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187

净土随学卷上

佛说阿弥陀经礼想仪

经云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故知此经不可思议。乃诸佛心要。法门纲宗。其辞简而理明。其文约而事备。字字是行人真归。字字是行人妙观。但得闻名便登不退。皆为诸佛护念。何况受持也哉。昆未出家时。首获此经。迨阅要解。始知深妙。从兹发愿受持。志求净土。夫净土庄严。甚深微妙。非是凡夫心力所及。唯此经依正。稍近凡情。乃弥陀大愿。接引下凡之异方便也。故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此劝下凡往生。得与上圣同居。法门胜异。全在于斯。诸佛称赞。皆为此也。谨遵时公受持行仪。略辑礼想仪轨。以坚信愿。经中大意。分十二科。依科唱礼。随经默想。恭对西方。如在目前。虽依正不能明了。而信愿真。如是一心持名。则空有同彰。理事备焉。释迦及十方诸佛。同声劝信。可不勉哉。当知此经。的是乐邦家书。彼国庄严。无非自家故物。弥陀慈父。待多时。操此求生。而万牛莫挽矣。同治秋识于旌教寺之天台教观。

(行者凡礼想时。先跪佛前。烧香合掌云)

愿此香烟云。徧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世间难信法。及诸上善人。普熏诸众生。皆发菩提心(即起礼佛)

  • 一心顶礼。娑婆世界。五浊恶世说难信法本师释迦牟尼佛(拜下。默想经文一节云。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下。至是为甚难止)
  • 一心顶礼。十方世界。出广长舌劝赞西方恒河沙数诸佛(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下。至上方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止)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光寿无量普摄群生。阿弥陀佛(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下。至于今十劫止)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执持名号临终导引。阿弥陀佛(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下。至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止)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今当愿皆令往生。阿弥陀佛(舍利弗若有人发愿下。至生彼国土止)
  • 一心顶礼。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下。至及诸佛所说止)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观音势至诸上善人。及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下。至俱会一处止)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灵鸟树下闻音正念。诸菩萨摩诃萨(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下。至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止)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黄金地上盛华供佛。诸菩萨摩诃萨(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下。至功德庄严止)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莲华池内宝楼阁中。诸菩萨摩诃萨(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下。至功德庄严止)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一切菩萨摩诃萨(尔时佛告长老下。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止)
  • 一心顶礼。文殊弥勒诸大菩萨。舍利弗等诸大尊者。及十方三世一切圣众(如是我闻下。至无量诸天大众俱止)

礼想跪诵弥陀经一卷往生呪三遍赞云。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称佛多少随力而止)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各十称)念毕回向发愿云。

弟子称念阿弥陀
真实功德佛名号
唯愿慈悲垂摄受
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今所修诸善根
一切皆悉尽回向
普愿法界诸众生
同生西方极乐国
  •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 和南圣众

礼想仪者。每日欲修几时。随力可耳。早晚二时。决不可少。末后一时。佛数念完。佛前长跪合掌。先诵四十八愿。再念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发愿回向。或礼拜四十八愿更好。当合掌定心。如对佛云。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念毕拜下。想第一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礼第二拜。想第二愿亦如是)礼观音势至及大海众菩萨(各三拜。照前发愿回向。三归依毕)

阿弥陀经颂

从是西方有乐城。弥陀说法正当今。七重树覆珍珠网。自在逍遥绝苦轮。

七宝池中德水盈。莲华香洁底纯金。四边阶道琉璃合。楼阁层层玛瑙成。

黄金地上每经行。天乐时时奏法音。适意妙华盛满裓。他方佛国任飞升。

灵禽树网出玄音。昼夜常宣三宝名。见色闻声生正念。菩提道果自然成。

万德圆融相好身。光明徧照摄群生。寿同人命不思议。故号名为无量尊。

无数声闻与上人。常居一处若同伦。凡夫到此皆无退。闻者应当发愿生。

依正庄严无等伦。杂修福善岂能生。一心不乱持名号。化佛来迎道果成。

浊恶娑婆说此经。十方广舌励群生。应当谛信无疑惑。功德庄严念念成。

此经功德妙难思。金口殷勤劝受持。但得闻名佛护念。是人永不退菩提。

欲往弥陀安养城。今当愿尽超生。如斯圆顿难思议。只在当人信力深。

五浊众生业垢深。非持名号道无成。本师行此甚难事。诸佛同舒广舌轮。

彻底悲心自说经。特垂方便摄三根。文殊身子皆听受。我等人人当奉行。

阿弥陀经。乃净土最要之典。有缘遇此。不可轻易。此颂全依经中要旨而述。非敢臆说。读者宜静心思察。不可草草。方知释迦及十方诸佛。为我等苦恼众生。慈悲救济。恩德如此。具佛性者。可不信乎。唯愿同行之士。极力奉持。仗此功德。早生西方。

