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部中持戒略意录明于后。
三聚净戒
三种羯磨(对首心念众)法(发心会境。口自传情。非谓不言而辨前事。各共面对。同秉法也。四人已上。秉于羯磨)十诵律云。若比丘别众食。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病时。施衣时。作衣时。行道时。许二十里。外船行时。大会时。沙门施食时。作务时。
佛在舍卫国。尔时诸比丘入舍卫城。乞食时。得有衣请食。请主言。受我食者。当以衣施。诸比丘言。佛未听我等为衣故数数食。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从今衣因缘故。听诸比丘数数食。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数数食。波逸提。除余时。余时者。病时。施衣时。是名时。是中犯者。
若比丘有衣。请彼有衣食来。受请不犯。食者亦不犯。
又比丘有衣食。请彼无衣食来。受请不犯。食者波逸提。
又比丘有衣食。请彼有衣食无衣来。受请不犯。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无衣食。请彼无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波逸提。
又比丘无衣食。请彼有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不犯。
又比丘无衣食。请彼有衣食无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有衣食无衣食。请彼有衣食无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波逸提。
又比丘有衣食无衣食。请彼有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不犯。
又比丘有衣食无衣食。请彼无衣食来。受请突吉罗。食者波逸提。不犯者。得多有衣食。请一一有衣食来不犯。
菩萨三义大道心众生。大道成众生。觉众生。
菩萨三名大士。大道心众生。
开土。开众生信心。
高士。升出凡夫小乘。
菩萨三大愿。行。利生。
大比丘三义破恶。修戒定慧。破见思恶惑。
怖魔。魔王惧出三界。生怖惧。
乞士。养色身。资慧命。利檀那。
律有三名毗尼律善制。波罗提木叉。尸罗戒。
亦云灭保解脱。
持戒三心厌有为。求趣菩提。悲愍有情。
持戒三乐名誉。利养。死生天。
明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名誉及利养。死得生天上。
衣制三限大衣五日。七条四日。五条二日。
造衣如法制。违者不得衣。获其罪也。
锡杖三分上分锡。中分木。下分牙角。
应器三法体。大要有二。谓泥及铁。
色。熏黑赤。或孔雀咽色。鸽色。
量。大受三斗。小斗半。中可知。
诸佛菩萨以三轮示现度众生三轮者。计心。说法。神通。
三衣断三毒五条断贪身。七条断嗔口。大衣断痴意。
大比丘三义大。天主大人所敬故。
多。徧解内外经书故。
胜。出九十五种土故。
四食时早起。诸天。
日中。三世佛。
日西。畜生。
日暮。鬼神。
四利须食资身为道。养身中虫。生施者福。破饿外道。
四分律初分说比丘戒。二分说比丘尼并受戒。犍度三分说安居犍度。四分说房舍犍度等。
菩萨四心广大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胜即第一心。我皆令入无余涅槃。
常心。实无众生得度了生伤如也。
不颠倒心。无我人众生等者四相。
比丘四义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破魔。
比丘四法昼夜六时说罪忏悔。常忆念佛不诳众生。修六和敬心不恚慢。具修六念如救头然。
比丘四法常念如来立佛形像。闻经深义即信奉行。虽不见佛晓了本元。知十方佛则一法身。
羯磨四法一法。二事。三人。四界。
头陀四食乞食。不作余食。一坐食。抟食一器盛。
头陀四位衣。衲衣三衣二种。
食。乞食一座等。
处。兰若冢间树下。
常。座此无次第。
乞食四意福利群生。折伏憍慢。知身有著。除去滞著。
四根本烦恼贪。瞋。痴。我慢。
毗尼四义一是佛法中平地。万善由之而生。
二一初佛子皆依戒住。一切众依戒而有。
三是趣涅槃之初门。
四乃佛法璎珞。能庄严佛法故。
