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下

沩仰宗

辨第八识

此是众生具有六识。添空一识。名为七识。七识不可得。名第八识。亦名八王子。亦名八解脱。亦名八丈夫。总有四八三十二相。此是果相。因智报德。七识亦名传送识。七八二识不相离故。来为先锋。去为殿后。以至追思过去。攀援现在。念虑未来。三细.六粗.五意.六染.七识。分彼分此。分是分非。八阿赖耶识。名为白净识。本无瑕玷。无佛无众生。无你亦无我。古德颂云。赖耶白净本无愚。三细分时有六粗。八万四千从此得。大千沙界作凡夫。梦心桎梏原非有。病眼空花岂是无。反掌之间成十善。依然赤水获玄珠。第八识亦名含藏识。若是悟底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反观第八识为不动智。空无内外。名大圆镜智。即一体也。平等性智总号也。以妙观察智收前六根.六尘.六识。乃至八万四千尘劳。转为成所作智。成所作智转入妙观察智。妙观察智转入平等性智。平等性智转入大圆镜智。即一体也。是相宗师。若有问难能转者。即转在那个识。按楞伽经云。佛诫大慧。初中后夜。常以妙观察智当净现流识。转六根为成所作智。如手仰时。不应问覆手何在。亦如水为冰时。不即有异。故云烦恼即是菩提。百法.唯识二论。但取其义。莫著言句也。六祖偈云。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转其名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六妙观察智.七平等性智因地转。五成所作智.八大圆镜智果上转。

三山来云。还见么。○唤作识亦得。○唤作智亦得。且道能转底在甚么处。○打破镜来才向道。

云门宗

云门宗八要

一.玄 一玄者。凡有用处。玄妙难思。不在寻常语句内。无容测度。不可思量。故名为玄 毗卢顶上起寒涛。没手泥人斩怒蛟。瞆耳千程闻蚁鬬。失明万里见秋毫。

如何是一玄。

三山来云。灯笼骑露柱。

颂曰。几度乘风泛小舠。彩云影里漫撑篙。举网撒破虗空面。又向山头钓巨鼇。

二.从 二从者。凡有指点。皆随机拈弄。或因其见解而接引之。不另标特解。故名为从 万顷清风雨后山。暖莺莺语巧喧喧。溪花野水不知数。总在春风和照间。

如何是二从。

三山来云。柳絮随风。

颂曰。桃红李白鬬芳妍。一夜东风色更鲜。猾蝶狂蜂何处去。惯寻香气到花前。

三.真要 真要者。就其本体。真实切要。而言不属玄微奥妙。支离蔓衍。故名真要 看尽云山雨翠深。秋霜助日梦魂清。有人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瓶。

如何是真要。

三山来云。六月日头到处热。

颂曰。脚底茫茫路转赊。东西南北尽天涯。风尘踏遍无闲思。竟毕回头始是家。

四.夺 四夺者。随所拈弄都是刀鎗。就机夺机不容拟议。任彼千般知解。一味抢搀。故名为夺 一阵白苹一叶风。满池零落玉芙蓉。巨鳞吸尽沧溟水。留得珊瑚照日红。

如何是四夺。

三山来云。不遇无情霹雳手。埽荡烟尘将属谁。颂曰。拓土开疆也大难。几回血汗染征衫。可怜三尺鱼肠剑。漫假雄才手靖边。

五.或 或者。疑而未定之辞。或隐或显。或东或西。用无一定。语绝方所。此机窍之不容捉摸者。故名为或 把定要津路不通。路殊不复辨西东。梅花玉片开晴岸。柳絮金丝遇晓风。

