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时事
○第一结解诸界篇(七法)
初预瞻标相法
(准律所明。大凡比丘所居之处。不得无界而栖。若违制者。作法不成。众僧得罪。苾𫇴若依城邑。村落。境内僧伽蓝住。欲行僧法。创结大界者。上座先称量界限。令知事人竖立四方标相。有戒场者三重。内里一重。为戒场外相。中间一重。为大界内相。最外一重。为大界外相。若无戒场者。唯是外相一重。安立相已。随此境内比丘若干。应须徃约结期。先共观其标相。至外界者。其知事人应指示云。此是大界外相某隅。以何为标。至内界者。亦应指示云。此是大界内相某隅。以何为标。又指示云。此是戒场外相某隅。以何为标。大众各须明记无忘。俾临时闻唱告之声。心中忆想。标相随现也)。
○第二受日出界篇(其安居受日。有无不定。故类非时。有九法)
初鸣椎集众法
律中佛言。安居苾𫇴。若有佛事法事僧事。及父母檀越召请受戒。忏悔等缘。并瞻病求药。问疑。请法。如是诸事。不及即日还。听受七日去。不及七日还。听受半月去。半月不及还。当受一月去。其三种受日。并不通夜。前一。是对首羯磨。后二。皆是僧法白二羯磨。若果有如上因缘事。须僧中受者。应预告知事人。通白和尚。准已。然后再诉内外大众。以见一界同栖。来去均知。非是不善因缘而出界也。
(其伽蓝若是无戒场大界者。至时。知事人应差堪能者索欲已。然后教打楗椎。(〔加〕忏摩法打鼓)大众闻之。各整威仪。至作法处。众僧齐集已。知事人往方丈通会侍者。请和尚到作法处。如是言)。
大众向上顶礼和尚。(尚应云)免礼。(或云)一拜。
(礼毕分班。知事人教受日者出众。居中向上展具已。呼云)。
先顶礼和尚三拜。
和尚云。我亦是僧中数。大众齐合掌。
○第三处分亡物篇(十三法)
初如律集众法
出家六和。利均为一。抱道无贫。名真释子。衣揵度中。佛慈频制。此撰集内。祖复广明。当思采补之心。莫作泛常之语。遇事奉行。最为急要(出作持)。
(僧祗律云。若病者死。不可信者。应持户钩付僧知事人。然后供养舍利。毗尼母云。先将亡者去藏殡已。送丧僧还来至寺。取亡人衣物著僧前。然后依法集僧分之。此乃见律意如是。若论如律所行仪式者。同界比丘死。瞻病者即应通白知事人。其知事人报和尚知。教鸣钟三下。大众闻知。各脱长衣。著安陀会。齐集龛前。此有二义。一者。见他人幻化如是。警策自己。精进修行。二者以显袈裟眷属。过于常人。送亡者去火浴已。还来寺中。若无戒场。先应差人索欲已。方教打揵椎。如忏摩法打鼓。惟五十三下。大众闻之。各整威仪。至作法处。众僧集已。知事人徃方丈请和尚来。复作是说)。
大众顶礼和尚。(尚云)免礼。
○第四与覆藏行篇(二种)
初与但覆藏羯磨(十五法)
一露罪方便法
(如律所明。若比丘犯僧残罪已。或覆。不覆。应当具慙愧心。向清净比丘。或知事人前说罪。其知事人。然后引犯者至羯磨寮。请羯磨师出。知事人云)。
展具 作礼羯磨师三拜 问讯 长跪 合掌。
(其羯磨师。从初篇问起。乃至第五。逐一问竟。犯者如实答已。一拜而起。其知事人。同羯磨师。引彼到方丈门外立。羯磨师在公位前立。知事人入室请和尚出。登座已。羯磨师合掌。作如是言)。
有(某)大德。犯僧残罪发露。顶礼和尚。
(说已。一拜。问讯。左侧立。知事人亦礼一拜。右侧立。然后教犯者进门。呼云)。
问讯展大具 脱鞋 至诚顶礼和尚三拜 问讯 长跪 合掌。
和尚问云。你是那一年的戒。既受戒已。受了檀越信施。云何不持戒。以何因缘而犯此事。直说。莫要打枝遶。(犯者如实答云)我(某甲)是(某)年(某)期戒。一时业障心起。不能制伏。故犯此戒。求和尚慈悲忏悔。(又问云)初篇四根本有犯否。(犯者如实答已。知事人呼云)起立 礼谢和尚三拜起具 问讯。
