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問難法
問。佛子。汝從今已去。能捨離一切惡知識否(答。能。向下依此)。
佛子。汝從今已去。能常念佛。親近善知識否。
佛子。汝從今已去。乃至失命因緣。能不犯戒否。
佛子。汝從今已去。能讀誦大乘經。問甚深義否。
佛子。汝從今已去。若見一切苦惱眾生。能隨力救護否。
佛子。汝從今已去。能於無上菩提。生深信否。
佛子。汝從今已去。能盡形壽。隨力供養三寶否。
佛子。汝從今已去。能捨諸懈怠。發精進。勤求佛道否。
佛子。汝從今已去。能捨一切所有難捨能捨否。
佛子。汝從今已去。於五塵境。煩惱生時。能制伏心否(如是問竟)。
仰啟十方一切諸佛。及大地諸菩薩僧。此諸佛子。求比丘某甲。欲從諸佛菩薩僧。乞授菩薩戒。此諸佛子已是真實能生深信。成菩提種。諸佛慈愍故。施與菩薩戒(三說)。
諸聖為師。為證明竟。十方諸佛神通道眼。皆得見我。如對目前。夫戒是白淨之法。身器清淨。乃可堪受。先須懺悔。洗滌身心。如浣故衣方受染色。然如來示滅。向二千餘年。正法沉淪。邪風廣扇。眾生薄福。生遇此時。縱有聽聞。莫能信受。良由煩愛情重。見執堅強。若不改往修來。罪無由滅。若罪不滅。戒品不發。戒品不發。解脫難期。今請十方諸佛諸大菩薩。為作證明。諸佛菩薩弘誓。令眾生如佛無異。
弟子某甲等。從某年月日。於南瞻部洲某國某鄉里某寺某。受菩薩戒(應教懺悔三業語云)。
我某甲等。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身業不善。行殺盜婬。口業不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業不善。貪嗔邪見。如是三業。多作眾罪。自作教他。無量無邊。今日慚愧。發露懺悔。願罪滅福生。見佛聞法。發菩提心(三說)。
復告言。汝已懺竟。三業清淨。猶如瑠璃。內外清淨。堪受菩薩戒。更問遮難方受淨戒。故經云。若有七遮。現身不得受戒。我今問汝。一一如實答。
佛子。汝還曾出佛身血否(答云。無。向下依此答)。還曾殺父否 還曾殺母否 還曾殺和尚否 還曾殺阿闍梨否 還曾破羯磨轉法輪僧否 還曾殺聖人否 若總得無。堪與受戒(請諸俗弟子。若男若女。起披袈裟。大有因果。更不具述。臨時為說也)。
諸佛子。應須起專注心發慇重心。今欲受汝等戒。若心專志。如仰完器。即有所尅。一念有違。如同覆器。終無所盛。此戒無形色。而能流注汝等身心。盡未來際。成就大果。而於爾時。無所覺知。若有形色。入汝身時。當作天崩地裂之聲。當須繫念。不得餘覺及一切餘思惟(〔既緣覺為發戒〕)。
次正受戒者。先略示三相。三相者。一謂攝律儀戒。二攝善法戒。三饒益有情戒(次秉法者。白三羯磨。應語云) 今為秉宣三回羯磨。汝當發取上上心。求受上上品戒。上上品戒者。受此戒已。一心作佛去。是名上上品心。汝等今當諦聽。第一迴羯磨時。十方法界一切境上。微妙戒法。悉皆動轉。不久應當入汝身中。
佛子諦聽。汝等今於我所。求受菩薩戒。謂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佛子。此戒是諸佛菩薩所行徑路。過去諸佛已說。未來諸佛當說。現在諸佛今說。過去一切菩薩已受已學已解已行已成。未來一切菩薩當受當學當解當行當成。現在一切菩薩今受今學今解今行今成。當來作佛。
第二迴羯磨時。此妙戒法。即法界諸法之上起。遍虗空中。集汝頂上。妙可承受。
佛子諦聽(至)當來作佛。
第三迴羯磨時。此妙戒法。入汝身中。清淨圓滿。正在此時。領納戒法。不得餘覺餘思令戒不圓滿。
佛子諦聽(至)當來作佛。
佛子。三迴羯磨已竟。汝等即今是真菩薩。名真佛子。故大悲經云。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前心難。瓔珞經云。律儀戒者。即是十重戒。正法戒者。即是八萬四千法門。攝眾生戒者。即是四攝法也。向來所問。皆言能。吾今為汝受十無盡戒。汝當一心一一諦聽。
佛子。汝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故斷眾生命。若有犯殺生者。非菩薩行。失四十二位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向下依此)。
佛子。汝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偷盜。若有犯者。非菩薩行。失四十二位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