如何是五或。

三山来云。我到者里却不会。

颂曰。习习香风过树头。去来何处觅踪由。行人无数空惆怅。几度寻思恨未休。

六.过 过者。用到极头。十分孤峻。无你挨拶处。无你转身处。回避不及。忒煞无情。故名过 古德擎叉过也难。雪笼台顶衲衣寒。是非得失俱收拾。分付诸方仔细看。

如何是六过。

三山来云。一分心悻一分慈。

颂曰。狼毒心肠何太孤。提刀仗剑忍于屠。命根断处难思算。几个男儿是丈夫。

七.丧 丧者。随人上下。丧失天真。不见本来。痴迷狂走。又或执著见。丧却目前。如此之类。皆谓之丧。刻舟求剑真云昧。待兔守株何太迷。可叹几多无目汉。也随人脚走东西。

如何是七丧。

三山来云。贪观眼前浪。失却手中桡。

颂曰。弱丧穷儿实可哀。家珍抛却自何来。自从别去娘生面。落落长途唤不回。

八.出 出者。脱体转身。不拘一处。不守一隅。随机应用。八面四方都有出身之路。故名出 南辰北斗只西宫。火里生莲奋目红。野色更无山隔断。月光直与水光通。

如何是八出。

三山来云。天上人间自在飞。

颂曰。鸟道羊肠路太多。脚头脚底任蹉跎。随他曲折芒鞋滑。步步如龙畴奈何。

法眼宗

六相总论

若究置欲免断常边邪之见。须明华严六相义门。则能任法施为。自忘能所。随缘动静。不碍有无。具大总持。究竟无过。此六相义。是辨世间法。自在无碍。正缘显起。无分别理。若善见者。得智慧总持门。不堕诸见。不可废一取一。双立双忘。虽总同时。繁兴不有。纵各具别。冥寂非无。不可以有心知。不可以无心会。详法界内。无总别之文。就果海中。总成坏之旨。今依因门智照。古德略以喻显六相者。一总.二别.三同.五异.五成.六坏。总相者。譬如一舍是总相。椽等是别相。椽等诸缘和合作舍。各不相违。非作余物。故名同。椽等诸缘递相互望。一一不同。名异相。椽等诸缘一多相成。名成相。椽等诸缘各住自法。本无作。故名坏相。则知真如一心为总相。能摄世间出世间法。故约摄诸法得总名。能生诸缘成别号。法法皆齐为同相。随相不等称异门。建立境界故称成。不动自位而为坏。又云。总相者。一合多德故。别相者。多德非一故。同相者。多义不相违故。异相者。多义不相似故。成相者。由此诸义缘起成故。坏相者。诸缘各住自性不移故。此上六相义者。是菩萨初地中观过世间一切法门。能入法界之宗。不堕断常之见。若一向别。逐行位而乖宗。若一向同。失进修而堕寂。所以位位即佛。阶墀宛然。重重炼磨。本位不动。斯则同异俱济。理事不差。因果无亏。迷悟全别。如论大旨。六相还同梦里渡河。若约正宗。十地犹如空中鸟迹。若约圆修。断惑对治习气。无非理行相资。缺一不可。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道无亏。普贤以行会理。根本之门不废。

三山来云。种种譬喻。可谓明惺。若论衲僧分中。似觉未在。何故𫆏。本来无位次。谁敢强安名。

总别同异成坏之相。互换投机。句意超脱。而后学辈多渣滓其语。何啻如牛毛耶。殊不知总则举体分明。别则法法不滥。同则同一法性。异则功用自异。成也无法可成。坏也无法可坏。若能体用纯真。一即六。六即一。如金作器。器器皆金。虽炽然分别。而了无丝毫可现之相。如是则十处十会。尘尘尔。刹刹尔。念念尔。复何疑哉。便是透脱十成。百了千。当还我金刚王宝剑来。

三山来云。者多口阿师。未免性命落在五云手里。随喝一喝云。还知痛痒么。若也知得。千零百碎。依旧面目团𪢮。若也不知。团𪢮面目总被千零百碎。者里更有为五云出气底么。试出来道看。

