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磨仪式卷下

非时事

○第一结解诸界篇(七法)

四先结戒场法

(众中堪能唱三重四方界相一旧住比丘。若无旧住。有识相者得。出众向尚一拜。问讯。归位白云)

大德僧听。我此住处比丘(若非旧住。当云我识相比丘)。为僧称四方小界相。(此句立白。转身至东南。面向大众云)从此住处。东南角(某)标。(下句且不应说。即从此徃至西南。面向大众。其大众俱随方便。面向彼方。忆想彼方标相。俨然在目前。下皆准此。唱相比丘。应合掌白云)至西南角(某)标。从此北回。(转身行至西北角。仍面向大众立定方言)至西北角(某)标。从此东回。(唱。复行至东北角。仍面向大众立定方言)至东北角(某)标。从此南回。(亦如前行至东南角。面向大众立定方言)还至东南角(某)标。此是戒场外相一周讫。

(如是三说。若有邪曲。随事称之。大众皆应一一随彼外向三唱。其唱者仍作礼一拜。问讯。归位)

和尚云。羯磨者作法。

(彼比丘闻。即出众向和尚一拜。问讯。归位。在班前立。合掌如是白云)

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称四方小界相。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作戒场。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称四方小界相。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戒场。谁诸长老忍。僧于此四方相内结戒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忍。于此四方相内结戒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礼仪如上)

五正结大界法

(戒场结。大众齐至大界内。有沙弥。净人。应遣至戒场内。若路通标相。恐有徃来者。僧中方便差四五比丘。到大界外。于各标相路口守之。倘比丘有来者令暂住。待作法。方令入。其白衣人应善却之别徃。恐磨羯不和。事无成济。应复集僧。何以故。界址既异。僧移出。此处非彼。故须另问也)

作前方便(答)结大界羯磨(仪式如前。但此中唱相与前小异。故复释之)

大德僧听。我此住处比丘。为僧唱四方大界内外相。先唱内相。(此句立唱。转身至内相东南。背方面内云)此是大界内相。东南角(某)标。从此西回。至西南角(某)标。(大众随方面转下皆准此。唱相者至西南。背方面内立。合掌云)从此北回。至西北角(某)标。(仍至西北。背方面内立云)从此东回。至东北角(某)标。(仍至东北。背方面内云)从此南回。还至东南角(某)标。(仍至东南。背方面内云)次唱外相。(转身背内相。面向外。大众面东南立。唱者云)从此住处东南角(某)处标。西回至西南角(某)处标。(唱此外相时。诸比丘各应忆想先所观标相。身虽未达于彼。其标相如对目前。唱者至西南。背内面外相立云)从此北回。至西北角(某)处标。(至西北。背内面外相立云)从此东回。至东北角(某)处标。(至东北。背内面外相立云)从此南回。还至东南角(某)标。(至东南。转面向众立云)彼为内相。此为外相。此是大界内外相。一周讫。

(如是三唱。向和尚一拜。问讯。归位。其律文云某标。唱时应言以某为标。方显。如大界内相。若戒场遮障。或有隔者。遥指亦得。然唱相但言隅者。易就地故。若唱四方。难取便也。必有屈曲。随事称之。并须别指分齐。尺寸处所。由不知制限。结既不成。羯磨虗设。受戒等法。俱是空作。故须如上文明唱相三遍。佛言。众中应差羯磨人。若上座。若次座。若诵律堪能作羯磨者秉法)

和尚云。羯磨者作法。

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唱四方大界相。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唱四方大界相。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谁诸长老忍。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至此少停。待僧称量。凡秉羯磨。皆准此式)。僧忍。于此四方相内。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大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七有缘解界法(三)

○第二受日出界篇(其安居受日。有无不定。故类非时。有九法)

○第三处分亡物篇(十三法)

四量功赏德法

和尚云。羯磨者先赏看病人物。次白二差人。然后付物处分(作法者闻。出众向上一〔户〕若免即止)

和尚问看病人云。汝当时看病。是僧所差。是自发心的。(若言是自发心的。应复问云)汝初发心时是何主意。

(若言是慈愍心。为饶益病人故。又素常知彼具五法者)

