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始教中总诸大乘经论所明修断不离二种执障所示行证不出八重地位。
△二种执障者谓执有二一者我执执蕴等法有实主宰名为我执二者法执执蕴等法心外实有名为法执此由迷于二空而起从境得名封闭我法坚执不舍名为执故。
△障亦有二一烦恼障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二所知障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又烦恼障亦名事障续诸生死故所知障亦名理障碍正知见故又事障亦名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智故理障亦名智慧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此由惑于二智而起从心得名覆蔽真心碍智不起名为障故。
△二执障中复各有二一者俱生无始时来虗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二者分别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
△此俱生分别中又有三种一者现行麤中麤也二者种子麤中细细中麤也三者习气细中细也。
△若断烦恼觉人无我离分段死名为小乘兼断所知觉法无我离变易死名为大乘。
△八重地位者谓从凡夫终大涅槃中间经历正修行路略分八重阶降广有五十六位一者十信二者十住三者十行四者十向五者四加六者十地七者等觉八者妙觉。
△然其修行优劣断证权实前后四教自有差别也。
今先初教断证相者一十信初伏二障与小教停心位齐。
二十住双伏二障中少伏烦恼障分别现行三十行双伏二障中少伏所知障分别现行四十向伏除二障分别现行麤分。
此四十位即唯识资粮位大品干慧地与小教别总相念位齐。
五四加行伏二障分别种子除分别现行细分少能伏除俱生现行麤分此即唯识加行位大品性地与小教加行位齐。
六十地中初地始断二障分别种子更断俱生现种一分即唯识见道位大品八人地见地与小教通达位齐。
三地断二障俱生现种三分即大品薄欲地与小教二果齐。
五地断二障俱生现种五分即大品离欲地与小教三果修习位齐。
七地断二障俱生现种七分即大品已办地与小教四果无学位齐。
八地断二障俱生现种八分即大品辟支佛地与小教辟支位齐。
九地断二障俱生现种九分与小教佛果位齐十地已去小教绝分七等觉断二障俱生现种十一分进断佛地一分此三地即大品菩萨地自二地至此即唯识修习位八妙觉断二障分别俱生现种习尽即唯识究竟位大品佛地在于净变化土成胜应身佛坐天衣座说大乘空相之法令彼小乘及诸下根凡夫外道转小成大也。
三终教中所说断证行位皆随一性而立故开虽有八重地位合则唯是三种觉性。
△如起信论明三觉心一本觉即凡夫不觉位也葢凡夫时觉性本具无明迷复成不觉故二始觉从初发心直至等觉菩萨位也始能解行证故于内复有三位觉异一名字觉初心十信也二相似觉三贤四加也三随分觉十地等觉也三究竟觉即如来妙觉位也唯佛如来能究竟故。
△又佛性论明三佛性一住性佛性凡夫迷障时也二引出佛性菩萨解行时也三至得佛性如来证入时也。
△又法界论明三法界一众生法界凡夫杂染位也二菩萨法界菩萨染净位也三如来法界佛果纯净位也。
△总之三相别异一性总同若识三相则有行位浅深高下而不生于上慢若明一性则知理性地地是同而不生于自屈是故此教与后二教渐顿圆虽异所显理唯一也余如下释。
今先十信初信中具三位一不觉属本觉二发心三成信此位即略伏二执与小停心始十信齐。
七信具伏二执中实伏分别俱生现行麤分与小总相始十向齐。
十信具伏二执中实伏分别俱生现行细分成始觉中名字觉也与小加行始世第一齐。
二十住。
初住具伏二执中实除我执分别俱生现行麤分与小初果始初地齐。
