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中

曹洞宗

洞山悟本良价禅师。会稽俞氏子。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何故言无。师惊异曰。吾非汝师。指往五泄山礼胜默禅师披剃。二十一。诣嵩山受具足戒。游方。首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斋。泉问众云。来日设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无对。山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云。此子虽是后生。甚堪雕琢。山云。和尚莫压良为贱。次参沩山。屡蒙赏鉴。后参云岩晟禅师。因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岩云。无情得闻。山云。和尚还闻么。岩云。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山云。某甲为甚么不闻。岩遂竖起拂子云。还闻么。山云。不闻。岩云。我说法汝尚不闻。况无情说法乎。山云。无情说法。该何教典。岩云。岂不闻弥陀经云。水鸟树林皆悉念佛念法。山于此有省。乃呈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底闻声始得知。岩深肯之。山一日辞行。问岩曰。和尚百年后。若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祗对。岩良久云。只者是。山沉吟。岩云。价阇黎。若欲承当此事。切须仔细。山犹涉疑。及行。后因过水覩影。方始悟彻。乃作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疎。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始契如如。于唐大中末。新丰山接引学徒。厥后盛化豫章。住筠州洞山。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晚得曹山本寂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正偏回互。由是洞上宗风播于天下。诸方宗匠咸推尊之。葢洞山之宗。因曹山而显。故名曹洞宗。立此一宗。自洞山为之始也。

曹山躭章禅师。讳本寂。咸通初。访洞山悟本。洞山问。阇黎名甚么。章对云。本寂。山云。向上更道。章云。不道。山云。为甚么不道。章云。不名本寂。山深器之。密印所证。遂乃依栖十有余年。洞以类。堪任大事。寂将辞去。洞云。三更来。当授汝曲折。果中夜至方丈。洞授以先云岩宝镜三昧.五位显诀.三种渗漏毕。再拜趋出。曹洞家风。君臣道合。正偏相资。鸟道玄途。金针玉线。内外回互。理事混融。不立一法。空劫以前自为宗。良久处明之。

洞宗偏正五位

正中偏 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为学人不知转动。滞在劫外。则孤理而缺事。故立正中偏。背理就事。从体起用。无语中有语也。

如何是正中偏。

三山来云。夜半星河斗柄悬。

颂曰。正中偏。沉沉古殿锁苍烟。漏声欲尽更初罢。澹澹蟾光映碧天。

偏中正 偏中正者。为学人著于物象。滞在今时。则孤事而缺理。故立偏中正。舍事入理。摄用归体。有语中无语也。

如何是偏中正。

三山来云。天晓不见行人径。

颂曰。偏中正。满天星斗云攒镜。随他万象自森罗。无穷光中含混沌。

正中来 正中来者。乃是不居尊贵位中。无化而无所不化。凡有言句。皆从无中唱出。不借而借。回途转位。戴角披毛。向异类中来。处处无间。虽居今时而不落今时。此转身一路也。

如何是正中来。

三山来云。红尘堆里百花开。

颂曰。正中来。木人踏破古苍苔。纵横不碍平原濶。朵朵莲花信步开。

兼中至 兼中至者。兼前偏正两位。尽在机前。拈出往来钩锁。血脉连环。卷舒自在。妙用随机。更不疑滞。如人归家。未到而至别业。乃在途中。为人边事。明暗双放。作家弄险处也。