和尚告大众云。我(某甲)向来会闻此人看病事事如法。不知大众所闻何如。(若大众皆言)果如所说者。(尚云)既然。有功。理应赏德。此时将亡者所持三衣钵具。羯磨与他(其知事人。即徃衣所。称量功行大小。或总与。或但取衣。具。并钵。送无作法者手中。彼接。白云)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命过。所有(三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随当时有者牒入。或云。所有诸衣物)此现前僧应分。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或云。持某衣物)(某甲)看病比丘。白如是。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命过。所有(诸衣物)此现前僧应分。僧今(持某衣物)(某甲)看病比丘。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看病比丘。(某衣物)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忍。与(某甲)看病比丘(某)衣物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如是白。持衣钵等物与彼。其瞻病人。即出众。先应礼谢和尚。及大众。然后方受。此据五德全者如是若中下看病者。赏劳之法。或增或减。临时称量。如但与一衣。牒衣名而白。若无五德。则不应赏。可入轻物中作法。若是白衣人看病。与少许物)

○第四与覆藏行篇(二种)

初与但覆藏羯磨(十五法)

一露罪方便法

(如律所明。若比丘犯僧残罪。或覆。不覆。应当具慙愧心。向清净比丘。或知事人前说罪。其知事人。然后引犯者至羯磨寮。请羯磨师出。知事人云)

展具 作礼羯磨师三拜 问讯 长跪 合掌。

(其羯磨师。从初篇问起。乃至第五。逐一问竟。犯者如实答。一拜而起。其知事人。同羯磨师。引彼到方丈门外立。羯磨师在公位前立。知事人入室请和尚出。登座。羯磨师合掌。作如是言)

(某)大德。犯僧残罪发露。顶礼和尚。

(说。一拜。问讯。左侧立。知事人亦礼一拜。右侧立。然后教犯者进门。呼云)

问讯展大具 脱鞋 至诚顶礼和尚三拜 问讯 长跪 合掌。

和尚问云。你是那一年的戒。既受戒。受了檀越信施。云何不持戒。以何因缘而犯此事。直说。莫要打枝遶。(犯者如实答云)(某甲)(某)(某)期戒。一时业障心起。不能制伏。故犯此戒。求和尚慈悲忏悔。(又问云)初篇四根本有犯否。(犯者如实答。知事人呼云)起立 礼谢和尚三拜起具 问讯。

(其羯磨师。与知事人。如前礼辞而退。和尚入室。犯者礼谢羯磨师毕。然后到堂中礼谢知事人。请文熟读。其知事人。再细问犯者。是某年某月某日。而犯此罪。或一或二。及与众多。有覆。无覆不论年月。唯算日数。有日算日。不得狥情。总算日数有几千。几百。几十日。再详问。彼故妄无知。五品小罪。具与不具。一一如上称量定。令彼暂司。其写文式。先写乞羯磨文。次写请忏悔主。及四品从生根本小罪。并故妄。无知。波逸提法。后写白行行法。如上斟酌写清楚。方授与欲。令其熟背)

六考察从生法

和尚云。羯磨者。先当审忏从生罪。然后作法。

(作法者。礼仪如上。其知事人。呼犯者向上一拜。问讯。长跪。合掌。羯磨者问云)

汝犯此罪之后。可曾向人发露否 半月。半月。布萨之时。可曾于如法。如律。诵者高座。听者下座。听过戒否。诵戒之时。诵到此一条。能忆持戒相否。布萨之时。有缘不能身往。可曾与过清净欲否。(犯者如上逐一答。复语彼〔或〕)汝犯此僧残罪之后。即应向清净比丘。发露忏悔。因不发露。经过一夜。从此僧残罪中。生出一品经夜覆藏突吉罗罪。第二日就该发露。又不发露。复有一品随夜展转覆藏突吉罗罪。如是一夜两夜。至百千夜。虽名一品。实有(若干)突吉罗罪。故名随夜展转覆藏。此是覆藏僧残两品小罪。