舍戒四缘舍所学即舍戒。二形生男变女变男。断善根受恶戒邪见。舍众同分身死。
尸罗四义清凉义。离心热恼故。
安隐义。能为他世乐因故。
安静义。能建立止观故。
寂灭义。得涅槃因故。
摄心四戒先断心婬。心有少爱。即为欲本。
次断心杀。心瞋为杀。故入神道。
三断心偷。诈匿邪为贪而不舍。
四断妄语。自言得圣人法。名妄。
成就威仪四法不染三有知之为苦。
我与彼人苦乐俱然。
常行忍辱。
在上不慢。在下不耻。
谦下获四种功德远离恶趣不受旁生。不被轻毁。常为人天恭敬。恶友怨敌不能陵突。
菩萨修行四法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
比丘具戒四分义摄一受具足。谓白四羯磨。
二随具足。谓从此向后随二。戒常持覆证。
三护他心具足。谓比丘一分威仪具足。名护他心。
四具足守戒。谓于小罪见畏。不犯。若有犯。当发露。
菩萨四轮(欲权八难当习四轮)生中国。轮摧三途北洲长寿天难。
修正愿轮。摧世智辨聦难。
植善轮。摧盲聋瘖痖难。
近善人轮。摧佛前佛后难。
乞食四分一奉同梵行者。一与穷乞人。一与诸鬼神。一分自食。
修行四法宁失身命不舍菩提心。亲近善友。不舍忍辱。依寂静处。
持戒有四怖畏戒。不浩恶名洽罚。
希望戒。贪财名誉等。
顺觉戒。求解脱果等。
清净戒。无漏离惑等。
四分优婆塞无分但受三归。少分或受一戒。多分受二三四。满分具受五戒。
四种沙门
菩萨四自在法一戒。二神通。三智。四慧。
弟子四心看和尚一亲爱师。二敬顺师。三畏难师。四尊师。
戒品四等生处不同破戒三。畜生。饿鬼。地狱。
下持戒一。人道。
中持戒一。六欲天。又能兼行四禅四空定。生色无色界。
上持戒三。下罗汉。中支佛。上佛道。
四种重恩父母生身故须报。如来大师。说法师。
四种比丘毕竟到道比丘。阿罗汉。又云无学果。
示道比丘。三果圣人。又云初二三果。
受道比丘。初果向。又云通内外凡。
污道比丘。凡夫破戒。又云犯四重者。
佛应四处降生迦维卫。成道摩竭提。说法波罗柰。入灭拘尸那。
四根本烦恼贪烦恼。瞋烦恼。痴烦恼。我慢烦恼。
五种三皈翻邪。五戒。八戒。十戒。具戒。
袈裟五色赤色。青色(铜青)。黑色(杂泥)。木兰(树皮)。紫色。
五种忏悔不必礼拜。应常想念第一义空。
孝养父母。恭敬师长。
正法治国。不抂人民。
于六斋日。勅诸境内。令行不杀。
深信因果。知佛不灭。
五不赴请晏然而居。诸天说法。观察病人。守护卧具。戒制学处。
五法助戒信。惭。愧。善知识。宗敬戒。
受世间戒奉佛戒。
五戒生天不杀生四王天。
不盗生忉利天。
不婬生夜摩天。
不妄语生兜率天。
不饮酒肉生化乐他化天。
五种阇黎出家师所依得出家。
羯磨师授戒作羯磨。
教授师教以威仪。
受经师受经四句等。
依止和尚学戒十夏与人为师。
五种水罗方罗。用绢三尺成一尺随时作大小。
法瓶。阴阳瓶也。
军迟。以绢系口。绳悬水中。待满引出。
酌水罗。但取密绢方一搭手。或系瓶口。
衣角罗。或钵中滤水。
五不应答试故问。无疑故问。不为悔所犯故问。不受故问。语难故问。
出家五法发心出家怀佩圣道。毁其形好应被法服。委弃身命尊崇法道。永割亲爱毋适毋莫。志求大乘为度众生。
比丘五法怖魔。乞士。净戒。净命。破恶。
破戒五衰求财不得。设得耗散。众不爱敬。恶名流布。死入地狱。
破戒五过自害。为智所诃。恶名流布。临终方悔。死入恶道。
跏趺五利最安隐。心不散。魔王布。畏外道。心易止。
苾𫇴五德体性柔软。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语粗犷。
引蔓旁布。喻出家人传法度人连绵不绝。
馨香远闻。喻出家人戒德芬馥为应所闻。
能疗疼痛。喻出家人能断烦恼毒害。
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常向佛日。
睡眠五过恶梦。诸天不护。心不入法。不思明相。喜出精。
杨枝五利口不臭。又口滋味。
口不苦。又除热。
能除风。又祛风。
亦除执。又消食。
除痰癊。又明目。
不嚼五过口气臭。不别味。癊不消。不引食。眼不明。
旋绕有五事(比丘礼佛已右绕。不得左转。如日月星绕须弥山也)低头视地。不得踏虫。不得左右视。不得唾地。不与人语。
旋绕得五福后世得端正好色。得好音声。得生天上。生王侯家。得泥洹道。
乞食遮五处唱令家。旃陀罗。沽酒家。官家。婬女家。
入俗舍五法入门小语。摄身口意。卑躬。善护诸根。威仪庠序令人生善。
五不应游官家。酒肆。屠儿家。婬女家。
五分戒律一波罗夷法。二尼波罗夷法。三受戒衣药食法等。四灭诤法。五破僧法杂法等。
五篇
比丘二百五十条。尼三百四十八条。今止四十一条者。更加二不定七灭诤。俱至五十条。又见七数中七聚六聚也。
