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33
  • 科文分(二)
    • 初总题(二)
      • 初正标题
      • 次述人号
    • 次别文(三)
      • 初序分(二)
        • 初通叙佛性旨归(四)
          • 初积学潜心(自)
          • 二意成解行(恐)
          • 三喻法显要(万)
          • 四思修则契(若)
        • 次别叙今文缘起(二)
          • 初假梦(曾)
          • 二寄客(仍)
      • 二正宗(二)
        • 初正示佛性体周徧(二)
          • 初略领客问(二)
            • 初问(谓)
            • 二领(余)
          • 次广释客难(五)
            • 初释涅槃瓦石佛性(四)
              • 初释非性文难(客)
              • 二主约大小教判(二)
                • 初纵(余)
                • 二判(然)
              • 三客迷部难教(客)
              • 四主复宗大小教释(二)
                • 初明涅槃进否权实(二)
                  • 初斥他不解(余)
                  • 次明今立宗(三)
                    • 初示立意(今)
                    • 二正立宗(今立)
                    • 三引经释义(二)
                      • 初释迦叶品(二)
                        • 初佛性进否(二)
                          • 初正释(二)
                            • 初引示正因性(三)
                              • 初约因明正性(三)
                                • 初引文(经)
                                • 二释义(请)
                                • 三结在因(既)
                              • 二约果明正性(次)
                              • 三兼前双结(岂)
                            • 次引示缘了性(二)
                              • 初迦叶难(二)
                                • 初示难意(由)
                                • 二引经文(故)
                              • 二如来答(三)
                                • 初标
                                • 二引(二)
                                  • 初先顺问答(六)
                                    • 初权顺问(三)
                                      • 初引经(先)
                                      • 二反难客(今)
                                      • 三示经意(故)
                                    • 二正因结难(二)
                                      • 初引经(故)
                                      • 次出经意(佛)
                                    • 三迦叶竝空
                                      • 初标示引经(迦)
                                      • 次明经竝意(迦)
                                    • 四叙佛舍喻从法(佛)
                                    • 五复释结难示正因徧
                                    • 六复释舍喻示缘了局
                                  • 次复宗明空(四)
                                    • 初示意(次)
                                    • 二引经(二)
                                      • 初破邪计(十)
                                        • 初破心所(三)
                                          • 初引经(初)
                                          • 二释义(语)
                                          • 三斥世同邪(世)
                                        • 二破光明(二)
                                          • 初引经(复)
                                          • 二斥世同邪(世)
                                        • 三破住处(二)
                                          • 初引经(有)
                                          • 二斥世同邪(世)
                                        • 四破次第(二)
                                          • 初引经(有)
                                          • 二斥世同邪(世)
                                        • 五破三处(二)
                                          • 初引经(有)
                                          • 二斥世同邪(世)
                                        • 六破可作(二)
                                          • 初引经(有)