临睡入观礼诵仪

观无量寿经云。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余因此。确信释迦如来与阿弥陀佛。在因地中。同发慈悲之愿。同开折摄之门。所以本师才说除苦恼之法。彼佛便垂具庄严之身。合韦提希等。欣净之意。浓而又浓。厌秽之心。切而又切。其实韦提希等。并未作观。但深厌娑婆世界之苦恼。大欣释迦本师之悲训而。智者大师云。欲决定得生西方。须具欣厌二行。诚哉此语。真得韦提夫人往生之妙诀矣。故知障重众生。欲修佛观者。只要深信释迦折伏之言而生其厌。专慕弥陀摄受之德而生其欣。至心向西顶礼。佛必遥知。临命终时。定来接引。实则现在依经向礼。现感佛近前。众生障重。自不解耳。感应之道。其理必然。为此依观经之言。遵时公之式。略辑临睡八观礼诵仪。礼者礼彼佛神通如意变现自在之身。诵者诵本师分别解说断除苦恼之法。修净业者。必须遵此。始知二佛愿力。同化众生。慈悲如此。九品仪者。乃鄙见谬撰续入。因得下品恶人称佛之益。是故礼之。以䇿自疑障深功浅恐难往生之退屈心耳。同治庚午冬识于旌教讲寺之读佛轩。

(行者一日佛事圆毕。当向佛前。修如是法)

  • 一心顶礼。娑婆世界。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本师释迦牟尼佛(拜下想偈云)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为求离苦接足礼)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丈六身。形真金色。圆光映彻。圆光中无量化佛菩萨阿弥陀佛(想偈云)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阿弥陀佛影现中。我身影现弥陀前。为求徃生接足礼)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天冠立佛。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想偈改观音菩萨影现中)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肉髻宝瓶。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想偈改势至菩萨影现中)
  •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读诵修慈三心圆发。诸菩萨摩诃萨(拜下。默想本品经文云云。下例此。或不想经文。但至诚向礼亦可)
  •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上品中生。解第一义心不惊动。诸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上品下生。但发无上清净道心。诸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中品上生。修行诸戒无众过患。诸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中品中生。一日一夜持戒威仪。诸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中品下生。孝养父母行世仁慈。诸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下品上生。多恶称佛三圣慰迎。诸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下品中生。毁戒闻佛火灭圣临。诸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下品下生。恶逆称佛十念得超。诸菩萨摩诃萨。

拜想。长跪合掌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杂想观九品观(须寻西归行仪及莲宗必读)

诵至当坐道场。生诸佛家。至心竭力。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口气)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各十声)。发愿云。

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礼佛三拜。归寮养息)

九品观章颂

圆发三心诵大乘。修行六念并慈心。以斯功德求生彼。佛圣无边至此迎(上品上生)

大乘不谤因果明。又解经中第一义。三圣亲临千佛随。同时授手迎归去(上品中生)

但发菩提求极乐。临终三圣即来迎。五百化佛同时至。皆赞行人发上心(上品下生)

修行众戒无诸过。以此善根愿往生。临死弥陀来赞说。出家定得脱酸辛(中品上生)

一日一夜持众戒。威仪无缺有深勋。故蒙彼佛来称赞。因顺经言得往生(中品中生)

能行孝养及仁慈。最后又逢大善师。闻说弥陀宏愿力。屈伸臂顷到莲池(中品下生)

愚人无愧造多恶。临死能称彼佛名。三圣忽然随念至。慰言罪灭我来迎(下品上生)

毁戒之人将堕狱。忽逢知识赞洪名。闻斯即灭无边罪。猛火遂消三圣临(下品中生)

