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文戒行门第六
依体起修名为戒行
事钞(上一)云。言戒行者。既受得此戒。秉之在心。必须广修方便。捡察身口。威仪之行。克志专崇。高慕前圣。持心后起。义顺于前。名为戒行。故经云。虽非触对。善修方便。可得清净。文诚验矣。记云。方便有二。即教行也。教谓律藏。必依师学。行谓对治。唯在己修。由本兴心。禀教期行以为受体。今还如体而学而修。文明捡察。似偏约行。然离过对治。非学不立。广修之语。理必兼含。捡察即心心即行体。准疏具三。能忆能持能防。一心三用。无非顺受。方成随行。
诸文持犯门第八
律行虽广持犯为宗
事钞(中四)云。律宗其唯持犯。持犯之相寔深。非夫积学洞微。穷幽尽理者则斯义难见也。故历代相遵。更无异术(音遂路也)虽少多分径。而大旨无违。但后进杂学教网未谙。时过学肆讵知始末。若核持犯。何由可识。然持犯之文。贯通一部。就境彰名。已在随相。今试约义总论。指其纲要。举事以显令披寻者易矣。资持云。言其唯者此有二释。谓依体起。行。行有顺违。遂分持犯。机缘非一。制等尘沙。摄为能诠号毗尼藏。考其本制。非别所明。此通约教本释也。又四分一律。初列僧尼戒本。是止持。飜成作犯。后二十犍度等是作持。违则止犯。且据大约为言。若论相兼。则一部始终。四行皆备。此别就部文释也。
○正出体状
止持制门善恶事法
(止持本唯收恶。由善事法。具双持犯。约离过边。属止持门。就进修边。归后作持)。
疏云。一者可学事制止。何者是耶。如婬通三境(人非人畜生也)盗分四主(上三外更如三宝物)。既是恶事。不可妄行。故须止也(且举初篇二戒自余篇聚所禁一切恶事并属此。门)二者可学法制止。如五邪(即谓达五邪法)七非(即非法等具见羯磨经)。体乖圣教。明了其相。必不得行。故同止也。不可学事者。由心迷倒。随境不了。于杀盗境。疑虑不分。望非犯位。故是止持。而心不了。是不可学(迷忘忍生非学可得名不可学)。二者不可学法。如四依(即乞食等行四依也)五邪七非(如上)三法(心念对首众法三羯磨)。是非相滥。忘思不了虽未依行。故名止持。非学所知。名不可学问。如此生迷与愚教者。复有何异。答。愚教之徒。生来不学。故随所坏。并结无知(坏即犯也)。今此不尔。素并明练。忽然迷忘。非学所知。故于教相无罪可结(上明恶事法。下示善事法)。二就止持对制门。可学事中。制必作者。如衣钵体量也。言可学法者。制必须作。如三羯磨等。问此止持中。但得守戒而已。若有作者便同作持。今明作者岂非合乱答。今言制作即成止持。若不依行则是作犯。今顺教作便成止持。如三衣一钵。法须具有。故制畜之。岂非作也望无犯故。名为止持。依教奉行。又是作持。问。与后作持。复何别耶。答。义同意别。具二持犯。其致在兹。
诸文忏悔门第九
有犯虽忏无宜自拒
业疏(四下)云。但以五浊浇风。皷扇尘境。不能制割。遂与犯同。若不清荡。未曰智人。覆藏瑕疵。终归显露。故当及时早忏。不可后世悔之。今多憍伐自矜。谓能拒抗前恶。深须量度。是何位人。然后自高。可得度世。不然纵毒。知何不经。生后苦楚。孰难遭遇。故论说言。地狱中阴身。犹如镕铁聚。热恼烧然苦。不可得譬喻。宜当除懈怠。昼夜不休息。精勤修圣道。必使尽苦际。斯圣言量也。同舟各审知之。
济缘释云。时数渐减为劫浊。邪执坚固为见浊。催年促寿为命浊。三毒猛盛为烦恼浊。分别妄计为众生浊。皆非清净。故并名浊。亦名五滓。即是有情无情二种世间。劫减情浮。逐境造业。又事钞(中四)云。夫结成罪种。理须忏除。则形清心净。应同僧法故。
萨婆多云。无有一法。疾于心者。不可以暂恶便永弃之。故须忏悔。涅槃亦云。如我诃责毁禁之人。令彼自责。护持禁戒。说三恶道。为修善故。然遂古之师。并施悔法。增减隐显。臆课者多。照教无文。捡行违律。故佛言。有犯不能悔。又不能如法忏。是为愚人。圣教极明。但不信受。今欲定其纲位。格其心境。使是非镜其耳目。得失明其能所者。则何患妄业不除。妄心无托。则为圣叹矣。故文云。有二种智。一者有犯能见。二见罪能如法忏也。
诸文三归门第十
归敬兴意
归敬仪(敬本篇一)云。然则熏习日久。取会无由。事须立敬设仪。开其信首之法。附情约相。显于成化之功。然后肝胆涂地。形骸摧折。知宇宙之极尊。则敬逾天属(天属即父母也)。晓教仪之远大。则道越常迷(即七略经史)。乃至云。小乘论云。敬者以渐为体也。由我德薄。前境尊高。故行敬也。今反无惭不耻。深可笑也。大乘论云。由信及智。故敬于彼。信故非邪。智故兴敬。故引诚教。信智及渐。敬之本矣。又引论云。归依者。回转之语。由昔背正从邪。流荡生趣。今佛出世。兴言极尊。遂即回彼邪心。转从正道故也。于是乃立归法。有五等之差。始于背俗之初。终于入道之极。皆归三宝。以为心师之迹也。所师极矣。所为大矣。故增一阿含经云。无恭敬心于佛者。当生龙虵中。以过去从中来。今犹无敬。多睡痴等。斯为良证。大悲经云。佛过去时。行菩萨道。见三宝舍利塔像师僧父母。[(厂-一+(孛-子))@(工/日)]季善友。外道诸仙。沙门波罗门。无不倾侧。谦下敬让。由是报故。成佛已来。山林人畜。无不倾侧。以敬于佛。又俗礼云。无不敬。俨若思。安定词。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