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呪說
唵哦哦曩三婆縛韈日囉吽
是普供養真言。加以吉祥印能令遍法界皆有無盡香.花.燈.塗.幢幡.傘。葢衣服.臥具.樓閣.宮殿.獅子座.音樂.歌舞.種種珍饈等物遍虗空界而為供養。以表虔誠。若無香花等物諸供養具者。止念此呪。結此印。亦成無盡供養具(此呪原不屬准提。古人恐持准提者乏供養。以致敬故。補此呪於前云)。
唵㘕
是淨法界真言。想一raṃ 字能令三業悉皆清㘕 淨。一切罪障盡得消除。又能成辦一切勝事。隨所住處悉得清淨。衣服不淨便成淨衣。身不澡浴便當澡浴。若用水作淨不名真淨。真言一字變染成淨。偈云。囉字色鮮白。空點以嚴之。如彼髻明珠置之於頂上。真言同法界。無量眾罪除。一切觸穢處。當加此字門。○若實外緣不具。但用此㘕字淨之。若外緣具者。先水澡浴著新淨衣。更用raṃ字淨之。即內外俱清淨也。
唵嚙𡄦
是護身真言。能滅五逆十惡一切罪業。能除一切種種病苦灾障惡夢邪魅鬼神諸不祥事。而能成辦一切勝事。令一切所願皆得圓滿。此呪是諸佛心。若人專心誦一遍能守護自身。一切鬼神天魔不敢侵近。誦兩遍能守護同伴。誦三遍能守護一宅中人。誦四遍能守護一城中人。乃至誦七遍能守護四天下人。
唵麼抳鉢訥銘吽
是六字大明真言。若誦此呪。隨所住處有無量諸佛菩薩天龍八部集會。又具無量三昧法門。持誦之人七代種族皆得解脫。腹中諸蟲當得菩薩之位。是人日日得具六波羅蜜圓滿功德。得無盡辨才清淨眾聚。口中所出之氣。觸他人身蒙所觸者離諸嗔毒。當得菩薩之位。假若四天下人皆得七地菩薩之位。彼諸菩薩所有功德與誦六字呪一遍功德等無有異。此呪是觀世音菩薩微玅本心。若人書寫此六字大明。則同書寫八萬四千法藏所獲功德等無有異。若以金寶造如來像數如微塵。不如書寫此六字中一字功德。若人得持誦此六字大明。是人貪嗔癡不能染著。若戴持此呪在身者。亦不染著貪嗔癡病。此戴持人身手所觸眼目所覩一切有情速得菩薩之位。永不復受生.老.病.死等苦。說此六字大明竟。有七十七俱胝佛一時現前。同聲說准提呪。即知此六字大明與准提真言次第相須也。
南無颯哆喃三藐三菩駄俱胝喃怛你也他唵折隸主隸准提娑婆訶
是准提呪。能滅五逆十惡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持此呪者。不問在家出家飲酒食肉有妻子不揀淨穢。但志心持誦能使短命眾生增壽無量。迦摩羅疾尚得差除何況餘病。若不消滅無有是處。若誦滿四十九日。准提菩薩令二聖者常隨其人。所有善惡。心之所念。皆於耳邊一一具報。若有無福無相。求官不遂。貧苦所逼者。常誦此呪。能令現世得輪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稱遂。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無不稱遂。似如意珠一切隨心。又誦此呪。能令國王大臣及諸四眾生愛敬心。見即歡喜。誦此呪人。水不能溺。火不能燒。毒藥怨家軍陣強賊及惡龍猛獸諸鬼魅等皆不能害。若欲請梵王帝釋四天王閻羅天子等。但誦此呪。隨請必至。不敢前次。所有驅使隨心皆得。此呪於南瞻部州有大勢力。移須彌山竭大海水。呪乾枯木能生花菓。何況更能依法持誦。不轉肉身得大神足往兜率天。若求長生及諸仙藥。但依法誦呪。即得見觀世音菩薩或金剛手菩薩授與神仙妙藥。隨取食之。即成仙道。得延壽命。齊於日月。證菩薩位。若依法誦滿一百萬遍。便得往詣十方淨土。歷事諸佛。普聞玅法。得證菩提。龍樹菩薩以偈讚曰。准提功德聚。寂靜心常誦。一切諸大難。無能侵是人。天上及人間。受福如佛等。遇此如意珠。定獲無等等。
唵部林
是一字大輪呪。亦名末法中一字心呪。此呪於末法時。法欲滅時。有大勢力能於世間作大利益。能護如來一切法藏。能降伏一切八部之眾。能摧世間一切惡呪。是一切諸佛之頂。文殊菩薩之心。能施一切眾生無畏。能與一切眾生快樂。凡有修持。隨意得果。同如意珠。能滿一切之願。若誦此呪。於四方面五百驛內。諸惡鬼神皆自馳散。諸惡星曜及諸天魔不敢侵近。若持誦餘一切真言。恐不成就。即用此呪共餘真言一處同誦。決定成就。若不成就及無現騐。其呪神等即當頭破七分。是知此呪能助一切真言疾得成就。或別持此呪亦得。
唵呼嚕呼嚕社野穆契莎訶
是圓滿補闕真言。所以補諸呪之闕失而獲圓滿之全功也。凡持諸真言者。如有手印不次第存想。不專注誦持有斷續等過。一念此呪。皆有功無罪。故編附於後。以為准提呪一助焉(此呪原不屬准提。自他呪採入。故云編附)。
