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拣借别名通
问妙玄中明通教位拣别教名唯有一番若止观中明通教位何故乃有三番。
答先须了知般若说位通别不定今家明此两教位次故须比决而释所以若明通教位义则须取用别教位名准望而释若明别教位义又须取用通教位名亦准望而释但在别教不作通教而拣之者良由不共二乘故也既知此已方晓妙玄自是以通教位义准望别教位名而释所以但有一番者止观中有三番者此乃备立借别以消经文不同妙玄用名比决故也然止观须备立三番者当知此为破法徧中明破思假入空之位经中所说既而不定必须备立消经故也若妙玄明位妙只应约四教义门定位而辨是故不须备立三番借别但用别名比决令位义分明而已。
问别教初住已断于见如何得以通教性地而为比决。
答别教教旨诠中是故未破无明诸位望于地上并名伏道所以得用通教性地比决也。
问既是由经中所说通别之位不定故须比决者若至消经何故但云借别名通而无借通名别之说。
答别位名义教门自足不须借通以通教或开果向以为六位于菩萨则位名不足故须借别故荆谿云人多不见谓通义足何须借别。
问单借十地初地断见者是为利入为是钝入若云钝人据妙玄判钝者须至三四地若云利人利人不制十地若制十地何故妙玄云以根利故故不制位。
答大品为利根人说初地断见者然今家若作单借十地名通十地消之须用断思为六亦无妨为利者制十地位若妙玄据大论不作单借别教十地而消不开断思为六位故故不可以通教教门十地为利根制也若其制为利人位者是则七地成佛无十地也然又须知虽云利故不制或以通教教门十地往判还备有也所以利钝虽殊智断不别如释签云教门具有利人不制即此意也。
问如常所辩通教借别名通故立两地断见者何故止观名通家共位中唯借欢喜一地之名名通三四若尔显借别名则无两地义通却有两地断见。
答借别之名固非一向然所借虽三四名殊而所名乃义同一地所名所借理不相违。
问借别名通之位既别为菩萨何故止观有一番借别而云判三人位。
答虽为菩萨借别奈何所名之位本是三人共十地故故云判三人位也然第三番借别所名之位亦是通家三乘共位而特标名通家菩萨位者约所名位立忍名故又复须知所明借中虽无忍名据下料拣验知是立忍位也。
问妙玄名别义通何故不作止观中云借别名通而但谓之用者有何所以。
答妙玄是大师用与止观正是消经借别已如向辨各有所以。
问名别义通与借别名通同异云何。
答若了向说不须此问为未晓者更为拣之须知若云名别义通者其名甚通别立忍名准望别名借别名通并得谓之名别义通然虽名通而通别之名不可不拣若立忍名谓之名别义通者此以菩萨对二乘言也若准望别名借别名通谓之名别义通者即是别教之别通教之通。
问今家借别名通所以立者为消经也然究经中何故如此若云机宜借别名通既有两关毕竟是何教机宜若非机宜何故如此。
答经中如此深有所以当知借别出乎般若今据祖师所引自般若外无有一文以此而知只由般若明摩诃衍义凡有所说含容三教是故位次通别不定是故今家或作比决而释或作借别而消方信祖师通经亦未甞独断然般若所说虽含容三教而不可以通别对圆而比决者偏圆不同故也又复无借圆之说者圆本无位故也若然者经旨教义于兹灿然。
问古人无今家四教教义何故辅行云人多不见谓通义足何须借别。
答古人虽无今家教义而据他所明之位由不了借别之说以今家教义往判故云谓通义足。
问止观中第一番列始终借于别教一教位名若然者与第三番如何拣之。
答虽并为菩萨而经中或开通位自有此之两番不同所以大师如此明之若究经中意者却须约机宜不一伸之如荆谿云通教机杂故知非止三乘而已于三乘中又有不一之机故不可局。
问借别名通别见义长须立两地断见此则常谈若不借别何故当教自分两地荆谿虽云三乘共故虽促复长未审出何诚教。
答三乘共故则诸部有文虽促复长乃荆谿示义何者须知三乘同不出入观而断见虽促于不出入观中既三乘共行不无利钝是故有乎复长之义所以此教教门从容立两地也然立位虽长断见还促促者以皆用不出入观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