如何是兼中至。

三山来云。柳绿桃红增佳致。

颂曰。兼中至。妙用无方全理事。戞玉敲金韵冷然。希音透彻云天际。

兼中到 兼中到者。兼前四位。挟妙而归正位。亦任冥应众缘。依然不堕诸有。动静施为。平常自在。全体该收。更无遗漏。功勋不犯。明暗双收是也。

如何是兼中到。

三山来云。两头截断通玄妙。

颂曰。兼中到。及尽有无还大道。撒手回途不露踪。归家拍掌呵呵笑三山来总颂云。五位正偏绝妙奇。旁通回互露先机。当头不犯寰中禁。内外和融总不知。

洞宗君臣五位

君 君者。正位也。常住真空。了无一物。凝然独立。至贵至尊。故名君。

如何是君。

三山来云。凤阁龙楼俨至尊。

颂曰。独镇寰区凛圣颜。九重端拱化无偏。至尊自是亡伦匹。落落深阶露日鲜。

臣 臣者。偏位也。即是色界之中种种万象。物物无偏。赞化裁成。少伊不得。故名臣。

如何是臣。

三山来云。文经武纬妙裁成。

颂曰。公卿白屋异常流。豪气三千射斗牛。不为功名矜释褐。了知才干驾千秋。

臣向君 臣向君者。偏中正也。舍事入理。更无真理之异也。

如何是臣向君。

三山来云。一片葵心拥圣明。

颂曰。沥胆披肝事莫穷。梦魂常自誓孤忠。勋华岂独夸鸿烈。为羡倾诚到九重。

君视臣 君视臣者。正中偏也。背理就事。不立事相之名也。

如何是君视臣。

三山来云。出猎曾经渭水濵。

颂曰。相卜何因到傅岩。龙车御处野云开。盐梅为借调羮手。不负从前梦一回。

君臣道合 君臣道合者。即正偏兼带之语也。理事混融。内外和合。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虗玄大道。无住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为玄妙。故名君臣道合。

如何是君臣道合。

三山来云。风云聚会处。千古颂明良。

颂曰。盛治鸿猷壮帝畿。泰交此日庆都俞。欲知一德咸孚处。妙用无方绝显微。三山来总颂云。雾锁岩廊瑞色开。堂帘喜起共徘徊。千秋大业归无住。漫把勋名仔细裁。

洞宗功勋五位

向 向时作么生。分明有个见处。时时趋向此事。虽终日吃饭。不曾𫜪著一粒米。终日穿衣。不曾挂著一缕丝。直须如此用心。方有趋向分。又云君向臣。父亲子。亦正中偏也。

如何是向。

三山来云。凝眸长不瞬。怎肯抱头眠。

颂曰。著眼凝睛未是亲。中怀缱绻自殷勤。回头不谓云烟杳。肯负依依一片心。

奉 奉时作么生。既知有此事。十二时中不与他违背。心心无间。念念无差。所以道。知有底人。始解奉重。又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亦偏中正也。

如何是奉。

三山来云。赤心常捧日。云水自依山。

颂曰。掩著柴门闭著关。抛笻可是畏峰巉。山翁此日何思算。漫煑黄虀但酌泉。

功 功时作么生。前此向时奉时。情存取舍。尚落偏枯。犹未成功。到此浑身放下。撒手忘依。便能全身担荷。彻底承当。内外一如。更无异体。正中来也。

如何是功。

三山来云。不须闲气力。撒手到凌烟。

颂曰。平生辛苦有谁知。吃尽寒酸未足奇。及至承当无个事。得来依旧笑当时。

共功 共功时作么生。前此功勋。独著未得。理事混融。此则体用双彰。不住一色。所谓君臣会合。父子通同。黑白不分。兼中至也。

如何是共功。

三山来云。生杀同条出。春秋总不知。

颂曰。天高地下势难穷。就里谁分造化工。自是钧陶盈大冶。行生总在不言中。

功功 功功时作么生。前此大功竝显。内外齐彰。此则不落有无。不存宾主。及尽今时。迥超阶级。上功字是功勋。下功字是不坐功勋。所谓功成而不处。故云不共。兼中到也。

如何是功功。

三山来云。帝力云何有。讴歌忘太平。

颂曰。底定河山数十秋。弓抛剑挂自优游。皇风帝德知何处。社饮村歌乐未休。三山来总颂云。五位功勋知不知。有功恰到无功时。一条布袋都囊却。笑倒长街老古锥。

洞宗王子五位

诞生王子 此喻心本是佛。不假修持。本自圆成。无劳证悟。然犹须知有向上一路。如皇后所生之太子。虽是天然尊贵。名曰诞生。亦名内绍。亦名王种。亦名正位。要知此位。亦须转却。若不转。即便堕在尊贵边。所以道。子转身而就父。为甚父全不顾。不见有诞生王子也。父者。向上虗位。明本来原无位次。不落阶级也。

如何是诞生王子。

三山来云。前星光宇宙。贵胤自天然。

颂曰。生来尊贵号储君。位正东宫没比伦。玉叶金枝非别种。转身犹自出王庭。

朝生王子 此喻修行人。未得本来尊贵。须借修证。如始觉向于本觉。葵倾藿奉。运用圣智。调和妄情。善理真性。而得圆成。恰似世间开国元勋。有大功劳。一朝封以王位。故亦称王子。此在偏位中生出。不同王种。亦是外绍宰相之类也。既有诞生之王。振纪宗纲。必假外绍。三人主掌门户。内外体正。道法方隆。故以诸王子次之。

如何是朝生王子。

三山来云。才猷堪赞化。酬勋不住功。

颂曰。潜心养志在深山。学迈才超不等闲。大用一朝来帝眷。承颜岂独侍朝班。

末生王子 此喻修行人虽假功修。终无污染。犹如幻智。随流漂没。忽尔回光。幻灭觉圆。方信自心不从人得。埽除都净。不挂一丝。入尘而不染尘。得解脱智者。亦朝生中之庶子。群臣位也。