                                          • 二斥世同邪(世)
                                        • 七破无碍处(二)
                                          • 初引经(有)
                                          • 二斥世同邪(世)
                                        • 八破与有竝合(二)
                                          • 初引经(有)
                                          • 二斥世同邪(世)
                                        • 九破器中(二)
                                          • 初引经(有)
                                          • 二斥世同邪(世)
                                        • 十破指处(二)
                                          • 初引经(有)
                                          • 二斥世同邪(世)
                                      • 次总斥无常(佛)
                                    • 三释邪正(故)
                                    • 四结复宗
                                • 三结斥(三)
                                  • 初斥同邪计(世)
                                  • 二斥同迦叶(云)
                                  • 三斥谬𢽾习(世)
                          • 次结斥(此)
                        • 二教之权实○
                      • 二泛示诸文○
                • 次依现未直立圆融○
            • 二释智论无情法性○
            • 三释三因种徧○
            • 四释屡闻别见○
            • 五酬四教判情性○
        • 二仍约三千显具摄○
      • 三流通○
  • ○次教之权实(二)
    • 初正示权实(三)
      • 初带权(况)
      • 二说实(若顿)
      • 三释带权意(欲)
  • ○次泛示诸文(二)
    • 初佛性进否(三)
      • 初通标(故涅)
      • 二别列(四)
        • 初报应佛性(三)
          • 初引经(如)
          • 二试质野客(子)
          • 三预防转计(二)
            • 初难主有果性(二)
              • 初以果德难因性(若)
              • 次以因性难果德(又)
            • 次难但有法性(若)
        • 二四句辨性(二)
          • 初引文(又复)
          • 次难不了(子云)
        • 三五味难性(二)
          • 初引经(又)
          • 次难不了(何)
        • 四道品见性(二)
          • 初引经(又)
          • 次难不了(为)
      • 三总斥(故子)
    • 次教之权实(二)
      • 初客难(客)
      • 次主答(三)
        • 初通示涅槃权实意(二)
          • 初为未熟用权苏息(四)
            • 初机劣未堪(余)
            • 二缘了不徧(涅)
            • 三三因俱局(若)
            • 四结用权意(所)
          • 次防末代权实竝明(三)
            • 初却示一代显顿(又)
            • 二示大经带权(涅)
            • 三斥客权实俱迷(若)
        • 二别示涅槃权实文(二)
          • 初客问(客曰)
          • 次主答(二)
            • 初通答(余曰)
            • 二别答(五)
              • 初权实并明(如)
              • 二一向权(若)
              • 三一向实(若)
              • 四泛例权实(他)
              • 五终举实文斥他(如云)
        • 三结斥(此世人下)
  • ○次依现未直立圆融(十)
    • 初明二经显实(二)
      • 初法华显实(如二)
      • 次涅槃显实(故涅)
    • 二令依二经破立(今搜)
    • 三斥他不晓教义(他不)
    • 四斥他反自疑心(信)
    • 五示生佛一体(故)
    • 六晓谕无差之旨(以)
    • 七结斥不知权实进否(故)
    • 八重示立论所以(余)
    • 九重约大小判斥
    • 十结斥劝信(二)
      • 一约法(故子)
      • 二约喻(二)
        • 初事理相对(五)
          • 初立喻(是)
          • 二合法(虽)
          • 三约法斥他(若)
          • 四直示法体(故)
          • 五以事理结(此)
        • 次事理各论(三)
          • 初喻(二)
            • 初唯理(若唯)
            • 二唯迷(若唯)
          • 二约有情略合(情)
          • 三以无情例合(无)
  • ○二释智论无情法性(二)
    • 初客难(于是)
    • 次主答(四)
      • 初斥世谬传(余)
      • 二泛通其义(汛)
      • 三客反征(客曰)
      • 四广征各(五)
        • 初客斥(余曰)
        • 二约佛即法征(理)
        • 三佛法相须征(不)
        • 四以即否定大小(是)
        • 五广以异名难客(五)
          • 初总真定如法性(故)
          • 二难真如(若)
          • 三难法性(二)
            • 初牒计(若)
            • 次引经难(四)
              • 初证有报佛性(何)
              • 二证有应佛性(又)
              • 三证有法佛性(又)
              • 四诫劝免迷(请)
