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妄想倒情相㳂固習無思悛革隨業漂淪是以經言為善若登清升若爪之土為惡若崩沈滯如下之地此言在斯誠為極誡。
何以知耶但以慢山上聳俯視於人物我室四蒙包藏於見愛慢無納法之實經明覆器之賓我有懷著之功論顯納烟之義器仰無思不服有服必拔慢根室壞便歸太虗見愛安形無地理例然也背此非凡所行情事得也乖斯是聖遊履適化然也。
然則封迷長劫佛世有退席之人不識分量季俗豐輕生之士此竝不思之徒也。
當知我身屬於他緣冥冥不知來處我神屬於惑業忽忽莫測何心經云命如風中燈不知滅時節今日復明日不覺死時至冥冥隨業緣不知生何道此至言也乾豆莫干其慮吁可悲哉。
且自等智有三我同牛羊之智出道唯一牛羊異我非倫人道道緣不行還同畜獸獸道報重頑厚非其所聞。
今既形有輕清識心機舉猒勞生於往劫欣解網於將來固當立像表儀傾塵聚而頂禮寄緣引領蕩煩累於新心是則情異牛羊乘明智而弘道身如木石假彫琢而成器可不然乎可不然乎鼠入角而至窮更知何趣名引言而顯實理極於斯況復五滓交橫四山常逼而能安忍於時事還是昏昏之所媚乎。
所以大聖知時通化陶誘立正三寶導濁識之所歸開明四印示迷生之不昧固得住法萬載功由歸敬之勳神升四天諒藉傳揚之力廣如慈經所出豈虗搆哉。
今此之述本被後進之初心曲授稱功體非前良之早慮固須叮嚀指掌鋪覼相狀識三寶有數種之權謀解七眾無貳師之希向言唯質露意在脩行想有識者知無繁於翰墨故佛言吾言不在綺飾令人受解為要敢附斯轍筆記序云。
今於此篇顯三寶相相隨見起隨機四位初謂一體二謂緣理三謂化相四謂住持各有名相。
但以無始心體性淨如空妄想客塵封迷隨染致使相從至于今日經生歷死無由猒曉。
故經云諸法本來性相空寂眾生妄計彼此得失輪迴生死不得解脫經云一切眾生竝有佛性即我本識出障嘉名迷故曰凡悟便名聖所以貧女寶藏力士額珠性常清淨有而無用為惑所覆無由光顯如經深叢覆寶移流雜味然其本性光淳無玷。
所以前脩聞此勵力勤觀日故劫新遂證斯德及成玅覺轉依法身身非始生寄緣脩顯。
後進聞此興大志求彼去已還我云何住遵途進德還登位極。
自昔已來此乘無權皆成正覺逈出樊籠俯應羣心興悲赴感我之與佛無始實同彼以先覺故先出有我獨不悟盤桓下凡一思此事悔熱何及今若不脩後生何據。
所以承遵梵網以網魚龍(經喻內毒如龍難觸欲貪如鯨吞海)揖佩三身憑依三學。
爰初投足先奉戒宗戒本有三三身之本一律儀戒謂斷諸惡即法身之因也(由法身本淨惡覆不顯今脩離惡功成德現故)二攝善法戒謂脩諸善即報身之因也(報以眾善所成成善無高止作今脩止作二善用成報佛之緣)三攝眾生戒即慈濟有心功成化佛之因也(以化佛無心隨感便應今大慈普濟意用則齊)。
約佛有三隨義三別境非心外百慮咸歸理實如此不可餘見。
或迷此及試重廣之然則功德之本非戒不弘道初俗歸必先敬受隨境起心無非三戒如約一生心不懷惡攝律儀也有慈起善攝善法也將濟離苦護眾生也內緣既爾三佛皆然。
離合待時不定三一故經云吾今此身即是法身斯本從跡也又云色聲見我名行邪道此跡異本也。
故摩羯道成高山先照祇園開政下乘後席眾說備之可用通鏡。
故先顯由緣後明性相欲明性體因言致理不是餝非終歸顯實將使通明性體解若心燈後被以文筌登岸捨筏可也。
行者既知心性本淨悟解無邪名為正覺覺即佛也性淨無染法也性淨無壅僧也今覺於本名始覺也本實體淨名先覺也。
如此安心如此練身俯仰周循無念不剋俗云惟狂克念作聖惟聖罔念作狂沈彼俗士尚此放言豈惟出道翻無此致都不可也。
問曰卿發斯言欲何標據念念總是識心言言都非智略如何依準得一舉而騰九萬耶。
答曰夫以聖道遠而難希淨心近而易惑為山基於一簣為佛起於初念故萬里之剋離初步而不登三劫之功非始心而罔就是知行人發足常步此心開示不由外來悟入誠因內起迷時謂禮外境悟已還禮自心故經云心想佛時是心是佛。
如是斂念會必精勤積熏不已自然清淨忘此外求甫當行道徒役身心終為世福故身子不思經劫而居退忘難陀整慮終朝而拔其神。
理謂至理天真常住還是心體且從染說無始有終但為惑網不能出障今以三學剋剪纏結惑業既傾心性光顯始終性淨無始無終。
由法成立隨境分相即號此相為五分法身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前之三學從因受名由戒護助果成法身故云戒身定慧準此可以類知後二從果次第受名解脫身者由慧剋惑惑無之處名解脫身解脫知見以乃出纏破障反照觀心故云知見身也。
