(三)
- 七应会问答(二)
- 初无知生灭问(二)
- 初牒前叙难(难曰)
- 二正难问(然则)
- 二用无生灭答(四)
- 初真妄对明(答曰)
- 二释妨正答(然非)
- 三举喻结答(是以)
- 四结非所问(斯不)
- 初无知生灭问(二)
- 八真妄问答(二)
- 初惑智同真问(二)
- 初呈解(难曰)
- 二疑问(俱无)
- 二真妄同异答(三)
- 初总标(答曰)
- 二释真妄(二)
- 初推释(何者)
- 二结会(无知)
- 三释同异(三)
- 初正明(二)
- 初显体同用异(是以)
- 二述成不二(是以)
- 二推释(二)
- 初双征(何者)
- 二各释(二)
- 初释不可同(内有)
- 二释不可异(内虽)
- 三引证(三)
- 初证辨同于异(是以)
- 二证辨异于同(故经)
- 三证同异不二(又云)
- 初正明(二)
- 初惑智同真问(二)
- 九寂用问答(二)
- 初寂用何异难(二)
- 初牒论(难曰)
- 二正问(未详)
- 二用寂同时答(二)
- 初正答同时(答曰)
- 二结会权实(三)
- 初结义归前(是以)
- 二引文为证(故成)
- 三总结文意(斯则)
- 初寂用何异难(二)
- 初体用问答(二)
- 初标宗正显(四)
- 三序意(三)
- 二答外问○
- 初论文(二)
- ○二答外问(分二)
- 初问(二)
- 初上书致意(刘公)
- 二正致疑问(三)
- 初牒疑文(论序)
- 二陈疑问(二)
- 初通致问(二)
- 初叙所疑(二)
- 初总(夫圣)
- 二别(是以)
- 二陈能疑(斯理)
- 初叙所疑(二)
- 二别致问(二)
- 初呈疑(但今)
- 二致问(三)
- 初体用必有何无问(三)
- 初叙述疑意(二)
- 初叙体(为谓)
- 二叙用(为将)
- 二牒问体用(二)
- 初难体属定慧(若穷)
- 二难用当息应(若心)
- 三牒上请答(夫心)
- 初叙述疑意(二)
- 二照用空有不同问(四)
- 初呈疑(疑者)
- 二引论(而论)
- 三正难(二)
- 初开两关(谓宣)
- 二明互违(若覩)
- 四请答(意有)
- 三是当是非悟惑问(四)
- 初牒前论(论云)
- 二叙所解(夫无)
- 三致疑问(二)
- 初是非问(岂有)
- 二悟惑问(若谓)
- 四求示诲(问论)
- 初体用必有何无问(三)
- 初通致问(二)
- 三总结问(二)
- 初叙宗乘结问(论至)
- 二叙同友结问(顷兼)
- 二释答○
- 初问(二)
- ○二释答(文二)
- 初回书叙答(法师)
- 二答所问(三)
- 初总答疑意(二)
- 初略牒所问(疏云)
- 二劝令证悟(以此)
- 二别答三问(三)
- 初体用不二真常答(四)
- 初正明体用答(二)
- 初牒问(疏曰)
- 二正答(二)
- 初双非显不二(意谓)
- 二推释明体用(二)
- 初推(何者)
- 二释(二)
- 初释体(夫圣)
- 二释用(又圣)
- 二拣异断常答(四)
- 初对妄显真(且夫)
- 二推释真妄(二)
- 初总推(何者)
- 二别释(二)
- 初释妄心(夫有)
- 二释真心(二)
- 初明即妄之真(有无)
- 二显即体二用(二)
- 初正明体用(夫无)
- 二结用归体(因谓)
- 三引经证成(故经)
- 四结显不二(此无)
- 三责问非真答(四)
- 初泛叙迷真(二)
- 初叙迷情(而今)
- 二明执教(是以)
- 二推释玄旨(二)
- 初推(何者)
- 二释(三)
- 初标真境(万物)
- 二示迷悟(不可)
- 三明智照(是以)
- 三引经证成(故经)
- 四结责情执(此攀)
- 初泛叙迷真(二)
- 四返诘玄旨答(二)
- 初推有无(二)
- 初标意(请诘)
- 二推诘(三)
- 初求有不成(夫智)
- 二推无不是(世称)
- 三显非有无(且无)
- 二显玄旨(三)