佛子。汝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婬慾。若有犯者。非菩薩行。失四十二位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
佛子。汝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妄語。若有犯者。非菩薩行。失四十二位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
佛子。汝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酤酒。若有犯者。非菩薩行。失四十二位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
佛子。汝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說在家出家菩薩過失。若有犯者。非菩薩行。失四十二位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
佛子。汝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慳貪。若有犯者。非菩薩行。失四十二位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
佛子。汝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嗔恚。若有犯者。非菩薩行。失四十二位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
佛子。汝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稱己好導他惡。若有犯者。非菩薩行。失四十二位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
佛子。汝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毀謗三寶。若有犯者。非菩薩行。失四十二位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
佛子。汝持如此十重戒。即具足十波羅蜜。成就佛身。具足功德。得大神通。放大光明。得一切種智。何以故。汝持不殺戒。得金剛身不可壞。壽命無量劫。不可窮盡。
持不盜戒。具足檀波羅蜜。分身滿十方界。作釋梵四天王及諸小王沙門等身。財施度脫眾生。
持。不婬戒。得馬陰藏相金色之身。眾生見者。怖畏即除。捨欲斷煩惱。名稱普聞。聞者歡喜。
持不妄語戒。得四無礙辯。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詞無礙辯。樂說無礙辯。一音演說。眾生聞者。皆得解脫。
持不酤酒戒。得大聰明。於一念中。聞十方諸佛語及一切眾生語。亦知佛心及一切眾生心。得諸佛集三昧。
持不說在家出家菩薩罪過戒。得漏盡五眼六通。備三明等法。
持不慳貪戒。得一切種智具足無礙。眾生見者。無不發心。
持不嗔恚戒。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眾生見者。發菩提心。
持不自讚毀他戒。得生生之處。十方凡聖歡喜讚嘆。聞汝名者。皆住不退轉地。
持不毀謗三寶戒。得具足三乘聖道。一音說法。聲滿十方。令一切眾生一時悟道。皆得成佛(請戒師為受戒者。作白云)。
仰啟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於此世界南瞻部洲大元國某州某縣某鄉里某處伽藍佛像前。有眾多弟子。來於我所。求受菩薩戒竟。惟願諸佛為作證明。二遍。
諸佛子。即今十方佛土。或有凉風異香異聲光明等相。彼諸菩薩覩其異相。而各問佛。有何因緣。而現此瑞。彼佛告之。今某國某處有眾多佛子。於某師求受菩薩戒竟。今請我作證明。故有此相。諸菩薩咸讚言。於此極惡世界。能發如是無上之心。甚為希有。深生怜愍。是故汝等志心守護。汝諸佛子。已受菩薩戒竟。過度四魔。越三界苦。若能受持如教修行。是天人丈夫。汝若破犯不持。非菩薩。亦非天人丈夫。是名畜生邪見外道。此戒名無盡。唯得重受。不可捨。誓度一切眾生。眾生無盡。此戒無盡。說法劫數不可盡故。此戒無盡。瓔珞經云。一切凡聖菩薩戒。皆以心為體。心無盡故。戒亦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