忏悔五法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至心合掌。头向礼足。说罪名。
持律得五功德戒品牢固。善胜诸怨。于众中决断无畏。疑悔者能开解。善持戒令正法久住。
安居须离五过太远聚落求须难得。
大近城布妨修道业。
多蚊螘𠾱啮践伤彼命。
无可依人。其人具五德。乃可依之。
无施主施饮食汤药。
菩萨施具四心知施实相三轮皆空。起慈悲心拔苦与乐。发愿得无上果。回向回施法界。具足方便偏修诸行。
五戒属对五阴不杀对色阴。不盗对受阴。不婬对想阴。不妄语对行阴。不饮酒肉对识阴。
犯五戒被五星陵逼杀戒。今被木星陵逼。夭伤身命。
盗戒今被金星陵逼。贫穷下贱。
婬戒今被火星陵逼。王法加刑。
妄语今被土星陵逼。出语不信。
饮酒今被水星陵逼。愚痴聋塞。
袈裟五种功德入我法中犯重邪见等。于一念中。敬心尊重。必于三乘受记。
天龙鬼神若能敬此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
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
若有众生。共相违背。念袈裟力。寻生慈心。
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乃至龙披一缕。皆免金翅鸟难。
五夏依止法过五岁。知五事。知犯轻重。知羯磨。名阇黎。
十夏依止和尚位不知律仪。尽形依止。精通戒藏。与人为师。
授人戒法。若不然者。获罪无量。
无解作师。五百问云。应求忏悔。若不悔者。罪日加增。受戒之人不得戒也。
受菩萨戒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五篇罪配五刑五行一波罗夷。死。土。
二僧残。流。水。
三波逸捉。徒。金。
四提舍尼。杖。火。
五突吉罗。笞。木。
旧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午后不食得五种利少婬。少睡。得一心。无下风。身安无病。
若过午。一切有形之类。片盐片醋入口中者。堕焦肠地狱。除病时。施衣时。造衣时。远行时。行舡时。大会时。施食时。作务时。八条许食。不犯。
大比丘五事故经营报佛恩故。律中比丘自营精舍故。
长养佛法故。
灭凡劣众。自贡高故。
将来弟子折伏憍豪故。发起将来福业故。
五戒对摄十善
僧伽六和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
沙弥比丘六物(六物不具乃名秃人)
六聚华梵波罗夷。此云弃。小乘云不可忏。大乘云。他胜处。
僧伽婆尸婆。此云众残。如断人头。气喉在故。
偷兰遮。此云丑恶。
波逸提。此云堕。因治财。犯舍堕。未忏故。
波罗提提舍尼。此云可呵。
突吉罗。此云恶作恶说。六聚加恶说。为七聚。
六度华梵
七众比丘。清净活命云乞士。又名能破烦恼故。又名能怖魔故。
比丘尼。尼者女也。佛以仪法不便故。在沙门后。姨母求出家不许。令行八敬乃许。
式叉摩那。此名学戒尼。十八童女应二岁学戒练身。知有胎无胎。即三法根本六法行法。
沙弥。此云息慈。谓息恶行慈也。又翻勤䇿男。
沙弥尼。此云勤䇿女。
优婆塞。义翻信士男。亦名善宿男。又名清净士。又名近事男。
优婆夷。义云信士女。亦名善宿女。二虽在家。能持。五戒。男女各处。
七支戒杀。盗。婬(身三)。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口四)。身口造作名业。各加不字名戒。
持律获七功德能持佛内藏。能善断诤。持戒。外道顶住以律故。不咨他于众说戒无畏故。能断有疑故。能令正法久住故。
法苑七事受胎相触。男以身触女身分。即生贪著而成胎。
取衣优陀夷共妇出家。欲不止。精污衣。尼䑛衣成胎。
下精。鹿母嗅道士精。欲心而饮。因而有胎。
手摩。腅菩萨父母俱盲。出家为道。不合阴阳。手摩故。唯视男子而怀胎。
闻声。白鹭鸟悉雌无雄。春至闻雷声有胎。
嗅香。𤚩母牛但嗅犊气。即便怀胎。
七遮罪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黎。破羯磨转法轮增。杀十地圣人。出佛身血。
七灭诤法应与现前毗尼。当与现前毗尼。
应与忆念毗尼。当与忆念毗尼。
应与不痴毗尼。当与不痴毗尼。
应与自言治。当与自言治。
应与多覔罪相。当与多覔罪相。
应与覔罪相。当与覔罪相。
应与如艸覆地。当与如艸覆地。
