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164-7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
客有高信至吾禅居前礼致问曰。成道捷径。法华三昧不轻之行。念佛三昧般舟之宗。佥为无上深妙禅门。愿闻其致。对曰。希高扣寂。未有若君之问者也。子将涉无生之龙津。欲图南以鹏举。吾不敏。尝试论之。略开二十门以明斯旨。
- 上卷七门(念未来佛)
- 念未来佛速成三昧门(一)
- 嬖女群盗皆不可轻门(二)
- 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三)
- 现处汤狱不妨受记门(四)
- 观空无我择善而从门(五)
- 无善可择无恶可弃门(六)
- 一切众生肉不可食门(七)
- 中卷六门(念现在佛)
- 念现在佛专注一境门(八)
- 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门(九)
-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门(十)
-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十一)
- 梦觉一心以明三昧门(十二)
- 念三身佛破三种障门(十三)
- 下卷七门(通念三世无不是佛)
- 念过去佛因果相同门(十四)
- 无心念佛理事双修门(十五)
- 了心境界妄想不生门(十六)
- 诸佛解脱心行中求门(十七)
- 三业供养真实表敬门(十八)
- 无相献华信毁交报门(十九)
- 万善同归皆成三昧门(二十)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中)
念现在佛专注一境门第八
问。专西方。念一佛。以通三世。希霑九品。践不退地。不亦可乎。对。十住婆沙论并龙树菩萨造释华严经论。菩萨道有难行行。如陆地行舟。有易行行。如水路乘舟。阿弥陀佛本愿之力。若人闻名称念。自归彼国。如舟得水又遇便风。一举千里。释迦如来父王眷属六万释种皆生极乐。盖佛与此界众生缘深也。专注一境。圆通三世。不亦良哉。问。往生彼国。有为虗伪。风多浪鼓。曷若不驰想于外。但摄心于内。协无为之旨乎。对。有为虽伪。舍之则道业不成。无为虽实。取之则慧心不朗。经云。厌离有为功德是为魔业。乐著无为功德亦为魔业。又圣贤摄心谓之内。凡夫驰想谓之外。苟以驰外为乱住内为定。复是内外所驰。非念佛三昧摄心之意也。注维摩经什师云。外国一女。身金色。有长者子达暮多罗以千两金邀入竹林。文殊变白衣士。宝衣严好。女人见之贪心内发。文殊言。欲得衣者当发菩提心。女曰何为菩提心。言汝身是。云何是。曰。菩提性空。汝身亦空。女于迦叶佛所多植善本。广修智慧。闻说即得无生法忍。将示欲之过。还与长者子入林。自现身死䏺胀烂臭。长者子大怖。往诣佛所。佛为说法。亦得法忍。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是则一切有为即无为矣。一切内外非内外矣。在有未尝有。居无未尝无。何患佛有相心有念哉。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下)
念过去佛因果相同门第十四
问。所念之佛穷玄极圣。尊号如来。而能念人尚在凡位。安得窃同正觉哉。对。三昧海经。所念之佛。如出胎师子王。喻佛果也。能念佛人。如在胎师子王。喻佛子也。威神相继佛何异焉。法鼓经。消毒王药涂鼓。以桴击之。能令毒箭声下跳出。平复如故。若闻释迦牟尼佛名及闻信方广比丘名。能令身中三毒之箭声下跳出。释迦即过去佛。果也。比丘即方广人。因也。灭罪相同其义一也。法华三昧师资传五卷中说。隋南岳思大禅师有弟子大善。时衡阳内史郑僧杲。素非深信。尝会出猎。围鹿数十头。谓县令陈正业曰。公常称大善禅师有慈悲力。其如此鹿何。正业即率左右数人齐称南无大善禅师一声。群鹿飞空而出。与观音神力复何异哉。若不侮圣人之言。则念佛三昧殄魔息灾。犹金之在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