半月。半月。听僧说戒。诵到此一条戒。乃至三问清净时。即应发露。以不发露故。又得一品经僧说戒默妄语根本突吉罗罪。此罪就该发露。又不发露。复得经夜覆。随夜覆。两品从生小罪。诵戒之时。应当一心。摄耳听法。到此一戒。发露忏悔。汝不用心念摄耳听法。又犯无知波逸提罪。此波逸提罪又不发露。复得经夜覆。随夜覆。两品从生小罪。

自不清净。与清净欲。又犯故妄语波逸提罪。此罪又不发露。复得经夜覆。随夜覆。两品小罪。

共有九品小罪。两品波逸提罪。汝今一拜起具。随我往屏处去。先忏小罪。再来作法(一叩起具。随师而去)

七屏除小罪法(三)

九夺五七事法

佛言。得羯磨。夺三十五事。在僧下行。供给众僧。尽覆藏日行之。(其知事人。呼犯者居中向上云)展具 脱鞋。

至诚顶礼三拜 问讯 长跪 合掌。

和尚复开示(或自夺。或云)夺他三十五事。

(作法者。即至别住人前。合掌侧立。如是夺云)

此时遵律制凭众僧前。夺汝三十五事。汝当谛听。一一守持。尽覆藏日行之。不可违犯。若犯一事。得一突吉罗罪。

  • 第一不得授人具足戒
  • 第二不得与人作依止
  • 第三不得畜沙弥
  • 第四若差教诫比丘尼。不得受
  • 第五设差不应往教诫
  • 第六不应为僧说戒
  • 第七不应在僧中问答毗尼
  • 第八不应受僧差使。作知事人
  • 第九不应受僧差。别处评断事
  • 第十不应受僧差使命
  • 第十一不得早入聚落。逼暮还
  • 第十二当亲近比丘
  • 第十三不得亲近外道白衣
  • 第十四当顺从比丘法
  • 第十五不得说余俗语
  • 第十六不得众中诵律。若无能者听
  • 第十七不得更犯此罪余亦不应犯
  • 第十八若相似亦不应犯
  • 第十九若从此生亦不应犯
  • 第二十若重于此者不应犯
  • 第二十一不得非僧羯磨及作羯磨者
  • 第二十二不得受清净比丘敷具
  • 第二十三不得受清净比丘洗足水
  • 第二十四不得受清净比丘拭革屣
  • 第二十五不得受清净比丘揩摩身
  • 第二十六不得受清净比丘礼拜
  • 第二十七不得受清净比丘迎来送去
  • 第二十八不得受清净比丘问讯
  • 第二十九不得受清净比丘捉衣钵
  • 第三十不得举清净比丘为作忆念
  • 第三十一不得令清净比丘作自言治
  • 第三十二不得证正人事
  • 第三十三不得遮清净比丘说戒
  • 第三十四不得遮清净比丘自恣
  • 第三十五不得与清净比丘共诤

此是如来严制之法。汝当一一恭敬遵守。信受奉行。不得违慢(夺。作法者归位。别住人起立。顶礼三拜。问讯 长跪 合掌)

二与覆藏本日治羯磨(二)

初有覆本日治法

(佛言。若彼比丘行覆藏时。更重犯者。听僧为彼作本日治白四羯磨。其露罪。集僧等仪式。皆如上行。和尚先应呵责诫勉彼人。然后令犯者。如是乞法)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我(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慈愍故(三乞。一叩)

作前方便(答)与覆藏本日治羯磨(堪能作法者。当如是白)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忍。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五与摩那埵篇(四种)

二与有覆摩那埵羯磨(五法)

三与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佛言。若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者。听僧与摩那埵本日治白四羯磨。彼比丘应至僧中。具仪作礼。如是乞言)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慈愍故(三乞一叩。起立于傍)

作前方便(答)与摩那埵本日治羯磨(作法者当如是白)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忍。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得羯磨白行等法皆同于上。

四与坏覆藏及坏摩那埵本日治羯磨(仪式如前)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我(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我(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此中且据重犯不覆藏者作法。下皆准此。若重犯有覆者。广如作持中明)。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慈愍故(三乞。一叩)

