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077-A 重刻准提淨業序

甞聞之。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蓋無形萬形之元。性宗之秘奧。三教聖人所不能外者。後趙文肅公畫一圓相○。目之為混元圖。又加卍字其中[○@卍]。目之為萬字輪相圖。余甞三復於斯。竊謂。真空也。妙有也。一為無量。無量為一者也。何獨於准提淨業而疑之。歲戊午之至日。余夢。近溪羅先生示余圓圖曰。子眼清利。常觀此。則入道速疾。又語一僧。持二籤授余。余目籤。有南字。恍然曰吾師也。即泣下霑襟。覺而惕然。不識所謂。俄有僧德庵。持疏募造千手千眼大悲觀音像。余解曰。籤千聲相近。非即大悲千手千眼之謂耶。而扣之。則善梵呪也。且能作准提梵字曰。是西域高僧所傳。對梵藏本相合的真。可信者也。因作月輪圓相。安九聖梵字布畫。皆精妙可喜。余憶疇昔之夜。夢近溪先生示我圓圖。雖無文字。而文字曷甞不在其中。今僧人授我梵書。雖立文字。而亦無文字相可得。盖先師塘南先生命教也久矣。先是塘師訪近翁。論及准提功德。歸而語給諫賀少龍公。給諫受持久之。夢童子送九華衣。遂得生天。後見夢。以相謝教。時舉而詢之。先師曰。然顧此福報耳。乃出普賢行願品曰。汝以此經。與准提同觀。即得圓宗之意。教於是服膺不忘。而第疑梵字無據。難以入觀。不意。乃今若神告之也。夫普賢願王。導歸極樂。固與淨業。相為表裏者。而或者見捨穢取淨。疑與圓宗有隔。不知混元一圖。固無量妙義。百千三昧之所從出也。九聖梵字。即體是毗盧法界。六八願門。即體是普賢行海。變娑婆為極樂。即極樂為華藏。皆即大悲之手眼也。夫大悲余何敢知。而此准提淨業顯密觀門。儻亦所謂無量之一耶。若圓觀圓修。而超出乎文字之外。則俟乎觀象得意之君子。

天啟癸亥中元之吉古虔青蓮居士 謝于教 沐手焚香書

No. 1077

准提淨業卷之一

佛說七俱𦙆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念未來諸眾生故。說是七俱𦙆母佛心准提陀羅尼法。即說呪曰。

南無颯哆南(一)三藐三勃陀俱𦙆南(二)怛姪他(長引)(三)唵折戾(四)主戾(五)准提(六)娑婆訶(七)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讀誦此陀羅尼。滿八十萬遍。無量劫來所造五無間等。一切諸罪。悉滅無餘。所在生處。皆得值遇諸佛菩薩。所有資具隨意充足。生生常得出家。具持菩薩律儀淨戒。恒生人天。不墮惡趣。常為諸天之所守護。若有在家善男女等。誦持之者。其家無有災橫病苦之所惱害。諸有所作無不諧偶。所出言教人皆信受。若有誦此陀羅尼呪。滿十萬遍。夢中得見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自見口中吐出黑飯。若有重罪。誦滿二十萬遍。夢中亦見諸佛菩薩。亦自見口中吐出黑飯。若有五逆罪者。不得如是善夢現時。應當更誦滿七十萬遍。是時還得如前之相。乃至夢見吐出白色秔米酪飯。當知此人即是罪滅清淨之相。復次我今說此大陀羅尼所作之事。若於佛像前。或於塔前。若清淨處。以瞿摩夷(此云牛糞)塗地。而作方壇。隨其大小。復以華香旛蓋飲食燈明燭火。隨力所辦。而供養之。復呪香水。散於四方。及以上下以為結界。既結界。於壇四角及壇中央。皆各置一香水之瓶。持呪之者。於其壇中面。向東方胡跪。誦呪一千八十遍。其香水瓶即便自轉。又手捧雜華呪一千八十遍。散一鏡面。又於鏡前。正觀鏡面。誦呪亦一千八十遍。又以香油(以蘇摩那華香浸著胡麻油中)塗手大指。誦呪一百八遍。即於童面鏡中指爪甲內。皆各得見佛菩薩像。復誦呪呪華一百八遍而散。供養佛菩薩像。心所有事。一一請問。無不決了。若有鬼病。以呪呪茅(得香茅第一。不得直茅亦可)。而拂病人。即得除愈。若有幼小。為鬼所著。以五色縷。應令童女。合以成線。一呪一結。滿二十一結。用繫其頸。以白芥子。呪之七遍。復散其面。即便除瘥。

