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79-B 集注节科
一卷
- ○序(二)
- 一序文(三)
- 一标教门要道(天)
- 二出著述所以(二)
- 一诸家不当
- 二正出今解(二)
- 一明教(今)
- 二明观(若)
- 三劝离言契证(诸)
- 二纪时(时)
- 一序文(三)
- ○华严时下注(二)
- 一释本经品题(二)
- 一释立题(从)
- 二示品数(旧)
- 二破旧立名义(二)
- 一名无本(臼立)
- 二义有妨(二)
- 一直斥(且)
- 二示明(二)
- 一明文通(问)
- 二明义通(若)
- 一释本经品题(二)
- ○现卢舍那注(二)
- 一略示(尔)
- 二委释(二)
- 一正释名义(二)
- 一释翻译名(二)
- 一出正翻(虗)
- 二破近译(新)
- 二释现起义(三)
- 一正明(然)
- 二破显(二)
- 一牒标谬计(而净)
- 二破谬显正(二)
- 一引破(故解)
- 二释疑(葢指)
- 三结示(月)
- 一释翻译名(二)
- 二重示现相(上)
- 一正释名义(二)
- ○先照高山注(二)
- 一正释(二)
- 一约义引文(二)
- 一引文示义
- 二随文释义
- 二二义相成(若)
- 一约义引文(二)
- 二破旧(旧谓)
- 一正释(二)
- ○般若带二说圆(二)
- 一示主意在圆(带)
- 二明共不共部(二)
- 一正明(二)
- 一不共部(二)
- 一正明不共(若)
- 二兼用通意(意)
- 二共部(二)
- 一共二乘(共)
- 二共菩萨(般)
- 一不共部(二)
- 二图示
- 一正明(二)
一卷
序
(二号)文各有意。
玄签意以顿渐不定三法对显秘密辅行意显教门纲格皆不为此立题而设也。
(三号)末释签文云判释准乎部教部教之义唯在法华。
释签无此文但法法皆有此意且准境妙中四谛品后文意若不约教不知教妙若不约部不知部妙等意撮略于此耳。
(六号)华严时中于义有妨。
统纪三名述内藏师立四种之名统纪师破之固当然磐师因观天上月失却手中挠自己注华严三处入法界为时长于义有妨矣次即释出有妨所以统纪师名志磐广智支下人统纪第三卷中明时长通后述曰时长通三处者谓般若华严海空法华佛慧涅槃心地法门莲华藏海是也又引法性论钝根三处入法界云此即通后之文岂非以义通为文通之时长耶磐师元无以时为寂之句然既以义通为时长势必以时长为寂场矣此乃玉师足成其失也且其间于义有妨其间指统纪三名述后时长通后之文且者言古人名谬尤可汝之义失大妨矣下即释出文通义通时寂之相。
(十一号)初辩五味等。
玄文凡释一法必先明藏通别圆然后明五时法华开显诸教大纲今观师则不然先总辨五时开显大纲然后细释化法四教以此为抄录之法也。
(十四号)法报不分二三莫辨。
卢舍那是胜应若实师翻为毗卢遮那则是法身矣此二身莫辨从来有法报应三身若以报为法则少一报身三又莫辨也葢华严有二处明毗卢遮那一第一会第六品品名毗卢遮那二世主妙严品内叹菩萨德之文妙乐双指玉师但指第六品也。
现起舍那而净觉谓本是实报应下(云云)。
四明释观经第九真法身观云从一相好入则八万四千相皆现是真法身净觉反宗以破四明云药师净名观经之相皆是应身不可指为法身唯华严藏尘相好为尊崇奇特以其相多故也凡八万四千三十二相皆从此实报尊特之身应下二土应八万四千似方便应三十二似同居故今四明破云汝执相多为奇特请问华严菩提树下三十二相之身有此奇特相无此奇特相若谓是有何言应下若言是无如何升须弥品云不离一切上升须弥成奇特身耶此境本定身被别圆人故见即是报何必指实报华台受职身哉下即断定之曰葢指千百亿身中一身所说何得别指以为奇特然若以相好尊特言之华严尚是下品尊特二现言之尚兼别机当须现起方见不能即劣显法如法华之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矣则净觉应下之言有三违一违不离道树上升诸天二违今家境木现身三违今释迦现卢舍那身之文。
(十七号)旧谓今家合四为三。
统纪三卷五号云玄文合大山宝山为幽谷又初列图中云妙玄合四为三故今破之及引深山幽谷无不普照竟又注云玄文合大山宝山为幽谷其文出此此又指经文合四为三矣故并破之。
四照引作三照图。
旧译华严性起品云譬如日出先照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刚宝山然后普照大地日不作念我当先照高山但山有高下照有先后如来亦尔成就法界智光先照菩萨次照缘觉后声闻次决定善根众生然后普照一切众生准经应以缘觉在前今依三车次第故先列声闻大地中开出决定众生者此是事六度菩萨四弘誓愿为决定六度为善根然未断惑且让二乘高出一类但名众生而其心行已大故不与一切悠悠同列虽未断惑然同是鹿苑三乘故又牵入幽谷一照之内一切众生通指十界之机未起愿行之人也。
(二十二号)小乘见乘白象贯日之精者。
普曜经明白象乃二十八宿中沸宿即鬼星形如白象乃是东土南方第二座此星若出即天晓日出星光与日光相连释迦乘此下生故见者如白象贯日之精也。
(三十一号)人见尊特功由业识。
如起信中明事识体是见思相从外来业识体是无明知同体现二乘已断见思复有好大之心不竟堕于无明之地则无明略有动意故业识用而尊特见也。
(三十二号)葢一代教主意在圆。
若辅行云以下作二段初明不共部问既云主意在圆辅行何得云傍用通正用别圆耶答若辅行所说即释签明不共般若故云正用别圆又答所以傍用通者因有新得旧得至此须通是故兼用此皆部中用教意也不可将此以难主意在圆之说。
二共部先标定此中有共二乘共菩萨先出二乘共意般若于菩萨则成共说乃共菩萨于方等中已转成衍中人矣岂有至般若仍为事度留惑不与共说哉故云则自然与之共说也三根解源据七二谛中一俗随三真转也检妙玄七二谛文自明。
此属阁笔序与记传等体是同先序文后记时即记言记事尚书春秋法也欲序正文先出因缘此盖以不备大烦为缘起元天岸弘济师有纪要三卷神智从义师有集解三卷苕水玄粹师有备释二卷而但存初后然不可以特指某广某略但当略反详是烦而应详反略是不备葢以文略则义不备词博则义太烦均非折中之解故今宜集诸文注于其下事实便于披阅者也不但集言注文抑亦自多手眼故云与诸家有同异者如华严之于义有妨涅槃之引签判释等是也夫教观既足则解行相须后之学者苟能即此究心则自尔忘言得意如筏喻者何必此集注为哉虽然过关之人色香中道诸法实相则无适非真亦岂离此文门别有实相乎哉葢文字显总持文门即解脱文字即实相故云亦岂离此集注别有实相哉记时即记事也与经前五义是同凡世间所叙言事有先后互出不同如庆历四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及永泰首元兴唐八叶之四载等今先序文次纪时如永泰首元例也顺帝二年甲戌名元统夏五二字是春秋笔法南天竺非五印度之南昔真观大师为天台旁出世家当开皇十五年于灵隐风篁岭龙井立精舍而居创名南天竺今玉师因之白莲华即白莲庵玉师集注之处玉岗乃桐州思坦之孙南屏支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