和尚开示。僧应与法。

作前方便。(答)与坏覆藏。及坏。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忍。与(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其白行等法。及礼谢大众。并序散威仪。皆如前作)

○第六行满出罪篇(五种)

初与行摩那埵出罪羯磨(五法)

佛言。犯僧残比丘行摩那埵竟。听僧与出罪羯磨。必须清净比丘二十众。若过二十。如少一人。作法不成。罪不得出(文)。此出罪羯磨。有其二种。一者。无覆出罪羯磨(谓犯罪之人。即时发露。既无覆藏心。律制但与摩那埵法。行满僧与出罪)。二者。有覆出罪羯磨。复该四种。随犯而治。一。不坏覆藏。不坏摩〔那埵〕出罪羯磨(谓犯罪之人。先不发露。既覆其心。律制与法。尽覆藏日行之。以治其心。行覆藏。行满。乞摩那埵。行摩那埵。方与出罪)。二。坏覆藏。坏摩那埵出罪羯磨(谓行别住比丘。信力不坚。更犯此罪。律制与本日治法。从本日重起。行本日治竟。与摩那埵。复有行摩那埵比丘。烦恼炽盛。不能制伏。中间重犯此罪。佛言。若有覆者。重与覆藏羯磨。行覆藏竟。重与摩那埵法。如无覆者。即与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行本日治。僧与出罪)。三。坏覆藏。不坏摩那埵出罪羯磨。四。不坏覆藏。坏摩那埵出罪羯磨。所谓或三增四五。或二。复加三也。

二与不坏覆藏不坏摩那埵出罪羯磨

先白行满法。然后作如是乞(礼仪如上)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我(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竟。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白行满法。文同于上。〔能〕加云。我今行摩那埵竟。愿僧忆持)。我(某甲)比丘行摩那埵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出罪羯磨。慈愍故(三乞。一叩)

作前方便。(答)与出罪羯磨。

羯磨与法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竟。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比丘出罪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竟。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僧与(某甲)比丘出罪。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出罪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忍。与(某甲)比丘出罪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三与坏覆藏及坏摩那埵出罪羯磨

佛言。彼比丘行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应至僧中。具修威仪。白行满。然后作如是乞。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我(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我(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我(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其白行满法。文同于上。惟后加愿僧忆持一句。即是。故不重例)。今从僧乞出罪羯磨。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出罪羯磨。慈愍故(三乞。作法礼仪皆同于上)

作前方便。(答)与坏覆藏。及坏摩那埵出罪羯磨。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比丘出罪。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从僧乞覆藏羯磨。僧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僧与(某甲)比丘出罪。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出罪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忍。与(某甲)比丘出罪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七忏偷兰遮篇(三品)

初上品僧中忏(九法)

六检校八品法

汝犯此罪到今。过多少时了。可曾向清净比丘发露否。(若答即发露者。则无覆藏罪。若言未发露者。则有覆藏罪。答。再问云)汝犯此罪之后。半月。半月。布萨之时。可曾在如法如律。诵者高座。听者下座。听过戒否。(若言听者。应语彼言)汝初犯此罪。即应向清净比丘。发露忏悔。因不发露。经过一夜。从此偷兰遮罪中。生出一品覆藏突吉罗罪。次日就该发露。又不发露。复生出一品随夜展转覆藏突吉罗罪。汝犯罪既然覆藏。不肯发露。则身非清净。不应听戒。汝复听戒。又犯一品听僧说戒根本突吉罗罪。此罪又不发露。复得经夜覆。随夜覆。两品从生突吉罗罪。又座上说至此戒。三问清净时。即应起座发露。若恐閙乱众僧。即当向比座者说。或心中念言。待说戒毕。我即发露。说戒既竟。即应发露。因不发露。又得一品默妄语根本突吉罗罪。从此罪中。复生出一品经夜覆。随夜覆。两品突吉罗罪。

(〔某〕余一切问法。俱如僧残忏法中说。一一问。酌量有无。随答多少。应语彼言。有若干从生罪。有若干根本小罪。如若再无犯者。即据所说。应语彼言)