附录

三身

三身。谓法.报.化身也。法身毗卢遮那。此云徧一切处。报身卢舍那。此云净满。化身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在众生身中。即寂.照.用也。寂即法身。照即报身。用即化身。金光明最胜经。一切如来有三种身。具足摄受阿耨菩提。化身者。如来在昔修行地中为诸众生修种种法。得自在力。随众生意。随众生果。现种种身。是名化身。应身者。谓诸如来为诸菩萨说于真谛。令其解了生死涅槃是一味。故为除身见众生怖畏欢喜故。为无边佛法而作本故。如实相应智本愿力故。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顶背圆光。是名应身。法身者。为除烦恼等障。为具诸善法故。惟有如如法如如智。是名法身。前二种身是名假有。第三种身是真实有。为前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离法如如。离无分别智。一切诸法无有别法。

复次。诸佛利益自他。自利益者。是法如如。利益他者。是如如智。又璎珞经云。五分法身。以识性别。戒香摄身。定香摄意。慧香摄乱。解脱摄倒见。度知摄无明。是五分香璎珞其身。

三山来云。诸经解说。甚是分明。祖师门下。觉大远在。良久。云。唤作法身得么。振身云。唤作应身得么。顾视左右云。唤作化身得么。五分真香即不无。要问诸人鼻孔在甚么处。

三山来颂云。话到本来一物无。无生面目何曾殊。祇因者个婆心重。别相安名总一如。

四智

大圆镜智 如大圆镜现众色相。

平等性智 观一切法悉皆平等。

妙观察智 善观诸法无得而转。

成所作智 成本愿力所应作事。

转八识则能成四智也。

三山来云。智亦不可得。识又作么生。

秘藏诠注云。佛转八识而成四智。八为大圆镜智。七为平等性智。六为妙观察智。五为成所作智。识惟分别。智能决断。

三山来云。糊饼馒头。是一是二。

大乘庄严论云。转八识成四智。束四智具三身。

三山来以拂子击禅床一下。云。此是识。复击一下。云。此是智。又击一下。云。此是身。汝等诸人作么分解。复击一下。

古德云。眼等五识为成所作智。意为妙观察智。化身摄。末那为平等性智。报身摄。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法身摄。

三山来云。且道报化法身。又以何为摄。

智通禅师问六祖三身四智旨要。祖曰。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疑。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通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祖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转其名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三山来云。将谓是个祖师。

○第九阿那识 亦名纯净识

合论云。寄说阿那识。此云执持。为第九纯净识。如五六七八等识。常依九识以依止。凡愚不了。妄执为我。如水暴流。不离水体。诸波浪等。以水为依。故六七八识常以净识为依。何谓九为净识。为二乘人久住在生死业种。六七八识有怖畏故。恐彼难信。方便于生死种外别立净识。使令悲智渐渐得生。达识成智。则赖耶成圆镜之体。持功德之门。末那为平等之源。一自他之性。第六起观察之妙。转正法之轮。五识兴所作之功。垂应化之迹。斯则一心匪动。识智自分。不转其体。但转其名。不分其理。而分其事。但伏六识。不取尘境。故名识灭。是故离心之境。文理俱虗。即识之尘。诠量有据。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垢净心明。本来是佛。

三山来云。是济世航。登者得渡。是起死药。服者得苏。须知纯净就真体而言。若染污即不得矣。实志修行者勗诸。

按三身四智诸说。采摭经论。历据详明。与沩仰辨识处大相关系。可资深禅正修者。不落旁蹊而行正路。故予有取焉。往往同流之士必谓。吾单传直指之宗。何借此为。殊不知学道者为心意识之所困苦甚矣。虗明自照。本自无他。风境摇摇。倏然走作。通人达士。犹未免焉。况其下者乎。可无方便观照之力乎。倘因其披剥之说破其虗妄。捣其窠窟。即吾受用处皆大圆镜智也。精金万煅。不再鑛矣。三山来云。此老不可谓非婆心也。

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下(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