五住具伏二执中实除我执分别俱生现行细分与小三果始五地齐七住具伏二执中实除我执分别俱生现尽更除法执分别俱生现行麤分与小四果始七地齐十住具伏二执中实除法执分别俱生现行细分与始教十地齐三十行初行具伏二执中实伏我执分别俱生种子麤分与始教等觉齐二行具伏二执中实伏法执分别俱生种子麤分与始教妙觉齐三行具伏二执中实伏我执分别俱生种子细分自此已去始教绝分十行具伏二执中实伏法执分别俱生种子细分四十向初向具伏二执中实除二执分别俱生种子麤分。
十向具伏二执中实除二执分别俱生种子细分五四加行具伏二执习气成始觉中相似觉也六十地初地断二执分别俱生现行种子尽更断习气一分十地断二执习气十分七等觉断二执习气十一分进断佛地习气一分成始觉中随分觉也从发心来皆当始觉上因圆竟八妙觉断二执现种习气尽得究竟觉即果满也在于受用土中成受用身佛坐金刚座说大乘藏心之法令彼权教菩萨及二乘人并一类中根凡夫外道转权成实也。
四顿教中就实言无断证约妄说有惑位又在当教本无阶差对前后论便成高下也。
先明十信初信中亦具三位一不觉木觉住性性也二发心此位即顿伏二执先已伏分别俱生现行麤分与小总相始十向终七信齐三成信顿伏二执中先伏分别俱生现行细分与小加行始世第一终十信齐七信顿伏二执中先除我执分别俱生现行麤分与小初果始初地终初住齐十信顿伏二执中先除我执分别俱生现行细分成始觉中凡夫名字觉也与小三果始五地终五住齐二十住初住顿断二执中先除我执分别俱生现尽更除法执分别俱生现行与小四果始七地终七住齐七住顿断二执中先伏分别俱生种子麤分与始妙觉终二行齐十住顿断二执中先伏分别俱生种子细分与终十行齐三十行。
初行顿断二执中先除分别俱生种子麤分与终初向齐。
十行顿断二执中先除分别俱生种子细分兼伏习气与终十向四加行齐。
四十向。
初向顿断二执分别俱生现种更断习气一分与终初地齐。
十向顿断二执习气十分与终十地齐。
五四加行断前习尽进伏初地习气成始觉中地前相似觉也六十地初地顿断习气十一分与终等觉齐。
二地顿断习气十二分与终妙觉齐。
三地已去终教不知名目十地顿断习气二十分七等觉顿断习气二十一分进断佛地习气一分成始觉中入地随分觉从发心来皆当始觉引出性也上因圆竟八妙觉顿断二执现种习尽证如来究竟觉至得性也在于法性土中成法性身佛坐虗空座说一乘真性之法令彼渐教菩萨及二乘人并诸一类上根凡夫外道转渐成顿也。
五圆教中行位因果无非法界法界圆融行位无碍今对终顿明行布相理实初后尽圆融也。
先明十信初信中亦三位一不觉本觉众生杂染法界也二发心此位即圆伏二执究已伏分别俱生现行细分与小加行始世第一终十信顿初信齐。
三成信圆伏二执中究已除我执分别俱生现行麤分与小初果始初地终初住顿七信齐。
五信圆伏二执中已除我执分别俱生现行细分与小三果始五地终五住顿十信齐。
七信圆伏二执中已除我执分别俱生现尽更除法执分别俱生现行与小四果始七地终七住顿初住齐。
九信圆伏二执中已伏分别俱生种子麤分与始妙觉终二行顿七住齐。
十信圆伏二执中已伏分别俱生种子细分成始觉中名字觉也与终十行顿十住齐。
二十住初住圆断二执中已除分别俱生种子麤分与终初向顿初行齐。
十住圆断二执中已除分别俱生种子细分兼伏习气与终四加顿十行齐。
三十行初行圆断二执分别俱生现种更断习气一分与终初地顿初向齐。
十行圆断习气十分与终十地顿十向齐。
四十向初向圆断习气十一分与终等觉顿初地齐。
二向圆断习气十二分与终妙觉顿二地齐。
十向圆顿习气二十分与顿十地齐。
五四加行断前习尽进伏初地习气成始觉中相似觉也六十地初地圆断习气二十一分与顿等觉齐。
二地圆断习气二十二分与顿妙觉齐。
三地已去顿教不知名目十地圆断习气三十分七等觉圆断习气三十一分进断佛地习气一分成始觉中随分觉也从发心来皆当始觉菩萨染净法界也上因圆竟八妙觉圆断二执现种习尽得究竟觉如来纯净法界也在于无障碍法界土中成无障碍法界身佛坐师子座说一乘法界之法令彼偏教菩萨及一切回心佛果二乘并一类上上根凡夫外道转偏成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