- 初引经标玄(故经)
- 二推释玄旨(何则)
- 三结劝寻玄(是以)
- 初推有无(二)
- 初正明体用答(二)
- 二照用空有同时答(二)
- 初略牒前问(又云)
- 二正答所疑(二)
- 初直叙疑情答(三)
- 初叙问乖真(谈者)
- 二示其正义(四)
- 初引经立义(经云)
- 二悟惑对释(二)
- 初叙迷情(若如)
- 二示正义(是以)
- 三结显所以(故知)
- 四会通前义(是以)
- 三结责所问(以此)
- 二就解推破答(三)
- 初叙错解(恐谈)
- 二劝探玄(若能)
- 三责所执(圣心)
- 初直叙疑情答(三)
- 三双非是当悟惑答(四)
- 初牒前领问(又云)
- 二纵夺而答(二)
- 初纵其所悟(若能)
- 二夺其所执(二)
- 初正明(但恐)
- 二征释(何者)
- 三显示正义(是以)
- 四结责非问(乃曰)
- 初体用不二真常答(四)
- 三结劝探玄○
- 初总答疑意(二)
- ○三结劝探玄(文三)
- 初言迹迷悟(二)
- 初明迷则生执(夫言)
- 二显了则造玄(而言)
- 二举善达人(是以)
- 三结显玄微(至理)
- 初言迹迷悟(二)
- ○第三明理智不二显证一(分二)
- 初表文(二)
- 初表题(上涅)
- 二表文(三)
- 初总叹王德(僧肇)
- 二叙述宗由(四)
- 初叹至理深玄(涅槃)
- 二叙重恩谦感(二)
- 初叙恩感遇(肇以)
- 二谦力寡微(肇才)
- 三叹秦王明悟(而陛)
- 四序答旨幽深(二)
- 初正明(一日)
- 二美叹(斯乃)
- 三奏闻作意(二)
- 初明作意(二)
- 初暂前义幽深(然圣)
- 二助末章高判(二)
- 初叙判斥之义(论末)
- 二伸述作之怀(今演)
- 二乞指授(若少)
- 初明作意(二)
- 二论文(二)
- 初题目(涅槃)
- 二本文(二)
- 初标章(九折)
- 二正论(三)
- 初一章开宗定义(二)
- 初章名(开宗)
- 二本文(二)
- 初陈宗序意(二)
- 初陈宗(二)
- 初引经总标(无名)
- 二依经释义(三)
- 初翻名释涅槃(秦言)
- 二就理释无名(斯盖)
- 三约应显假名(而曰)
- 二序意(余甞)
- 初陈宗(二)
- 二立义推宗(三)
- 初标宗叙义(三)
- 初明体超数表(夫涅)
- 二明比量难求(然则)
- 三示现量所以(所以)
- 二引教推穷(二)
- 初引教明深(经云)
- 二推穷显妙(二)
- 初总释(寻夫)
- 二推释(何者)
- 三结示深玄(三)
- 初结难测(然则)
- 二结平等(恬焉)
- 三结超情(斯乃)
- 初标宗叙义(三)
- 初陈宗序意(二)
- 次十八章问答推穷○
- 后一节总结大意○
- 初一章开宗定义(二)
- 初表文(二)
- ○次十八章问答推穷大分为(三)
- 初三就真应明等解(三)
- 初真应异同辨(二)
- 初叙应疑真问(二)
- 初章名(核体)
- 二正问(二)
- 初序问(有名)
- 二立问(三)
- 初陈有余相(二)
- 初牒名述相(三)
- 初牒名(有余)
- 二述相(五)
- 初果德已圆相(谓如)
- 二因行已满相(积万)
- 三利他益物相(启八)
- 四二智常行相(穷化)
- 五将欲示寂相(将绝)
- 三结名(此有)
- 二引经证成(经云)
- 初牒名述相(三)
- 二陈无余相(二)
- 初牒名述相(三)
- 初牒名(无余)
- 二述相(二)
- 初总陈(谓至)
- 二别陈(四)
- 初征释所因(何则)
- 二引证因起(经曰)
- 三正明灭相(所以)
- 四引喻以况(其犹)
- 三结名(此无)
- 初牒名述相(三)
- 三双结正难(二)
- 初双结有无(然则)
- 二牒前正难(四)
- 初牒前难(而曰)
- 二举喻难(无异)
- 三诘责难(子徒)
- 四结无益(静思)
- 初陈有余相(二)