復次有法。於病者前。以墨畫其病人形像。呪楊枝打此畫形。亦得除瘥。

復有一法。若有病人。為鬼所著。身在遠處。應呪楊枝。足滿七遍。寄往持打。即亦除愈。

復有一法。若在路行。誦念此呪。無有賊盜惡獸等怖。復有一法。常持此呪。設有諍訟。無不獲勝。若欲往渡江河大海。誦呪而渡。無有水中惡獸等難。

復有一法。若被繫閉枷鎖禁其身。誦此呪者。即得解脫。

復有一法。若諸國土水旱不調。疫毒流行。應以酥和胡麻秔米。用手三指。取其一撮。呪之一遍。擲火中燒。或經七日七夜六時。如是相續不絕。一切災疫無不消滅。

復有一法。以酥和稻穀。呪一百八遍。火中燒之。隨心所願。無不成諦。財寶增盈。求心滿足。若人欲令他敬念者。稱彼前人名字。一呪一稱。滿一百八遍。即便敬念。

復有一法。於河渚間砂潬之上。以塔形像印。印砂潬上。為塔形像。誦呪一遍。印成一塔。如是數滿六十萬遍。即得覩見聖者觀自在菩薩之像。或見多羅菩薩金剛主菩薩。隨其心願。皆得滿足。或見授與仙神妙藥。或見授與菩薩之記。

復有一法。作右繞菩提樹像。誦呪滿千萬遍。即見菩薩為其說法。欲隨菩薩。即得隨從。

復有一法。若乞食時。常持此呪。不為惡人惡狗等類之所侵害。

復有一法。若在塔前。或佛像前。或舍利塔前。誦持此呪。三十萬遍。復於白月十五日。設大供養。一日一夜不食正誦呪。得見金剛手菩薩。而彼菩薩即將是人。往於自宮。

復有一法。若於轉法輪塔前。或佛生處塔前。或於忉利天下寶階塔前。或舍利塔前。於如是等諸塔之前。誦呪右繞。即見阿鉢羅是多菩薩。及呵利底菩薩。隨其所願。皆悉滿足。若須仙藥。即便授之。復為說法。示菩薩道。若有誦此陀羅尼者。乃至未坐道場。一切菩薩為其勝友。又此准提大陀羅尼大明呪法。過去一切諸佛說。現在一切諸佛今說。未來一切諸佛當說。我今亦如是說。為利一切眾生故。得無上菩提故。若有薄福眾生。無有少善根者。無有根器之者。無有菩提分者。若得聞此大准提陀羅尼法。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人憶持誦念常不懈廢此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者。無量善根皆得成就。佛說此大准提陀羅尼法時。無量眾生遠塵離垢。得大准提陀羅尼大明呪功德。得見十方諸佛菩薩。諸聖眾等作禮而去。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竟)

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呪文節略)

又觀此字義。無斷無絕。周而復始。由流注不生滅最勝義。是故無行。由無行義。是故無相。由無相義。是故無起住。由無起住義。是故無垢。由無垢義。是故無等覺。由無等覺義。是故不取舍。由無取舍義。是故平等無言說。由平等無言說義。是故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由寂靜無住涅槃義。是故不生滅最勝。如是妙義。雖立文字。亦無文字相可得。

按真言密教。不通解脫。而此云云者。但取諦觀字義。與心相應耳。非意識分別也。

持誦儀軌

(依顯密心要。從頭淨法界護身等呪。皆是持誦准提之次第)

六字大明真言

唵麼尼鉢訥銘(二合)吽 (此是梵書六字)

oṃmaṇipadmehūṃ 

若誦此呪。隨所住處。有無量諸佛菩薩天龍八部集會。又具無量三昧法門。誦持之人。七代種族皆得解脫。腹中諸蟲當得菩薩之位。是人日日得具六波羅蜜。圓滿功德。得無量辨才清淨智聚。口中所出之氣。觸他人身蒙所觸者。離諸嗔毒。當得菩薩之位。假若四天下人皆得七地菩薩之位。彼諸菩薩所有功德。與誦六字呪一遍功德。等無有異。此呪是觀世音菩薩微妙本心。若人書寫此六字大明。則同書寫八萬四千法藏所獲功德。等無有異。若以金寶造如來像。數如微塵。不如書寫。此六字中一字功德。若人得此六字大明。是人貪嗔癡不能染著。若戴持此呪在身者。亦不染著貪嗔癡病。此戴持人。身手所觸。眼目所覩。一切有情速得菩薩之位。永不復受生老病死等苦。說此六字大明竟。有七十七俱胝佛。一時現前。同聲說准提呪。即知此六字大明。與准提真言。次第相須也。然後結准提印。當於心上。以准提真言。與一字大輪呪。同誦一百八遍。於頂上散其手印(或有不樂大論呪者。只持准提真言亦得。准提印法。以二手無名指。并小指相义於內。二中指直竪相柱。二頭指屈附二中指第一節。二大拇指。捻右手無名指中節。若有請召。二頭指來去。正結印誦呪。欲記數時。於自身分手指上記。或准提菩薩手臂上記。或於觀心上記皆得。或結印誦得一千八十遍更好。或一百八遍外。但以左手作金剛拳印。右手掐數珠持亦得。若務忙者。只散持之)

