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明二谛义
摄山师云。二谛者。乃是表中道之妙教。穷文言之极说也。道明有无。有无不乖其道理。虽绝要二。因二以得理。是以开真俗门。说二谛法。以化众生。是故经云。善男子。随顺众生。说于二谛。随凡说名俗谛。随圣说空为其谛。问理既非二说二。云何得理。答说二住二。便不得理。如闻有住有。闻无住无。此则名失。不得理也。若闻二不住二。因二悟不二。如闻有不住有。因有悟不有。闻无不住无。因无悟不无。便为得理。问若闻二住二。名之为失。闻二悟不二。称之为得。此之得失。为共为一教各各禀不同。答此教实无二。但行有得之失。故两名不同。是以经云。若服甘露。便得长年。若不巧服。反成促寿。问有为俗谛。空为真谛。唯有一判。更有余释。答摄岭山相承。略明三种二谛。一者单明二谛。但空有为俗谛。有空为真谛。二者复明二谛。空有有空。应称为俗谛。非空非有。乃名真谛。三者重复明二谛。空有为二。非空非有名为不二。二与不二。应为俗谛。非二非不二。方是真谛。问但得有为俗谛。空为真谛。亦得空为俗谛。有为真谛不。答在义亦通。但用处为异。若是大品所明。有为俗谛。空为真谛。若涅槃所明。空为俗谛。有为真谛。所以然者。大品多破有病。故以有为世谛。叹毕竟空。日为真谛。若是涅槃。破著空空病故。以空为俗谛。叹涅槃妙有故。以有为真谛。是以经云。空者二十五有。不空者谓大涅槃。问前云为凡说有。为圣说空。亦得为圣说有。为凡说空不。答亦得如故。释论解往生品云。圣人知有是假名。问诸佛善巧。何故不直说非有非无。而令众生因于有无。方悟非有非无。答要须因指方乃识月。不因指。无由得月。要因有无。悟非有非无。若不因有无。不得悟非有非无也。故有无之教。表非有非无之理。非有非无之理。应有无之教。故华严云。一切有无法。了达非有无。则其证也。玄通论云。真谛以本无受称。俗谛以假有得名。假有表非有。名为有除其断。非谓是有也。本无表非无。名为无除圣常。非谓是无也。是为有不毕有。言无不毕无。二言未始一。所表未始殊。问为破有无。明非有非无。为不破有无。明非有非无。答具有二义。若执颠倒定性有无。即与破有而明非有。破无明非无。若因缘假名义。即识因缘有非有。因缘无非无。故不破也。问今释二谛。与他非是。此方外何异。答今教解种种不同。略出二家。一者不空假名二谛。二者空假名二谛。所言不空者。众缘生法。无有自性。故为空。以无性空。偏目真谛。众缘假法。不可令空。故为世谛。第二解云。明众缘生法。即是世谛。众缘举体不可得。目为真谛。故旧云。不空之义为鼠喽栗。后家为安瓜义也。此之二说。意各不然。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汝云何言假是不空。经又云。不坏假名而说实相。汝云何言。色举体空无故有色。问今时亦得有此不。答随缘方便亦有此义。如一往为论。众缘假有。此即为俗。无有自往。此即为真。二往为言。虽无有自性。而有众缘。犹是俗谛。体以众缘皆不可得。名为真谛。渐舍为言故。宜有二意。是以有无喻若苽浮。问何名为俗谛第一义谛。答由来唯有一种。今无依得。义有多途。略而为言。凡有三种。一依名释。二横论。三竖释。依名释者。世别不同。第一义是莫二种云。问世俗与第一真为同为异。答具有同异。言其异者。云璎法师云。世是纵论。俗是横论。经云。凡夫生生世世往来五道。书云。三十年为一世。故是纵也。俗是横者。毗尼云。国土风俗不同。故俗是横也。真与第一。言其异者。真是对伪。当体受称。第一形二称叹为目。所言同者。虽有世之与俗。犹为有谛。第一与真。犹为空谛。此即是依名释义也。所言横释义者。真以俗为义。俗以真为义。空以色为义。色以空为义。是以经云。欲令众生深识第一义谛故说世谛。欲令深识世谛故说第一义谛。即是其证也。所言竖释义者。真以不真为义。俗以不俗为义。经云。一切有无法。了达非有无。即其证也。问谛是何义。答谛以审实为义。问真谛可是审实。俗是浮虗。云何名实。答他释云。俗谛审实浮虗。今谓此乃审实。何谓审二。明二义故。论其实。一者于实。二者教实。教实者。佛说有无二言。必能表道。必能应物。故名为实也。于实者。有于凡是实。无于圣是实。故名为实也。问今明二谛。与他此有何异。答他明二谛。是二理二境。今明二谛。即是教门。是故论云。诸佛常依二谛。为众生说法。大品经云。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众生虽蒙二谛教门发智。即二谛教转名为境。问他云世谛有言说。第一义无言说。不可以世谛言说目真谛。真谛实无言说。今说云何。答备有四句。俱说俱不说。一说一不说。俱说者。世谛说生灭。生灭之言即是世谛。第一义说不生灭。不生灭之教即第一义。所言俱不说者。二谛虽说。实无所说。名俱不说。一说一不说者。世谛虽说。说无所说。真谛虽不说。不说能说。故一说一不说也。问云何是二谛体。答有二释一云。二谛各体。即龙光所用。谓有无性异。岂得同体。第二解云。二谛一体。就一体中。更有两释。一云。二谛同以有为体。以析有得空故。以有为体也。二云。二谛同以真为体。空为诸法本故。今明二谛以中道为体。以说于二谛为表不二。不二即是中道。问二谛云何相即耶。答佛为凡圣两缘故说二谛。有为俗故有名言。空名真谛。故言语路绝。众生便谓空有定异。为此缘故云即空是有。即有为空也。问二谛摄法尽不。答开善所明。摄法即尽。庄严所明。常住佛果及虗空。出二谛外。故不尽也。今明经具二义。即应破。并须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