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于是以念佛一门。而分四种。曰持名念佛。曰观像念佛。曰观想念佛。曰实相念佛。虽有四种之殊。究竟归乎实相而已。又以前三约之为二。一为观想。一为持名。观想则十六观经。言之详矣。此论持名。则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古德云。观法理微。众生心杂。杂心修观。观想难成。大圣悲怜。直劝专持名号。良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此阐扬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若其持名。深达实相。则与妙观同功。上上品生当不疑矣。现前诸佛子。如前忏悔门中。二乘圣人。圆心大士。乃至等觉。尚须忏悔。既彼均当忏悔。岂不咸应往生。而况位在凡夫。生居学地者乎。我今奉为六道现前诸弟子等。皆同一心称佛名号。求生净土。愿佛慈悲。特垂摄济。
答问
答闻谷广印
问。古人已禀单传直指。后修净业而欲往生者。为是悟后随愿起行耶。为是未悟二行兼修耶。若兼修者。堕偷心。岐路心。工夫那得成片耶。若已悟。则尘尘华藏。在在莲邦。十方无不可者。何独乐生西方耶。
答真信净土。决志往生者。不论已悟未悟。其从事单传直指。而未悟者。虽目以参禅为务。不妨发愿往生。以未能不受后有。毕竟有生处故。不是偷心岐路心也。其已悟者。古人云。汝将谓一悟便可上齐诸佛乎。故普贤为华严长子。虽尘尘华藏。在在莲邦。而行愿品。必拳拳乎以往生安乐为言也。已悟尚然。未悟可知矣。
问。参禅贵一心不生。念佛贵净念相继。兹参究念佛一门。意在妙悟而得往生也。今念时虽心佛分明。参时即二俱坐断。断故参功渐胜。念力渐微。则他时焉得亦悟亦生耶。
答。一念不生是禅非参。起念下疑。乃名曰参。楞严云。又以此心。反复研究等是也。念时参时。俱属有念。亦不相悖。
附
劝修作福念佛图说
记
香光室奉安弥陀圣像记
云栖供弥陀接引众生立像一躯。本如居士见其端正严好。嘱予命工肖而刻之甫成。其仲君自桐城来迎。予以金漆未固。舁而舟。虑或有损。于是易本像以行。而新像留山中。仲君扶像至北关。将买舟。而舟人夜梦金色丈夫求载。觉而需其至。意必大贵人也。凡问者。皆弗允。廼仲君问亦弗允既而知其有圣像也。又审而知其为像之伫立者也。则大喜谓符所梦。至京口。将易舟入江。彼舟人。复梦如前。无何。像抵家。奉安于香光室。正虑无贤僧守。而僧大海者适至。海固。严净毗尼。足不逾阃。居七年。预知去时。邀居士言别。以七月朔日坐逝。远近从而感化者甚众。海亡。又虑无继之者。得慧光焉。光之贤海。之侣也。夫梦于舟人奇矣。联而入梦。不亦奇乎。始得大海难矣。继之以慧光。不益难乎兼而有之。得未曾有。所以感之者。弥陀之威神。而所以感弥陀之威神者居士之精诚也。楞严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又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严严今可谓见佛不待当来。而香光已成庄严矣。因捃摭其先后。而为之记。
说
骷髅图说
傅大士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大士此语。正所谓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者也。如何是万般将不去。人生所有官爵。金宝。屋宅。田园。饮食。衣服。玩好。乃至娇妻。爱子。无常到来。那一件是将得去者。如何是惟有业随身。人生所造诸贪嗔。痴。业。非礼奸婬。恣意宰杀。为子逆父。为臣欺君。克众成家。阴毒害物。种种恶业。无常到来。这都紧紧随著你者既然如是。若不猛省回头。改恶从善。洗心念佛。岂非徒得人身。虗生浪死苦哉苦哉。我观世人。个个皆好念佛。今三等列之。一者极闲人。应当无昼无夜。一心念佛。二者半闲半忙人。应当营事已毕。即便念佛。三者极忙人。应当忙里偷闲。十念念佛。又复富贵之人。衣禄丰足。正好念佛。贫穷之人。安贫守分。正好念佛。有子孙人。得人替力。正好念佛。无子孙人。心无牵挂。正好念佛。无病之人。身力康徤。正好念佛。有病之人。知死不久。正好念佛。聦明之人。通经达理。正好念佛。愚钝之人。无杂知见。正好念佛。以要言之。天上人间。四生九有。皆当念佛。奉劝世人。何不趂此四大未作骷髅时。早早念佛。直待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懊悔无及了也。
竹窗随笔
竹窓二笔
鴈荡山
台鴈号两浙名山。而鴈荡尤奇有。轻千里裹粮而往游者予昔应太平之请。去鴈荡仅一由旬。期满院主白予为鴈荡游。予欲往。而忻然从游者百余众。因计彼山久无接待。徘徊历覧。往返不下半月费粟数石。院贫不能支遂坚执己之。众怏怏。乃慰之曰。鴈荡之胜。在震旦中。尚有过之者。即震旦最胜处。不及天宫天宫展转最胜处。不及西方极乐。世界。公等不慕极乐。而沾沾鴈荡是慕。也竟不去。
竹牕三笔
昼夜弥陀十万声
世传永明大师。昼夜念弥陀十万。予甞试之。自今初日分。至明初日分。足十二时百刻。正得十万。而所念止是四字名号。若六字。则不及满数矣。饮食抽解。皆无间断。少间则不及满数矣。睡眠语言。皆悉断绝。少纵。则不及满数矣。而忙急迫促。如赶路人。无暇细心切念。细念。则不及满数矣。故知十万云者。大槩极言须臾不离之意。而不必定限十万之数也。吾恐信心念佛者。或执之成病。因举吾所自试者以告。或曰。此大师禅定中之事也。则非吾所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