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一字大輪呪。附後同誦)

南 無 颯 哆 喃 三 藐 三 菩 䭾 俱 胝 喃 怛 你也(二合) 他 na mo sa pta nāṃ sa mya ksaṃ bu ddhā ko ṭī nāṃ ta dya thā 唵 折 𨽻 主 𨽻 准 提 娑婆(二合) 訶 部林(二合) oṃ ca le cu le cuṃ de svā  bhrūṃ (此是梵書准提二呪)

佛言。此呪能滅十惡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持此呪者。不問在家出家。飲酒食肉。有妻子。不揀淨穢。但志心持誦。能使短命眾生。增壽無量。迦摩羅疾尚得除差。何況餘病。若不消滅。無有是處。若誦滿四十九日。准提菩薩。令二聖者常隨其人。所有善惡心之所念。皆於耳邊。一一具報。若有無福無相。求官不遂。貧苦所逼者。常誦此呪。能令現世得輪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稱遂(禪宗傳燈錄中。引古人云。俱胝只念三行呪。便得名超一切人是也)。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無不稱遂。似如意珠一切隨心。又誦此呪。能令國王大臣及諸四眾生愛敬心。見即歡喜。誦此呪人。水不能溺。火不能燒。毒藥怨家。軍陣強賊。及惡龍獸。諸鬼魅等。皆不能害。若欲請梵王帝釋四天王閻羅天子等。誦此呪。隨請必至。不敢前次。所有驅使。隨心皆得。此呪於南贍部洲。有大勢力。移須彌山。竭大海水。呪乾枯木。能生花果。何況更能依法持誦。不轉肉身。得大神足。往兜率天。若求長生及諸仙藥。但依法誦呪。即得見觀世音菩薩。或金剛手菩薩。授與神仙妙藥。隨取食之。即成仙道。得延壽命。齊於日月。證菩薩位。若依法誦。滿一百萬遍。便得往詣十方淨土。歷事諸佛。普聞妙法。得證菩提。

大輪一字呪。即部林(二合)是也。亦名末法中一字心呪。此呪於末法時。法欲滅時。有大勢力。能於世間。作大利益。能護如來一切法藏。能降伏一切八部之眾。能摧世間一切惡呪。是一切諸佛之頂。是文殊菩薩之心。能施一切眾生無畏。能與一切眾生快樂。凡有修持。隨意得果。同如意珠。能滿一切之願。若誦此呪。於四方面五百驛內。諸惡鬼神皆自馳散。諸惡星曜及諸天魔不敢侵近。若持誦餘一切真言。恐不成就。即用此呪。共餘真言。一處同誦持之。決定成就若不成就。及無現驗。其呪神等。即當頭破七分。是知此呪能助一切真言。疾得成就。(或別持此呪亦得)上來次第持誦。至准提呪。若不能結得准提印者。但以左手作金剛拳印。右手持珠誦之。或不能從前淨法界真言等次第持誦者。只持准提神呪。更或根鈍不能具受此准提者。只唵字下持之。唵字上是歸敬詞。唵字等是正呪也。每持誦了。却用右手。作金剛拳印。口誦吽字真言。而印五處。先印額上。次印左右肩。次印心上。從印㗋上印竟。頂上散之。能除一切魔障。成就一切勝事。迴向發願如前。隨意稱之。

淨業續課

(按准提經云。誦真言迴向竟。隨意經行。轉讀大乘經典華嚴大般若等經。故今續課)

回向西方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
唯願慈悲哀攝受

弟子(某)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今念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我及眾生。曠劫至今。迷本淨心。縱貪嗔癡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憫我。當加被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禪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𢹂。樓閣幢旛。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歎。發菩提心。我於爾時。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受記。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咸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 和南聖眾

(上俱依蓮池大師節定在家要略)(又金剛般若經普賢行願品阿彌陀經俱大乘切要經典。若有餘力者。更當全持)

淮提淨業卷之一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