如何是末生王子。

三山来云。清白非为苦。坚贞节不移。

颂曰。落落孤贞清且贫。肯将毫末惹埃尘。登科不懈平生志。始信云衢展步轻。

化生王子 此喻修行人万缘俱尽。之勋业成。却又广运悲智。入廛垂手。旁宣正化。头头上显。物物上明。犹如阃外威权。设施不犯。不惟安贴家邦。亦乃把定世界。此亦朝生庶子中之子。将军位也。

如何是化生王子。

三山来云。威宣正令。中外化亲传。

颂曰。不动巍巍仰圣明。传持阃外赖将军。太平底定无多事。妙印高悬不露文。

内生王子 此喻修行人既证修。正化毕。复还本体。不出深宫。纵横自在。体用不彰。理事俱泯。常居尊贵位中。与诞生同体。此虽幼小。亦可绍位。亦名内绍。乃诞生处之幼子也。

如何是内生王子。

三山来云。入宫无异体。对面不相逢。

颂曰。无作无为浑似痴。功勋不犯醉如泥。而今出青霄外。紫禁重闱那得知。三山来总颂云。同生同死绝疎亲。名貌何分是几人。踏破来时多少路。都卢共到法王城。

僧问九峰虔。(䖍乃石霜侍者)承古有言。向外绍则臣位。向内绍则王种。是否。峰云。是。曰。如何是外绍。峰云。若不知事极头。祇得了事。唤作外绍。是为臣种。曰。如何是内绍。峰云。知向里许承当担荷。是为内绍。曰。如何是王种。峰云。须见无承当底人.无担荷底人。始得同一色。同一色了。所以借为诞生。是为王种。曰。恁么则内绍亦须得转。峰云。灼然有承当担荷。怎得不转。汝道内绍便是人王种。且道如今还有绍底道理么。所以古人道。绍是功。绍了非是功。转功位了。始唤作人王种。曰。未审外绍还转也无。峰云。外绍全未知有。且教渠知有。曰。如何是知有。峰云。天明不觉晓。曰。如何是外绍。峰云。不借别人家里事。曰。如何是内绍。峰云。推爷向里头。曰。二语之中。那语最亲。峰云。臣在门里。王不出门。曰。恁么则不出门者。不落二边。峰云。渠也不独坐世界。里绍王种名。外绍王种姓。所以道。绍是功名臣。是偏中正。绍了转功名君。是正中偏。问。诞生还更知闻也无。峰云。更知闻阿谁。曰。恁么则莫便是否。峰云。若是。因甚古人道诞生王有父。曰。既有父。为甚么不知闻。峰云。同时不识祖。

三山来云。看九峰此篇答话。可谓入理深谈。须知内外一体。所以论外绍。则曰不借别人家里事。论内绍。则曰推爷向里头。又曰臣在门里。王不出门。又曰渠也不独坐世界。又曰更知闻阿谁。又曰诞生王有父。又曰同时不识祖。可见内即外之内也。所谓知事之极头处也。所谓向里许承当担荷也。所谓绍了非是功。转功位了。始唤作人王种也。外即内之外也。所谓且教渠知有。教渠知有里许事也。所谓天明不觉晓。天明外也。不觉晓。外而内也。里绍王种名。外绍王种姓。名姓虽有。独有同而不相离。此所以得继绍而成功也。诞生王有父。必归向上虗位。而后尽善尽美也。学者不可不知。

宝镜三昧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守护。银盌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覩。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叶。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爰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矜异。狸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值。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三山来云。看者宝镜三昧。曹洞之宗包括无余。但恐以此沿流把作相传口诀。便非洞上宗旨。古人密授心印。如是精细。今之一机一橛而抹杀宗旨者。独何与览之。可为浩叹。

洞山谓曹山曰。吾在云𪨷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以授汝。汝善护持。毋令断绝。遇真法器。方可传授。直须秘密。不可影露。恐属流布。丧灭吾宗。末法时代。人多干慧。若要辨验向上人之真伪。有三种渗漏。当机直须具眼。

洞宗小五位

大功才转 功者。功用也。修行人十二时中妄念起时。以觉心照了。如三军有功将军赏也。若妄念灭除。真照亦无。如将军有功帝王赏也。若真妄两忘。正偏不立。不守尊贵。如帝王有功。余者皆不能赏。故曰大功不赏。大功者。无功之功也。此是虗位。才转者。转入偏位中来。是以借位诞生。