(其羯磨师。与知事人。如前礼辞而退。和尚入室已。犯者礼谢羯磨师毕。然后到堂中礼谢知事人。请文熟读。其知事人。再细问犯者。是某年某月某日。而犯此罪。或一或二。及与众多。有覆。无覆不论年月。唯算日数。有日算日。不得狥情。总算日数有几千。几百。几十日已。再详问。彼故妄无知。五品小罪。具与不具。一一如上称量定已。令彼暂司。其写文式。先写乞羯磨文。次写请忏悔主。及四品从生根本小罪。并故妄。无知。波逸提法。后写白行行法。如上斟酌写清楚已。方授与欲。令其熟背)。
二与覆藏本日治羯磨(二)
初有覆本日治法
(佛言。若彼比丘行覆藏时。更重犯者。听僧为彼作本日治白四羯磨。其露罪。集僧等仪式。皆如上行。和尚先应呵责诫勉彼人已。然后令犯者。如是乞法)。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已从僧乞覆藏羯磨。僧已与我(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慈愍故(三乞。一叩)。
作前方便(答)与覆藏本日治羯磨(堪能作法者。当如是白)。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已从僧乞覆藏羯磨。僧已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已从僧乞覆藏羯磨。僧已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五与摩那埵篇(四种)
初与无覆摩那埵羯磨
(佛言。若比丘犯僧残罪不覆藏者。听僧与六夜摩那埵白四羯磨。其发露。集僧。及礼请等仪。尽如前作。彼比丘应至僧中。具修威仪。如是乞言)。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慈愍故(三乞。一叩)。
作前方便(答)与六夜摩那埵羯磨(作法者。当如是白)。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与(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与羯磨已。夺五七事。并白行法。及序散等仪。皆如前作)。
○第六行满出罪篇(五种)
初与但行摩那埵出罪羯磨(五法)
佛言。犯僧残比丘行摩那埵竟。听僧与出罪羯磨。必须清净比丘二十众。若过二十。如少一人。作法不成。罪不得出(文)。此出罪羯磨。有其二种。一者。无覆出罪羯磨(谓犯罪之人。即时发露。既无覆藏心。律制但与摩那埵法。行满僧与出罪)。二者。有覆出罪羯磨。复该四种。随犯而治。一。不坏覆藏。不坏摩〔那埵〕出罪羯磨(谓犯罪之人。先不发露。既覆其心。律制与法。尽覆藏日行之。以治其心。行覆藏。行满。乞摩那埵。行摩那埵已。方与出罪)。二。坏覆藏。坏摩那埵出罪羯磨(谓行别住比丘。信力不坚。更犯此罪。律制与本日治法。从本日重起。行本日治竟。与摩那埵。复有行摩那埵比丘。烦恼炽盛。不能制伏。中间重犯此罪。佛言。若有覆者。重与覆藏羯磨。行覆藏竟。重与摩那埵法。如无覆者。即与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行本日治已。僧与出罪)。三。坏覆藏。不坏摩那埵出罪羯磨。四。不坏覆藏。坏摩那埵出罪羯磨。所谓或三增四五。或二。复加三也。
