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渐次第六
夫妙道冲微。理绝名相之表。至真虗寂。量越群数之外。
而能无缘之慈。随有机而感应。不二之旨。逐根性而区分。顺物忘怀。施而不作。终日说示。不异无言。设教多途。无乖一揆。
观无常而生恐。念空寂以求安。患六道之轮回。恶三界之生死。
见苦常怀厌离。断集恒畏其生。证灭独契无为。修道惟论自度。
大誓之心未普。摄化之道无施。六和之敬空然。三界之慈靡运。因乖万行。果阙圆常。六度未修。非小何类。如是则声闻之道也。
观无明而即空。达诸行而无作。二因既非其业。五果之报何酬。爱取有以无疵。老死亦何所累。
故能翛然独脱。净处幽居。观物变而悟非常。覩秋零而入真道。四仪庠序。摄心虑以恬愉。性好单栖。憩闲林而自适。
不欣说法。现神力以化他。无佛之世出兴。作佛灯之后𦦨。
身惟善寂。意翫清虗。独宿孤峰。观物散灭。利他不普。自益未圆。于下有胜。于上不足。两非其类。位取中乘。如此。辟支佛道也。
精进。则勤求至道。如救头然。自行化他。刹那之顷无间。
禅那。则身心寂怕。安般希微。住寂定以自资。运四仪而利物。
虽知烦恼无可舍。菩提无可取。而能不证无为。度生长劫。
大誓之心普被。四摄之道通收。总三界以为家。括四生而为子。悲智双运。福慧两严。超越二乘。独居其上。如是则大乘之道也。
是以一真之理。逐根性以阶差。取益随机。三乘之唱备矣。
非一一非。三不留。非三三非。一不立。不立之一。本无三。不留之三。本无一。
如是。则一何所分。三何所合。合分自于人耳。何理异于言哉。
譬夫三兽渡河。河一宁从兽合。复何独河非兽合。亦乃兽不河分。
河尚不成三河。岂得以河而合兽。兽尚不成一兽。岂得以兽而三河。
一河独包三兽。而河未曾三。三兽共履一河。而兽未甞一。
兽之非一。明其足有长短。河之不三。知其水无深浅。水无深浅。譬法之无差。足有短长。类智之有明昧。
今之三乘之初。四谛最标其首。法之既以无差。四谛亦何非大。而言声闻同观之位。居其小者哉。
是知谛似于河。人之若兽。声闻最劣。与兔为俦。虽复奔波。宁穷浪底。未能知其深极。位自居卑。何必观谛之流。一槩同其成小。
如其智照高明。量齐香象。则可以穷源尽际。焕然成大矣。
故知下智观者。得声闻果。中智观者。得缘觉果。上智观者。得菩萨果。明宗皎然。岂容图度者矣。
是以声闻见苦而断集。缘觉悟集散而观离。菩萨了达真源。知集本无和合。三人同见四谛。证果之所差殊。
是以下乘行下。中上之所未修。上乘行上。而修中下。中行中下。不修于上。上中下之在人。非谛令其大小耳。
声闻虽小。见爱之惑已祛。故于三界无忧。分段之形灭矣。
三明照耀开朗。八万之劫现前。六通纵任无为。山壁游之直渡。时复空中行住。或坐卧之安然。泛沼则轻若鸿毛。涉地则犹如履水。九定之功满足。十八之变随心。
然三藏之佛。望六根清净位。有齐有劣。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佛尚为劣。二乘可知。
望上断伏虽殊。于下迷悟有隔。如是则二乘何咎。而欲不修者乎。
如来为对大根。引归宝所。令修种智。同契圆伊。或毁或誉。抑扬当时耳。
虽复言其修道惑使诸所不祛。非惟身口未端。亦乃心由谄曲。
根缘非唯宿习。见解未预生知。而能世智辨聪。谈论以之终日。时复牵于经语。曲会私情。纵邪说以诳愚人。拨因果而排罪福。
顺情则嬉怡生爱。违意则𢛨𢥃怀瞋。三受之状固然。称位乃俦菩萨(𢛨𢥃中心不快貌)。
初篇之非未免。过人之衅又萦。大乘之所不修。而复讥于小学。恣一时之强口。谤说之患铿然。三途苦轮报之长劫。哀哉。吁哉。言及怆然悲酸矣。
然而达性之人。对境弥加其照。忘心之士。相善不涉其怀。况乎三业之邪非。宁有历心于尘滴。
是以鉴元之侣。净三受于心源。涤秽之流。扫七支于身口。
无情罔侵尘业。有识无恼蜎螟。幽㵎未足比其清。飞雪无以方其素。
养德若羽群扬翅。望星月以穷高。弃恶若鳞众惊钩。投江瀛而尽底。
境智合以圆虗。定慧均而等妙。桑田改而心无易。海岳迁而志不移。
观法性而达真如。鉴金文而依了义。如是则一念之中。何法门而不具。
如其妙慧未彰。心无准的。解非契理行阙超尘。乖法性而顺常情。背圆诠而执权说。
是以叙其纲纪。委悉余所未明。深浅宗途。略言其趣。三乘之学。影响知其分位耳。
题目五字。应从正安。先人后法。称为永嘉禅宗集。如天台止观之类。旧集者。先法后人。葢倒置也。永嘉。则大师所生之地。乃以处而彰人。禅宗。则大师所说之法。乃以度无极而为旨。梵语禅那。此翻静虑。亦云思惟修。名当六度之一。体为万行之都。葢禅那属定。般若属慧。此约法相差别而言之也。即定而未尝不慧。即慧而未尝不定。此约体性无差而言之也。如下文明奢摩他。当定而兼言寂照。有曰。寂寂惺惺是。无记寂寂非。非定即慧乎。例毗婆舍那。当慧。优毕叉。当止观等。莫不寂照双融。止观互用。正以定体融通。止即是观。是以一部言诠。及以修法。莫不双宗定慧。及以静明。为见性之所宗。成佛之所主。释迦如来四十九年究竟指归。归乎此也。南岳天台。祖祖相传。传乎此也。真觉大师天宫悟入。悟入乎此也。南往曹溪以求印可。印可乎此也。洎归东瓯。利益道俗之所演说。演说乎此也。从兹悟入。是为圆顿上乘。异此修行。是为小乘外道。末世行人。可不崇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