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章
三科法门。以五门分。一出体。二释名。三癈立。四假实。五类异。
出体者
有三。一约三性。五蕴唯有为。十二十八通有无为。若约漏无漏门分别。五蕴通二性。若约常无常门分别。唯依他。十二处中。法处少分。唯圆成。余十一处法处一少分。通二性。十八界中。法界一少分。唯圆成。余十七界法界少分。通二性。二约五法出体。五蕴中。色蕴少分名为相。识受想行蕴一少分。名为分别。行蕴少分色蕴少分。即名句文。名为名。行蕴少分。名为正智。十二处五根四尘全法处一少分。名为相。法处一少分声处全。名为名。意处全法处少分。名为分别。法处少分。名为正智。法处少分。名如如。十八界中。九色全法界少分。名为相。法界少分乃声界全。名为名。七心界全法界少分。名为分别。法界少分。名为正智。法界少分。名如如。三约百法出体者。色蕴中唯摄十一种色。识唯八心王。受即受数。想即想数。行蕴余者总是。唯除无为。十二处中。五根五尘各自处。收八个心王。名意处。余者总法处收。十八界中。五根五尘各自界。六识名六处界。末那及第八名意界。及等无间意。余者法界收。
○得非得章第十六
得非得义。以十门分别。一明所依。二明得名。三明差别。四约识分别。五约位分别。六约内外分别。七约大小分别。八约三世分别。九约曾得未曾得分别。十问答分别。
一明所依者
一切有为法。皆得所依。所依是善。得亦是善。所依不善。得亦不善。所依欲界系。得亦欲界系。乃至所依无记。得亦无记。所依色无色系。得还依色无色界系。所依不系。得亦不系。择灭得唯属圣道。非择灭得属三。一以世间六行伏惑暂不生。此得属世间六行道。二若究竟灭者。属所依本识。三若缘阙暂不生者属种子。非得所依有二。一依圣道。二依有为法种子。若一切染污法不得。明依圣道及六行道。所有无漏法非得。依二障种立。若有漏善无记非得。依自种而建立。若一切染污法现行不起。名不得用。若种子亦断者。名不得体。若一切有漏善无记。若约离缘缚时。名不得用。若究竟佛位。非择灭者。名不得体。无漏法不得者。若现行不起。名不得用。有种姓者。无不得体。若无种姓者。体用俱不得。若三乘定性名相望。皆有不得他无漏体用。
○空义章
空义。略以五门分别。一数不同。二出体性。三明癈立。四三乘得。五显证位。
一数不同者
或说一空。般若经云。五蕴皆空。三解脱门中。空解脱门。或说二空。处处皆说。生空法空。或说四空。大般若五十一末说。复次善现有性。由有性空。无性由无性空。空自性由自性空。他由他性空。瑜伽第十二云。空性有四。一观察空。二彼界空。三内空。四外空。或说七空。四卷楞伽第一。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想自性系著。复空无二性。离自性相。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自性空。行空。无空。一切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或说十一空。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空。善男子。空者。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大般若经。显扬。瑜伽。辨中边论。十六空。谓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胜弄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或说十七空。大般若说。前十六上。加无所得空。或说十八空。般若第八九说。前十七上。加自性空。或说十九空。般若说。十六空上。加所缘空。增上空。互无空。或说二十空。般若第五十一说。十八空中。离无散空。为散空无变异空。离相空。为自相空共相空。或说二十二空。亦大般若说(云云)。
○十二支章
释名色互为缘中。观十二支有二。一杂染安立观。二清净非安立观。此二观中。皆有顺逆。
安立观者
谓行相麤浅。安立施设。名曰安立。菩萨将欲断除。先顺观之。从无明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处。乃至生生老死也。如是顺观生死相续。令生厌离。所以次第顺观。既顺观已。逆观其果。从何而有。于中有二。一观老死果由谁有。谓由生。生复由谁有。谓由有。有复由谁有。谓由取。乃至行支皆作四谛观。老死苦。老死集。老死灭。老死趣灭行。乃至行支集。即无明。不可更言无明由谁有。是故但作四十四智。于中别分。若唯作苦集观。老死苦果有二因集。一麤近即生。二者远细因。谓爱取有。观现生能老死苦果。谓观爱取远生当来老死苦果。如是观苦果。从集有己。即观集从谁有。谓由苦。苦果从谁有。谓识等五。即观苦果复从谁有。还由思业有。即爱取有。更不别观。无明行。不异爱取有。是故苦集二谛观。齐识退还。如是逆观苦集谛已。知是生死之源。将欲断除。方为灭道之观。先观老死灭。次观老死由谁得。谓由道。即观道能证灭。如是观灭道二谛。始从老死。至其行支。有四十四智。问何故苦集之观。至识而还。灭道之观。越识而至行。答苦集相续。一周便还。灭道断除。所以至行。
○二种生死章
二种生死义。八门分别。一出体。二释名。三辨相。四差别。五依位地。六与四种生死相摄。七会释三种意生身。八问答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