- 二真应异同答(二)
- 初章名(位体)
- 二正答(三)
- 初叙难非真(二)
- 初翻前疑(二)
- 初破前疑(无名)
- 二遣前执(而存)
- 二示真应(二)
- 初明应化非真(难序)
- 二示正观真体(子独)
- 初翻前疑(二)
- 二正明位体(三)
- 初标宗显义(二)
- 初标宗(三)
- 初引经(放光)
- 二释意(然则)
- 三喻释(譬犹)
- 二显义(三)
- 初约化体名相显(二)
- 初即名显义(其为)
- 二即相显义(是以)
- 二约化用施为显(其为)
- 三结成(然则)
- 初约化体名相显(二)
- 初标宗(三)
- 二结责惑情(而惑)
- 三述意显解(三)
- 初述解意(意谓)
- 二征释(何则)
- 三结定(然则)
- 初标宗显义(二)
- 三结责乖旨(三)
- 初牒前非理(子乃)
- 二以理推破(三)
- 初引经立理(经曰)
- 二释成正理(万机)
- 三结破有无(二)
- 初破有(然则)
- 二破无(所以)
- 三结责述情(三)
- 初责有(而惑)
- 二责无(欲以)
- 三结责(岂谓)
- 初叙难非真(二)
- 初叙应疑真问(二)
- 二有无即离辨○
- 三两亦双非辨○
- 初真应异同辨(二)
- 次四对三乘显等行○
- 后二就人法示等证○
- 初三就真应明等解(三)
- ○二有无即离辨(分二)
- 初有无难出问(二)
- 初章名(征出)
- 二正问(二)
- 初泛叙难端(二)
- 初泛叙(有名)
- 二引证(经云)
- 二正伸难意(三)
- 初引经标指(又称)
- 二推求出意(而论)
- 三结责非理(而曰)
- 初泛叙难端(二)
- 二双超不离答(二)
- 初章名(超境)
- 二正答(二)
- 初破泛难(三)
- 初纵夺破(无名)
- 二引经破(三)
- 初引经(经曰)
- 二推释(何则)
- 二结非(然则)
- 三结责(此乃)
- 二答正难(三)
- 初明前章意(是以)
- 二正显超境(庶悕)
- 三示前经意(经曰)
- 初破泛难(三)
- 初有无难出问(二)
- ○三两亦双非辨(二)
- 初双非即离问(二)
- 初章名(搜玄)
- 二正问(三)
- 初牒前叙疑(有名)
- 二重述疑意(然复)
- 三搜求玄旨(其道)
- 二即离同时答(二)
- 初章名(妙存)
- 二正答(四)
- 初显超言念(三)
- 初叙名相有无(无名)
- 二陈涅槃超绝(二)
- 初引经(经曰)
- 二陈意(吾何)
- 三明傍言显旨(虽然)
- 二正示妙存(三)
- 初引经标宗(净名)
- 二释经玄旨(然则)
- 三重征再释(何则)
- 三述成真旨(然则)
- 四结责前非(岂容)
- 初显超言念(三)
- 初双非即离问(二)
- ○次四对三乘明等行(文二)
- 初通对三乘行(三)
- 初对三会一(二)
- 初解一疑三问(二)
- 初章名(难差)
- 二本文(三)
- 初牒前法一(有名)
- 二别叙人三(二)
- 初通疑三乘(而放)
- 二别疑菩萨(佛言)
- 三以一难三(若涅)
- 二开一成三答(二)
- 初章名(辨差)
- 二正答(三)
- 初领前法一(无名)
- 二开显三乘(二)
- 初开一为三(二)
- 初引经显(法华)
- 二引喻指(三车)
- 二开三为一(以俱)
- 初开一为三(二)
- 三答前所问(四)
- 初牒前正答(而难)
- 二引经证答(二)
- 初引经(故放)
- 二立喻(请以)
- 三叙根行答(二)
- 初正叙有差(夫以)
- 二释成无差(所以)
- 四结会众经(然则)
- 初解一疑三问(二)
- 二推三得一(二)
- 初一异无三问(二)
- 初章名(责异)
- 二正问(三)
- 初法喻定难(有名)
- 二正陈疑难(二)
- 初开两关(请问)
- 二立二问(二)
- 初难同(若我)
- 二难异(若我)
