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四方龙王像说。龙王像。画于插屏上。屏高。二尺六寸。宽。一尺六寸。屏座。高一尺二寸。屏心。蒙以绢素。各按方位。照经中法相头数。绘于画上。在东方者。一身三头。在南方者。一身五头。在西方者。一身七头。在北方者。一身九头。并各画诸眷属围绕。下为海涛。上有云气。龙王眷属甚众。不能悉画。今每方。各绘四眷属。站立左右。头数各依中主。
次经幄说。经幄设于坛之正中。东向以覆高座。方广二丈。簷高九尺。中隆起。如屋。用青色布为之。搘以黑漆木柱。又染索令黑。系于四角。分绊于地。簷之四周。皆垂璎珞。清净庄严。俨如宝界矣。
次主坛桌座说。主坛僧。东向。桌座各一。以木为之。设于高座中稍西。桌高。二尺六寸。方三尺。帏以青布。置经其上。用青羃盖经。诵则揭之。座高。一尺六寸。方二尺。借以青褥。
次两序桌座说。两序桌座。设于主坛两傍。南北相对。或二。或四。如其人数。桌高九寸。方。二尺。亦以木为之。帏。及经羃。皆与主坛同。坐则就地。敷青褥。方。二尺。
次香花烛说。香炉一。以供炷香。烛台二。以燃蜡烛。又于其前。设香炉一。用末香。叚香燃炽其中。以𦶟瓣香。旁置二盘。沉速檀等。种种妙香。令侍者。时时添𦶟。昼夜不绝。以表诚敬。花瓶四枚。分设于坛四角旛灯之前。瓶高。一尺五寸。圆径。一尺二寸。可容水三斗。以黑釉瓷为之。下有座。竝用黑漆。中插种种草木鲜花。用石黛。和水注满。每日别注。毋使隔宿。花亦日用新好。使清芬不绝。祈龙天欢喜。
次食果说。乳糜。每供。各五器。杂菓。亦每供。各五器。器皆有托。高下大小。各随其宜。其果竝取鲜好珍品。足称上供者。
次旛说。旛用二十八竿。设于坛之四角。每角各七。以新青布为之。长一丈。竿用黑漆。竿首。饰以铜钩。钩旛。下用黑座。其安设一竿。正当坛之四角。左右各三。曲抱如矩。整齐均一。四面皆同。
次置灯说。凡二十八盏。设于坛四角。各随七旛为位。以铜为之。高五寸四分。上盘深一寸六分。圆径五寸。承以层台。下各一座。刻为龙文。中燃净油。昼夜光明。照映一切。
上来坛法已竟。次当依经作法。经云。我今召集此会。一切诸龙王等。据此。将欲祈雨。先当召请。结坛已。僧众俱斋戒。沐浴。内外皆洁净入坛。主法。与二表自。及住持僧。服青色。及搭青衣。卯时至。诣大殿拈香。礼佛三拜已。主法。举。
瑶天玉露。觉海金波。大千沙界散芬陀。三昧涤沉疴。少水成多。一滴净山河。 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毕。表白。持净水杯。举云) 柰摩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举偈云)。
菩萨柳头甘露水。能令一滴遍十方。腥膻垢秽尽蠲除。加持坛场悉清净。教有密言。谨当持诵。(众。齐持大悲呪。表白洒净。缓缓而行。先从大殿内。右绕。至殿外。右绕一匝。渐从坛下。旋绕至坛上。三匝毕。各归位。立定已。主法鸣磬结呪。举) 柰摩甘露王菩萨摩诃萨(三拜。少顷。先主法出位。至中。拈香。次表白。次住持。俱拈香已。归位向上立。唱香赞云)。
田畴龟拆。旱魃为殃。群黎䖍祷共奔忙。禾稼苦遭伤。祈沛琼浆。遍界获清凉。香云葢(三称。表白举云)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三宝(三拜。法师静心入观。想十方诸佛。菩萨。及龙王圣众。皆以天眼遥见。天耳遥闻。他心悉知。知此大清国。某省某府。久旱无雨。为兹如法建坛。依经召请。悉来降临。运想来已。即白云)。