五逆十恶罪极深。临终值遇善知识。教称十念阿弥陀。即见莲华来迎接(下品下生)

九品颂者。颂其修行之因。生时之缘。下三品。本皆恶人。临终暂修称佛洪名之因。应时即值佛来迎接之缘。岂有圆顿。胜过于斯。弥陀愿海。摄受恶人。慈悲恩德。乃至如此。故知只怕不念佛。不愁不往生。恶人临终暂修。尚感佛来。况无恶者。一生念佛。临终佛岂不救。故智者大师云。火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定熏修。净行道力。功不唐捐。此九品行相。乃障重众生入佛知见之大方便门。专净业者。不可不熟也。古昆幸获此章之益。始想一生成办。是故颂毕。敬然臂香九炷。供养九品善人。愿我速脱轮回。早登下品(因念佛时。心多散乱故)

西方径路决疑䇿进

径路䇿进

一句阿弥陀。彻底悲心说。闻此难信法。当愿生彼国。

一句阿弥陀。诸佛所护念。闻名及受持。皆得不退转。

一句阿弥陀。六方同称宣。出广长舌相。劝励诸众生。

一句阿弥陀。释迦叮咛说。皆当信我语。及听于诸佛。

一句阿弥陀。光明照十方。普摄念佛人。同登极乐邦。

一句阿弥陀。寿命不思议。及其诸人民。一切皆无异。

一句阿弥陀。具足妙庄严。上善同聚会。生者无退缘。

一句阿弥陀。信者当发愿。持名便往生。即是多福善。

一句阿弥陀。法藏宏誓摄。十念不往生。我终不作佛。

一句阿弥陀。愿力实难量。临终狱火现。十念往西方。

一句阿弥陀。无量功德力。大石置船上。必定不沉溺。

一句阿弥陀。罪除无量劫。闻名尚离苦。何况忆念切。

一句阿弥陀。末法缘最深。余行难成就。唯此独超伦。

一句阿弥陀。诸佛异方便。欲生安养国。应当专心念。

一句阿弥陀。华严极赞。文殊普贤等。咸愿生彼方。

一句阿弥陀。千经万论宣。彼佛与我等。宿有大因缘。

一句阿弥陀。慧远知幽玄。功高极易进。念佛最为先。

一句阿弥陀。智者垂遗言。恶逆尚往生。净行不唐捐。

一句阿弥陀。善导诠二门。专修人人去。杂行却难生。

一句阿弥陀。承远行不休。劝化至万人。皆同如是修。

一句阿弥陀。法照问文殊。唯此一法门。最应末世机。

一句阿弥陀。少康愿无易。以钱诱小儿。普劝皆念佛。

一句阿弥陀。智觉登初地。料简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一句阿弥陀。慈云有至训。十念最切要。当生决定信。