故論云歸依於佛者謂一切智五分法身也歸依於法者謂滅諦涅槃也歸依於僧者謂諸賢聖學無學功德自身他身盡處也即自他惑滅所無之處故云盡處也故經云一切聖人皆以無為法得名無為即無漏之別目也。
由此三寶常住於世不為世法之所陵慢故稱寶也如世珍寶為生所重今此三寶為諸羣生三乘七眾之所歸仰故名正歸。
若無專信雜事邪神雖受歸戒不得聖法故經云歸依於佛者真名清信士終不妄歸依其餘諸天神斯何故耶以真三寶性相常住堪為物依自餘天帝身心苦惱有為有漏無力無能自救無暇何能救物惟出世寶有力能持。
言歸依者如憑王力得無侵害今憑正寶威福無涯故使神龍免金翅之誅信士超夜叉之難五種三歸皆歸此寶。
或即名之同相三寶由理通三世義盡十方常住二寶此為至極。
經云若人得聞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墮惡趣斯何故耶以知法佛本性常故一時聞解熏本識心業種既成淨信無失況能立願歸依奉為師範固當累劫清勝義無陷沒如經有人受三歸依彌勒初會解脫生死此乃出苦海之良津入佛法之階位。
但以罪多惡重輕而慢者雖曾受歸隨緣還失是故智人初受歸時專心緣此得名歸依故感善神隨逐護助。
此理三寶能生化相弘道利生罪福通感故調達出血業成劫罪耆域出血業成梵福以化佛無心猶如光焰儀像非情體唯無記所感罪福還約法身由顯相狀法身依故以法本非形無漏無色不以相顯羣有何依故立像表真厥趣斯矣是知化佛供毀一自法身無有興亡獨稱常住言極繁矣意在通之。
但以澆淳在數倚伏赴機故列三法限於萬載所以金河西竭玉關東騖代出八九年逾六百三遭殄除終還興顯有何致斯曆數未也萬載已後澆風不追固無傳授天祿終也由慈氏運開緣生道會淳源將發交謝應期不虗設也。
此明理寶是歸依所宗故覆詳之令心有寄故出耀云道之在心不問老少惟在剛烈乃名道耳信心以存何往不剋文良證也可不鏡哉。
謂釋迦如來為佛寶也所說滅諦為法寶也先智苦盡為僧寶也此化相三寶或名別相。
以賢劫中三佛已往無我第四羣生何依長淪苦海解脫無路是以能仁膺期出世說法度人。
開八正之玅門示一直之平道近出人天之欲泥遠登賢聖之津筏將趣斯道堦漸有由說理三寶令物歸向豈非真理常住乘權御實疎解形心稱為佛子受道之賓證澄無之本淨筌蹄之喻顯性空之玄理事義光矣神用明矣羣生依資生滅盡矣。
既而能事已隆告以數終之運非色現色表法身之不亡無形留骨示化迹之無泯所以碎身以生物信全眼以導神功斯道莫思恩德非謝。
人能弘道萬載之所流慈道假人弘三法於斯開位遂使代代興樹處處傳弘匪假僧揚佛法潛沒至如漢武崇盛初聞佛名既絕僧傳開緒斯竭及顯宗開法遠訪華胥致有迦竺來儀演布聲教開俗成務發信歸心實假敷說之勞誠資相狀之力名僧寶也。
所說名句表理為先理非文言無由取悟故約名教說聽之緣名法寶也。
此之三寶體是有為具足漏染不足陳敬然是理寶之所依持有能遵重相從出有。
如俗王使巡歷方隅不以形徵故敬齊一經云如世有銀金為上寶無銀有鍮亦稱無價故末三寶敬亦齊真。
今不加敬更無尊重之方投心何所起歸何寄故當形敬靈儀心存真理導緣設化義極於斯。
經云造像如麥獲福無窮以是法身之器也論云金木土石體是非情以造像故敬毀之人自獲罪福莫不表顯法身致令功用無極。
故使有心行者對此靈儀莫不涕泣橫流不覺加敬但以真形已謝唯見遺蹤如臨清廟自然悲肅舉目摧感如在不疑今我亦爾慈尊久謝唯留影像導我慢幢是須傾屈接足而行禮敬如對真儀為我說法今不見聞心由無信何以知耶但心用所擬三界尚成豈此一堂頑癡不動大論云諸佛常放光說法眾生無始罪故對面不見。
是須一像既爾餘像例然樹石山林隨相標立導我心路無越聖儀。
又作是念見雖是色了色心生心外無塵名為真觀言從心起實唯識有名為俗觀。
漸次增明念念無絕時功既積熏習逾增觀道脩明不迷緣假名願樂位脩道人焉道為人脩人能脩道故稱行者名為道人。
題中五字通別簡辨凡有兩重一道俗對簡敬儀乃通釋門則別以禮敬儀軌俗所常行不標釋門則濫通無準然歸之一字俗禮未聞二局就釋教對簡餘文則釋門是通歸敬為別以淨厨誥等亦標釋門今題歸敬知下十篇非餘法也儀之一字通則可知釋者略梵語也具云釋迦此云能仁門者限其內外舉物以喻宗也歸謂歸依敬即恭敬迴轉等意如下自明儀者法也謂下十篇引教立儀楷模有則然此敬法通乎事理義在下文此宜先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