借位诞生 既是大功才转。却入诞生中来。诞生虽是嫡子。固名王种。然对帝王。须当称臣。亦属臣种。亦属借位。谓他纵居东宫。亦属偏位。不能居其正位。以大功转。而入偏位也。

三山来颂云。才道无功已涉功。无功功尽妙难穷。转身一步非他事。渐入深宫近九重。

一色若消 诞生乃正宫皇后。太子须居东宫。东宫者。正具一色边事。偏中趋正也。若住在此间。亦不名尊贵。亦不名正位。故须一色消尽。不住东宫。不守尊贵。乃名尊贵。

方名尊贵 犹如帝王崩后。太子嗣位。方名尊贵。若修行人。虽明本分。不能触处融通。一向坐在窠窟里。名为有地。位有途辙。者里不可住者。却须转身别行一路。不滞玄妙。不执中边。虽处尊贵而不居。方名尊贵。不然则死水里淹杀人无数。

三山来颂云。本来是佛不须疑。认著依然犹是痴。踏破顶𩕳无觅处。堂堂大露镇皇畿。

细中移足 细中移足者。乃是达真正理趣。到此亦须拈却。不可作奇特想。不可作玄妙想。前此一色既消。是事法尽。而今真理亦除。直教理事双忘。真妄不立。故名细中移足。

鹤出银笼 既能细中移足。自然不住于事。不住于理。不住者边那畔。玄妙不存。佛祖那顾。掀翻大海。踢倒须弥。千手拈不起。千眼覰不著。向者里荐得。便是鹤出银笼。

三山来颂云。理事双忘绝妙奇。脱身一步更难思。银笼鹤出翀霄汉。正是翔空无碍时。

位里转身 超情离见。不涉有无。此是正位中事。虽在正位。却须转身偏位中来。若一向把断要津。未为本分。故须向今时路头垂手接人。自利利他乃可。

月铺金地 月铺金地者。有照有用。入泥入水。不顾身命。应机化现。捞摝有情。了却那边。却来者边。接物利生。曲为今时。权行方便。乃转身之妙用也。

三山来颂云。几曾岩畔把心灰。又到红尘走一回。不是白云惊梦破。何缘月色满高台。

浮山远录公十六题

一.识自宗 识自宗者。须识本来宗趣。不落言诠。才拟论量。千山万水。

二.死中活 死中活者。寒灰发𦦨。枯木腾芳。须是死中得活。木人抚掌。石女呵呵。

三.活中死 活中死者。贪寻言语路。丧却本来人。如夹山境语。直作境话会是也。

四.不落死活 不落死活者。不坐二边。不住一色。日用寻常。逍遥自在。

五.背舍 五背舍者。背事舍理。埽荡圣凡。纤尘不立。离四句。绝百非。赤洒洒。净躶躶。堂堂无间隔。及尽乃通身。

六.不背舍 不背舍者。披毛戴角。拖犁拽耙。随时游戏。不捐事理。所谓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七.活人剑 活人剑者。凡有语话。不犯锋铓。随机妙转。应物圆成。所谓放行则瓦砾生光。你若转得身来。自是扬眉吐气。

八.杀人刀 杀人刀者。埽除佛祖见。割断圣凡情。一句截流。万机寝削。所谓把定则乾坤失色。你若触著锋铓。未免丧身失命。

九.平常 平常者。就日用寻常中垂手。不事奇特高远。如常恰似秋风至。无意凉人人自凉。

十.利道拔生 利道拔生者。剪除脚下线。指出掌中珠。拔济群生。利以大道。虽然春色无高下。到底花枝有短长。

十一.言无过失 言无过失者。粗言细语。倒弄颠拈。悉皆中的。所谓言满天下无口过也。但恐承言滞句之流却从者里蹉过。

十二.透脱 透脱者。不被一切羁縻。迥然超脱。脚跟截断红丝线。天上人间自在飞。此是学人能领会也。

十三.透脱不透脱 透脱不透脱者。虽然打破玉团子。却撒黄金在眼中。是透脱中不透脱也。

十四.称扬 称者。提持此事。妙唱宗猷。须是个中人会悟音声之外。所谓万籁有心闻不得。孤岩无耳却知音。

十五.降句 降句者。断绝语言。不恣谈说。所谓闭口牢藏舌。安身第一方。

十六.方入圆 方入圆者。纵横得妙。左右逢原。更无滞碍。随口道来。无可不可。能入圆通三昧也。

三山来颂云。吃尽寒酸费苦辛。同生同死是何人。慈衷一片谁知委。几度临机任纵横。

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中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