一句阿弥陀。省常立净行。诸贤同结社。大开念佛门。

一句阿弥陀。莲池具正见。临终垂慈诲。只要老实念。

一句阿弥陀。幽溪阐妙理。我此念佛心。法界圆融体。

一句阿弥陀。蕅益深得意。一生补佛位。尚能带业去。

一句阿弥陀。坚密应时说。痛言三大要。第一欣厌切。

一句阿弥陀。省庵作诗说。六字出乾坤。不用三祇劫。

一句阿弥陀。彻悟垂遗训。一称佛洪名。一分相好现。

一句阿弥陀。祖祖相传说。佛号投乱心。乱心即成佛。

一句阿弥陀。括尽三藏底。下凡例上圣。此法更无比。

一句阿弥陀。普被诸众生。咸令登不退。九品随机分。

一句阿弥陀。感应难思议。散心称佛名。皆登安养地。

一句阿弥陀。快哉佛助喜。疑惑中悔者。亦生边界里。

一句阿弥陀。五道横超出。十称尚成就。况念千万亿。

一句阿弥陀。才称种莲。念念不离心。其华时时鲜。

一句阿弥陀。不假方便力。忆念心不乱。华开即见佛。

一句阿弥陀。全凭信愿切。念佛多散乱。九品皆收摄。

一句阿弥陀。救护悲心切。十恶五逆人。皆令生彼国。

一句阿弥陀。恩德深无比。令我种善根。直至补佛

一句阿弥陀。佛界因缘起。迹未离娑婆。神栖莲华里。

一句阿弥陀。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哀哉甚可惜。

一句阿弥陀。无上大医王。能治一切病。不信实堪伤。

一句阿弥陀。苦海大慈航。人人肯登舟。个个到西方。

一句阿弥陀。神力不可测。八哥称佛名。皆生极乐国。

一句阿弥陀。万德慈悲父。愿我与众生。速往安乐土。

劝持经念佛

佛说阿弥陀经者。乃释迦本师及六方诸佛彻底悲心。为我等浊恶众生。说彼清净佛土。殷勤劝往。阿弥陀佛。乘大愿力。接引娑婆世界念佛众生。法门胜妙。赞莫能穷。金口诚言。皆当信受。

一卷阿弥陀契经。十方诸佛大悲心。但凭此道超生死。万德功归弹指成。

八万四千妙法门。弥陀一句最为尊。十方尽出广长舌。同赞西方劝往生。

彻底悲心为甚么。殷勤只劝念弥陀。娑婆苦海风涛险。白蕅华中快乐多。

寿量光明赞莫穷。无边世界摄群蒙。但能一念生归敬博地高登极乐宫。

天台彻证自心源。亲见灵山事俨然。坐不背西常念佛。临终但举乐邦缘。

永明宗匠出群贤。理事融通心镜悬。万善同修归净土。十人九错是空禅。

善导遗风千古传。劝人念佛要精专。当知径直修行路。一句弥陀最胜缘。

怀玉金台志愿坚。银台虽现不从缘。平生实行无他事。朝念弥陀五十千。

弥陀一句法中王。杂念纷纷也不妨。万里浮云遮赫日。人间处处有余光(要解云。净土殊胜。谓带业生同居净。此全籍彼佛光明愿力也)杂念纷飞实可哀。千般计䇿莫能排。那知一句弥陀佛。不断凡情入圣胎(天如云。深信佛力。虽具惑染。亦得徃生。故有带业横超之说)彼佛因中愿行高。严成宝土为吾曹。但称十念超生去。受用何曾减一毫(法藏愿云。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称名。若不生者。我不成正觉)法门特出甚奇哉。恶逆凡夫达圣阶。狱火现时凭十念。临终端坐宝莲台(蘧庵云。夫念佛三昧。不择贤愚贵贱。不论久近善恶。唯取决定信心。临终恶相。十念徃生。此乃凡愚下类。刹那超越成佛之法。永明所谓奇哉佛力难思。古今未有也)