据汝所说。共有八品小罪。一品是听戒突吉罗。一品是默妄语突吉罗。此二品罪。各有经夜。随夜覆藏罪。及覆藏根本偷兰遮两品。故云。共有八品小罪。汝先请的。是偷兰遮忏悔主。此时随我到屏处去。另请突吉罗忏悔主。先忏小罪。再到僧中忏根本罪。

(犯者一拜而起。即徃屏处。如前请忏悔主。次方说罪忏悔)

二中品向四比丘忏(二法)

佛言。若犯初篇生轻。二篇生重。并中品独头者。界内差四清净知法比丘。应将犯者出界外忏悔。

(所言界外四比丘中忏者。一则界内僧多。不得别众于一界内另作法故。二者四人中。除一忏悔主。则不足四人僧数。不白羯磨。得于不结界处作法故。三者此中品罪。不应于僧中忏。应向四人。或三。二人忏故。若界内止有四人者。则不必出界。即于界内忏亦可。人多则不得。其求忏者。亦应先礼请过。待四比丘到。当作礼三拜。一一备说所犯因缘。其主法者。分别罪名。示诲舍〔遇〕。及乞忏等法。皆如僧中所说。乞。即于众中请一人为忏悔主。白云)

○第八忏波逸提篇(二种)

先忏畜长离衣二舍堕(十六法)

八考察从生法

(受请者出班。令犯者向上顶礼一拜。问讯。长跪。合掌。忏主语言)

律云。单白羯磨。众僧忍可。其受忏者。应当凭众考察犯缘。分别八品小罪。然后忏悔。(问云)汝此罪犯来。经多少时了。(答。复问)犯后。可曾向人发露否 犯后。可曾著用此三衣否 半月。半月。布萨之时。可曾于如法如律。诵者高座。听者下座。听遇戒否。(犯者一一〔知〕上答。则知八品小罪或具不具。听戒。著用。覆与不覆。有无。不定。临文易之。若八品全具者。如后分别。再语彼言)汝犯此(长离)衣罪之后。即应向清净比丘。发露忏悔。因不发露经过一夜。从此波逸提罪中。生出一品经夜覆藏突吉罗罪。次日就该发露。又不发露。又有一品随夜展转覆藏突吉罗罪。如是一夜。两夜。至百千夜覆藏。虽名一品。实有若干突吉罗罪。故名随夜展转覆藏。此是覆藏根本波逸提两品小罪。

此所离之衣。体是不净的。应当作法舍。忏悔过。方得著用。善见律云。犯舍堕衣。不舍而著。随著得突吉罗罪。汝既就著用。又得一品著用不净衣根本突吉罗罪。此罪即应向人发露。因不发露。从此突吉罗罪中。又生出一品经夜覆藏突吉罗罪。次日就该发露。又不发露。复得一品随夜展转覆藏突吉罗罪。此是著用不净衣不发露的三品小罪。

律本云。僧说戒时。乃至三问。忆念有罪而不发露者。突吉罗。半月。半月。听僧说戒。诵到此一条离衣戒。乃至三问清净时。即应发露。以不发露故。又得一品经僧说戒默妄语根本突吉罗罪。此罪就该发露。又不发露。复得经夜覆藏。随夜展转覆藏。两品从生罪。此是经僧说戒默妄语不发露的三品小罪。

共有八品。二品覆藏根本波逸提。二品覆藏著用不净衣突吉罗。二品覆藏经僧说戒默妄语突吉罗。二品根本。六品从生。此总是离衣罪。

更有离钵犯突吉罗罪。亦有经夜覆。随夜覆。二品从生罪。犯罪如人穿衣一般。先穿内衣。次穿外衣。此时忏悔。如人脱衣相似。先解外衣。次脱内衣。又云忏罪如人伐树相似。先刳其枝叶。次方伐其根本。先请的是波逸提忏悔主。要在僧中忏。此突吉罗。要在屏处忏。一拜而起随我去。