恭开如来演法。尝宣请雨之经。轮葢启端。妙显行慈之义。设高座而铺黄土。䖍结净坛。𦶟明灯以映青旛。依经请召。由是苦灭乐施。诸龙灵感。云兴泽沛。众姓欢。腾据今大清国。某省某府。某年某月。亢旱已久。田禾半枯。将成荒歉。由是依经建坛。求降甘雨。以救万民。然恐坛仪有错。僧戒有亏。求不如法。难以感通。切闻。大轮明呪。能除此咎。众等䖍诚。齐持大轮明王呪七遍。以安坛仪(呪见施食仪轨。诵七遍已。法师与表白及住持。皆揭开经首。召请经序中一百八十八位龙王。一齐执香炉。焚香。表白举云)。
一心召请。某某龙王云云。(每十位一合召。召举。接结句云)唯愿。以他心智。运神足通。上遵佛敕。下愍有情。来兹某省。速降甘雨。
乃至最后一合。召毕。法师长跪。合掌。依经直白行大慈法。及施一切乐呪文已。法师与表白师。即振铃缓缓朗诵呪三遍已。动鼓钹竟。法师。鸣磬一下。又直白经句已。再依经本。奉请诸如来。一齐执香炉。焚香。表白举云。
一心奉请。某某如来。(每十位一合请。请毕。接结句云)唯愿。诸佛如来。运无缘慈。敕兹某省。速降甘雨。
共五十四位。作六翻召请。至最后一翻请毕。法师仍长跪。合掌。鸣磬一下。直白经文感应。及持呪效验已。起立。与表白即振铃。同音。缓缓朗诵呪。三遍。鸣磬。动鼓钹毕。法师立白。及诵呪。共十一番。俱各呪三遍。毕。鸣磬。动鼓钹已。法师抚尺。高声白经中敕文。共六番。每番。呪三遍。毕。鸣磬动钹已。法师长跪合掌。鸣磬一下。依经白结坛仪轨。圆满已。起立。与表白执香炉。举回向偈。每句一拜。表白齐和。
求雨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亢旱诸州县。速得甘雨皆充满。此乃救急如火燃。为求灭障速降雨。唯愿三宝及龙天。慈愍有情雨应时。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三归依毕。即下坛)。
此坛香灯师。当尽心守护。不得使一切闲杂人乱闯。下午。二板后。法师。与二表白。及住持。其四人入坛。鸣鱼朗诵请雨经。如是上午请。下午诵。日日无间。至得大雨乃止。除此坛外。另于附近殿宇中。依次。轮差僧十人。最少四人。轮诵大悲呪。二十一遍。观音圣号。一千声。回向拜观音十二拜。三皈毕。换第二班接鱼。如是轮替。昼夜不绝。以求速雨。上供等事。一如常仪。其牌位书。
柰摩无边庄严海云。威德轮葢龙王。并诸眷属之位。(上供毕。举赞云)龙王圣众。威德难量。钦承佛敕散琼浆。大慈临坛场。润泽清凉。注滴满十方。 柰麻云轮会上。龙王圣众菩萨。(三称。附祈雨疏稿。此疏当书四道。于建首日。作三处化。或制纸符官三位。同三道疏。各放在纸符官手上化更妙。一奏三宝。一奏诸天。一奏诸龙王。留一道每日宣读。至雨足。大回向日。焚化。疏云)。
伏以。亢阳为灾。百物就槁。斯上天之降罚。由下民之多愆。惟诸佛开慈悲之门。而神呪。有祈禳之应。由是谨发诚心。启建祈雨道场。谨陈情怀。仰希垂听。今据大清国。某省某府。某县某寺。住持僧某甲。(若当道官员为请主。当一一具书姓名)是日至心拈香。皈命大云轮主。释迦文佛。请雨会上。诸佛圣贤天龙八部。司事尊神诸莲座下恭通情旨。葢因本处。时值某时。亢旱日久。少降时雨。泉源消竭。万物枯槁。庶民百姓。其苦如熬。有司执事。其忧如煎。切闻佛教。有大云轮请雨经呪。最为感通。由是某甲等。于某日启建。依法祈祷。云集僧众。加持经呪。然恐事理不周。仪不如法。难感龙天赦宥。未能即霈甘霖。由是谨贝表章。先奏三宝圣众。次奏三界诸天。次奏龙玉圣众。乞求俯垂鉴照。怜愍有情。宥其同业之愆。赐以平等之泽。起云雷于山川。牌滂沱矣。拯生灵于涂炭。厥惟艰哉。次祈风伯雨师上承下佑。稼神地主。尽职关心。庶兹多稼。亦乃有秋。时和岁稔。万民乐业。谨竭丹诚。稽首上疏右疏(第一道疏)恭奏三宝证明。金莲台下。(第二道疏)诸天洞鉴宝座下。(第三道疏)龙神诸神宝座下。年月日。住持某甲等。九顿谨奏 附额联。
大云轮坛(此额挂本坛廊下正中。连两傍联句。俱用黑纸白粉。书正楷字)。
大霈甘霖。田畴得而滋育。
洪敷惠泽。草木被以生成。
证义曰。此 先帝。陟天道场。理合举行。