诸大德。是七灭诤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若比丘有首事起。即应除灭。
优婆塞具八支信。戒。施。听法。受持。解义。如说。修行。
八大人觉少欲。知足。寂静。精进。正念。正定。正慧。无戏论。
菩萨八法一乃至失命不说他过。二化人令皈依三宝。三安置一切于菩提心。四梵行不染。五造佛像安花座上。六能除众生忧恼。七于贡高人常自谦下。八不恼他人。
大宝积云。菩萨成就八法。于诸佛前。莲华化生。
八法信重袈裟应起塔想。应起寂灭想。应起慈想。应起悲想。应起如佛想。应起惭想。应起愧想。应起令我来世离三毒具沙门。
经云。袈裟圣人表帜。随顺寂灭。行慈悲心。未得沙门。行此八法。
尼戒八弃杀。波罗夷此云弃。若犯此戒。永弃佛法边外。犹如大海不受死尸。
盗。婬。大妄语。与男身触。与比丘四弃戒同。
于染心男捉手。捉衣。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身相倚。相期。
覆他重罪。
随举六僧供给衣食。
尼行八敬不得骂谤比丘。
不得举比丘过比丘得说尼过失。
应从僧中受具戒。
犯僧残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
当于僧中求教授人。
不应在无比丘处结夏安居。
夏讫诣僧中求自恣。百岁尼礼初夏比丘尼。
九等大衣下三品。九条。十一条。十三条。
中三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
上三品。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
制戒十益一摄僧故。二极摄僧故。三令僧安乐故。四折伏无耻人故。五有惭愧者得住持故。六不信者令得信故。七正信者增益故。八于现法中得漏尽故。九未生诸漏令不生故。十正法久住为诸天人开甘露门故。
乞食十利一自用活命自偶不属他。二施我者命住三宝然后当食。三长生悲心。四随顺佛教。五易满易养。六破憍慢法。七无见顶善根。八见我乞食余者效我。九不与男女大小有诸事故。十次第乞生平等心。
受戒发十大愿
乞食十法一为摄受诸有情。二为次第。三为不疲厌。四知足。五为分布。六为不躭嗜。七为知量。八为善品现前。九为善根圆满。十为离我执。
涅槃十戒一禁戒。二清净戒。三善戒。四不缺戒。五不折戒。六大乘戒。七不退戒。八随顺戒。九毕竟戒。十具足戒。
沙弥十二有犯一不分别衣。二离衣宿。三触火。四足食。五害生种。六青艸上弃不净。七輙上高树。八触宝。九食残宿食。十坏地。十一不受食。十二损生苗。
十二种恶律仪屠儿。魁脍。养猪。捕鱼。猎师。网鸟。捕蛇。养鸡。呪龙。作贼。捕贼。狱吏。
婬女家。酤酒家。洗染家。压油家。加上四种。即名十六种恶律仪。智者勿犯。
授戒法十二科
菩萨随身十八种物杨枝。澡豆。三衣。瓶。钵。坐具。锡杖。香炉奁。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像。
二十五护戒神- 不杀生
- 茶刍毗愈陀泥
- 输陀利输陀尼
- 毗楼遮那波
- 阿陀龙摩坻
- 娑罗桓尼和婆
- 不偷盗
- 抵摩阿毗婆䭾
- 阿须输婆罗陀
- 婆罗摩亶雄雌
- 婆罗门地鞞哆
- 那摩呼多耶舍
- 不邪婬
- 佛陀仙陀楼哆
- 鞞阇耶薮多婆
- 涅坻醯陀多耶
- 阿罗多赖都耶
- 波罗那佛昙
- 不妄语
- 阿提梵者珊耶
- 因台罗因台罗
- 阿伽风施婆多
- 佛昙弥摩多哆
- 多赖叉三蜜陀
- 不饮酒
- 阿摩罗斯兜嘻
- 那罗门阇兜帝
- 萨鞞尼干那波
- 阇鞞鬪毗舍罗
- 迦摩毗那阇尼佉
犯五戒所招过咎。具于前章。行者勿令有损也。
佛住世八十年颂曰
迦𫄨那。明了论云。为存略故。但言迦提。此翻功德。以坐夏有功。五利赏德也。西域记。以迦提翻云昴星。昴星直此月故。律钞到明了论。翻为坚实。能感实。能感多衣。衣无败坏故。又名难活。以贪人取活为难。舍少财入此衣。功德胜。如以须弥大衣聚施也。或云坚固。又云阴覆。古翻为赏善罸恶衣。赏前安居人(后安信人不得)也。亦翻功德衣。以僧众同受此衣。招五利功德。律中受此衣故。畜长财离衣宿。皆请。别众食。食前食后至他家。四分云。安居竟。应受功德衣。则前安居人七月十六日受。至十二月十五日舍。四分云。若得新衣。若檀越施衣。若粪扫衣。四分云。粪扫则非死人衣。新物揲作净。若已浣。浣已纳作净。即日来。不经宿。不以衰命得。应法。四周有缘。五条作十隔。用袈裟色。受舍应鸣钟。集僧羯磨。具出自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