○第七忏偷兰遮篇(三品)
初上品僧中忏(九法)
一露罪集僧法
佛言。若犯初篇生。重。并上品独头者。应在一切僧中忏。
(犯〔伦〕兰遮比丘。发露方法。并礼诸大众。鸣椎集僧等仪。及和尚到作法处。一一皆如与覆藏法无异。其知事人。呼犯者出众云)。
向上展大具 脱鞋 至诚顶礼三拜 问讯 长跪 合掌。
和尚云。说汝犯戒的因缘(犯首高声。作如是言)。
我(某甲)。业心深重。不能制伏。故犯此罪。今求和尚。大众师传。慈悲忏悔。
(和尚。为彼分别罪名两种。轻重三品。从何篇生。同忏不可忏。说已。然后呼彼僧中乞忏悔)。
二中品向四比丘忏(二法)
佛言。若犯初篇生轻。二篇生重。并中品独头者。界内差四清净知法比丘。应将犯者出界外忏悔。
(所言界外四比丘中忏者。一则界内僧多。不得别众于一界内另作法故。二者四人中。除一忏悔主。则不足四人僧数。不白羯磨。得于不结界处作法故。三者此中品罪。不应于僧中忏。应向四人。或三。二人忏故。若界内止有四人者。则不必出界。即于界内忏亦可。人多则不得。其求忏者。亦应先礼请过。待四比丘到已。当作礼三拜。一一备说所犯因缘。其主法者。分别罪名。示诲舍〔遇〕。及乞忏等法。皆如僧中所说。乞已。即于众中请一人为忏悔主。白云)。
○第八忏波逸提篇(二种)
先忏畜长离衣二舍堕(十六法)
初乞求露罪法
(大凡畜长。及离衣比丘。好心发露者。应先到知事人所。其仪作礼。呈白犯戒因缘。知事人然后引至羯磨寮。作礼三拜。长跪。合掌。羯磨师从初篇问起乃至第五。一一问过。犯者如实答已。再同羯磨师往方丈公座前立。知事人通会侍司。请出和尚到公位坐已。羯磨师。合掌。作如是言)。
有(某)大德犯离(或云畜长)衣罪。发露。顶礼和尚。
(说已。顶礼一拜。问讯。左侧立。次知事人亦顶礼一拜。问讯。右侧立然后呼犯者云)。
向上展大具 脱鞋 至诚顶礼和尚三拜 问讯 长跪 合掌。
和尚问云。儞是那里人。那里戒。是那一年的。以何因缘。就犯此戒了。直说。(犯者当如实答)我(某甲)。是(某)处人。是(某)处戒(或云是本山戒)。是(某)年。(某)一期的。因有(某)事故离了衣。(或云。未曾说净)求和尚慈悲忏悔。(尚复问云)初篇四根本戒有犯否。二篇十三僧残戒有犯否。(犯者如实答已。知事人呼云)起立礼谢和尚三拜 起具 问讯(傍立)。
(其羯磨师。与知事人。亦如前次第礼辞而退。若免即止。犯者随处礼谢羯磨师已。复同知事人回〔掌〕。礼拜请文熟读。其知事人。再细问他人品小罪。或具。不具。斟酌定已。然后写〔女〕与彼)。
四舍本犯财法(二)
○第九忏可呵法篇(二法)
○第十忏突吉罗篇(二法)
初除故作法
佛言若故作者。犯应忏突吉罗。又犯非威仪突吉罗。律本具明故悮二心。唱言尔罪条别。
(其请忏主等仪同上。从生。根本。名须尔识。种相多少并委审详。有覆则如前先忏。若无。但悔根本)。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不齐整著僧伽黎(余有准加)。犯突吉罗罪。今向大德。发露忏悔。更不敢作。愿大德忆我。(一说。受忏者言)自责汝心生厌离。(答)尔(一叩而起)。
(此但准一百法中初戒而言。余有所犯。忏法同上。唯更罪名为异。若诵戒错落。或羯磨差脱者。则云错落毗尼。犯突吉罗罪 若羯磨文中多字而作。或少白字者。则云增减毗尼。犯突吉罗罪 若自作羯磨。羯磨作白。或牒事不清。说欲错者。则云颠倒毗尼。犯突吉罗罪 若破安居者。则云故破安居。犯突吉罗罪。今向大德。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