- 三结三乘无由(然则)
- 二人法一异答(二)
- 初章名(会异)
- 初正答(五)
- 初正答问(无名)
- 二举喻答(譬犹)
- 三法合答(如是)
- 四释所以(所以)
- 五结答意(无为)
- 初一异无三问(二)
- 三就一明三(二)
- 初法同人异问(二)
- 初章名(诘渐)
- 二正问(三)
- 初明断证同(二)
- 初泛陈迷悟(有名)
- 二正叙所同(三)
- 初智同(二乘)
- 二断同(是时)
- 三证同(结缚)
- 二引证同义(经曰)
- 三正诘渐次(不体)
- 初明断证同(二)
- 二就法显人答(二)
- 初章名(明渐)
- 二正答(三)
- 初领前法一(无名)
- 二责前人同(结是)
- 三正答渐次(四)
- 初法喻正答(二)
- 初引喻(经曰)
- 二法合(三乘)
- 二校二乘智量(夫群)
- 三引外书明渐(书不)
- 四引经结智用(经喻)
- 初法喻正答(二)
- 初法同人异问(二)
- 初对三会一(二)
- 二对菩萨(二)
- 初一乘诸位问(二)
- 初章名(讥动)
- 二正问(三)
- 初牒经动寂(有名)
- 二以动难寂(夫进)
- 三结成相违(此文)
- 二位位寂灭答(二)
- 初章名(动)
- 二正答(四)
- 初显所修之行(三)
- 初引经总标(无名)
- 二释成大意(无为)
- 三结示所以(所以)
- 二明能修之心(五)
- 初引经标义(道行)
- 二释经大意(不有)
- 三逆顺推释(二)
- 初问(何者)
- 二释(二)
- 初反释责非(有心)
- 二顺释正理(是以)
- 四结成所以(所以)
- 五引经证义(经曰)
- 三引前结示(三)
- 初正引(二)
- 初引前经(儒童)
- 二引别经(又空)
- 二结成(然则)
- 三广示(是以)
- 初正引(二)
- 四责非玄悟(二)
- 初责其所执(圣旨)
- 二斥其非喻(而以)
- 初显所修之行(三)
- 初一乘诸位问(二)
- 初通对三乘行(三)
- ○后就人法示等证(二)
- 初明人法同异(二)
- 初先后穷源问(二)
- 初章名(穷源)
- 二正问(二)
- 初先人后法过(有名)
- 二先法后人过(而经)
- 二平等同时答(二)
- 初章名(通古)
- 二正答(三)
- 初明人法不异(三)
- 初正明(无名)
- 二推释(何则)
- 三引释(三)
- 初释智由理起(故天)
- 二释理由智显(又曰)
- 三释理智不二(斯则)
- 二显妙契即真(三)
- 初正显(所以)
- 二引证(经曰)
- 三结成(以知)
- 三结非先后(二)
- 初正结(进之)
- 二引证(天女)
- 初明人法不异(三)
- 初先后穷源问(二)
- 二明得法有无(二)
- 初有无乖得问(二)
- 初章名(考得)
- 二正问(二)
- 初引经双立问(有名)
- 二得失俱非问(二)
- 初住有不能证(然则)
- 二离有无能证(果若)
- 二即事玄证答(二)
- 初章名(玄得)
- 二正答(二)
- 初拣辨真伪(无名)
- 二正明玄得(三)
- 初定宗义本(且谈)
- 二推求语本(何时)
- 三引经广释(二)
- 初明不二(二)
- 初释理无得为涅槃果(三)
- 初明不即离(经曰)
- 二显不生灭(维摩)
- 三结成理果(然则)
- 二释智无得为菩提果(三)
- 初遣有无(放光)
- 二明玄得(是义)
- 三结智果(是故)
- 初释理无得为涅槃果(三)
- 二显不二(四)
- 初结前不二(无所)
- 二述成真体(然则)
- 三结体显用(故能)
- 四引证体用(故梵)
- 初明不二(二)
- 初有无乖得问(二)
- 初明人法同异(二)
- 次问答推穷竟
- ○后总结大意(然则)
注肇论疏科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