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只为真性不明。便生许多妄性)。眼耳身三二地居(谁能少得这个五识)。徧行别境善十一(果然许多妄想)。中二大八贪嗔痴(妄想到这极处)。五识同依净色根(本来元自清净)。九元七八好相隣(争奈被他所扰)。合三离二观尘世(除非就向五根中看破他根的用处)。愚者难分识与根(却谁晓得这个)。变相观空唯后得(若能使识不著缘扰。还只救得一半)。果中犹自不诠真(佛果位中不说他到极处)。圆明初发成无漏(这个才是转识成智)。三类分身息苦轮(将五识还他妙用度生矣)。
奘师五识之颂。其大意言。五识落于六根门头。而照境处。此时比非二量犹未行。不过现量分别。偶尔现起。然非悟人境界。便随缘惑。所以才动念。便要走入八万尘劳网里。徧行别境及二十烦恼等。不俟六七八识比非横行而已。知其现量时。无数心头起灭。阿谁能免。先佛云。汝暂举心尘劳先现是也。此时药以针病。如何下手。亦就五识中。观他三何以合。二何以离。且识在根中。根在识中。识毕竟向甚处起。向这里著得一眼。分得清楚。这便是悟的消息也。若只变想观空。犹被观门缚定。纵有见识。亦止是后得智。不是根本智。到不得妙觉田地。只是悟一悟。使五识初发时。便悟得圆明初发。岂但起过二地。吾知三类分身的道理。即今直下承当而有余矣。
这个三性。政是不觉境界。善性著落在白业。恶性著落在黑业。即被因果所束。不得自在。即非善非恶。似乎凝寂然。政堕在无知迷闷中。无记之病。第一可悲者。顽空断见无想三报。每每无记者受之。故净智妙圆。体自空寂。方为究竟。若单单空寂。便是无记也。这三性虽通于现量。而现量实因于性境。何以说境是性境。良以欲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故。净明移界地。于指端月光现。清水于室内。乌刍瑟摩之。徧身是火。琉璃光之满体皆风。岂非境是性境乎。但未曾向境中彻底悟破。则对境而忽生善生恶。皆被境转。即嘿嘿对境。不知境之落处。人在三界中。不知三界是甚物。未思出离。似鳖在瓮中竟不知瓮是何物。纵能痴痴较量。总无智慧。堕在无记性而已。若能如灵云之觑破桃华。洞山之悟影于流水。何至被现量作主。而通三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