若能如法誦呪。即有一切善神龍王金剛密跡常隨衛護不離其側。如護眼睛。如護己命。
設有眾生於散亂心口持神呪。常有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眷屬晝夜常隨侍衛。此人縱令魔王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諸金剛眾以寶杵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心未開悟。自有散亂處。即散亂持呪。尚有如是功用也。況不散亂者乎)。
若亡人廣造惡業死墮三塗。真言行者即稱亡人名字。專心誦呪。亡者應時得離惡趣生於天上(若亡人未造惡業者。其得呪力生天更無疑也。凡仁孝慈悲之士更當留意於此)。
依餘門成佛。如乘羊馬行千里程經久方到。依陀羅尼門成佛。如乘神通行千里程。舉意便到。所至處雖無異。所乘法有遲疾也。
持誦呪者一切所求皆得果遂。惟除於呪生疑(不深信者其持呪必無騐。勿訝呪之罔功也)。
以上說呪功用。
每日持誦須要定其時分。若一時持。定早晨。二時持。加黃昏。三昧持。加正午。若務忙者不拘時分。有暇則持(若日間有事者從夜間持之。若奔走不給者。凡應事接物皆散持之。○散持謂不結印。不記數。不對鏡。不觀想)。
持誦有五種隨根所樂。一瑜伽持。想自心如一月輪湛然清淨。內外分明。以九聖梵字布心月中。oṃ 唵 字居中。ca le cu le co nda svā hā 字從前右旋。次第周布輪緣(去聲)。終而復始。二出折 隸 主 隸 准 提 娑婆 訶 入息持。謂出入息中想有九聖梵字。息出字出。息入字入。字字朗然。如貫明珠不得間斷。三金剛持。唇齒不動。舌不至㗁。但口中微動。四微聲持。但令自耳聞之。不緩不急。字字須得分明稱之。五高聲持。令他聞之。亦得滅罪。
復有二種持誦。一無數持。謂不持珠。定數常無間斷。二有數持。謂掐數珠。每日須限定其數。不得闕少。(倘有要事阻礙。闕少其數。事已必須補還。或限數簡易。不過三五百。或一二百。每日寧過其數。不至闕少亦得)。
上根持須得三密相應。一身密結印。二語密誦呪。三意密。或想真言梵字。或緣持誦之聲。或想准提菩薩。或想菩薩手中所執杵瓶花菓等物。若用三密為門。不須經歷劫數具修諸行。只於此生足滿諸波羅蜜。
行者不須苦節勞形。恐心神散亂。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皆得三密修習。於見聞覺知。惟觀a 字。要阿 在勤䇿身心不令懈怠。欲近成就時。必有種種障起。應作息灾降伏等法。隨行者性根差別。於其中間必獲三昧現前。即於定中見無數佛會。聞玅法音。證得十地菩薩之位。
若人緊切持誦時。或逢種種魔障。或忽然怕怖。或舌難持誦。或身心不安。或多嗔多睡。或見諸異相。或於呪反生疑心不欲持誦等(云云)。若對治者應觀梵書ra 字。或觀raṃ 字。或觀a 字等。但隨觀囉 㘕 阿 一字。彼境界自然消滅。若分別心多。當觀ṣa 字。灑 即成無分別。若著有心多。應觀haṃ 字。即因緣法含 本空也。○此上且約一途而說。若實言之。隨一字一切處皆得用之。謂一字實具一切字。一切功用。是一切佛菩薩也。
真言行者用功持誦。或夢見諸佛菩薩聖僧天女。或夢見自身騰空自在。或渡大海。或浮江河。或上樓臺高樹。或登白山。或乘獅子白馬白象。或夢見好花菓。或夢見著黃衣白衣沙門。或喫白物吐黑物。或吞日月等。即是無始罪滅之相。或正持呪時。見諸𤳖光明。或見空中遍地奇特之花。或見諸佛菩薩聖僧天仙等。或見諸佛淨土。或自遊佛國。親承供養。或見燈光高一二尺。乃至一丈。或無火。爐中自有煙起。或見佛像幡葢自動。或聞諸佛菩薩種種美聲。或覺自身巍巍高大。或齒落重生。或髮白返黑。或身潤白不生蚤虱。或貪嗔癡心自然消滅。或總持不忘一字能演多義。或智慧頓生自然通曉一切經律論。或一切三昧法門自然現前。或福德頓高四眾歸仰等(云云)。若逢如上之事。但見福慧增長近成就相。莫生疑惑之心。勿起取捨之念。應觀所逢境界皆是a 字。或raṃ 字等。或想皆阿 㘕 如夢幻。或想皆是法界一心。若得逢如是應騐。更須䇿發三業。加功持誦。不得宣說呪中境界。衒買與人。惟同道者不為名利敬讚方得說之。○此上所說正持呪時。見諸𤳖光明等事。皆是經文今有閑僧儒士汎參禪理者。闕見相以為妖異。此則非但毀謗最上乘教。亦是捨相取性之邪見也。不知其相本來自性耳。
以上說持呪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