普劝念佛颂

西方有佛号弥陀。接引众生出爱河。诸佛同宣当谛信。临终免得见阎罗。

欲念弥陀出火坑。须凭信愿力俱深。当知一句才开口。极乐莲华发生。

五浊临时苦日增。人根愈陋垢愈深。余门学道难成就。净土横超易往生。

炎炎火宅避无门。只有西方甚易生。恶逆凡夫能十念。白牛当处露全身。

净土门开道易成。贤愚不论悉堪凭。但持名号皆成就。上善同居莫比伦。

弥陀愿力与光明。摄取无边念佛人。但得持名心不乱。临终化佛定来迎。

西方净土异常伦。为有莲池九品生。末法修行难得度。唯依此道出沉沦。

莫嫌念佛法门低。一法能收万种机。上自文殊与徧吉。同心发愿尽归依。

坐禅悟道理圆明。那有西方不欲登。觉老九旬尝入定。弥陀十万愿求生。

禅机不悟也无妨。只要专心念法王。但得临终生极乐。顿开佛慧妙难量。

深通经义是灵根。正好依经求往生。一部华严该海藏。愿王回向见慈尊。

不通经典念弥陀。胜过聪明智慧多。六字洪名真法界。徧收教海没淆讹。

荣华富贵事遂心。不往西方亦假名。一气不来空手去。单单独独见阎君。

贫穷困苦日奔波。正好回心念佛陀。极乐家乡原不远。急须归去莫蹉跎。

愚人造业必沉沦。念佛定然见佛身。九品尚收诸恶逆。莫愁自不能生。

十恶狂徒皆佛子。应当念佛早还家。天真慈父不求救。难免牛头一铁扠。

世事千端仔细详。那能不去见阎王。只闻佛有异方便。能度众生出死乡。

欲出死生老病乡。须求佛国大慈王。弥陀本是天真父。及早思归莫暂忘。

余教修行难进路。莫如念佛易承当。但凭信愿为良导。稳坐慈航到乐邦。

乐邦慈父望娑婆。垂手殷勤十劫多。必欲此生超苦海。从今速速念弥陀。

稽首哀陈诸善人。慈悲听察愿同行。杂修功业心多乱。专志持名定往生。

莫轻吾辈是愚人。当信佛言句句真。情爱牵连须早舍。莲华清净急求生。

苦哉下劣是吾身。全赖弥陀大愿因。再不持名生极乐。轮回万劫莫超升。

善友垂慈再愍听。更偷两句作人情。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念佛开心颂

散持有功(二)

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成佛道。西斋诗云。魄飞心散乱。佛号罪销镕。莲烁如初日。西升极乐宫。秘藏指南云。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华开虽迟。乐胜天宫。永脱轮𢌞。位居不退)敬遵此旨。而述颂言。

散乱持名大有功。经文明载法华中。散称一句皆成佛。多诵应知道德充。

散乱持名大有功。横超带业最圆融。弥陀愿海如斯异。诸佛咨嗟赞不穷。

散乱持名大有功。往生不落疑城中。暂时九品分高下。究竟庄严与佛同。

散乱持名大有功。无边教海尽融通。但凭记数常专念。不必先求妄想空。

散乱持名大有功。多生爱索一时松。休将妄想嫌如贼。当识佛声妙莫穷。

散乱持名大有功。幽途蒙照悉皆通。莫令佛日西山落。那怕迷云百万重。

散乱持名大有功。平除妄想若雷轰。假饶还有干邪在。不敢私心起害风。

散乱持名大有功。如当乱世出英雄。不愁盗贼千千万。只要将军智力充。

散乱持名大有功。弥陀摄受德无穷。任凭杂念常侵扰。佛号厉称莫放松。

散乱持名大有功。垢心未断入莲宫。弥陀常运于身口。定保临终不落空。

散乱持名大有功。纵然造业不能𠒋。一朝感佛垂加护。万亿程途弹指通。

散乱持名大有功。何愁地狱莫能空。善知临死生惶怖。十念亦超极乐宫。

净宗八要

称名自慰

我称佛。不相同。全赖妄心显大功。平世安知兵有力。贼临始见将威风。

空妄想。乱如[糸*系]。不念弥陀那得知。心镜初磨谓影现。当知佛号妙难思。

称佛名。用珠算。转凡成圣功难判。欲求极乐速超生。只要朝朝数不乱。

口称佛。心必清。如人重魇闻呼声。因兹不怕心多乱。只怕口中断佛音。

莲宗初祖念佛三昧序云。夫玄音之扣。尘累每销。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其孰能与于此。古昆所以每劝持名者。切莫怕妄想。嫌罪垢。而先求一心不乱。只要出音记数。毕命为期。佛一出音。珠一记数。尘累每销。滞情融朗。功愈胜矣。经云。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尘累每销。又云。散心称一声。皆成佛道。即滞情融朗。岂有不令妄想时时而轻。罪垢时时而减。一声佛一声相应。声声佛声声相应。亦此之谓欤。当知出音记数。毕命为期。纵未到一心不乱。信愿必然坚固。往生决定可期。不过品位暂低而。故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奉告有缘之士。于持名时。只要令音声不绝。不必著一心不乱。音声不绝是因。一心不乱是果。因行若真。果必成就。自然而然。所谓形直则影端。声和则响顺。可惜今时人。佛尚不肯常称。于句句中。有销尘融滞之功德亦不知。便先想一心不乱。岂非鸟无翼而欲飞。树无根而欲茂。所以每每念弥陀。每每没滋味。念得妄想多。便向别门去。呜呼哀哉。净土法门。衰败至此。可谓极矣。愿我同流。出音记数。努力努力。又当知出音是口。记数是身。故妙叶禅师云。能运身口之念。母论其散。但不间断。自能一心。亦可即名一心。惟行之不休为度。固不必忧散乱矣。如母丧爱子。龙失命珠。不期心一而自一。岂制之令一也。心不可制。实在行人勤怠耳。

净土随学卷上

还没有人评论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