          • 四正示名体同异(二)
            • 初名异体同(二)
              • 初体同(二)
                • 初□□□□□□(二)
                  • 初正释(故)
                  • 次引证(故佛)
                • 次法性与真如同(三)
                  • 初引文示义(华)
                  • 二例余名(所)
                  • 三结斥(故)
              • 二义异(二)
                • 初广明义异(二)
                  • 初泛约三类明异(然)
                  • 次别示从因所以(所)
                • 次的示涅槃佛性(二)
                  • 初徧名之意(二)
                    • 初正明经义(涅)
                    • 次斥世不了(世)
                  • 次性徧所由(三)
                    • 初由烦恼心(又)
                    • 二由生死色(子)
                    • 三结由心色一如(何)
            • 次名同体异(三)
              • 初结前生后(故)
              • 二引示名同(故)
              • 三勉释旧疑(子)
          • 五总示世失(三)
            • 初牒计(故)
            • 二斥失(则)
            • 三观生新解(子)
  • ○三释三因种徧(二)
    • 初客难(切)
    • 次主客(五)
      • 初原他不决之由(余)
      • 二定今开导之法(余)
      • 三主问攻通(二)
        • 初攻解(八)
          • 初约佛性(问)
          • 二约无常(问)
          • 三约唯心(问)
          • 四约众生(问)
          • 五约佛土(问)
          • 六约果成(问)
          • 七约真如(问)
          • 八约譬喻(问)
        • 次攻行(问行)
      • 四示立问之意(二)
        • 初略示(如)
        • 次委示(二)
          • 初客问(客)
          • 次主答(四)
            • 初示问意该摄(余)
            • 二约对钝根(为)
            • 三及对六即(及)
            • 四复示互融(应)
      • 五客述信解(三)
        • 初五番徃复领大教之旨(五)
          • 第一番(二)
            • 初客述(客曰)
            • 次主征(余曰)
          • 第二番(二)
            • 初客述(客)
            • 次主征(余)
          • 第三番(二)
            • 初客述(客)
            • 次主征(余)
          • 第四番(二)
            • 初客述(客)
            • 次主征(余)
          • 第五番(二)
            • 初客述(四)
              • 初领二无差别(客)
              • 二领诸教大旨(世)
              • 三领果德之意(了)
              • 四领佛现之由(应)
            • 次主印证(余)
        • 二二番徃复审修证之法(二)
          • 第一番(二)
            • 初客问(客)
            • 次主答(余)
          • 第二番(二)
            • 初客问(客)
            • 次主答(余)
        • 三客重仰慕誓为仗托(客曰善哉)
  • ○四释屡闻别见(二)
    • 初客疑
    • 次主释(二)
      • 初推原诸师过由(二)
        • 初约法斥(四)
          • 初不知大小(余)
          • 二亡佛圆宗(亡)
          • 三传习之谬(谬)
          • 四不晓出没(专)
        • 次约喻斥(如)
      • 次令反问诸师(忽)
  • ○五终酬四教判情性(四)
    • 初客问(客)
    • 二主却(余)
    • 三客并问(客)
    • 四主许示(二)
      • 初许(余)
      • 次示(三)
        • 初以偏圆判情性(二)
          • 初判偏教伹云无情(何)
          • 次明圆人心外无境(圆)
        • 二以造等释偏圆义(三)
          • 初迭论通局(言)
          • 二以徧释具(以)
          • 三总结通局(所)
        • 三以偏圆结造等相(二)
          • 初历教拣造(故)
          • 二对拣反具(论)
  • ○二仍约三千显具摄(五)
    • 初依方便品(三)
      • 初三千体量(二)
        • 初客问(客)
        • 二主答(余)
      • 二三千所出(二)
        • 初客问(客)
        • 二主答(余)
      • 三三千名相(二)
        • 初客问(客)
        • 二主答(余)
    • 二明通亘二部(是故)
    • 三结唯在法花(由前)
    • 四示为诸法本(当知)
    • 五勉劝修进(子得)
  • ○三流通分(四)
    • 初客请(于是)
    • 二主答(二)
      • 初汛示佛经方轨(二)
        • 初知根(余)
        • 次不知根(然)
      • 次正喻今文流通(四)
        • 初勉护顺(子应)
        • 二正示方轨(五)
          • 初为未禀者(二)
            • 初为开解(六)
              • 初示种性(若)
              • 二示体量(既)
              • 三示体德(既)
              • 四破伹清净性(若)
              • 五破但正因性(若)
              • 六总结种等(今)
            • 次令修行(既)
          • 二为巳禀者(若巳)
          • 三为散心者(散)
          • 四为观心者(一)
          • 五为惮教者(若)
        • 三证令谦喻(故)
        • 四劝信流通(余今)

金刚錍科文(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