十一开导责心法

忏悔主云。文中说忏悔则安乐者。此有三义。一者。是因安乐。调持戒知非。律名智人。以身居有漏。心等凡流。宿习既深。现熏易发。而能具慙说露。诚意洗愆。犹浣故衣。垢尽仍洁。毗尼作法。亦复如是。不为众远。不杂于众。故得安乐。二者。华报安乐。谓五篇净。三增未强。不历恶途。权受天福。故得安乐。三者。果报安乐。谓无漏三学为因。有余涅槃是果。得证涅槃。永离诸患。不受后有。故云忏悔则安乐也。

不忏悔不安乐者。若犯罪覆藏。则二报无由。三途必往。故云不忏悔不安乐也。

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者。正显自言治法。非他所举之义也。愿大德忆我清净。戒身具足者。是乞恳前人。为作证之语。戒身。即戒体。谓无染。无缺名曰具足。即是清净义。由清净具足。故得同僧羯磨。同僧布萨也。此自责汝心生厌离一句。是呵责之言。汝答云尔之一字。是立誓之语。虽然是我指示汝呵责立誓。全要自心境相应。自责汝心者。责何等心。律摄云。凡犯戒者。有五种心。发起因缘。一者。无差耻心。二者。无敬教心。三者。情怀放逸心。四者。禀性痴钝心。五者。忘失正念心。今正令汝自责如是等心。

当生厌离者。慎勿复起如是心。违犯如来禁戒也。汝自答云尔之一字。如泰山之重。此乃是深慙立誓。痛责之言。今既蒙和尚慈悲。清净大众。如法。如律。忏悔。纵遇丧身失命因缘。宁死。誓不要更犯如来禁戒。故云立誓也(说。一叩而起。问讯。复位)

○第十忏突吉罗篇(二法)

羯磨仪式卷下(终)

音释

戒场

场者。地也。众僧作法。结地为场。于中受戒。故曰戒场。律云。有须四人。十人。二十人。羯磨事起。众僧集会疲极。佛言。听结戒场。

檀越

檀。是梵音。此云施。越是此方之言。谓人能行施。即得超越贫穷苦海故。

常住

古今不变为常。依处不移为住。

盛衣贮器

文具。箱。笼。之类。

四方僧物

或云十方。四方唯凡。十方通圣。如供僧常食。体徧十方。唯局本处故。

现前僧物

此有二种。一。如檀越所施之物。唯施此处现前僧故。二。如亡五众轻物。未秉羯磨。通于十方。白羯磨。唯局本处。

波利婆沙

四分律云。覆藏行。律摄云。覆有两种。一覆夜。二覆心。若作覆藏心。至过明相出。是名一夜覆藏。根本律云。徧住行。律摄云。别住行。

摩那埵

汉言折伏贡高。亦言下意。谓承事众僧故。秦言意喜。目意欢喜。亦使众僧欢喜也。

出罪

梵语阿浮诃那。汉言唤入。亦云拔罪。即出罪也。谓布萨。羯磨。自恣。说戒。一切法事。皆得共同故。母论中。名清净戒生。谓于此戒中清净无犯善持起去故。

偷兰遮

善见律云。偷兰名大。遮言障。谓障善道。后堕恶道。体是鄙秽。从不善以立名也。

独头

亦名自性偷兰。乃别自犯故。谓本发心破羯磨转法轮僧。或发心盗四钱以下等。若遂所欲。是名独头。

长衣

长者余也。若有多余衣财。长一尺六寸。濶八寸。即名长衣。应当说净。

有漏

谓不修出世善法。漏落三界生死故。

无漏

谓修出世善法。证得无余涅槃故。

三学

戒。定。慧也。

三增

增戒。增心。增慧。

有余涅槃

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故言涅槃。秦言无为。或翻圆寂。或言泥洹。有翻安乐。谓离烦恼结贼。故有余苦。谓子缚断。果缚犹存故。

氍氀

音渠吕。毛席也。又曰毛布。即毡𣯋之类。

二报

华报。果报。

三途

地狱。饿鬼。畜生。

自然界

未曾作法故。

阿兰若

或名阿练若。多论翻为闲静处。天台云。不作众事名闲。无愦閙故名静。或翻无诤。谓所居不与世诤。即离聚落五里处也。

须臾顷

梵名摩睺罗。毗昙论翻为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言极少时也

还没有人评论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